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药葫芦二寸黄,煎茶橄榄一瓯香

巴尔鲁克

<br> 按照笔者手头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供中医、中药、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6月版)中的利水渗湿药的顺序轮到地肤子、冬瓜皮,但笔者没能找与这两味药有关的诗词,只好顺延到“葫芦”了。教材对葫芦的定义为。<br> 葫芦,为葫芦科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瓢瓜的干燥果皮。全国大部地区有栽培。秋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瓤及种子,晒干。生用。<br>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小肠经。功效:利水消肿。应用:用于水肿、腹水。葫芦的利水消肿作用与冬瓜皮相似,以热性水肿为宜。大多入利水复方应用。<br> 葫芦作为药用可以利水消肿,而葫芦文化与中医药文化一样,历经千年,长盛不衰。在民间因“葫芦”与“福禄”谐音,因此一直是富贵、长寿、吉祥的象征,成为人们逢凶化吉,纳福聚财的精神寄托。另外,因葫芦藤蔓绵延、结子繁盛,葫芦又被视为子孙绵延不绝、多子多福的吉祥物。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葫芦大多是作为储藏药物或酒的器具而使用的,民间不就是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的说法么?在中国绘画作品中,对那些酒仙、酒徒的描绘中是不能少了葫芦的。<br> 笔者在把中药与诗词歌赋结合起来学习中,发现赵宋王朝时期的黄庭坚和陆游两位诗人,葫芦里卖的诗特别有味道。<br> 先说说黄庭坚(字鲁直)的《葫芦颂》。笔者以为,这是一首禅意颇深的诗。诗云。<br> 大葫芦干枯,小葫芦行酤。<br> 一居金仙宅,一往黄公垆。<br> 有此通大道,无此令人老。<br> 不问恶与好,两葫芦俱倒。<br> 首行诗最后一词“行酤”,指买酒。第二行前句中的“金仙”指佛。后两行诗的大意是:有了这两个葫芦,就能通达成仙之道,没有的话,则令人年华衰老。无论喜不喜欢,当两个葫芦都会倒(dào)出来这其中的奥妙。<br> 需要细说的是第二行诗最后的“黄公垆”。“垆”字,本意是黑色坚硬的土。因旧时酒店(馆)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都是用黑土堆砌而成,故而也被用来借指酒店(馆)。而最早使用“黄公垆”的典故则让人颇感悲伤。据《晋书·王戎列传》载:“尝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曰:‘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酣畅于此,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阮云亡,吾便为时之所羁绁。今日视之虽近,邈若山河!’”大意是:(某日,王戎(字濬冲))从黄公酒垆旁经过时,便回头对后车的客人说:“我从前和嵇康(叔夜)、阮籍(嗣宗)一起在这里畅饮,游历竹林时我也紧跟其后。自从嵇、阮二位先生亡故以后,我就被时势纠缠住了。今天看着这间酒店虽然很近,却像远隔千山万水一样啊!”<br> 鲁直先生还曾写过几首《渔家傲》,其中有一首也是专写葫芦的,在序中特意提到上述这首小诗,并且“或请以此意倚声律作词,使人歌之,为作渔家傲。”笔者曾作拙文《一轮明月长相照》对这首《渔家傲》进行了学研,在此恕不赘述。<br> 我们再来看看放翁先生的几首诗,这些诗都是其晚年作品,创作地点是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这些诗,有的读来颇感超脱,有的读罢则深感生活情趣浓郁。