<p class="ql-block"><b>一,概述</b></p><p class="ql-block">海灰翅夜蛾(Spodoptera littoralis)是一种杂食性昆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它的寄主植物超过40个属,包括至少87种重要经济作物,如棉花、番茄、甜椒、草莓、甘薯等多种农作物。海灰翅夜蛾广泛分布于欧洲、非洲与亚洲的诸多国家。</p><p class="ql-block">生物学特性</p><p class="ql-block">海灰翅夜蛾的成虫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携带卵或幼虫的寄主植物运输而传播。它是完全变态昆虫,完成一个世代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p><p class="ql-block">性信息素研究</p><p class="ql-block">2024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雌性海灰翅夜蛾通过释放性信息素(pheromone)能够在远距离诱导和同步雄性个体的昼夜节律。研究发现,雌蛾释放的主要性信息素成分(Z9E11-14Ac)在夜间以节律性的方式释放,能够显著改变雄蛾的生物钟基因表达,甚至超越光照对生物钟的影响。这种信息素在昼夜节律同步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这种效应甚至可以在物种间传播,实现群体同步。</p><p class="ql-block">检疫鉴定方法</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3406—2012规定了海灰翅夜蛾的检疫和鉴定方法。该标准适用于海灰翅夜蛾的检疫和鉴定,包括对成虫形态特征的鉴定,以及对寄主植物的检测和饲养。</p><p class="ql-block">研究进展</p><p class="ql-block">中原大学的一项研究以蛾类害虫中的灰翅夜蛾属为研究对象,选取海灰翅夜蛾作为多食性害虫的代表,综合运用比较基因组学、CRISPR/Cas9基因编辑、蛋白表达和体外代谢、生物学测定等多种体内体外方法,解析了灰翅夜蛾属UDP-糖基转移酶基因系统演化规律及其在昆虫食性分化和寄主植物选择中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应用前景</p><p class="ql-block">海灰翅夜蛾的性信息素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昆虫的行为和生态,也为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的研究应关注野外条件下的更多物种,特别是探讨不同环境因子对信息素介导的节律同步的影响,以及信息素对雄蛾生物钟基因表达的具体调控机制。</p> <p class="ql-block"><b>二,生物学特征</b></p><p class="ql-block">海灰翅夜蛾(Spodoptera littoralis)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其生物学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形态特征</p><p class="ql-block">成虫:体长约14毫米,翅展32-44毫米。头部、胸部及前翅呈棕褐色,翅脉灰色,基线、内线及外线均为双线黑色锯齿形,内线内侧另有一条黑线,环纹、肾纹黄白色,中央色暗,两纹间有一白纹,外线外侧衬白色,亚端线白色锯齿形,内侧有一列黑纹,端线为一列衬白的黑点;后翅白色半透明;腹部灰褐色。雄蛾抱器瓣长宽,腹缘近中部有一小尖突,抱钩长弯,阳茎稍短,无明显角状器。</p><p class="ql-block">卵:半球形,浅黄,卵块覆盖黄褐色或灰褐色绒毛。</p><p class="ql-block">幼虫:6龄,老熟幼虫长35-43毫米,头部棕褐色,胸和腹部色泽变化大,有淡绿、墨绿、深褐色,侧气门线附近有紫红色线,各腹节亚背线内侧有一新月形黑斑。</p><p class="ql-block">蛹:长14-19毫米,初时绿色,后转栗红,臀棘2枚,大而弯曲。</p><p class="ql-block">生物学特性</p><p class="ql-block">生活史:在上海地区,灰翅夜蛾以幼虫在土下越冬,一年发生五代,后期存在世代重叠现象。虫口密度在7月份之前较低,8月份虫口密度上升很快,因此在上海地区第3、4代幼虫害最严重。</p><p class="ql-block">行为习性:成虫夜行性,趋光,卵产于寄主叶片上。6-7月间,卵期约4天,幼虫有假死性。老熟后多在草丛底部或土缝中化蛹,蛹期7-10天。幼虫夜间和阴雨天取食量大。</p><p class="ql-block">食性: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草坪主要害虫之一,除此之外,还危害十字花科、豆科、茄科、锦葵科和天南星科等植物。在草坪里,低龄幼虫食叶,高龄幼虫则咬断草的地上部分,造成草坪大面积枯黄。</p><p class="ql-block">嗅觉行为可塑性:研究表明,海灰翅夜蛾的幼虫在发育过程中会改变其外周的嗅觉系统。