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野行

竹珣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见青山多妩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p><p class="ql-block"> 时隔一年多,再次爬梁野山,上次还是在去年杜鹃花灿烂的四月,而一晃就到了今年枫叶红透的十月。站在老家的院子里望着山里的云生雾起,望着山顶上泰然自若的古母石,总是心驰神往。而俗事晨昏,天时地利人和的出游并不常有。踏上梁野山的山道,又是久别重逢。</p><p class="ql-block"> 从中堡大绩上梁野山寺,一条水泥路在山间穿行,停好车,入山映入眼帘的便是几株红枫。初冬的枫叶,即使没有阳光,也依然红的耀眼。山路崎岖陡峭,拾阶而上,山间的鸟鸣,山间的空气,在大口的呼吸之间,润了心肺,走走停停间,也算悠闲自在。</p><p class="ql-block"> 白莲池在云雾里,池边的树依然如旧。哦,也不如旧,春的青翠,夏的繁茂,秋的明朗,冬的晶莹,每一时都不一样。如旧的也许是心中那份如老友的感觉。每次来,都和它们合个影,就像多年的朋友,问候一声:“你好,我又来了,好久不见!”会不会真的跟量子力学一样,有一棵树,或一株草?因为你尊重它,怀念它,记录它,然后有可能它也真的把你当成了朋友,然后会一直一直在等你 。 </p><p class="ql-block"> 白莲池水清鱼跃,薄雾漂浮于水面,朦朦胧胧的映着四周青翠的山色,池边的仙人井以及井边上一座建于乾隆十四年的普福塔,置身其中犹如走进了仙境,而当云开雾散,景致清晰明朗,又如展开了一幅古色古香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绕过白莲池,便走进了梁野山寺,寺院坐东南向西北。墙体,梁,柱都为石构,给人以古朴之感。梁野山寺原为“白云禅寺”,始建于宋朝,清康熙六十一年(1922年)重建,门额石刻“白云圣地”,下沿条石上刻楷书“梁野山”和“时康熙六十一年重建”字样,门楣两端有浮雕花卉和麒麟图案,庙中供有客家人的保护神定光古佛和观音等几十种大小佛陀。佛光普照,梵音袅袅,虽然山高路远,但一直以来都香火旺盛。</p><p class="ql-block"> 寺庙后角处有一块“出米石”,形状如龟。相传定光古佛为了让来朝拜的人都有饭吃,就放了块出米石在寺庙后面,每天来多少人就会出多少米,后来有个财主贪心,想让出米石多出一些米,于是他把石头上的洞口凿开,从此却再也不出米了。现在这块石头依然能看到圆形的洞口处缺了一角。</p><p class="ql-block"> 梁野山山灵水秀,传说故事很多,古母石, 仙人洞,铜鼓石,仙人床等等,这些古老而有趣的传说更使梁野山增添了几分神秘与灵气。山中风景四时不同:春天杜鹃花漫山遍野,新绿葱茏;夏日里浓荫蔽日,飞瀑欢腾;秋日里天高云淡,野果清甜;冬日里银装素裹,玉树琼枝。山中有大片的原始红豆杉林和壮观的瀑布群。石砌古道纵横交错通往山下的各个村庒……这些自然风光与历史遗迹相得益彰,构成了梁野山独有的人文和景观,使得她魅力无限。</p><p class="ql-block"> 这次的梁野行,没有计划攀爬山顶,只在寺院四周走走。初冬的山野,山草已枯黄,却并不显得萧瑟,“绿”还是梁野山的主题。梁野山寺座落在山凹里,四周的山峰如一双温柔的手捧着古朴的寺庙和碧波荡漾的白莲池,显得安静而恬淡。寺院后的小路是通往教文村的,而沿着白莲池踏上石砌古道,一条通往谷夫,一条通往山顶古母石和云寨村。条条大路通罗马,我这GPS混乱的大脑突然之间就把上梁野山的几条道都给整清了。</p><p class="ql-block"> 望着眼前的山峰上云缠雾绕,“山那边会不会有云海?”一个念头在心中升起。即然来了,就不能错过每一个“可能”。告别同伴,独自一人走上通往山顶的石砌古道。一口气爬上山脊,未有云海!放眼四望,山一层一层的向远方延伸,直至天边。山山之间,城市,村庄,田野散布其间,一重山水一重人家有了最直观的感受。古母石方向,是大片云雾,依然望不见山顶。山风强劲,身边的云从山凹升起,薄如轻纱,贴着山脊拂过山石,草木和我,滑到了山的另一边。山高人为峰,感受着云的飘渺,感受着风的强劲,感受着视野的辽阔,人也为之舒展而豪气满怀,放眼四望,有种君临天下之感。此时,有没有云海已经无所谓了,遇见的都是缘分。就如山路边的小花,她正好盛开,我正好路过,为她的美我驻足停留。很羡慕她们在这山野之间,餐云枕石,耕云种月,安静淡然,如古代的隐士。</p><p class="ql-block"> 下得山来,天居然放晴了,山脚下泛黄的梧桐叶,红透的枫叶,青翠的毛竹在斜阳下都显得那么的明亮,通透而耀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