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望都~嵩山太室山户外活动游记(永泰寺之七)

孔明

<p class="ql-block">  永泰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的太室山西麓,坐东朝西,背靠望都峰,北临子晋峰,面对少林寺。永泰寺是佛教禅宗传入中原后营建的第一座女僧寺院,是我国现存始建年代最早的尼僧佛寺。 </p><p class="ql-block"> 永泰寺先后有三位公主在此修行。前身为转运庵,是北魏文成帝女儿转运公主修练的场所。南朝时期,梁武帝的女儿明练公主受皇父的影响,拜少林寺禅宗初祖达摩为师,法名总持,成为达摩祖师的四大弟子之一。北魏孝明帝的妹妹永泰公主对其母胡太后荒淫残虐、把持朝政不满,来到明练寺削发为尼,潜心修佛,因其乐善好施,深受广大僧俗百姓的崇敬和爱戴,后易名永泰寺。</p><p class="ql-block"> 一行四人早上来到山脚下,收拾行装,准备爬山,目标山顶草甸。</p> <p class="ql-block">  从寺院东侧小路,来到院后,寺院最后的大殿(绣楼?)很是雄伟壮观。明代李英的《春日游永泰寺》很有诗韵:</p><p class="ql-block"> 东山开宝地,方外有良缘。</p><p class="ql-block"> 偶与许洵辈,来参支遁禅。</p><p class="ql-block"> 晴光分翠岱,春色满诸天。</p><p class="ql-block"> 不尽贪幽兴,松林锁夕烟。</p> <p class="ql-block">  小路边上先后遇到三座砖塔,金代均庵主塔,唐永泰寺塔和明代肃然,无为普同之塔。其中永泰寺塔建造于唐代,为单层十三级密檐叠涩式砖塔,据碑文记载,永泰寺塔是因供奉舍利而敕建,是中国现存为数不多唐塔塔刹中的佼佼者。</p> <p class="ql-block">  经过佛塔旁小道,钻过功德桥,顺着河道来到路线入口,开始第一道石壁的攀爬。在这里又偶遇了亮哥一行三人,于是合在一起爬山。</p> <p class="ql-block">  这几块大石头,是这条路线的标志性景点,打卡留念。亮哥还带了一面红旗,站在大石头顶上,猎猎风中,英武不凡。</p> <p class="ql-block">  拍照打卡期间,后面又有队伍上来了,原来是庙子转山群的朋友们,大家纷纷和好人、一一哥、小四哥等人打了招呼,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  小道边上仅剩的几颗黄栌,展现出了真正纯粹的红叶景色,虽然已经初冬了,仍然掩盖不了它们的鲜艳夺目。</p> <p class="ql-block">  来到一道石壁前,做好保护措施,攀爬而上,后面赶上来两位帅哥,首尾相接了。</p> <p class="ql-block">  翻过石壁,小道经过一块大石头,这里也成了我们摆拍打卡胜地。后面跟上的帅哥也想试试,在了解了动作要领之后选择了放弃,安全第一。</p> <p class="ql-block">  拍完照片,后面的队伍已经上来了,于是继续前行,开启了一段小攀爬的路程。</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有一块大石头,有人写上了“虫二”两个字。历史上有名的有两处,一是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相传乾隆下江南时,夜游湖心亭被美景吸引,题下了“虫二”二字,寓意“风月无边”。二是泰山摩崖石刻‌,位于泰山万仙楼北侧盘路之西,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刘廷桂题写,“虫二”为汉字“风月”去掉各自边框所留,寓意“风月无边”。</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石壁上有人写下了毛泽东诗词混合体一首。虽不完整,但是那种大气磅礴、豪放洒脱、舍我其谁的气势全都展现了出来。来源于《十六字令》三首,毛泽东 〔现代〕</p><p class="ql-block">其一:</p><p class="ql-block">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p><p class="ql-block">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p><p class="ql-block">其二:</p><p class="ql-block">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p><p class="ql-block">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p><p class="ql-block">其三:</p><p class="ql-block">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p><p class="ql-block">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p> <p class="ql-block">  回首西望,远处的少室山,“天青色的烟雨,而我在等你”,近处的山峰,满眼黄绿,一副五彩斑斓的景象,时间虽已入冬,心中对秋的挚爱却依然故我。