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葡掠影日记(终结篇)

山葵

<div><br></div><h1>D9—9月24日 多云 马德里</h1> <h1>上午,我们从卡萨雷斯城出发前往马德里,算是彻底告别安达卢西亚地区。正午十分,来到全球最贵的伯纳乌球场。</h1><h1>外观㮋圆造型颇似购物中心的伯纳乌球场,大约有十几层楼高。顺着扶梯,按尖头指引,上了不知几个电梯,逐一参观下来,印象最深的一个是球场,二就是荣誉殿堂还有一个专卖皇马系列的纪念品商店。荣誉殿堂陈列着皇马不同年代使用的队徽、队衣和球鞋等,以及不同赛式不同奖项造型各异的各种奖杯,大概有十几个陈列室,这应该远不能装下皇马所有的辉煌时刻吧?</h1><h1>坐在高高的看台上,找一下球迷的感觉。想像8万多人为一次荣誉之战而同时呐喊的情景,一定震彻心扉、令人窒息?</h1><h1>整个球场从顶蓬、坐椅、灯光以及草坪的保养等等,满满都是高科技。不但有模拟太阳的日照设备和自动喷水系统,还有紫外线杀虫等黑科技来保证草坪的健康。最令人叹服的是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草坪回收移动技术,即可实现草坪折叠收纳到地下清洗,还可瞬间切换场景,做为蓝球、排球、音乐会等其它用途。</h1><h1>参观结束,都没搞清到底是否已完全峻工?2024年5月刚刚完成的最近一次升级改造,仅工程造价就花费了17.6欧亿的伯纳乌球场,至少有一半地方,还拉着警戒线不让入内。总体感受,对于一个连十个球星也数不明白的我,来到这里,也算为足球魁力添一块砖加一片瓦吧。</h1> <h1>球场外观</h1> <h1>荣誉殿堂</h1> <h1>罗纳尔多穿过的战靴</h1> <h1>下午来到位于托莱多古城东南的孔苏埃格拉小镇——风车小镇。</h1> <h1>如果不是因《堂吉诃德》中的主角,当年就是从这个小镇的一家客栈出发,开始他的骑士旅程,谁还会千里迢迢跑到这里,专程拜访这十一个白圆肚黑尖帽如谷仓般顶着十字黑翼的风车?当然,还有一座重建的中世纪古堡陪伴着它们,一起驻守在这孤零零的山丘上。</h1> <h1>旅行路上,最为漂泊毫无主题的一节。那么旅行的主旨又是什么呢?是为琐碎平庸的生活找一个宣泄的出口或赋予一些新的内容,还是为渐如枯井一般的内心打一口甘泉?……我们跨越山海寻寻觅觅,可偏偏在塞万提斯为西班牙民族打造的精神家园里,感受到的是一望无际的荒芜与孤寂?</h1> <h1>山下的烟火小镇,反倒更适宜我们这些俗世旅人,粉饰生活附庸风雅。</h1> <h1>黄昏前走进托莱多古城的时候,蓝天白云被渐浓的秋意一笔掠了个干净。浸在冷风中的托莱多,一座连一座恢宏的历史长卷,难掩它曾做为“京都”的绝世风采。</h1><h1>被塞万提斯誉为“永恒之城”的托莱多,在1500多年前,因为它险峻的地理优势,曾做为军事要塞,不但是西班牙宗教的中心,还是西哥特人统治时期的都城。</h1> <h1>我特别喜欢这座连接在教堂与民居的骑楼,不知道骑廊上曾来往穿梭的是权贵还是平民?</h1> <h1>漫步于阡陌纵横的小巷中,似无一栋现代化建筑,要不是迎面看到商铺门头闪烁的“上海妈妈”,我还真以为自己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再也找不到现实的入口。</h1> <h1>古城内有很多卖骑士铠甲的纪念品商店,曾经在冷兵器时代托莱多就是欧洲重要的铸剑发源地。如今,这里的工匠依旧在打造剑刃甲胄,所以,托莱多还被称为“兵刃之都”。</h1> <h1><br></h1> <h1>虽然托莱多因时代的变迁和位置的局限,500多年前,它首都的地位早已被距它70公里的马德里所取代,但它的宗教地位依然如故,这座清真寺基础上改造的托莱多大教堂,如今仍是西班牙红衣大主教的驻地。</h1> <h1>作为返回马德里的一个中转站,我们在托莱多,仅只是匆匆一掠。托莱多作为西班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此共存共容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历史缩影,它的修道院、王宫、城墙、博物馆、艺术学校、步兵学院等众多人类文化遗产,都非常值得细细品、慢慢看。