例如,一龄幼虫表达的一个特异气味受体(SlitOR40),它对植物挥发性物质β-石竹烯及其异构体α-石竹烯有反应,而一龄幼虫而不是四龄幼虫对β-石竹烯和α-石竹烯有行为反应。通过CRISPR-Cas9敲除这种气味受体,证实了幼虫对其配体的特定反应依赖于SlitOR40的表达。</p><p class="ql-block">性信息素对昼夜节律的影响:2024年的研究发现,雌性海灰翅夜蛾释放的主要性信息素成分(Z9E11-14Ac)在夜间以节律性的方式释放,能够显著改变雄蛾的生物钟基因表达,甚至超越光照对生物钟的影响。这种信息素在昼夜节律同步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这种效应甚至可以在物种间传播,实现群体同步。</p> <p class="ql-block"><b>三,形态特征</b></p><p class="ql-block">海灰翅夜蛾(Spodoptera littoralis)是一种鳞翅目夜蛾科的昆虫,其形态特征如下:</p><p class="ql-block">成虫</p><p class="ql-block">翅展:32-44毫米。</p><p class="ql-block">头部、胸部及前翅:棕褐色,翅脉灰色,基线、内线及外线均双线黑色锯齿形,内线内侧另一黑线,环纹、肾纹黄白色,中央色暗,两纹间一白纹,外线外侧衬白色,亚端线白色锯齿形,内侧有一列黑纹,端线为一列衬白的黑点。</p><p class="ql-block">后翅:白色半透明。</p><p class="ql-block">腹部:灰褐色。</p><p class="ql-block">雄蛾:抱器瓣长宽,腹缘近中部有一小尖突,抱钩长弯,阳茎稍短,无明显角状器。</p><p class="ql-block">幼虫</p><p class="ql-block">体色:褐色型幼虫,头部具两组黑白色斑,尾部具两组半月形黑斑。</p><p class="ql-block">腹部体侧气门线:明显的黄白色纵带,各体节气门上方具一个黑点。</p><p class="ql-block">蛹</p><p class="ql-block">越冬方式:主要以蛹在土壤中越冬。</p><p class="ql-block">寄主植物</p><p class="ql-block">杂食性:寄主植物超过40个属,至少包括87种重要经济作物,其中有许多栽培的观赏植物和切花,如棉花、番茄、甜椒、草莓、甘薯等多种农作物。</p> <p class="ql-block"><b>四,多元入侵之迷</b></p><p class="ql-block">海灰翅夜蛾(Spodoptera littoralis)是一种杂食性昆虫,其寄主植物超过40个属,包括87种重要经济作物。这种昆虫的入侵机制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其生物学特性、环境适应能力以及与本地物种的相互作用。</p><p class="ql-block">生物学特性</p><p class="ql-block">海灰翅夜蛾的幼虫依靠化学感受系统的输入,主要是嗅觉,来定位食物来源。研究表明,幼虫在发育过程中会改变其外周的嗅觉系统,这种行为可塑性对海灰翅夜蛾的生态学意义还有待阐明,但研究结果表明,在幼虫发育过程中,这种可塑性是由嗅觉机制决定的。</p><p class="ql-block">环境适应能力</p><p class="ql-block">海灰翅夜蛾的环境适应能力可能与其基因组的特征有关。例如,研究发现,柄海鞘(Styela clava)具有与其他已测序海鞘接近的基因数目,但转座子类型差异显著。基因家族扩张与收缩分析暗示不同海鞘具有不同的环境适应分子基础。柄海鞘热休克蛋白70家族呈现明显扩张,并通过水平基因转移方式获得冷休克蛋白基因,这些基因能够分别响应温度的升降变化,使其具有广泛的温度适应能力。</p><p class="ql-block">与本地物种的相互作用</p><p class="ql-block">外来物种的入侵往往会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在一些情况下,外来物种可能会与本地物种竞争资源,或者通过捕食本地物种来建立自己的种群。此外,外来物种可能会引入新的病原体或寄生虫,对本地物种造成威胁。</p><p class="ql-block">人类活动的影响</p><p class="ql-block">人类活动也可能在海灰翅夜蛾的入侵过程中发挥了作用。例如,人类的农业活动可能会创造适合海灰翅夜蛾生存和繁殖的环境,或者通过运输和贸易将海灰翅夜蛾引入新的地区。</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海灰翅夜蛾的入侵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涉及生物学特性、环境适应能力、与本地物种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这种入侵物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其入侵机制的具体细节。