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15295535</p> <p class="ql-block">提及明皇陵,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南京的明孝陵或是北京的明十三陵。然而,在湖北省钟祥市,还有一座少为人知的明代皇陵——明显陵。这座陵寝不仅在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疫情期间,我们有幸踏足钟祥,亲身探访了这座与众不同的皇陵,现将我们的发现与感悟分享给大家。</p> <p class="ql-block">钟祥市,这片土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早在明朝洪武年间,这里被称为安陆州,更早则有长寿县、郢县之称。这里是明嘉靖皇帝朱厚熜的诞生之地,也是他成长的地方。14岁时,因堂兄明正德皇帝朱厚照驾崩无嗣,朱厚熜遵从“兄终弟及”的传统,继位成为嘉靖帝。为了纪念这片福地,嘉靖帝登基后,特意将此地命名为“钟祥”,意寓“风水宝地、祥瑞所钟”,这一名称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俯瞰钟祥明显陵(借用网络照片),陵园依山而建,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壮观,尽显皇家气派。</p> <p class="ql-block">钟祥的明显陵,始建于明正德14年(1519年),是嘉靖皇帝朱厚熜父母的合葬墓。朱厚熜以藩王身份入继大统,但在继位前,正德皇帝的旧臣要求他先入嗣明孝宗,再继皇帝位,这意味着朱厚熜需称自己的父亲为叔叔。对此,嘉靖皇帝坚决反对,最终在“大礼仪”之争中获胜。明嘉靖二年(1523年),嘉靖帝下令将原本按亲王规制修建的父亲陵墓,重新扩建为帝陵规制,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建造完工,历时40年,成就了这座独一无二的明显陵。朱厚熜的父亲从未当过一天的皇帝,却享有了帝陵的规格,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步入明显陵,红墙黄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显陵新红门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是嘉靖帝南巡钟祥时为加强陵寝保护而新建的,两侧与外罗城墙相连,更显其雄伟壮丽。</p> <p class="ql-block">新红门前两侧设有下马碑,碑上刻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字样,由大奸臣严嵩亲笔题写。在封建时代,为彰显皇家威严,官员谒陵时必须在此下马步行。如今,严嵩的笔迹依然清晰可见,令人感叹历史的沧桑变迁。</p> <p class="ql-block">这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便是“龙鳞神道”。明显陵是明代帝陵中唯一整体保留龙鳞神道做法的陵寝。龙鳞神道中间铺设石板,象征“龙脊”,两侧以鹅卵石填充,象征“龙鳞”,外缘以牙子石收束,故称为“龙鳞神道”。与其他皇陵神道中轴对称、直线延伸的设计不同,龙鳞神道随地形变化而弯曲,独具特色。龙鳞神道前端是旧红门,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是陵寝中轴线上的正红门。陵墓中设置新旧两重红门的建制,在明代帝陵中亦属独一无二。</p> <p class="ql-block">旧红门门洞,古朴庄重,仿佛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穿过旧红门门洞,前方便是睿功圣德碑亭。碑亭重檐歇山顶,覆盖黄色琉璃瓦,突显皇家气派。</p> <p class="ql-block">亭内供奉的“御制睿功圣德碑”由嘉靖皇帝亲自撰写,歌颂其父文治武功、德行操守的一生。明末碑亭被毁,亭内可见残垣断壁,但“圣德碑”、碑亭柱子、亭顶等虽均为现代修复,仍能感受到其昔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汉白玉望柱和石像生,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共有十二对,均用整块巨石雕成,是国内少见的大型石雕群。石像生包括象征威猛的狮子、象征疆域的动物、象征祥瑞的麒麟以及文臣武将,是帝王陵墓前礼仪性建筑和皇权威仪的象征,具有守护、辟邪、吉祥和象征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由三门六柱四壁组成,每根柱子的顶端都蹲踞着一只朝天犼,左右装饰云板,额枋上有火焰宝珠。古人认为,棂星门即是天门,寓意帝王的灵魂过此门便上天堂,因为皇帝被视为真龙天子,是上天之子,死后灵魂必须回归天界。</p> <p class="ql-block">穿过棂星门,沿着长长的龙鳞神道前行,前方便是明显陵的核心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俯瞰显陵主体建筑(借用网络照片),宏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御桥下为人工开凿的九曲御河,全长有2000米,为陵区主要排水系统。</p> <p class="ql-block">御桥,横跨于陵区内,连接着各个重要建筑,显得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纯德山祭告文碑,立于嘉靖十一年(1532年),坐西面东,亭已毁。碑文记载了祭告山神的内容。显陵主山原名为松林山,嘉靖十年(1531年),嘉靖皇帝效仿明成祖朱棣将北京昌平黄土山更名为“天寿山”的做法,将显陵所在的主山“松林山”更名为“纯德山”,特立此碑以祭告山神。</p> <p class="ql-block">内明塘,位于祾恩门前,取谐音“明堂”之意,旨在改善风水。</p> <p class="ql-block">祾恩门,毁于明末战火,现仍可见当年残留的精美琼花琉璃影壁。</p> <p class="ql-block">方城明楼依山而建,气势恢宏,让人感受到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积淀。</p> <p class="ql-block">祾恩殿殿基,始建于明嘉靖四年,是供奉神牌和举行祭祀的场所,明末毁于兵火。殿基上的巨大柱础,据记载当年柱子、梁架等木构全由金丝楠木雕凿而成,工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祾恩殿基座上巨大的散水螭首,雕刻精美,令人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陵寝门两侧是御赐祭文碑亭和御赐谥册志文碑亭,均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2013年修缮。</p><p class="ql-block">陵寝门左侧是御赐祭文碑亭,为墓主朱祐杬还是藩王身份时留下的实物。此碑记录了墓主病逝之后,武宗皇帝朱厚照闻信皇叔薨逝,不仅辍朝三日,还与慈寿皇太后、皇室宗亲和六部官员等先后派遣大臣前来显陵吊唁的史实,以及人员姓名、祭文等内容。</p> <p class="ql-block">陵寝门右侧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御赐谥册志文碑亭,为</span>墓主朱祐杬(嘉靖帝的父亲)还未被嘉靖皇帝追封为“皇帝”时留下的实物。碑文记载了墓主朱祐杬的生平,及武宗皇帝朱厚照对皇叔一生的评语“仁厚恭慎,人无间言”,意思是皇叔为人仁慈谦逊,从没有人对他有负面评价。同时,朱厚照对皇叔兴王的去世非常痛心,特停止朝议三天,以致哀悼。</p> <p class="ql-block">陵寝门及方城明楼,明楼后面是呈哑铃状的双茔城。</p> <p class="ql-block">陵寝门洞,古朴庄重,仿佛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明楼上“恭睿献皇帝之陵”石碑,石碑上仅刻字、颜色较暗部分为残存的原碑,其余部分为后人修复还原的。</p> <p class="ql-block">在明楼上拍摄的祾恩殿及东、西配殿及祾恩门遗址,虽历经沧桑,但仍能感受到其昔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俯瞰双茔城。(借用网络照片)。前宝城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19年),是墓主朱祐杬病逝时按藩王规制所建,呈椭圆形,东西宽112米,南北长125米。后宝城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是嘉靖南巡钟祥时,钦定为其父母按帝陵规制建造的合葬墓,呈正圆形,直径110米。两座宝城之间以琼台相连。“一陵两冢”,在中国历代帝陵中绝无仅有。</p> <p class="ql-block">湖北钟祥的明显陵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建造的一座特殊的明代皇陵,非常值得一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