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川博物馆之三寸金莲馆

玛瑙

<p class="ql-block">三寸金莲,是对古代女子小脚的代称,是指把女子的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得又尖又小,美称为“金莲”,若能小至三寸,方能称为“三寸金莲”。</p> <p class="ql-block">缠足起源,为人共识的是从南唐李后主君颜一笑,妃子窅娘行缠足法始。缠足最初盛行于权贵富豪之家,趋势和攀龙附凤的从众心理,使得一般平民女子竟相效尤,遂成天下同风局面。从此女人背负千年枷锁,竞相依持。</p> <p class="ql-block">“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古代女性一般在五六岁时开始缠足,其方法是用长布条将拇趾以外的四个脚趾连同脚掌折断弯向脚心,形成“笋”形的“金莲”。其惨其痛,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缠足歌谣</p> <p class="ql-block">裹脚穿鞋过程</p> <p class="ql-block">小脚鞋,又称“弓鞋”、“半弓”(一虎口为一弓,约15厘米),为古代缠足妇女所穿。自缠足成风以来,地域不同,时代变迁,弓鞋,倾注了女性情思与血泪,千姿百态,变化万干。</p> <p class="ql-block">弓鞋演进图</p> <p class="ql-block">弓鞋各部位名称图</p> <p class="ql-block">弓鞋的颜色以红色第一,黑色次之,因红黑两色是中国人观念里的正色。其它颜色如蓝、绿、紫、褐、黄、粉等则配置出现。弓鞋的颜色分三个部分呈现,最主要的是绸或缎或绒或布的鞋身底色,其次是口缘、缝合位置的绲边或框线上的边色,再其次就是装饰的纹样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因此,寸许大的一双鞋子,单是颜色配置,便变化万千,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弓鞋制作过程</p><p class="ql-block">第一:打袼褙</p> <p class="ql-block">第二:替鞋样</p><p class="ql-block">第三:剪鞋帮、鞋底</p> <p class="ql-block">第四:描花样</p><p class="ql-block">第五:绣花</p> <p class="ql-block">第六:粘鞋面</p><p class="ql-block">第七:漆鞋脸</p> <p class="ql-block">第八:缝花边</p> <p class="ql-block">第九:挂鞋里</p><p class="ql-block">第十:漆鞋跟</p> <p class="ql-block">第十一:纳鞋底</p> <p class="ql-block">第十二:绱鞋</p> <p class="ql-block">各式弓鞋</p> <p class="ql-block">建川博物馆收藏的弓鞋</p> <p class="ql-block">清末 仕女镜子画</p><p class="ql-block">镜子画即玻璃画,兴起于清代康熙年间。玻璃画是用油彩、水粉、国画等颜料,在玻璃上绘制图画,这样比完全透明的玻璃更具有装饰性。仕女画是装饰的主要题材,仕女神情娴静,设色旖丽,线条优雅、简洁,极具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民国小脚女子彩绘瓷瓶</p> <p class="ql-block">红木春椅</p><p class="ql-block">这是仿明清家具中一种半躺式、扶手很长的椅子,又称为逍遥椅,是男女狎呢的椅子,作为性事方面用。</p> <p class="ql-block">清代花轿</p><p class="ql-block">花轿最早为清代绵竹地区富贵人家的小姐所使用。四川著名雕塑家朱成先生早年收藏此花轿,并于2008年9月捐赠给我馆。</p><p class="ql-block">花轿四周的雕刻与年画图案题材丰富、工艺精美,将戏曲人物、祥瑞花草、传统故事完美组合在一起,有群仙会、西厢记(年画)、白蛇传、十美图、洞宾戏牡丹(年画)等,圆雕、镂雕、浮雕等传统木雕技法融为一体,勘称工艺精品。</p> <p class="ql-block">小脚女子彩绘铝碟</p><p class="ql-block">清代</p><p class="ql-block">这是古代对女子小脚的痴迷延伸到日常生活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1871年,父亲和四个孩子,女儿已经缠足</p> <p class="ql-block">1874作。北京一个人家的太太和丫鬟</p> <p class="ql-block">晚清,一个大户人家的六个女子,可以看到坐在前面的四位都裹了小脚。</p> <p class="ql-block">1902年</p> <p class="ql-block">清末,福州小脚的女人正在洗脚。</p> <p class="ql-block">清末,小脚女人</p> <p class="ql-block">清朝,缠足的小姐妹。