<br> 午坐戏咏<br> 贮药葫芦二寸黄,煎茶橄榄一瓯香。<br> 午窗坐稳摩痴腹,始觉龟堂白日长。<br> 尽管上述这首七绝是放翁先生的“戏咏”,当仍能感受到先生的自谦和高洁。“煎茶橄榄一瓯香”中的“瓯”,是一种小钵盆,也有用指杯子的。“午窗坐稳摩痴腹”句中的“摩痴腹”,是一种自我调侃。大意是虽然腹中无才﹐但我仍抚摩不止,绝不从流随俗。<br> 下面这首七律《或遗以两大瓢因寓物外兴》,也是放翁先生的睹物思情的真实写照。“寓物”,意托物或寄于物。诗云。<br> 槲叶为衣草结庐,生涯正付两葫芦。<br> 名山历遍家何有,尘念空来梦欲无。<br> 野鹤巢云元自瘦,涧松埋雪定非枯。<br> 悠然但觅高楼醉,何处人间无酒徒。<br> 首联“槲叶为衣草结庐,生涯正付两葫芦。”前句描绘了先生的简朴生活,而后句则说把生涯托付给了两个葫芦,而两个葫芦,既可以理解福和禄(先生是享受朝廷俸禄的),也可以理解为药和酒,药可治病救人,酒可以消愁解闷。不管怎么说,都是对生活的满足,对物质追求的淡泊。<br> 颔联“名山历遍家何有,尘念空来梦欲无。”是说游历名山大川后家里有啥都无所谓了,一切尘念和欲望到头来都是一个字“空”,充分表达了先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以及一切物欲的摒弃。<br> 颈联“野鹤巢云元自瘦,涧松埋雪定非枯。”从字面意思看,描绘了自然界中的野鹤和山涧中的松柏,虽然清瘦和被雪掩埋,但其寓意着先生所追求的高洁、坚韧和淡定。<br> 尾联“悠然但觅高楼醉,何处人间无酒徒。”寓意着先生希望在人间中能够找到一个超凡脱俗的地方,与志同道合者一同沉醉在其中。<br> 众所周知,放翁先生也是描绘日常生活的高手,很多场景被他老人家写入诗词后便充满欢快的情趣。比如下面这首六言诗,先生一家秋游渡河的场景便如同一幅画映入读者眼帘。诗曰。<br> 六言二首 其一<br> 满帽秋风入剡,半帆寒日游吴。<br> 问子行装何在,带间笑指葫芦。<br> 首句中的“剡”字,有两个读音。读yǎn(眼)时,一是指尖,锐利;二是指削或刮。读shàn(善)时,指的是在浙江绍兴附近一条名为剡溪的小河。末句中“带间笑指”是“笑指带间”的倒装。<br> 下面是放翁先生的一组七绝,一共四首。诗题为《刘道士赠小葫芦四首》,诗题中的刘道士,据《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介绍说:“宋建康人。与巨然同时,工画佛道鬼神,山水师董源。”由此可知,这位刘道士很会画有关佛道鬼神的画。巨然是一位很会画画的和尚,而董源则是五代时期的绘画大师,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后世把其与李成、范宽并称“北宋三大家”。<br> 我们先总览一下这组诗。<br> 刘道士赠小葫芦四首<br> 其一<br> 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山万里身。<br> 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br> 其二<br> 贵人玉带佩金鱼,忧畏何曾顷刻无。<br> 色似栗黄形似茧,恨渠不识小葫芦。<br> 其三<br> 短袍楚制未为非,况得药瓢相发挥。<br> 行过山村倾社看,绝胜小剑压戎衣。<br> 其四<br> 个中一物著不得,建立森然却有馀。<br> 尽底语君君岂信,试来跳入看何如。<br> 这组诗是放翁先生临终前一年的作品,从中不难看出放翁先生的人生感悟,更能体会到其对失去北国江山的愤懑和收复国土的情感。<br> 组诗第一首中“伴我云山万里身”,此处的“云山”,既不是云和山,也不是高耸入云的山,而是远离尘世的地方,在此是指放翁先生退休后的隐居之所。<br> 组诗第三首首句“短袍楚制未为非”中的“楚制”,楚服的形制;这是一种较短的上衣。末句“绝胜小剑压戎衣”中的“戎衣”即军装。<br> 最后一首诗第三句“尽底语君君岂信”的“尽底”,指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