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新管处成昆铁路建设者采访活动纪实〈一〉

舒冉

<p class="ql-block">铁道兵在成昆线上的战斗历程,是一段充满艰辛与牺牲、勇气与奉献的壮丽篇章。</p><p class="ql-block">他们用血肉之躯筑就了这条英雄铁路,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洪承惠,铁道兵一师历任战士、班长、干事,亲身参加了成昆铁路大会战,1978年转业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任职。2004年8月<span style="font-size:18px;">退休后,开始了16年的调查研究和写作,又经历2年的出版和2年的发行,一共花费了20年。</span>出版了纪实作品《成昆铁路大会战》、《铁道兵决战成昆线》。洪老师用文字全方位的记录成昆线。</p><p class="ql-block">他通过战友微信群征集各地参加成昆铁路建设者的战友影像,制作电子相册。并在2019年12月24日与其他七位战友联名向有关单位发出《关于建立成昆铁路博物馆(工程遗址博物馆)及工程遗址申遗的建议书》。</p> <p class="ql-block">刘洪,自幼跟成昆铁路铁路结下不解之缘。他收集了大量的火车图片,15 岁那年就自编一本《成昆铁路》画册。</p><p class="ql-block">16岁初中毕业,利用暑假期间开始徒步行走成昆铁路,之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用了4年时间,分阶段第一次从成都到昆明徒步走完成昆铁路全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进入成年后,又继续完成了第二次、第三次徒步行走成昆铁路全程,用类似考古的方法,拍摄、收集、保护文物的方式来记录成昆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走遍成昆铁路沿线的铁道兵和铁路工程局的烈士陵园,拍摄记录所有牺牲者的墓碑,收集了沿线隧道口、桥墩及涵洞上保存的建设者遗迹,抢救被乌东德水电站水库淹没的铁道兵修筑的工程遗迹,访谈了数百名铁道兵建设者,并为他们做了拍照、录像,留下手足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爱成昆铁路,把热爱成昆铁路的业余爱好做到了极至,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不停息地持续了39年,成昆铁路融入了他血液,成为他的人生第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昆铁路是奇迹、壮举,而创造这一伟大奇迹、壮举的建设者是三十万无名英雄”。共同的认知和行动、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把本不认识的两位老师联系在一起。</span></p><p class="ql-block">他们出自对成昆铁路发自内心的热爱,出于对成昆铁路建设者的敬重,分别以各自不同方式记录成昆线,记录成昆铁路建设者的影像和事迹。</p><p class="ql-block">他们用自己一生积累的各种资料、实物,为促进成昆铁路博物馆(纪念馆)的成立竭尽全力。</p><p class="ql-block">两位老师说:他们将团结协作,为着促进成昆铁路博物馆(纪念馆)的建立而继续奋斗。</p> <p class="ql-block">刘洪的事迹在铁道兵范围内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图为2024年5月中旬,铁道兵文化基金主任姜晋南同志来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参加铁道兵博物馆开馆仪式,与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刁成林和刘洪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由左至右:梅梓祥(中国铁道建筑报原主任编辑)姜晋南、刘洪、朱海燕(中国铁道建筑报原社长)、刁成林。</p> <p class="ql-block">我与洪承惠老师相识,是在2020年五月,洪老师的著作《成昆铁路大会战》公开发表后,铁道兵文化网以美篇的形式连续刊载,我有幸成为美篇制作编辑之一,我被洪老师的事迹所感动,觉得他很了不起,即是成昆铁路的建设者,又是宣传者,利用退休后20年的时间,尽自己的所有精力和能力,出版记叙铁道兵的英雄事迹的书籍,令人敬佩不已。</p><p class="ql-block">今年8月22日,洪老师邀请我帮助刘洪老师采访健在的成昆线建设者,主要收集铁道兵新管处成昆线健在的建设者名单,及这些老人目前住址、身体状况等信息,组织安排采访工作顺利进行。我很欣慰,能为两位奇人做点工作,把<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些对祖国建设有功之臣的事迹送上光荣榜,</span>作为铁道兵后代、当年参加成昆铁路建设已故前辈的子女,我有这份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我愉快的接受了这项志愿者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于是,2024年9月1日,我在铁新战友群和新管处战友联谊会的志愿者工作群以及其它新管处战友群发出一个关于刘洪老师对新管处健在的成昆线建设者进行个人采访活动的通知,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管处战友们: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成都一位成昆铁路的研学者与保护人,39年来倾心投入,为收集成昆铁路资料做出杰出贡献,几乎可以办个人成昆铁路博物馆。