</p> <p class="ql-block">晚清,缠足的小女孩</p> <p class="ql-block">1905年,天津风月场的女子,个个都是小脚。</p> <p class="ql-block">1919年,北京,两个老妇靠着电线杆聊天。左边是满人:长袍,发髻靠上,不缠脚</p><p class="ql-block">右边是汉人:半长袍,发髻靠下,缠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20年,小脚女子合影</p> <p class="ql-block">1943年6月,三岁的李振盛与奶奶、妈妈合影。</p><p class="ql-block">著名摄影家李振盛先生供图</p> <p class="ql-block">红军将士秦传厚喜得贵子,一家人与母亲(小脚女子)合影。</p><p class="ql-block">秦传厚儿子秦大安先生供图</p> <p class="ql-block">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是古代男权社会对女子审美的一种畸形心理要求。自南唐李后主始作俑以来,女性缠足成为古代中国延续千年的民俗文化,也是一部女性血泪史。</p> <p class="ql-block">缠足,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比强迫女性穿罩袍、蒙面更为残忍。</p> <p class="ql-block">旧大同晾脚会</p><p class="ql-block">清末民初,山西晋北地区民间缠足之风尤为盛行,在大同一带,每年八月举行一次“晾脚会”</p><p class="ql-block">在广场空地间,呈阶梯状摆放高矮不等的板凳。千百妇女坐在高凳上,脱鞋解袜,连裹脚布一一齐解,将小脚放在前面的矮凳上任人参观、品评。</p><p class="ql-block">其中大家闺秀也有很多。如女们一般在鞋子上点缀明珠,或配上精巧的刺绣,与清秀周正的小脚一同展示。展览中还有个评价标准:尺码,以三寸为标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寸金莲”。如果有小到二寸半,那自然成了特等货色。脚在另一方面,不光是只看大小,还要看质量,即是否清秀?按晾脚会的要求,脚面不能太胖,但也不宜太瘦、不露骨,而且脚跟要小。</p><p class="ql-block">第三条标准,就是要看肤色,肤色是否悦目。当然,要求是白、嫩、细。</p><p class="ql-block">第四,是要看脚长得是否周正。有的妇女缠脚,幼时缠得不小心,脚外面突出,里面凹进,成为月牙型,即使二寸半,也算不得是上品。此外,核桃骨(脚跟)不能太小,脚腕粗细也要适中。</p><p class="ql-block">晾脚会期间,有些狂荡的男人,趁活动混乱之际,做出些伤风败俗的事情。自阎锡山主政山西后,严格推行禁缠足的政策,然而推行政策操之过急,出现的弊端也比较多。检查员有时会直接到妇女家中,逼迫妇女脱鞋,检查其放脚没有。品行不端的人假公济私,借此抚摸小脚,妇女不堪凌辱自杀者较多。在旧时,女人的脚被认为是最神秘的部分,一些保守的妇女,甚至连同床枕一辈子的丈夫都难得见到一次,更何况是他人呢?</p><p class="ql-block">可以说,晾脚会是旧时大同的一种奇特怪俗!</p><p class="ql-block">一一摘自姚灵厚(采菲录•晾脚会)</p> <p class="ql-block">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却视女子缠足为国粹,以“爱三寸金莲”名动天下,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一个大怪物。辜鸿铭曾戏称自己的成就主要归助于妻子的那双金莲,称其为自己的“兴奋剂”。他对此还有一番高论:“女人之美,美在小脚,小脚之妙,妙在其臭。食品中有臭豆腐和臭蛋等,这种风味才勉强可与小脚比拟。前代缠足,乃一大艺术发明,实非虚政,更非虐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早在光绪年间,就有有识之士发表文章反对缠足,提倡废除妇女缠足恶俗,均因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未能推开。光绪二十三年三月(1897年4月),梁启超、谭嗣同、康广仁、汪康年等10余人,再次在上海提出不缠足,他们拟定《试办不缠足会简明章程》在上海《时务报》上刊出,梁启超还写了《戒缠足叙》,为禁止缠足造與论。同年六月初一(6月30日),梁启超等人在上海设立不缠足总会。接着,湖南、广东、福建等省也先后成立不缠足会,一些府、州、县设立分会,使不缠足运动在全国逐渐开展起来。</p><p class="ql-block">清朝灭亡之后,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下令内务部通伤各省劝禁缠足,“其有故违禁令者,予其家属以相当之罚”。</p><p class="ql-block">这里展览的是民国十一年山西督军兼省长阎锡山颁发的《禁止缠足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