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一,概述</b></p><p class="ql-block">红火蚁(学名: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来自南美洲的入侵性蚂蚁,属于蚁科、火蚁属。它们以其强烈的攻击性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而闻名,被认为是全球最危险的蚂蚁之一。</p><p class="ql-block">形态特征</p><p class="ql-block">体色:从红棕色至深棕色。</p><p class="ql-block">头部:宽度小于腹部宽度,近正方形至略呈心形。</p><p class="ql-block">中胸侧板:有刻纹或表面粗糙。</p><p class="ql-block">腹部:呈棕褐色,腹锤间无前伸腹节齿。</p><p class="ql-block">工蚁:头部近正方形,兵蚁头部比例较小。</p><p class="ql-block">分布范围</p><p class="ql-block">原产地区:南美洲的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的巴拉那河流域。</p><p class="ql-block">入侵地区:美国、波多黎各、新西兰、澳大利亚、中国(包括台湾、香港、广东、澳门、福建、广西等南部地区)等地。</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p><p class="ql-block">社会体系:红火蚁是社会性昆虫,具有多个品级,包括雌、雄繁殖蚁和无生殖能力的工蚁。</p><p class="ql-block">食性:食性广泛,捕杀昆虫、蚯蚓、青蛙、蜥蜴、鸟类和小哺乳动物,也采集植物种子。</p><p class="ql-block">蚁巢:常筑巢于农田、苗圃、公园、绿地、草坪等地,甚至可在都市分隔道、人行道下或电器设备等设施环境中筑巢。</p><p class="ql-block">生长繁殖</p><p class="ql-block">繁殖方式:可分为单蚁后或多蚁后制群体。单后蚁每天可最高产卵800枚,多蚁后每天产卵2000-3000枚。</p><p class="ql-block">寿命:工蚁的寿命一般为30-180天,蚁后寿命较长,约2-6年左右。</p><p class="ql-block">危害</p><p class="ql-block">对生态系统的危害:红火蚁的入侵会破坏地区生态多样性,给被入侵地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它们是杂食性蚁类,攻击性强,对畜禽、其他动物影响很大。据调查统计,城市绿地如果被红火蚁入侵,该区域本地蚂蚁种类可减少80%左右,在红火蚁建立蚁群的地区,蚂蚁的多样性严重降低。</p><p class="ql-block">对人类的危害:红火蚁有很强的攻击性,其毒液中含有多种毒素,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被红火蚁咬伤后,人们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红斑、水疱、瘙痒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和呼吸困难。儿童、老人和过敏体质者是受红火蚁威胁的“高危人群”。</p><p class="ql-block">对公共设施的危害:红火蚁有趋向电磁波和散发热量地方的习性,尤其在冬季低温时,红火蚁喜欢在路灯、交通信号灯箱、程控交换机箱等内部筑巢,啃食电线胶皮,导致设施破坏、功能失灵的情况时有发生。</p><p class="ql-block">防治方法</p><p class="ql-block">预防消杀:积极开展预防消杀运动,及时清理房屋周围垃圾以及杂草,大力开展扑杀蚁行动。</p><p class="ql-block">个人防护:在有红火蚁侵害场所的地区作业时,要加强个人防护,穿长袖上衣、长裤、袜子及高筒水鞋,鞋外周可环绕涂上凡士林。</p><p class="ql-block">避免捅蚁巢:尽量避免捅蚁巢,若发现家中有蚁活动,可用杀虫药水喷杀蚁虫。</p><p class="ql-block">被叮咬后的处理:可用洗手液或肥皂水清洗患部,或直接用流水冲洗,冲淡毒液;用皮康霜、清凉油、百草油、双飞人等外敷药膏涂抹伤口,可明显减轻症状;保持伤口清洁,做到不抓挠,避免将脓疱弄破,造成伤口的二次感染;如出现全身性瘙痒、头晕、发热、心跳加快、脸红肿胀、呼吸困难、胸痛心闷等,大概率是对毒液中的蛋白过敏,可能会造成休克甚至死亡,一定要尽快送医。</p> <p class="ql-block"><b>二,生物学特征</b></p><p class="ql-block">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具有强烈社会性和攻击性的昆虫,以下是其主要的生物学特征:</p><p class="ql-block">形态特征</p><p class="ql-block">体型:成年红火蚁个体长度约为3-6毫米,颜色从红棕色至深棕色不等。