近几年他更加关注健在的建设者现状,决心按成昆铁路1083公里的建筑里程,采访收集1083位建设者的影像和手足印。他认为成昆铁路的建设者都是英雄,他们的人物影像是英雄形象,他们的手印是创造奇迹的手印,他们的足印是行走四方的足印。收集这些,将来捐献给成昆铁路纪念馆和博物馆,让他们永世保存。</p><p class="ql-block"> 几年来这位采访者已经在云贵川等地几十个县市采集了670多名铁道兵战士的手足印。铁道兵战友——《大战成昆线》一书的作者洪承惠老师,决定亲自配合他完成采集1083名建设者影像、手足印的壮举,带领他到建设者相对集中的城市访问、采集。</p><p class="ql-block"> 采访主要是对建设者拍照和采集手足印,采访内容主要了解建设者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哪年哪月在成昆线担任什么工作,然后又去了哪条线,最后签名。</p><p class="ql-block"> 目前采访工作正处于准备计划阶段,作为新管处的铁二代,深知我们的父辈是默默无闻为成昆线做出贡献的建设者,但是多少年来,很少有人去拜访去歌颂他们,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老前辈绝大部分都离开人世,健在的寥寥无几且都是九十近百岁的老人。今天突然得知这个机会,新管处有幸成为被采访对象之一,我自愿加入这项工作,帮助采访者收集整理新管处目前健在的父辈们的情况,为采访提供准确信息,目的只有一个,“让成昆线建设者的队伍里有我们新管处老一辈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要掌握这些健在的老同志分布在哪些城市,再集中规划时间、线路,安排采访行程。计划明年春天启动采访,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北京、湖北都准备要去,其他城市根据人数多少待定。</p><p class="ql-block"> 在此,恳请熟悉了解新管处成昆线建设者健在人员情况的战友,将建设者的姓名、居住地址、联系方式,个人简历,包括在成昆线担任职务等信息传递给我,尽量做到收集信息准确不遗漏。谢谢战友们的支持与配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马书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年9月1日</p> <p class="ql-block">通知发出后,立刻得到战友们的响应,陆续收到来自各个地区的信息,截止到十月底,共收集到健在者的名单一百多人,其中昆明地区上报人数为七十多人,居住在云南省各县市有五十余人,尤其集中住在昆明市内的均有三十多个。</p> <p class="ql-block">刘洪老师11月9日自驾从成都出发,途经邛崃、雅安、汉源、九襄、西昌、德昌、攀枝花、元谋等地,一路采访铁道兵部队的老兵。</p> <p class="ql-block">新管处成昆线建设者采访开始进行,</p><p class="ql-block">15日下午五点抵达云南楚雄铁路小区,当晚在新管处职工彭金锁的家里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采访。彭金锁戴上自己曾经两次获得的立功受奖勋章,精神抖擞,满面春光,向记者诉说着战斗在修建成昆线建设的经历。虽然年迈听力较差,但记忆犹新,采访非常顺利。这是新管处健在的成昆建设者中第一被采访人。</p> <p class="ql-block">我远在北京,只能遥控指挥,我发消息给刘洪:刘老师不要客气,你也是为大家,为成昆线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我们这也是第一次,没有经验,只能凭着跟你一样的热情,去做好这项工作。希望你有什么需要我们配合的直接提出就行,云南的战友都是热心人,他们是我接触全国各地朋友中最实诚的人,没有花言巧语,只有忠厚老实,他们这一批在云南当地招收的工人是新管处在修建成昆线时的生力军,很多人后来又参加了襄渝线京通线通霍线以及其他一些路的建设,走南闯北,有的安家在外地,有的终于回到了故乡,非常不容易,如果不是你的这次采访,很少还会有人记得他们的功劳。我替云南战友衷心感谢刘老师洪老师!</p> <p class="ql-block">16日上午刘洪老师继续采访居住在楚雄的另外一位新管处的建设者——朱万珍老人。</p> <p class="ql-block">朱万珍克服了腰椎疼痛的困难,在女儿的陪同下打车来到彭金锁的家里,与刘洪进行了亲切的交谈。看到朱万珍喜笑颜开的样子,就知道她心里有多么的高兴。</p> <p class="ql-block">16日下午,刘洪驱车赶往昆明,抵达昆明西山区梁源小区,受到祝培英大姐的热情接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车后,即刻在祝培英大姐的家里,开始了对叶兴学老人的采访,采访时,叶兴学激动兴奋得手舞足蹈,话匣子打开就滔滔不绝,时长一个半小时后,才恋恋不舍的收住话匣子。后面安排的采访者没有时间了,只好打车原路返回,等着下一次采访时间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的采访顺利完成,后续将有大批的老人陆续来到梁源小区接受刘洪老师的采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