</h1> <h1>再见了托莱多,虽只一眼,我却珍重把你嵌入我的记忆深处。 白昼落幕,华灯初上,西班牙式的活色生香才正式开始。</h1> <h1>D10——9月25日 塞哥维亚</h1> <h1>西葡之旅的最后一天,上午,从马德里附近的小镇赶来塞哥维亚,只为看这座塞哥利亚的城市地标——古罗马输水道。</h1><h1>作为古罗马统治时期的一个行省,在西班牙境内这样的高架引水渠不只一座,做攻略时,我记得塔拉戈纳城有一座,梅里达有两座,只不过远没有塞哥维亚这座雄伟高大。</h1><h1>建于公元50年前后的塞哥维亚高架引水渠,由土黄色花岗岩垒砌而成,完全不用灰浆等黏合剂,也无半根钉子,保持了最原始的粗砺感。整个渡槽全长800多米,分上下两层,由166个卷拱组成,高出地面达28米,最上面长长的水槽部分,利用几何力学,将18公里城外的河水引进老城区。</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想像一下2万多块巨石,一块一块完全靠人力堆砌,像个庞然大物一样横亘在老城的中央,与塔楼、城堡、民居和光影融合在一起,再从排列整齐的拱洞投射在地面,构成塞哥维亚城两千年来最靓丽的一道风景。</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许多石块上清晰可见当年施工为了挂钩而凿出的小孔</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远观近看,果然,罗马不是一日建成,他们硬是把一个普通的民生工程,做成了一件伟大的石头艺术。</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空之下,浩渺之间,古罗马人曾用一块块石头,投下多少城市的黑暗,又锁过多少城市的光明?</span></h1> <h1>无疑塞哥维亚大渡槽,是古罗马在征服西班牙的过程中,一种强文化深刻融合的明证,因为当时的西班牙与古罗马相比,还是一片蛮荒之地。不可否认,罗马人的殖民野心,但也不得不承认,正是罗马人的闯入,才突然把西班牙一下子推进了罗马文明。现在,西班牙许多城市的斗兽场、公共浴场、剧院、神庙、图书馆、学堂还有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以及拉丁语的植入,无一不保留着古罗马的遗风。</h1><h1>在外来文化不断给自己的文化注入活力的同时,西班牙独有的文化才有成长的空间和发展的动力。所以,西班牙它还是西班牙,它的意识形态与民族精神,依旧与罗马人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h1> <h1>百年烤乳猪店——坎迪多餐厅</h1> <h1>看过大渡槽,午饭在百年老店吃大餐!这家餐厅座落在塞哥维亚老城的广场上,绝佳的地理位置,从餐厅的阳台和窗口随处一探,就是气势如虹的那座高架引水渠。</h1> <h1>餐厅是一座三层小楼,房间墙壁上、门楣上镶嵌的壁画、餐盘,顶蓬悬挂的火腿,楼梯间的照片,以及梁柱间垂挂的各种兵器,几乎每一处都充斥着满满的艺术氛围。</h1> <h1>来此品尝的食客不乏达官显贵和政界名流。</h1> <h1>终于等到开餐啦!身穿雪白厨师服大约近七十岁的现任主厨,手指墙壁画像,先向宾客介绍自己的父亲(餐厅的第四代传人),送上致词,然后举着一只白盘子,“咔咔”横竖几下把面前烤得很脆的乳猪分成几份,最后将盘子抛向空中摔成粉碎。盘子“呯呯”粉碎的声音,是向来宾表达欢迎的意思。这是坎迪多餐厅传承百年的开餐仪式。</h1> <h1>铺垫这么多,早已迫不及待想大快朵頣了。但等看到端至桌前的烤乳猪,真得令我大跌眼镜。光猪皮上根根毕现的白猪毛就令人作呕,强忍着试着吃了一口皮下的肉,烂归烂,腥归腥,泾渭分明,除了冰淇淋和面包,正餐简直难以下咽。</h1><h1>餐毕,第四代传人隆重登场,给到访的每一个食客签名留念。实在高明的营销手段!我不是个口味挑剔之人,但我很怀疑,全世界慕名而来的游客,吃得都是这样的烤乳猪?毕竟开的不是博物馆、艺术馆,餐厅有优雅的环境和情调,有好的传承都是加分项,但真正俘获我们的味蕾,靠得还是独具匠心的厨艺和好的味道。</h1><h1>看96岁老先生和蔼可亲的面容,质疑百年烤乳猪店,好像是我的错?最该质疑的,是我这个农耕社会的中国胃,一定与工业文明的欧洲胃,横亘着一条遥远的万里长城!