头部宽度小于腹部宽度,中胸侧板有刻纹或表面粗糙,腹锤间无前伸腹节齿,腹部呈棕褐色。工蚁的头部近正方形,兵蚁头部比例较小。</p><p class="ql-block">品级分化:红火蚁具有多个品级,包括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蚁、雄蚁和工蚁(发育不全无生殖能力的雌蚁)。工蚁又可分为一至多型,多型时包括大型工蚁(兵蚁)和小型工蚁。</p><p class="ql-block">生殖型个体:</p><p class="ql-block">有翅型雌蚁体长8-10毫米,头及胸部棕褐色,腹部黑褐色,着生翅2对,头部细小,触角呈膝状,胸部发达,前胸背板显著隆起。雌蚁婚飞交配后落地,将翅脱落结巢成为蚁后。蚁后体形(特别是腹部)可随寿命的增长不断增大。</p><p class="ql-block">雄蚁体长7-8毫米,体黑色,着生翅2对,头部细小,触角呈丝状,胸部发达,前胸背板显著隆起。</p><p class="ql-block">卵、幼虫和蛹:</p><p class="ql-block">卵为卵圆形,大小为0.23-0.30毫米,乳白色。</p><p class="ql-block">幼虫共4龄,各龄均乳白色,各龄长度为:1龄0.27-0.42毫米;2龄0.42毫米;3龄0.59-0.76毫米;发育为工蚁的4龄幼虫0.79-1.20毫米,而将发育为有性生殖蚁的4龄幼虫体长可达4-5毫米。1-2龄体表较光滑,3-4龄体表被有短毛,4龄上颚骨化较深,略呈褐色。</p><p class="ql-block">蛹为裸蛹,乳白色,工蚁蛹体长0.70-0.80毫米,有性生殖蚁蛹体长5-7毫米,触角、足均外露。</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p><p class="ql-block">食性:红火蚁食性杂,食物谱广,包括昆虫、蚯蚓、青蛙、蜥蜴、鸟类和小哺乳动物,也采集植物种子、果实、幼芽、嫩茎与根系等,还会取食土壤中的有机物、花蜜、蜜露等。</p><p class="ql-block">社会体系:红火蚁具有真社会性的生活结构,蚁巢中除专负责生殖的蚁后与生殖时期才会出现负责交配的雄蚁外,绝大多数的个体都是无生殖能力的雌性个体(职蚁)。无生殖能力的职蚁可分为工蚁与兵蚁亚阶级,阶级结构变化为连续性多态型。红火蚁有“单蚁后”及“多蚁后”两种社会型态,是透过约600个“锁”在一起的“超级基因”调控来决定红火蚁是“单蚁后”及“多蚁后”族群。</p><p class="ql-block">温度影响:红火蚁对热的耐受性最低温度为3.6℃,最高温度为40.7℃。红火蚁在土壤表层温度10℃以上时开始觅食,在土壤温度达19℃时才会不间断地觅食,觅食的土壤表层温度范围为12-51℃。当土壤表层下2厘米处的温度在15-43℃时,工蚁开始觅食,最大觅食率发生在22-36℃时。低温度比高温度更能限制红火蚁的觅食。春天土壤周平均土壤温度(表层下5厘米深处)升高到10℃以上,红火蚁开始产卵。工蚁和繁殖蚁化蛹和羽化分别发生在20℃和22.5℃。土壤平温度24℃时新蚁后可以成功地建立族群。当土壤很湿或很干时则活动减少。干旱后的一场雨会刺激它们2-3天的筑巢活动并增加觅食活动。从土壤表面到10厘米深处的温度低于18.8℃时,全天不会发生交尾飞行。气温在24-32℃,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交尾飞行在上、下午均可发生。新建立族群89%的处于侵扰区域的下风向。交配飞行通常发生在雨后晴朗、温暖的中午时分。一旦雌性有翅繁殖蚁完成交配后,会从翅基缝处折断双翅,并寻找一个合适的场所建立一个新的族群。这些场所一般在岩石或树叶下,也可以是沟缝或石缝中,甚至在人行道、公路或街道的边沿处。蚁后在土中挖掘通道和小室,并密封开口,以免捕食者入侵。</p><p class="ql-block">蚁巢特征:红火蚁为完全地栖型蚁巢的蚂蚁种类,成熟蚁巢是以土壤堆成高10-30厘米,直径30-50厘米的蚁丘,有时为大面积蜂窝状,内部结构呈蜂窝状。新形成的蚁巢在4-9个月后出现明显的小土丘状的蚁丘。新建的蚁丘表面土壤颗粒细碎、均匀。</p><p class="ql-block">繁殖特性</p><p class="ql-block">繁殖速度:红火蚁的繁殖速度惊人,每头蚁后寿命可达6到7年,每天产卵300-400粒,其生长周期快速,数月内即可发展为独立蚁群(一个新巢成熟约4-9个月),每公顷之数量可达1000个以上。</p><p class="ql-block">繁殖方式:红火蚁的生殖蚁会进行婚飞,雌蚁与雄蚁交配后,雌蚁会回到巢穴中产卵。卵孵化后成为幼虫,幼虫经过几周的生长和蜕皮成为工蚁或兵蚁。在红火蚁的家族中,有一小部分工蚁会变成兵蚁,负责保卫蚁巢。