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ont color="#ed2308">讲述济南老街巷的故事:县学街、泮壁街、庠门里</font></b><br>作者:金雀山 <br>诵读:珠猪姥爷 明清时期,济南作为省、府、县三级衙署聚集地,是全省文化教育中心,也是府学、县学文庙等教育机构集中所在地。<br><br>老城内有很多文化老街,与府学、县学文庙相关,有贡院墙根街、榜棚街、县学街、泮宫街、泮壁街、庠门里等,代表了这个城市传承千年的文化荣耀。 县学街因县学所在地而得名。走进大明湖南岸的县学街,现今还有一座藏在闹市区里的寺院,建于明代的崇明寺,原为历城县学文庙。<br><br>清代县学文庙有东、西两院,东院有文昌阁、三圣殿,西院有大成殿、明伦堂等建筑,崇明寺是县学文庙东院旧址。<br><br>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分为童子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童子试合格者为生员,县学是供生员读书的学校。<br><br>童子试考中就是秀才,可以“进学”、“入泮”,即准入县学读书,以备乡试,国家每月供米,但要经常受教育部门考核,不合格要勒令退学。<br><br>考中秀才者,才可以到贡院参加乡试,乡试合格者为举人,中举者属于后备官员队伍,可以做官。 在县学街以南,有条泮宫街,北起县学街,南止东华街,泮宫源于周朝,意指学校,天子就读学校叫“辟雍”,诸侯就读学校叫“泮宫”。<br><br>过去泮宫街上,建有一座木质三楹牌坊,飞檐斗拱,雄伟壮丽,上面高悬“泮宫”两字,光彩夺目,被称作“泮宫坊”。<br><br>县学在“泮宫坊”的北面,在县学东门以南,还有一条蜿蜒的小河,河两岸植有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环境清幽,此地叫做“泮林”。 在泮宫东墙外,还有一条泮壁街,名字容易和泮宫街相混,老街东起曲水亭街,南邻轱辘把子街,北至大明湖路,老街位置十分优越。<br><br>沿着曲水亭街向南走,就会看到路西有一座造型精巧的拱桥横跨溪上,桥对面就是泮壁街的入口,它是一座别致的圆形拱门,极具特色。<br><br>泮壁街紧邻泮宫,常睹入泮礼,凡是新入学的生员,都要在当地官员带领下,从棂星门入孔庙,登桥跨泮池,进入大成殿,礼拜先师孔子,然后到明伦堂,拜见教官,这个入学仪式称为“入泮”。 在县学文庙东门外,还有一条老街叫庠门里,它位于东花墙子街北首,是条南北走向的胡同,街西是文庙高大的围墙。<br><br>“庠”指古代学校,庠门位于府学大门内,是府学建筑的一部分,“里”是里弄、胡同的意思,过去庠门口,有刻着满汉文字“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石碑。 走在府学、县学文庙周围的老街上,有青石板铺就的路面,衬着粉刷后的洁白墙壁,配以青瓦灰砖的小门小院,这是街巷的主色调。<br><br>老街狭窄而悠长,走在里面,让人很容易忘记自己身处何地,临近曲水亭街的墙壁上,还画满壁画,清新淡雅,静谧优美。<br><br>这样的装饰,这样的景色,造就独特别样的风情,让人远离喧嚣,享受济南古城的文化气息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