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到诸葛古镇

在水一方

<p class="ql-block"> 龚保彦</p><p class="ql-block">(此文发表于《中国作家网》、《中国劳动保障报》)</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古代众多名人中,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诸葛亮,无疑是十分突出的一位。他一生虽仅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短短54年时间。但文韬武略,机智多谋,清正廉洁,功勋卓著,如一颗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巨星,令人敬仰和钦佩。</p><p class="ql-block"> 去年“十·一”长假从安康回到汉中老家,为进一步了解这位先贤不平凡的一生,于一个连绵秋雨初霁的上午,我和妻子及侄儿驱车从南郑县城出发,奔波近50公里,去汉中市西北部近年来声名鹊起的勉县“诸葛古镇”,随四面八方潮水般涌来的游客,做诸葛古镇一日游。</p><p class="ql-block"> 诸葛古镇北邻武侯祠,南依汉江,东连马超墓,西接阳平关,是一座东西向长条形古镇,占地300多亩,与三国时著名古战场定军山隔江相望。其以武侯祠为依托,以诸葛亮生平为主线,按照八卦的理念布局修建,其中的一条水街和一条旱街,寓意八卦中阴阳平衡的思想,建筑以汉代和三国时期宫廷建筑及陕南民居为主,青砖乌瓦,石街曲巷,厚重大气中透出简约明快,处处体现出浓郁的汉代和三国历史文化氛围,置身其中,令人有一种骤然从当代进入汉代和三国时期的“穿越”感。</p><p class="ql-block"> 镇上主要景点有八卦广场、古隆中、诸葛草庐、七擒孟获雕塑、草船借箭、西城楼,以及相府、郡丞府、学业堂、岭南别苑等。</p><p class="ql-block"> 每个景点都能讲出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精彩故事,每个景点又都是一部有关诸葛亮传奇一生的巨著。游客在这里不但能缅怀历史,还可以充分感受到诸葛亮为了蜀汉社稷及苍生,终生呕心沥血,励精图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精神。</p> <p class="ql-block">  诸葛亮与汉中这块土地有着很深的交集。他一生共在这里呆了八年之久。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下斩杀曹将夏侯渊,曹军受到重创,为刘备称帝创造条件。公元221年,诸葛亮帮助刘备在西南建立蜀汉政权后,面对北方强大的魏国和南方强大的吴国,清晰地看到,蜀国与魏、吴相比,无论从经济、军事、人力等哪方面讲都很弱小,随时都有被魏、吴吞掉的危险,并进一步认识到,小国弱民,难以久存,为了使国家长久生存下去,蜀国不能偏安固守一隅,应主动出击。只有这样,才能争取到更大生存空间。于是他带领蜀军远离都城成都,一路东进,驻扎在汉中,欲以这块一年四季五谷丰登的膏腴之地为依托,先往北翻越秦岭夺取关中,然后再进击中原,进而统一全国,为此进行了长达八年的北伐战争。这八年中,蜀军六出祁山,打了很多次胜仗,前景看好。可就在事关蜀军前途命运最为关键的“街亭”一战中,因他用人失误,街亭失守,使蜀军很快由优势转为劣势,最终导致兵败。他也因长期东征西战和劳神焦思,积劳成疾病逝关中五丈原军中。大业未成就溘然去世,诚如诗圣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写道的那样:“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p><p class="ql-block"> 诸葛亮逝世后,蜀军遵他遗嘱,将他的遗体安葬在勉县定军山脚下,使这位一生为蜀国征战操劳、竭诚尽忠的丞相,灵魂和肉体与这片他深爱的土地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 进入古镇大门,看到的第一个景点是八卦广场。只见广场中间,挺立着一个按八卦图形建立起来的高台。高台顶部,停放着一辆用青铜铸成的四轮小车。其不但像座椅一样带着扶手和靠背,还带着一个遮阳挡雨的巨伞。它是诸葛亮指挥作战时乘坐的指挥车。一看见它,游客们都不由得想起士兵推着乘坐其上的诸葛亮,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纵横驰骋、英勇无畏指挥作战的情景,纷纷争相登上高台,坐在上面与之拍照合影。</p><p class="ql-block"> 古隆中是由一根根青石柱和一块块青石板修建而成的牌坊式建筑。石柱石板上雕花镂纹,绘画镌字,极富艺术气息。牌坊正中稍稍高些的横额上,镌刻着“古隆中”三个红色楷书大字,笔饱墨酣,极为醒目。而两边稍微低些的横额上,则刻写着诸葛亮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名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古隆中是诸葛亮17至27岁隐居的地方。当时年少气盛、意气风发的诸葛亮在卧龙岗下,终日躬耕吟读,观察天下大势,自比管仲、乐毅,且自信自己有治国安邦之策、济世救民之才。所以当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登门恳请他出山,并向他请教兴复汉室、一统天下大计时,诸葛亮当下就为他们极为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并建议刘备先夺荆、益,以此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也正是在这一正确思想指导下,蜀国才在魏、吴两国的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最终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p><p class="ql-block"> 诸葛草庐不大,也很简单,伫立在一个不大的小院子里,呈八角形,木雕回廊,砖木墙体,灰色立柱,茅草盖顶,极为简单朴素。