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影心迹:读卢星堂山水画

南山禪悅

<p class="ql-block">  卢星堂 (1938-2012),江苏常熟人(祖籍张家港),家学渊源,1959年进江苏省国画院深造,得到傅抱石、钱松岩、亚明等老一辈山水大师真传。善作林木、冬雪和巨幅山水画。作品苍秀、空灵、情景交融,富有时代感和诗意。</p> <p class="ql-block">  风格即人,他的艺术世界中,有春华的灿烂,有夏日的悠长,有秋光的深邃,有冬林的蕴藏,有高山的崔巍,有急流的澎湃,有水乡的空明,有高原的莽莽,有村野的宁静,有山矿的喧腾,有风霜雨雪,有世态风情……目之所及,兴之所至,画之所记。读他的画,能直接抵达心灵,观照我们共同的生活空间。</p> <p class="ql-block">  1 .画家梦</p><p class="ql-block"> 受父亲的影响,卢星堂自五六岁起就开始读书习字作画。他的父亲卢仲才,是当地颇有名望的教书先生,不仅国学底子厚,还擅长丹青。父亲经常向卢星堂讲起常熟历史上曾出现的绘画大家黄公望、王石谷、吴历等人。</p><p class="ql-block"> 1958年,卢星堂高中毕业。立志要成就画家梦的卢星堂,背着铺盖卷去了苏州。经人介绍认识了老画家陶声甫,在艺术界前辈的指点下,他不仅学了真本事,还长了见识,开了眼界。在苏州一年后,卢星堂被调到省会南京,以省轻工厅派出人员的身份参与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的布置工作。</p><p class="ql-block"> 正是在这次工作中,他接触到了一批江苏的著名老画家,其中傅抱石、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五老对他以后山水画风的形成,有极大影响。在和前辈画家接触的过程中,卢星堂受益良多。</p><p class="ql-block"> 他终身难忘恩师傅抱石对他的关爱和指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 .亲睹傅抱石画《雨花台颂》</p><p class="ql-block"> "1959年的一个星期六下午,快下班了,傅抱石先生突然来喊我说:小卢,明天星期天没事,到我家来看我画画。当时我惊呆了,因为早有所闻,傅老画画是不轻易让人看的,怎么今天叫我了?但是我不知说什么才好。第二天早餐后,我按约来到了傅厚岗6号(也是第一次来),师母十分热情地招呼我,还拿来了杂志和茶水。这一天,从起笔落墨,到上色收拾,我全过程地看到了傅抱石先生画的一张大幅画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的《雨花台颂》……"</p><p class="ql-block"> "师母搬来了早已磨好的一大方砚池黑墨汁,同时也拿来了一小杯白酒。傅老来了,没有多说(我想他已经进入作画的状态),一口就喝下了酒,脱去了鞋子,只穿了双袜子,踏上了画纸,十分专注地凝视画纸片刻,就动手了。"</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看到了傅老画画,如此这般的大笔散锋在画纸上经营扫抹,不经意间,整个轮廓就出来了,右上角伸展出浓重的苍松为前景,之后层层有致的雨花台景物,虚妙无垠的广阔田野、村庄和工厂等远景,一气呵成,大气磅礴。松是那么苍劲,雨花台是那么庄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3 .搜尽奇峰打腹稿</p><p class="ql-block"> 清代画家石涛主张"搜尽奇峰打草稿",卢星堂也主张搜尽奇峰,不过,他的草稿是打在肚子里腹稿。流淌到笔端,就直接是成型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从上世纪70年代,卢星堂开始外出到全国各地写生。卢星堂外出写生时间最长的一次,是1974年的西南之行,用68天时间走遍了六个省市。写生结束之后,他拿出了120幅彩墨山水。这一批作品,被他自己"雪藏"了将近20年,直到2005年终于以"河山诗情"为题举办了展览,并结集出版为《卢星堂小品集》。</p><p class="ql-block"> 卢星堂在中国画星空中已然独具光彩,2004年家乡为他创建了"卢星堂艺术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国画的特色,在于它的笔墨运用而区别于西洋画。中国画的笔墨运用,不是单一的技巧表现,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笔墨的内涵表达,得到可神会而不可言传的境界。它反映了一个画家的性格、经历、素养、学养、人生观、艺术观。在这一广阔的框架里,来不得半点虚假。绘画中的秀润与雄浑,柔情与阳刚,都是不同的作者,不同的艺术要求。不同的绘画作品中存在着不同的物象,都一样的重要,不存在谁是强者,谁是弱者。锦绣江南充满了秀美;华山和娘子关,一派阳刚之气。再有,人们对艺术的需求也是因人而异。因此,它们都是艺术表达的成功手段之一。——卢星堂</p> <p class="ql-block"> 他曾说:“绘画是给自己看的,而更重要的是给别人看的。因此,作画不能骗人,骗人实实在在是在骗自己。”</p><p class="ql-block"> 他一生酷爱绘画,毕生都醉心于研究、探索、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画,为了人民,为了艺术而不断探索创新;他不仅在创作上传承了老一辈的艺术精神,坚持走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贴近时代的人生道路,并在数十年的不懈追求中形成了个性化的艺术风格,恰到好处地传达自然之美,淋漓尽致地抒写心中激情。</p> <p class="ql-block"> 深入生活,进行必要的写生,十分重要,这是获得新意境的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对当地、当时、当景的体察与感受。一个好景,作者的头脑好像似摄像机,它比摄像机更高明的是,有选择地摄取作者在以后创作时所需要的东西,使之再现,它既不是原封不动地像照相机一样地照搬,也不是毫无似处地胡来一涂。古人说形似与神似,我想即是这个道理。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加强认识、领悟,而不是用了宣纸,用了墨和色,就是一件作品。写生是习作,成功地创作才是真正的艺术品。——卢星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