</p> <p class="ql-block"><b>五,与当地物种的相互作用</b></p><p class="ql-block">海灰翅夜蛾(Spodoptera littoralis)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它与当地物种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 与植物的相互作用</p><p class="ql-block">海灰翅夜蛾的幼虫以多种植物为食,包括棉花、玉米、烟草等。这种食草行为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直接的损害,影响了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同时,植物也会通过自身的防御机制来抵抗海灰翅夜蛾的侵害,例如一些植物会产生化学物质来驱赶或毒害夜蛾幼虫。</p><p class="ql-block">2. 与其他昆虫的相互作用</p><p class="ql-block">海灰翅夜蛾在生态系统中与其他昆虫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例如,一些寄生蜂会将卵产在海灰翅夜蛾的幼虫体内,从而控制其种群数量。此外,海灰翅夜蛾的存在也可能影响其他食草昆虫的生存空间和食物资源,从而改变昆虫群落的结构和动态。</p><p class="ql-block">3. 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p><p class="ql-block">海灰翅夜蛾的肠道内存在多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夜蛾的营养代谢、免疫防御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同时,一些微生物也可能影响海灰翅夜蛾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从而影响害虫防治的效果。</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海灰翅夜蛾与当地物种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涉及到多个层面的生态关系。这些相互作用不仅影响了海灰翅夜蛾自身的生存和繁衍,也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b>六,主要危害</b></p><p class="ql-block">海灰翅夜蛾(Spodoptera littoralis)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主要危害多种农作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p><p class="ql-block">蔬菜:如番茄、辣椒、茄子等。</p><p class="ql-block">水果:如葡萄、柑橘等。</p><p class="ql-block">棉花:对棉花的叶片和棉铃造成损害。</p><p class="ql-block">玉米:幼虫取食玉米叶片,影响光合作用和生长。</p><p class="ql-block">大豆:对大豆的叶片和豆荚造成损害。</p><p class="ql-block">烟草:对烟草的叶片造成损害。</p><p class="ql-block">危害方式</p><p class="ql-block">海灰翅夜蛾的幼虫是主要的危害阶段,它们通过取食植物的叶片、果实、花朵等部位,造成植物的生长受阻,严重时甚至导致植株死亡。幼虫的食量很大,且具有群集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对作物造成严重的损害。</p><p class="ql-block">防治措施</p><p class="ql-block">为了控制海灰翅夜蛾的危害,通常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包括:</p><p class="ql-block">农业防治:如合理轮作、深耕翻土等。</p><p class="ql-block">物理防治:如使用杀虫灯诱捕成虫。</p><p class="ql-block">生物防治:如释放天敌昆虫或使用生物农药。</p><p class="ql-block">化学防治:在必要时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p><p class="ql-block">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害虫的发生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p> <p class="ql-block"><b>七,传播途径</b></p><p class="ql-block">海灰翅夜蛾(Spodoptera littoralis)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p><p class="ql-block">1. 自然传播</p><p class="ql-block">海灰翅夜蛾成虫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可以通过飞行进行自然传播。它们能够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远距离飞行到新的地区。