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我与棠溪有缘,两次造访花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春生</p><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七年的年未,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我和住在桃花巷里,也是同在一个单位工作的好友相约假期乘车去棠溪花庙,为的是去看望我的一位朋友,他家住在郭西街,七十年代初他就招工在花庙供销社工作,也顺便去大岭拜访一位萍水相逢的村民。我们坐在车上向四周眺望,窗外白雪皑皑,远处绵延的群山和村庄里的房屋、树木都披上了白色的外衣,真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好一派壮观的雪景展示在车窗外,又渐渐被抛在了车后。</p><p class="ql-block">汽车在冰雪覆盖的公路上颠簸,终于到达棠溪,下车后映入眼帘的是不大的棠溪小镇,街上有食品站、信用社和供销合作社,我们只奔棠溪花庙供销社,他乡寻故知,发小自然是热情地接待,因为明天是元旦,供销社给职工加餐,我们是小张远道来访的客人,也一起和供销社的职工共进了晚餐,记得还喝了点酒,头有点晕,八点钟听了广播里播放的新年献辞。那夜我们就住在棠溪供销社,冬日山里的夜晚寂静和寒冷,清晨我们徒步赶往大岭村。</p><p class="ql-block">棠溪四面是山,而大岭又是棠溪大山的最深处,去西山的大岭村,好像来到天之尽头,举目仰望似乎离天只有三尺三,天空反佛触手可及。从现实中真正感受到古诗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的意境,这是我第一次来大岭,远离了沉重压抑的城市,放眼无垠的天空,耸立的群山。只见白云在峰峦间飘拂,竹林萧萧,溪水淙淙,村庄外山麓叠翠;空阔处田陌交错,一刹那间我真以为来到了世外桃源,此时心灵变得静穆安逸。</p><p class="ql-block">我和朋友从石板垒砌的山路上拾级而上,回首棠溪已隐入山下茫茫的暮霭中。太阳快要落山,夕阳的余辉照射着大岭,顺着崎岖的山路,在鸡犬声中,我们找到那位朋友的家。宽敞明亮的瓦房,门前几棵桃树,屋后是摇曳的竹林。自然,有朋至远方来,他们都不亦乐乎。憨厚的山里人热情的把我们迎进屋,用粗茶碗放上山里特有的野茶,从屋子中间的火塘上拎来刚烧开的山泉水冲入茶碗里,野茶香味顿时飘荡在屋内,有一股山野味道沁人心脾,朋友的老母亲用大蓝花碗装一碗红枣放在桌上,一颗颗红枣散发出扑鼻的香味。我尝了一颗,醇厚的甜味溢满口腔,呷一口香茶,顿时香味和甜味顺着茶水流到了心里。我和同来的朋友都开心地相视而笑。真是:此行岂为枣儿甜,深山寻友叙真情。</p><p class="ql-block">“你们来的凑巧,昨天逮到一只野兔” 这位山里的朋友笑呵呵地说“晚上吃兔子火锅,咱山上不比你们城里,来客下馆子,高山野岭没那个地方,自家烧的原汁原味。”地道的山里话透着憨厚和实诚。</p><p class="ql-block">在品茶闲聊中,从灶房里飘来兔子肉的香味,这位山里的朋友摆上炭炉子,蓝色的火舌向上直窜,一个黑黝大瓦锅热腾腾的在炭火上煮沸着,里面盛着野兔烧咸菜,放了好多辣椒,一大把蒜叶搁在上面,兔子肉的香味扑鼻而来,陆续摆上几样其他菜肴,有笋子烧肉,蒸咸肉,山沟里的小河鱼,石菇炒鸡蛋。那一桌香味四溢的农家菜,飘散着大山的味道,也充满了友情的味道,我们两个山外来客和他们家人围坐在一起,尽情地品尝着这些山珍野味,窗外的山风吹拂着竹林,黑夜已经降临在大山里,群山深邃而幽远。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山里的夜深沉寂静。 尽管是天寒岁暮,屋子中央熊熊燃烧的火塘,还有热情似火山里人的深情厚爱,让我们感觉如同置身在温暖的春天。</p><p class="ql-block">在大岭住了一夜,第二天中午,我和同来朋友要下山回棠溪,准备在花庙乘车回贵池城里,肩上挑着那位山里朋友送给我们的假山盆景和石楠木料匆匆向大岭山下走去,山里的朋友执意要送我们下山,说我们走不惯山路,帮我挑着担子。到了半山腰的凉亭里,我们决意让他返回大岭,还要去生产队干农活。他叮嘱我们有时间再来西山玩,怅然良久,依依惜别。目送着他那憨厚宽大的背影消失在山崖那边。我沉思这山里的朋友多诚实淳朴啊!就象这隐约在云雾里高耸的大山。