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01 15:19:35) <p class="ql-block"> 盛泽,位于苏州市吴江县,和浙江省搭界,是江苏的最南端。它是著名的丝绸之乡,应该说搞丝绸的人几乎不可能不知道盛泽,而能去盛泽学习也是我们作为丝绸人的荣幸。</p> <p class="ql-block"> 盛泽和苏州、杭州、嘉兴并称中国四大绸都,该地云集了大量的丝绸企业,仅在镇上的大型丝织厂就有四家,分别是:新生、新华、新民、新亚。与苏州著名的振亚、东吴、新苏和光明四大厂相媲美。至于其他中小厂子就数不胜数了,镇上的人基本都是从事与丝绸有关的工作,是个相当工业化的乡镇。</p> <p class="ql-block"> 进入九十年代,农民在担任企业一把手之后,因为工作关系每年都要几下江浙沪,盛泽是必到之地,至今少说也去过百八十趟了。如今的盛泽已经是工贸一体,丝绸的产销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强。上万台喷水织机成为生产的主力军,遍布在村村户户之间;名闻遐迩的东方丝绸市场一期、二期、三期……规模不断扩大。镇上各种星级酒店和娱乐场所云集,俨然是个繁华的小城市,当然,消费水平也上去了。不过,相对84年接触到的盛泽来说,我还是更加喜欢那时的小镇,虽然只有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而诸多弯弯曲曲的小街小巷和环绕镇外的河流,还有河里穿梭的船儿,正宗江南水乡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我们对口实习的单位是新生丝织厂,在镇子的南边。为了学习方便,住在了离厂不远的镇退休工人活动室的二层小楼上,小楼东临是镇上的公园——目澜洲公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八十年代的小镇上,竟然有这样的一个小公园,实在难得。园内花木茂盛,水面上莲花盛开,正是下菱角的时候,自己也可以在水边捞点红菱解馋。再就是大片的水葫芦铺满河岔,鸭子和鹅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弋,好一派水乡美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儿童游艺场里,孩童们在欢快的追逐玩耍,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我们住的小楼下面的茶室,每天天还没有亮,就有许多的老人来喝茶聊天,人声鼎沸,茶香飘溢,是北方见不到的安逸景象。</p> <p class="ql-block"> 新生丝织厂是有半个世纪历史的老厂,当时有职工3000多人,有梭织机700余台,年产量1325万米,产值4430万元,利润550万元,一等品率高达98.5%!拥有01双邹等国家银质奖产品。这些数据虽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却也是相当了得,非一般企业可企及的。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而在这样的一个优秀企业里,当时却几乎没有什么有学历的员工,就更加让人敬畏了!能来这样的企业实习学习,实在是一件难得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9月8日。认识实习在新生厂继续进行。与前面制丝时工序穿插不同,这次是分为准备和力织两大部分,按照工艺流程进行的:原料检验——浸渍——络并捻——牵浆并……</p> <p class="ql-block"> 这些对于我们来自织厂的人而言不算太难,因为以前已经接触过。在厂子里虽然没有亲自干过,但是分管生产的经历逼得农民已经自学了解了一些。尽管如此,学习还是要认真的,因为,现在我们不仅要知其然,将来还要知其所以然。走马观花,一知半解,都是不可取的。</p> <p class="ql-block"> 带队的乔桂明老师虽然是82班的班主任,也是我的同龄人,因此,大家很快就熟悉了,也有共同语言,挺啦得来的。乔十分健谈,因为也是学生出身,颇理解当学生的苦衷。我们对学院管理系的课程设置感觉不合理,进来是“万金油”,出去是“蜂油精”,似乎不是大家期望的,还是要专一点好。而乔则不理解我们为什么对分数那样看重?认为是由于牵扯到奖金的缘故。对此,我们进行了沟通,告诉他最主要的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脸面的问题。而与兄弟院校的干部专修科相比,我们是学的最多最苦,却因为呆板的教务部门的“严格要求”,反映学习成绩的分数最低,怎么不叫人憋气呢?这样的沟通和交流在实习时经常进行。我们也知道对乔老师是“说了也白说”,但是“不说白不说”,起码说出来心里能好受些。</p> <p class="ql-block"> 到达盛泽的第三天,恰好是中秋节。入学后的第一个中秋,是我们寝室同学自己庆祝的,而这第二个中秋蒙蒙秋雨下了一天,赏月已经是不可能了,外出也不方便。乔老师提出动议,邀请住在隔壁的吴江丝绸专科学校的几位女同学和我们联欢,娱乐为主。一群小姑娘和我们这班年龄跨度巨大的大学生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妙的仲秋之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