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世纪的戴家湖,曾是周边村民们记忆中的鱼米之乡。然而,随着青山区工业王国的崛起,“阵痛”悄然降临。1957年,青山热电厂的数条“长龙”伸入湖中,粉煤灰泥浆日夜不停地涌入,湖水逐渐变得浑浊而乌黑。湖底逐年抬升,周边的村民和居民常年生活在“黑雨黑风”的阴影下。随着电厂的不断扩建,戴家湖逐渐变成了一座灰山,高达一二十米。上世纪70年代初,戴家湖的湖面还有1000亩。到80年代中期,武汉地图上就已找不到戴家湖的踪迹——它已被粉煤灰完全覆盖。90年代,这座灰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粉煤灰堆放场。然而,循环经济的发展为这个“渣山”带来了一线生机。粉煤灰被广泛用于制砖,多路挖掘使得戴家山逐渐被挖平,由于缺乏综合治理,戴家湖最终沦为千疮百孔、大沟深壑的垃圾场。</p><p class="ql-block"> 直至“九五计划”时期,武汉市和青山区政府决心恢复戴家湖的昔日风光。两级政府携手合作,筹集巨额资金,置换企业用地。2016年,武汉第一座城市环线与高铁交叉点上的戴家湖公园正式建成。公园集劳模文化、工业遗址、休闲娱乐于一体,重现了水丰林茂、鸟语花香的美丽风貌,让附近的20万居民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工业遗址</p> <p class="ql-block">劳模风貌</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戴家湖公园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湖水清澈,绿树成荫,鸟儿欢歌,花香四溢。这里不仅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人们缅怀历史、感受自然的绝佳之地。戴家湖的故事,不仅是环境治理的成功案例,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见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