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山饮水”清代外销艺术品上的岭南园林文化展

红山老付

<p class="ql-block">山水之韵</p><p class="ql-block">一桥见山,万绿饮水。</p><p class="ql-block">--(清)诗人张维屏《听松庐骈文钞》,描绘了十三行行商潘有度南墅的景观。</p><p class="ql-block">水网交织的珠江三角洲孕育了岭南水乡,广州城坐落于珠江河畔,青山半入,花木繁茂,涌水通潮,纵横曲折,自古就是风光旖旎的水城。广州园林营建遵循传统园林崇尚自然的理念,巧借山形水势,将山水气韵延至园内,正所谓"山河大地,举可私而有之"。</p><p class="ql-block">清代岭南水乡和园林题材的外销艺术品,在当年为欧美带去中国风的同时,也为今天保留了难得的历史资料,让我们得以走近百余年前的岭南园林图景。</p> <p class="ql-block">通草水彩岭南水乡图一组</p><p class="ql-block">清晚期,王恒、冯杰伉俪捐赠</p><p class="ql-block">岭南水乡自然景观是清代外销画的重要题材之一。这组通草画中,山形秀美,水面宽阔,古塔高耸,江上帆船往来,岸边房屋错落,龙船脊和灰塑装饰极具本土特色,家门和渡口相连,出门即舟楫,榕树、水杉和芭蕉等植被茂盛,一派优美的田园景致。</p> <p class="ql-block">建筑之精"中国人的造园艺术至臻完美,其伟大作品充分体现了人类智慧。……他们的造园师不仅是植物学家,也是画家和哲学家。"</p><p class="ql-block">-﹣英国建筑师威廉·钱伯斯( William Chambers )《东方造园论》</p><p class="ql-block">与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园林相比,岭南园林的入世意味更为明显。岭南园林建筑形式丰富,亭、榭、厅、轩、馆、楼、阁、廊、舫、景门、花窗等园林建筑则穿插布局,结构精巧,色彩艳丽,空间通透开敞。建筑装饰结构精巧,色彩艳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灰塑、陶塑、彩绘等民间工艺,对屋脊、山墙、遮檐板、门窗、梁架、隔断等部位精雕细刻。图案选择注重"意头",多为寓意吉祥的花鸟鱼兽图案、经典传说故事等。</p> <p class="ql-block">"……其他可游之处,如潘家园、海幢寺、小田园等处,皆距城不远,梅冈竹坞,清雅可观。其余河汉,左通波罗水、黄埔、狮子洋,右达柳波涌、白鹅潭,丰皆鹭涛鷗源,一色清澄。"</p><p class="ql-block">--(清)张德葬(三述奇)</p><p class="ql-block">造园讲究"七分主人,三分工匠",园林风格与主人情操、爱好、习惯、经历、趣味、修养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岭南私家园林兼及物质与精神的层面,园林多与住宅毗连,融成一体,强调园林的随见性和生活的方便性,既符合居住功能,又能享有"山林水泉"之乐。园林生活题材的外销艺术品满足了西方人对中国人居家生活的想象,受到欧美人的追捧和喜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岭南园林,是一池三山、曲道复廊的别有洞天,是群花拂阁、芳草映堤的万绿千红,是水榭华庭、画栋雕梁的琼楼玉宇,是东西交汇、文化融合的诗意家园。它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又凸显岭南地区的环境风物,呈现了南粤人民经世致用的价值特征。</p><p class="ql-block">一件件精美的外销艺术品为我们展开了一百多年前美丽的岭南园林画卷,让我们有幸触摸历史印记,听听当年的松风,闻闻花地的芳香,感受兼收井蓄的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今天,将清代岭南园林的精彩与现代岭南园林的活力连结起来,让我们一同跨时空感受园林文化的魅力,展望更美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作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防科工委神剑艺术协会会员,旅游爱好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