它是诸葛亮在古隆中时生活读书的地方,也是诸葛亮《前出师表》所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时之事”等文字中提到的草庐。小院门外的左边,有三尊青铜塑像站立在那里。其中前面一人弯腰俯首而站,后面两人仗剑挺胸而立。他们分别是三顾茅庐一心想恳请当时年仅27岁诸葛亮出山的刘备、关羽、张飞。三尊铜像按照真人大小制作,不但将刘备的斯文儒雅,张飞、关羽的彪悍勇武,塑造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还将他们思贤若渴、诚挚谦恭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你不得不佩服塑造它们的艺术家高超的技艺。</p><p class="ql-block"> 七擒孟获雕塑仅两人,一为诸葛亮,一为孟获。两尊雕塑一站一跪。站在那的诸葛亮两手在胸前自然摊开,身体微微前倾,表现得极为宽容大度。而一腿弯曲下蹲,一腿弯曲跪地,两臂在额前高高举起,向诸葛亮行揖致礼、感恩谢罪的孟获,则表现得极为汗颜和惭愧。是的,作为南中一名酋长,孟获始终与蜀汉为敌,一次次参与叛乱,作恶多端,罪恶累累,诸葛亮七次将他擒获后,不但没让他坐大牢,下地狱,还七次将他释放,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和忍让。这焉能不使孟获感激涕零,又焉能不使孟获对诸葛亮与之斗争每次都胜利的高超计策心服口服。</p><p class="ql-block"> 草船借箭,是千百年来中国民间一直津津乐道的一件事,也是诸葛亮在联吴抗曹中展现出的大手笔。</p><p class="ql-block"> 它不仅是诸葛亮过人胆识的体现,也是诸葛亮超人智慧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周瑜让诸葛亮十日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知道他要借此害他,说造十万支箭何需十日,只需三日。周瑜说军中无戏言,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日内造不出就杀头。诸葛亮悄悄向鲁肃借来二十条船,每条船上配备三十名士兵和若干稻草人,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击鼓呐喊向曹军水师逼近。曹操见大雾锁江,恐中埋伏,命令士兵“乱箭射之”。于是密如飞蝗的一支支箭支向草船飞去。天亮时分,草船返回一清点,十万支箭绰绰有余。周瑜一看惊骇不已,自愧才能不如诸葛亮。</p><p class="ql-block">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么浩大的场面,这么惊险神奇的故事,竟在诸葛古镇一块仅有三四亩大的池塘里完整呈现,并将故事情节演绎得如此清楚。以致我看着那静静停泊在古镇池塘南北水面上桅杆林立的曹军船只,和一个个稻草人身上扎满箭支的东吴船只。眼前骤然仿佛呈现出一千多年前一个深夜东吴草船击鼓呐喊,曹军水师万箭齐发的激烈壮观场景。</p><p class="ql-block"> 走过古镇旱街和水街,我们来到西城楼前。这是一座假三层近三十公尺高的阁楼,既没涂彩,也没着色,墙体全用山上采来的原色青石块砌成,镂空门窗,黛瓦灰柱,飞檐翘角,气势雄伟。登上高高的阁楼向东俯瞰,能将整个诸葛古镇尽收眼底。而向南眺望,不仅能清晰看到波涛滚滚向东流去的古老汉江,还能清晰看到汉江对岸几公里远处久雨初晴后云霭缭绕、仙气氤氲的定军山。</p><p class="ql-block"> 诸葛古镇不仅是一座历史与文化的陈列馆,还是一个东南西北各种饮食小吃的汇集地。</p><p class="ql-block"> 这里油炸臭豆腐,张飞牛肉面,台湾大虾棒,摔碗酒,玫瑰坊鲜花饼,蘸水面罐罐饺子,山西一根面,核桃饼,热面皮,菜豆腐等各种风味小吃应有尽有。尤其是产自汉中本地历史悠久的核桃饼,因“酥、脆、香、软”,味道独特,招人喜爱,被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节目组相中,拍成电视通过央视向全国推介,影响甚大,使之成为汉中名吃。</p><p class="ql-block"> 来到诸葛古镇,在充分享受汉代及三国丰美历史文化大餐,了解感受蜀汉丞相诸葛亮传奇精彩人生的同时,再品尝品尝这里各种风味小吃,我以为既不虚此行,也不愧为一大人生享受。</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龚保彦,男,作家,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人,已在《工人日报》、《学习时报》、《中国青年报》、《中国艺术报》、《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人事报》、《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电力报》、《中国水利电力报》、《中国财经报》、《中国档案报》、《中国气象报》、《国家电网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青年与社会》杂志、《江河文学》杂志、《繁星》文学杂志、《光环》文学杂志、《旅途》文学杂志等近100家中央、国家、省部、地市级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文学评论等各类体裁作品200多万字,40多篇(部)文学作品荣获全国各级各类文学作品征文和比赛大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