北侧的“龙石”,仍然是一副腾飞而起的样子,一说建国后不许成精,一说有749局堪舆平乱,世间才得以安宁。</p> <p class="ql-block">  爬上最后一道小山梁,终于登上山顶,嵩山最著名的高山草甸,我来了。</p> <p class="ql-block">  草甸,位于永泰寺后子晋峰顶树林和望都峰顶树林之间,是太室山两山之间的一段较为平缓的山坡,植被以高山草甸为主,偶尔点缀几颗网红松树🌲。这里论地理管辖,应该属于巩义的地界,春季,莺飞草长,经常能见到当地村民在草甸上放牛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山顶居然新修了一条不宽的柏油路,一方面属于防火通道,加上之前修建的木栈道,估计离卖票收费也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  草甸标志性的网红树,已经被一个花坛“保护”了起来。滑雪场里停了好多车,应该也是为今年春节的滑雪季做准备了吧。</p> <p class="ql-block">  草甸的农家又营业了,这里也算是嵩山上少有的有补给点的户外路线了,一波波的游客从滑雪场旁边走过来,远眺少室诸峰,坐下尝尝面条的鲜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来到新建的两层大厅,主体已经大部分完成,剩余部分砌墙、粉刷和门窗的尾活未完成,这里大概就是将来的售票大厅吧,而原来此地旧址的“安阳宫”早已淹没在了历史的沧桑之中,是人性的泯灭,还是资本的光辉,自有后人评说。</p><p class="ql-block"> 借助大厅,匆匆吃了午餐,向望都峰嵩顶森林进发。</p> <p class="ql-block">  桥面积水成片,应该是昨天下雨的缘故,桥下溪流潺潺,环佩玉鸣,小溪的上源应该是“搠刀泉”方向。传说当年刘秀起义,被王莽军一路追杀,行至此地,将士饥渴难耐,刘秀感叹一路艰辛,插刀立誓要恢复汉室,自插刀处流出一汪泉水,将士饮后士气大振,反身打退了追兵,此处便得名“搠刀泉”。</p> <p class="ql-block">  观景台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  望都峰字石处打卡留念。望都峰,海拔1320米,因在峰顶可遥望京都洛阳而得名。世人只知道永泰寺前身是转运庵、明炼寺,有三位公主在这里修行而出名,不知道的是当时佛教盛行,皇帝信奉佛教,因治理国家不能出家,便由公主(或是女儿或是妹妹)代为出家修行,公主孤独寂寞之时,便登上山顶,遥望京都(洛阳),一解思乡之情,故名望都峰。</p> <p class="ql-block">  下了垭口,偶遇两三波登山游玩的游客(驴友),有的还穿着运动鞋,于是喊他们加快脚步,有个小难点可以趁着我们领队的绳子安全下去,真的希望走入户外的人,都要有点敬畏之心,不要让前段时间“教授”的悲剧重演,希望他们一路平安吧。</p><p class="ql-block"> 一路下行,小憩时候发现路线指示“皇姑洞”,于是几人一路下行,到半山腰处终于找到了一个石洞,洞口砖圈成窑洞的样子,里面很干燥,似乎曾经供奉有佛像,地上还有修行的坐垫,附近还有一个大石块砌成的平台,只是人已去楼已空,也许这里曾是公主闲暇之余静心小憩的地方吧。</p> <p class="ql-block">  去皇姑洞的路上发现一棵树,果实很奇怪,有朋友知道是什么树🌲吗?</p> <p class="ql-block">  观香峰。太子晋,姬姓,名晋,字子乔(一说字子晋),又称王子乔。周灵王之长子,传说善吹笛,被浮丘公带到嵩山修行。其妹观香尚幼,思兄心切,闻笛声寻至此处,见对面山峰子晋吹乐,后人称此峰为观香峰,子晋其子宗敬改为王姓,后世前蜀后主王衍以他为王氏始祖,加尊号为圣祖至道玉宸皇帝。</p> <p class="ql-block">  下山途中,落叶遍地,下到山底又偶遇了庙子转山群的几位熟人,边走边聊,一起出山。</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从永泰寺后面“猫道”上山(以前五道幢路线最为出名,我们称此条路线为五道幢副线或者“三道幢”,不同的驴友队伍有不同的叫法),中途偶遇了亮哥小队、庙子转山群的队伍,以及山顶多支游客散客和驴友队伍,经过滑雪场、望都峰,途中又游览了皇姑洞,顺观香峰步道下山,全程大约14~15公里。偶尔滑道,好在落叶较多,倒也安全,只是多了一些专属我们自己的笑料,总的来说是一次愉快的行程。</p><p class="ql-block"> 初冬的山顶,已经有了丝丝寒意,从此要进入冬季户外模式,带足热水和保暖衣物了。路上偶遇的某些队伍,缺乏必要的安全准备和敬畏之心,须知户外第一原则就是安全第一,希望他们能玩的开心,平安喜乐吧。</p><p class="ql-block"> (照片视频来源于本次活动成员,由孔明编辑而成,如果有肖像权方面要求,请尽快联系更换或者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