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棚改日记*《秋雨漫步》(

镜头下的沂南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董雷棚改日记第三回*</i></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color:rgb(1, 1, 1);"><b>2018年9月19日 周三 中雨 16-24度 </b></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中雨。</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兴柱和老黄带着住户代表,继续以“西山标准”逐户梳理着档案。我站在办公室的窗口,眺望不远处笼罩在雨雾里的北区,一股莫名其妙的伤感涌上心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很想再去看看。尽管明知道那里已空无一人,去,什么事也没有,但半年来每天都要走进棚户区转一转的习惯,已经成了一种惯性。</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喜欢热闹,更爱独处。此时此刻,很想一个人静静的走一走,看一看。于是,悄悄的拿起伞,信步向北区走去。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这里遍地瓦砾,已经没有</span>了<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一座完整的楼。由于胡同狭小,搬家时拆墙留下的砖、石遍地都是,经过几千次搬家的洗礼,说这里断壁残垣一点不为过。泥泞的路面,随处都是或深或浅、或大或小的泥坑。</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color:rgb(1, 1, 1);"> 805号楼是最靠近北门的一座,也是我们最早腾空的的楼房之一。在我心里,这座楼上的居民是最暖心的,也是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一楼最东户的魏建国是位参加过“越战”的退伍老兵,6级伤残军人。在那段峥嵘岁月里,他被榴弹击中右臂,落下了终生的残疾。他是位幽默但性情耿直的人,部队练就了他刚毅、执着,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部队转业后,他被安置在县公路局工作,直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由于个性鲜明,敢做敢说,依旧是一名普通的路政员工。但在他眼里,毫不在乎职位的高低,金钱的多少,每天喝喝小酒,养养金鱼,逗逗元宝鸡,偶尔与朋友们垂钓一番,自得其乐,也算优哉游哉。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说实话,我很感激他。自从我们拆迁办入驻北区,他是第一个站出来坚决支持棚改的居民,也是居民们一直推荐的“居民代表”。“你放心兄弟,你老哥绝对支持政府工作,绝不让我们805号楼拖政府后腿,坚决拥护党的政策”。这是从他嘴里听到的最多的话。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魏建国楼上的三楼是他的战友陈贵,也是越战中受伤的六级伤残军人,县食品厂的下岗工人。陈贵一生老实巴交,很少对外人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幸的是几年前妻子得病去世了,留下两个还年幼的女儿艰苦度日。他既当爹又当妈的把两个女儿拉扯长大,很不容易。如今两个女儿都长大成人,去了外地工作,只剩他一个人在家,守着这个用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购置的小房子。妻子的遗像就挂在客厅的正中间,很是醒目,这也是他唯一的陪伴。 我们每次去做动迁工作,他都默默的摇头,看着妻子的照片,自言自语的说:“不能搬阿,搬了秀芳就找不到地方回家了”。每次工作做到这里,我们的眼睛都是湿润的,实在不忍心再继续下去。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记得那是提前腾空工作刚开始不久,805号楼里的居民已大部分腾空完毕,只剩下陈贵一个人。楼后不远处的挖掘机不分昼夜的轰鸣着,震得窗户上的玻璃嘎吱吱作响。陈贵一个人固执的坐在沙发上,眼睛呆呆的看着窗外的挖掘机,一句话也不说。我们一筹莫展。这时候魏建国主动找了过来说:“领导别愁了,不就剩陈贵这老东西不搬吗?交给我吧,我来收拾这个老闷驴。我们不能给老党员、老兵丢脸。这个老东西!你们准备下午封楼吧”说完转身径直走了。没想到,下午真的传来消息,陈贵搬走了。。。。。。于是,便有了后来我们九组全体成员,披红戴花在楼前受表彰的殊荣。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其实,这披红戴花的背后,有着多少辛酸的泪啊。正是有许许多多像魏建国这样的居民的支持和配合,我们才有今天的累累硕果。最应该受表彰的是他们,是805号楼的全体居民。他们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雨越下越大,胡同里的水已经没过了鞋面。再往前走,就是29号楼了。远远的,我看到一个穿着灰色衣裤,佝偻着身子的老年人的背影。他趴在一楼西面小院的铁门上,好像在找什么东西。雨伞遮住了半个身子,看不清是谁。“你在干什么?”我大声问道。那个人蹒跚地转过身来。啊?原来是房子的老主人夏老师。他今年八十三岁,是苏村中学退休的老教师。退休后,跟老伴一起用毕生的积蓄来县城买了这栋二手房,本想在这里安度晚年的。“是你啊。我来看看,院里的下水道不太好用,下这么大的雨容易堵喽。我来看看,别发了大水,把房子给泡毁喽”。夏老师边说边又趴在了铁门上,透过门上的锁眼往院子里张望。“大爷,我知道了,您快回家吧,我来处理就行。”“下这么大的雨,您在这里不安全,快回家吧。”我催促老人赶快回家。他不太情愿的直起腰来,略带伤感的说道:“别把南面的小切棚泡塌喽阿,我好不容易搭起来的!”。其实他哪里知道,不!他心里应该很清楚,再过些日子,楼后的挖掘机将会把这里夷为平地,管小切棚塌不塌又有什么意义呐。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看着老人的背影,渐渐消失在雨雾里。我的心五味杂陈。</span></p><p class="ql-block"> 回到办公室,感慨的写道:</p><p class="ql-block"> 雨过西山翠色 </p><p class="ql-block"> 秋风拂面无尘 </p><p class="ql-block"> 泪眼几番回首</p><p class="ql-block"> 悠悠半生离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