</p> <p class="ql-block"><b>三,形态特征</b></p><p class="ql-block">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蚂蚁,因其具有强大的攻击性和对生态环境的严重影响而被列为全球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以下是红火蚁的形态特征:</p><p class="ql-block">1、身体颜色和大小</p><p class="ql-block">颜色:</p><p class="ql-block">红火蚁的体色从红棕色至深棕色,头部宽度小于腹部宽度。</p><p class="ql-block">工蚁的头部近正方形,兵蚁头部比例较小。</p><p class="ql-block">大小:</p><p class="ql-block">红火蚁成虫体长约2.4 - 6毫米,其中工蚁体长2.5 - 4.0毫米,兵蚁体长6 - 7毫米,生殖型有翅雄蚁体长7 - 8毫米,生殖型有翅雌蚁体长8 - 10毫米。</p><p class="ql-block">2、身体结构特征</p><p class="ql-block">头部:</p><p class="ql-block">头部近正方形至略呈心形,长1.00 - 1.47毫米,宽0.90 - 1.42毫米。头顶中间轻微下凹,不具带横纹的纵沟;唇基中齿发达,长约为侧齿的一半,有时不在中间位置;唇基中刚毛明显,着生于中齿端部或近端;唇基侧脊明显,末端突出呈三角尖齿,侧齿间中齿基以外的唇基边缘凹陷;复眼椭圆形,最大直径为11 - 14个小眼长,最小直径约8 - 10个小眼长;触角柄节长,兵蚁柄节端离头顶约0.08至0.15倍柄节长,小型工蚁柄节端可伸达或超过头顶。</p><p class="ql-block">胸部:</p><p class="ql-block">前胸背板前侧角圆至轻微的角状,罕见突出的肩角;中胸侧板前腹边厚,厚边内侧着生多条与厚边垂直的横向小脊;并胸腹节背面和斜面两侧无脊状突起,仅在背面和其后的斜面之间呈钝圆角状。</p><p class="ql-block">腹部:</p><p class="ql-block">后腹柄结略宽于前腹柄结,前腹柄结腹面可能有一些细浅的中纵沟,柄腹突小,平截,后腹柄结后面观长方形,顶部光亮,下面2/3或更大部分着生横纹与刻点。虽同一蚁巢个体间颜色比较一致,但种内颜色变化大,双色,头、胸从桔红色至深红褐色,柄后腹从褐色及第1背板上有大斑,至黑褐色。三角形额中斑和其后的窄中纵沟颜色在大多数标本中均明显深于周围区域。同一蚁巢中,小型工蚁颜色深于大型工蚁。</p><p class="ql-block">其他:</p><p class="ql-block">红火蚁有2个腹柄结,第一结节呈扁锥状,第二结节呈圆锥状。腹部呈卵圆形,末端有螯针伸出,这是红火蚁最危险的部分,螯针内的毒囊含有毒液。</p> <p class="ql-block"><b>四,入侵机制</b></p><p class="ql-block">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具有强烈入侵性的蚂蚁,其入侵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 强大的繁殖能力</p><p class="ql-block">红火蚁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这是其成功入侵的关键因素之一。红火蚁的蚁后每天可以产卵数千枚,这使得它们能够迅速建立起庞大的种群。</p><p class="ql-block">2. 适应性强</p><p class="ql-block">红火蚁能够适应多种环境条件,包括不同的气候、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它们可以在城市、农田、草原等多种生态系统中生存和繁殖。</p><p class="ql-block">3. 竞争优势</p><p class="ql-block">红火蚁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它们能够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抑制其他蚂蚁和昆虫的生长和繁殖。此外,红火蚁还能够通过群体攻击来驱赶或杀死其他昆虫和小型动物。</p><p class="ql-block">4. 人类活动的帮助</p><p class="ql-block">人类活动也为红火蚁的入侵提供了便利。例如,红火蚁可以通过人类运输的货物、土壤、植物等途径传播到新的地区。此外,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也为红火蚁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p><p class="ql-block">5. 缺乏天敌</p><p class="ql-block">在新的入侵地区,红火蚁往往缺乏天敌的制约,这使得它们能够迅速繁殖并建立起优势种群。