</p><p class="ql-block">2. 人为传播</p><p class="ql-block">海灰翅夜蛾可以通过人为活动进行传播,例如通过国际贸易中的植物材料运输。卵或幼虫可能会随着寄主植物的运输而被带到新的地区,从而在新的环境中建立种群。</p><p class="ql-block">3. 风的传播</p><p class="ql-block">成虫可以在几百米的高空中借助风力进行远距离定向迁飞,每晚可飞行100公里,若在产卵前可迁飞500公里。</p><p class="ql-block">4. 交通工具传播</p><p class="ql-block">成虫可能会随着交通工具的移动而被带到新的地区,例如飞机、汽车等。</p><p class="ql-block">5. 国际贸易传播</p><p class="ql-block">通过飞机运输蔬菜或水果跨大洲运输夹带幼虫是重要的国际间传播方式。</p><p class="ql-block">为了防止海灰翅夜蛾的传播,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严格的检疫措施,对进境的植物材料进行检查和处理,以防止害虫的传入和扩散。</p> <p class="ql-block"><b>八,防控措施</b></p><p class="ql-block">海灰翅夜蛾(Spodoptera littoralis)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主要危害多种农作物,包括玉米、棉花、花生、豆类以及多种蔬菜作物乃至果树。以下是一些防控措施:</p><p class="ql-block">1. 诱杀成虫</p><p class="ql-block">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田间地头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尤其对具有群集起飞特性的成虫效果良好。</p><p class="ql-block">2. 人工摘除卵块和幼虫</p><p class="ql-block">夜蛾类害虫产卵较为集中,可形成较大卵块。在成虫产卵期到低龄幼虫集中为害期,可以在田间人工摘除卵块或幼虫,集中销毁。对于耐药性较强的老熟幼虫,也要注意人工捕捉防控。</p><p class="ql-block">3. 药剂防治</p><p class="ql-block">推荐使用猎王、大卫神、六夫丁威尔、九净、钉丝、掠食者、顽斩、虫大拿、虫脸等药剂进行防治。</p><p class="ql-block">4. 生物防治</p><p class="ql-block">利用昆虫病原真菌如莱氏野村菌(Metarhizium rileyi)进行防治,这种真菌对非靶标生物(包括人)及环境安全,不易产生抗药性。</p><p class="ql-block">5. 科学安全用药</p><p class="ql-block">使用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乙基多杀菌素等生物药剂和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虫螨腈、虫酰肼、茚虫威等高效低毒、夜蛾类害虫抗性小的化学药剂。</p><p class="ql-block">6. 理化诱控技术</p><p class="ql-block">有条件地区可在未发生区域安装防虫网,开展应用灯诱、食诱、性诱或迷向等防控技术,降低田间种群数量。</p><p class="ql-block">7. 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夜蛾类幼虫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宜在傍晚喷药,喷药时要将叶片正反面喷到,同时对植株下部地面也要喷透,以防滚落地面或钻入土表层的幼虫漏治。</p><p class="ql-block">抓住低龄幼虫(3龄幼虫以前)的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p><p class="ql-block">如果虫龄较大,或抗性严重,可复配顽斩、快守、多科多、六夫丁火鸟等药剂,提高防治效果。</p><p class="ql-block">注意药剂交替使用,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p> <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特邀“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学者;“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研究志愿者;网络。如有雷同、相同之处,知识产权归原作者所有。谢谢!</p><p class="ql-block">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研究编辑部</p><p class="ql-block"> 曾汉龙</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