</p><p class="ql-block">走下大岭,回首白云深处的农家,那幅美丽的水墨山居图,带着茶香枣甜兔子肉的美味定格在眼前,那将是让我永恒思念的山里味道。“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我期待着再来棠溪花庙,再登大岭。 四十年匆匆过去,意想不到的是,重返花庙的这一天,却真的突然到来。二0一七年的七月十五日,在池州日报社门前登上大巴车,在日报副刊编辑包牧的带领下我和部分池州市作协会员及社会各界文学爱好者去安茶故里棠溪,参加首届九华安茶杯散文大赛颁奖典礼。</p><p class="ql-block">距上世纪的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棠溪,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十年,是安茶让我有机会旧地重来,终于实现了四十年前临别棠溪时,期盼着再次归来的心愿。在那弯弯曲曲的山路旁,茂密的树木和随风摇曳的竹林,显得格外葱郁,浓荫蔽日,凉风习习。莫非是山中树木还识得我这个旧时客,依旧不改清阴在等待我的归来。</p><p class="ql-block">随着进山大巴车在山路上缓缓前行,茂林修竹掠过眼前,山岭逶迤,群峰叠翠,山涧里溪水淙淙,一幢幢民居散落在绿树丛中……远上棠溪山路斜,白云深处旧人家,这个崇山峻岭,白云飘渺的棠溪,让我的思绪刹那间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又一次回眸这个棠花满山香,溪水绕村流的深山美景。</p><p class="ql-block">四面是山围绕的棠溪,白云在峰峦间飘拂,村庄外山麓叠翠;空阔处田陌交错,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 眼前恰似悬挂着一轴青绿水墨山居图,美轮美奂。这里无污染,空气清新,终年云雾缭绕,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富含有机质,这里才真正有安茶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p><p class="ql-block">对于九华安茶,以前我知之甚少,其实安茶是久负盛名的历史名茶,安茶是半发酵茶,属黑茶类。创制于明末清初,成品色泽乌黑,汤浓微红,味正香醇,被誉为“圣茶” ,有能喝的“中国古董” 之美誉。只因抗战期间被迫停产,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恢复了生产,如今安茶也成知名品牌,不仅风靡国内,还远销东南亚各国。安茶可算得上是茶中上品,如此炎炎盛夏,泡杯安茶,浅呷一口,醇厚微红的茶水顺喉而下,顿觉口舌生香,心情舒畅。此茶具有清热去火、生津止渴、降脂养颜、和胃健脾等功效。</p><p class="ql-block">这些当年在农户家吃的不起眼的红枣,经过传统的工艺的制作,已经成为今天闻名遐迩的西山焦枣,它色如紫金,形如玛瑙,柔软鲜嫩,甘甜溢香。那时喝的野茶,一直深植在大山之中,历经岁月的沉淀,云蒸雾绕,与棠花相伴,有清澈的溪流滋养,无可挑剔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享誉盛名的九华安茶,使得安茶在中国名茶中异军突起,一枝独秀。棠溪已经不仅仅是个白云生处的古村落,独处世外的“桃花源” ,更是个物产丰富的富庶之乡。</p><p class="ql-block">来到棠溪,参加了首届九华安茶杯散文大赛颁奖典礼,和文友们一起去茶园采风。盛夏是火热的,文友们的激情也是火热的。相识的和不相识的文友们喜聚一堂,欢声笑语打破了小镇的静谧。的确,文友能够常常来这里采风,品安茶写安茶,心情一定恬淡安静,文思涌泉。</p><p class="ql-block">重返棠溪对于我,是阔别四十年后的回眸,如果不是天气炎热,一定要登上大岭去拜访久别的老友,“大岭深山访旧友,西山重聚品安茶。”,末达心愿,心中不免有些遗憾。返程时,透过车窗玻璃,远望隐约在云雾里高耸的大山,想起那位憨厚淳朴的山里朋友,想起吃过的大枣喝过的香茶。心想,如果再去他家作客,招待我的一定是九华安茶和西山焦枣。绿树掩映的老屋,山风阵阵从窗外吹来,我们围桌而坐,慢慢品尝尝着焦枣和安茶,促膝长谈,互相诉说着分别后的往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