例如,在一些地区,本地的蚂蚁和昆虫可能无法适应红火蚁的攻击和化学抑制,从而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红火蚁的入侵机制主要包括强大的繁殖能力、适应性强、竞争优势、人类活动的帮助以及缺乏天敌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红火蚁能够在新的地区迅速建立起种群,并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b>五,与当地物种的相互作用</b></p><p class="ql-block">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入侵性极强的蚂蚁,原产于南美洲,现已广泛分布于全球多个地区,包括美国、中国等地。红火蚁的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物种造成了严重影响,其与当地物种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 对节肢动物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在红火蚁入侵区,包括本土蚂蚁在内的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降低了40%。红火蚁具有很强的攻击性,会与本土节肢动物竞争资源,导致本土物种数量减少。</p><p class="ql-block">2. 对脊椎动物的影响</p><p class="ql-block">红火蚁的毒液对小动物比对人更有效。目前已知有22种鸟类、1种两栖动物和18种蜥蜴受到了红火蚁扩散的影响。红火蚁会攻击这些动物,影响它们的生存和繁殖。</p><p class="ql-block">3. 对植物的影响</p><p class="ql-block">红火蚁不仅取食植物幼芽和果实,还会搬移和取食植物的种子,改变种子植物的比例和生长分布,使当地的自然生态严重失衡。此外,红火蚁的活动还会改变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整个表层土壤生态。</p><p class="ql-block">4. 与其他生物的共生关系</p><p class="ql-block">红火蚁与一些昆虫形成了紧密的共生关系,例如与蚜虫的关系。蚜虫以植物汁液为食,而红火蚁则喜欢蚜虫分泌的蜜露。红火蚁常常保护蚜虫,将其安置在自身巢穴附近,并通过触角与它们保持密切接触。同时,当蚜虫数量太多时,红火蚁还会帮助控制其数量,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p><p class="ql-block">5. 与植物的共生关系</p><p class="ql-block">红火蚁建造的巢穴为植物提供了一种天然的肥料,巢穴内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养分,这些养分将渗透到周围土壤中,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必要的营养。而对于红火蚁来说,植物为其提供了合适的生存环境,并提供了食物来源。</p><p class="ql-block">6. 与其他生物的共生关系</p><p class="ql-block">除了与昆虫和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红火蚁与其他生物也有着一些互利共生的关系。例如,它们与蚂蚁兵蚁合作捕食其他昆虫。</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红火蚁作为一种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竞争、捕食、共生等多种相互作用。这些影响可能导致当地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因此,对于红火蚁的管理和控制是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p> <p class="ql-block"><b>六,主要危害</b></p><p class="ql-block">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极具侵略性的蚂蚁,原产于南美洲,现已广泛分布于全球多个地区。红火蚁的主要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p><p class="ql-block">红火蚁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当蚁巢受到干扰时,工蚁会迅速出巢攻击,用上颚钳住皮肤,以腹末螯针连续蛰刺,并释放毒液。被红火蚁叮咬后,会有火灼伤般的疼痛感,随后出现水泡并化脓,过敏体质者可能出现休克甚至死亡。</p><p class="ql-block">2.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红火蚁可危害多种农作物,包括大豆、玉米、蔬菜、柑橘等50多种。它们取食植物种子、嫩芽、根系、果实等,造成产量下降。