</h1><div><br></div> <h1>下午回到马德里,自然先去马约尔广场。</h1> <h1>西班牙遍布西班牙广场很正常,西班牙遍布马约尔广场也很正常,“马约尔”在西班牙语中是大和重要的意思。在欧洲,一个城市的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的中心,对民众的生活尤为重要。据说,欧洲人除了室内公共区域和办公场所,普通百姓家里极少装空调,炎热的夏季,民众会跳进广场的喷泉中乘凉嬉戏,再躲进卷拱下一家酒吧喝一杯冰啤,这叫欧洲人对保护环境的执着。有些国家甚至推出空调“禁止令”并声称“制冷一时爽,地球火葬场”。</h1> <h1>回归正题,马德里的马约尔广场,是菲里普三世于1619年主持修建,曾经历过三次火灾,最近一次1953年的重建,才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貌。这座正方形的广场是被写进建筑史里的一个广场。下面一圈带卷拱的石柱廊基座,支撑着或红白或黄白相间的三层巴洛克式楼房。</h1><h1>菲里普三世骑在马背上的青铜雕像,立在广场的中央。是19世纪中叶才移入这个广场的。</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趁着自由活动,围着马约尔广场,逛了两条街。回到太阳门广场,摸一摸熊,踩一踩大区议会大厦门前的零公里处,才算不枉来过马德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个螺旋状的圆形地标,是西班牙公路网的零公里中心。)</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马德里熊与树莓雕像,是马德里市徽的标志性元素,也是游客的打卡圣地。</span></h1> <h1>马德里城市一角</h1> <h1>马德里王宫</h1> <h1>午后四点,目标马德里王宫。马德里王宫是仅次于凡尔赛宫和维也纳美泉宫的欧洲第三大皇宫。建于1738年,历时26年才完工。王宫广场呈正方形,外观用灰白色花岗岩筑成,类似法国卢浮宫,内部装潢则是意大利风格。</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王宫室内开放的部分有列柱大厅、御座大厅、陶瓷厅、镜厅和豪华餐厅等。各厅的风格根据不同时期国王的喜好进行装饰,使得王宫带上了浓厚的时代特点和个人印记。</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进入正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身穿古罗马服饰的卡洛斯三世的雕像,他是首位入住王宫的国王。</span></p> <h1>沿着宽大的台阶上行,台阶上方可以看到一座气势非凡的坐像。背后悬挂着红色的幔帐,下方就是西班牙王室徽章。徽章顶部是西班牙王冠,中间是最早支撑西班牙版图的四个古王国。分别是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和纳瓦拉王国。正中心是波旁王朝的百合花标志,下方的石榴则是南部的格拉那达,四周环绕着金羊毛勋章。</h1> <h1>伊莎贝拉女王雕像</h1><h1>女王右手拿的首饰盒,寓意当年女王为资助哥伦布,变卖了自己的嫁妆来支持航海事业。</h1> <h1>卡洛斯三世布置的寝宫黄色接待厅——整个墙壁被黄色绸缎包裹的王后就寝的房间,其中雕刻镀金家具、无色水晶灯,均从威尼斯购入。</h1> <h1>有许多中国元素的穹顶雕塑及壁画</h1> <h1>卡洛斯四世建造的镜厅。有来自皇家工厂制造的巨大的镜子,和从威尼斯买来的水晶枝形吊灯,都是当时最时尚的潮流象征。</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布局精巧,做工考究的皇室御用礼拜堂。</span></p> <h1>价值昂贵、精美绝伦的各式钟表</h1> <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现任费利佩六世和莱蒂齐亚王后</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费利佩六世和未来的西班牙女王莱昂诺尔公主</span></h1> <h1>阿方索十二世最爱的豪华宴会厅。