在较为严重的发生区,菜种被红火蚁搬运比率高于40%,大豆等减产可达20%以上,绿豆减产30%以上,甘薯、土豆等减产30%以上。</p><p class="ql-block">3.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p><p class="ql-block">红火蚁是杂食性蚁类,攻击性强,对本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它们会攻击动物的卵和幼体,包括海龟、蜥蜴和一些小型哺乳动物、节肢动物等,造成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甚至导致一些物种灭绝。城市绿地环境中,红火蚁入侵后本地蚂蚁种类减少了70%以上,数量减少了90%以上。</p><p class="ql-block">4. 对公共安全的影响</p><p class="ql-block">红火蚁有趋向电磁波和散发热量地方的习性,常把蚁巢筑在路灯、交通信号灯箱、程控交换机箱等内部,啃食电线胶皮,易造成电线短路或设施故障。</p><p class="ql-block">5. 对畜牧业的影响</p><p class="ql-block">红火蚁会攻击牲畜,造成牲畜体表出现大量脓包,甚至会蜇死幼小畜禽,降低存活率。</p><p class="ql-block">红火蚁的危害非常严重,因此对于红火蚁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如果发现红火蚁,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p> <p class="ql-block"><b>七,传播途径</b></p><p class="ql-block">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传播途径主要分为自然扩散和人为传播两种方式。</p><p class="ql-block">自然扩散</p><p class="ql-block">婚飞:生殖蚁在适宜的条件下从成熟蚁巢中爬出,飞到空中进行交配。交尾后雄蚁很快死亡,雌蚁飞行数百米,少数可飞行3-5km,如有风力助飞则可扩散至更远,最远可达16km。降落后翅膀脱落,寻觅新的筑巢地点。</p><p class="ql-block">水流漂移:在溪流旁、江河堤岸、湖边或者低洼地等处的红火蚁蚁巢,若因降雨暴发洪水或者其他原因被淹没,红火蚁就会搭成“蚁筏”,随水流漂移,直到遇到合适的建巢地方才会重新建巢。这种随水流迁移的距离短的数百米,长的可达十几千米。</p><p class="ql-block">分巢:受人为、动物干扰或自然环境影响,红火蚁可短距离迁移、分巢。同时,由于在同一蚁巢中会有数只到数十只不等的蚁后共同生活在一起,蚁口密度较高,一部分蚁后会率领部分工蚁离开原来的蚁巢,在附近建立新巢,出现同一区域多个蚁巢。</p><p class="ql-block">人为传播</p><p class="ql-block">带土苗木、花卉、草皮等植物调运:红火蚁会随带土苗木、花卉、草皮等调运,以及垃圾、土壤、堆肥、农耕机具设备、建筑材料、包装物、货柜等物品运输而远距离传播。例如,广东省吴川县红火蚁就是通过台湾的生活垃圾登陆的,而赣州的红火蚁最早就是从广东佛山调入染疫的盆栽花卉、带土草皮、绿化苗木传入的。</p><p class="ql-block">运输工具:红火蚁还会借助人类的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轮船、飞机、火车等)和货物进行远距离传播。</p> <p class="ql-block"><b>八,防控措施</b></p><p class="ql-block">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具有强大繁殖力和破坏力的入侵物种,对生态平衡、农业生产以及公共安全构成威胁。以下是一些防控红火蚁的措施:</p><p class="ql-block">1. 环境侦察</p><p class="ql-block">在搭建营地或进行户外活动前,对周围环境进行彻底调查,确认是否有红火蚁的活动迹象。</p><p class="ql-block">2. 营地管理</p><p class="ql-block">及时清理垃圾、杂草和食物残渣,保持营地清洁和整洁,避免吸引红火蚁及其他昆虫。如果营地周边发现有红火蚁活动时,可用杀虫粉剂处理。</p><p class="ql-block">3. 穿着保护</p><p class="ql-block">户外作业或训练时,应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裤腿扎紧并塞入靴子里,靴子外周涂抹凡士林,以减少被红火蚁叮咬的机会。</p><p class="ql-block">4. 避免接触</p><p class="ql-block">红火蚁的巢穴往往建立在野外道路两侧,因此在野外走路时尽量走路中间;尽量不要进入没有路的森林草地区域,避免在红火蚁活动频繁区域停留;发现可疑的红火蚁蚁丘,应用明显标志标记,避免踩踏,立即远离,并向上级报告,严禁个人进行处置。</p><p class="ql-block">5. 使用驱虫剂</p><p class="ql-block">在皮肤和衣物上使用含有避蚊胺等成分的驱虫剂,可以有效驱散红火蚁。</p><p class="ql-block">6. 红火蚁蜇伤的处理</p><p class="ql-block">清洗消毒: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反复清洗蜇伤部位,并使用碘伏局部消毒,以减少毒素吸收和感染风险。</p><p class="ql-block">冷敷: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被叮咬部位,每次冷敷时间不应超过15分钟,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肿胀。涂抹风油精、清凉油也可缓解症状。</p><p class="ql-block">药物治疗:局部涂抹抗组胺药膏或皮质类固醇乳膏如皮炎平、肤轻松等。对于局部症状较重或全身过敏症状较轻的患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可以减轻过敏症状。疼痛时可服用止痛药如布洛芬。</p><p class="ql-block">及时送医:症状较严重者如出现胸痛、恶心、出汗、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应立即就近送往医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p><p class="ql-block">避免抓挠:尽量避免抓挠伤口,有条件可用纱布覆盖脓疱创面,并按时更换和消毒,以防造成继发性感染。</p><p class="ql-block">7. 红火蚁的防治</p><p class="ql-block">全面普查监测:对红火蚁发生情况逐一排查,详细记录蚁巢分布、蚁群密度等信息,为防控区域的划定和精准灭杀提供数据支持。</p><p class="ql-block">开展防治培训:联合专业人员对红火蚁重点窝点进行集中灭杀,根据“发现一窝,处理一窝”的原则,将约25克的饵剂环状撒于蚁巢附近,形成包围圈,并在蚁巢处插上“警示旗”,实现连片用药、统防统治。</p><p class="ql-block">毒饵法:可选用茚虫威、氟蚁腙等饵剂选择地面干燥时投药,投药前后6小时无降雨效果佳。</p><p class="ql-block">应急防控:对已见繁殖蚁的蚁巢可采用灌巢法或粉剂进行扑灭,可遏制红火蚁婚飞扩散。</p><p class="ql-block">药剂使用注意事项:尽量采取农业措施、物理方法与生物防控等绿色理念,减少农药使用量;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提升用药效果,减少用药次数与用药量;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的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注意药剂交替轮换,减少耐药性与抗药性;农药具体使用详见产品说明书,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与使用次数;柑桔盛花期间要少喷药或不喷药,以保护蜜蜂授粉,高温、高湿天气时注意避免产生药害,春季雨水较多时注意抢晴施药;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交于集中回收点或农药经营点,不随意乱丢使用后的农业生产资料,清洁田园,保护生态环境。</p><p class="ql-block">8. 防控宣传培训</p><p class="ql-block">开展红火蚁防护知识宣教,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让广大群众熟知红火蚁防治和防护救治等知识,提升社会群众防范意识和科学防控水平,调动全社会参与红火蚁防控的积极性,形成群防群治氛围。</p><p class="ql-block">以上信息综合了多个来源的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防控红火蚁。</p> <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特邀“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学者;“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研究志愿者;网络。如有雷同、相同之处,知识产权归原作者所有。谢谢!</p><p class="ql-block">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研究编辑部</p><p class="ql-block"> 曾汉龙</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