可以同时宴请140多位客人,这个宴会厅至今仍用于宴请各国政要。</h1> <h1>从穹顶、地板、墙壁、吊灯、餐桌等,无一不是当时最顶级的奢侈品和艺术品。</h1> <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价值连成的五彩斑斓的大理石台面</span></h1> <h1>御座大厅是国王和王后接待各国政要和各种官方活动的厅室,修建于卡洛斯二世时期。厅内的装饰大部分是在皇家作坊生产,但也不乏远道而来的奢侈品,如那不勒斯的天鹅绒刺绣,罗马的青铜狮像等。最具代表性的物件是一顶以白水晶、珐琅和宝石装饰的王冠,它来自卡洛斯三世时代。</h1> <h1>整体参观下来,马德里王宫与几乎同时期建造的维也纳美泉宫相比,它除了缺少一个偌大的美丽花园,广场主体建筑,厅内装饰和收藏品都不输美泉宫。记得,美泉宫有1441个房间,对外开放的只有44间,还不让拍照。而马德里王宫一共有3481个房间,对外开放的有近50间。</h1><h1>马德里王宫无愧是穿越时光的艺术殿堂,在这里,不同时代的君主,都极力把自己个人的美学理念融合进王宫的每一处细节。不论硬装还是软包,大到壁画、地毯,小到餐具、烛台,无一不彰现君王们的文化学识和艺术眼光。尤其宫内陈列的几把阿方索十二世最爱的提琴,一再强调,咱西班牙国王从不乏艺术大家噢。</h1><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这是意大利著名制琴师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小提琴</span></h1> <h1>马德里西班牙广场</h1><h1>出了王宫,步行不远就到了我们西葡之旅的最后一站——马德里西班牙广场,也叫塞万提斯广场。广场中心非常醒目的一座高大的白色大理石碑就是的塞万提斯纪念碑。碑的下方端座的是大文豪塞万提斯塑像,塑像前并排的是骑着瘦马手拿长矛的堂吉诃德和骑着矮驴的桑丘的铜像。整座纪念碑,背衬马德里最高的一栋建筑,毫无违合之感,恰如其分的融为一体。</h1> <h1>塞万提斯和他笔下塑造的堂吉诃德和桑丘,不仅在马德里,似乎西班牙许多城市都会出现他们三位的形象。</h1> <h1>再见西班牙!渴盼朝你那再次迁徙,为使你听见,在夜的深处,我一遍一遍努力传颂——你秋天最新鲜的模样!</h1><h1>写在最后——小雪时节都已来临,我才终于完成冗长又啰嗦的西葡日记。一是最近琐事繁多,二是它们在我心里投射的影像实在浅白,回来梳理的过程,才逐渐加深对它们的认识。</h1><h1>十二天的西葡之旅,大大小小我们共游历了十四座城市,即便是匆匆,即便是浅遇,我还是想试着谈一点个人的感受。</h1><h1>西班牙特别是我们这次重点游览的安达卢西亚地区,不是几乎,就是每座城市都像一座博物馆,正是腓尼基人、罗马人、西哥特人,摩尔人兜兜转转,这个来了,那个又走了的这些经历,造就了西班牙留存有各种宗教文化层叠融合杂輮交汇的众多历史古迹,这也是它成为欧洲的一个异类的主要根源。</h1><h1>加之西班牙这个国家一盘散沙,它的每个地区甚至每座城市很像分封制下的一块块领地,极其高度自治和它强烈的独立意识,也是铸成它辨识度极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任意踏入一座城市一条街区,即便你不知道它们的名称,但随便一座穆斯林塔楼,一个阿拉伯与天主教混搭的教堂,或一段古罗马的城墙下的一曲弹唱,很快你就能对标城市的名称和街区的位置。还有和我们中国人非常像的一点,公共场所喜欢高谈阔论,这也是异于传统欧洲很重要的一点。</h1><h1>总之,我看到的和了解的非常有限,要给西班牙下一个定义着实很难,但西班牙就是地道的西班牙。它是蜚声世界的高迪、达利、毕加索;它是热情奔放的弗拉明戈,多情浪漫的云端之城,低回忧伤的格拉那达;它还是地中海永恒的阳光!</h1> <h1>(最后,衷心感谢同团老师和松同学提供的照片,感谢昏晨相伴同游的两位同学,感谢你们为我留下又一段难忘的游历时光)</h1><h1>谢谢观赏!</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