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初冬第二次来颐和园,从北宫门进入,沿后湖西段顺湖边一路西行,湖岸的五角枫、元宝枫的红、黄树叶已落尽,北美肥皂夾和垂柳金黄色的树叶,将湖岸调色出迷人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前面一座汉向玉栏杆的桥,一般都以为是明清时的古桥,其实它建于上世记七十年代,当时林彪副统帅居住在这里,由于西侧的古桥是拱桥,不能行车,林彪出入非常不方便,为林彪乘坐汽车专门建造此桥,后人称林彪桥。</p> <p class="ql-block">两桥并行</p> <p class="ql-block">过林彪桥西行,便是颐和园著名的西堤,界湖桥位于西堤北端,是前后湖的分界桥也是昆明湖和西湖分水桥。</p><p class="ql-block">西堤界湖桥位于颐和园的昆明湖内外湖与后溪河的分界处,是西堤最北面的桥梁。该桥始建于1750年,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焚毁,1886年由慈禧太后重建。在清漪园时代,这座桥最初被称为柳桥,而西堤南端的柳桥则称为界湖桥,重建颐和园时这两座桥的名称互易了。</p><p class="ql-block">西堤界湖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50年,最初是一座廊桥。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于1886年重建,但重建时没有再建亭子,因此现在的界湖桥没有亭子。</p> <p class="ql-block">豳风桥,西堤第二座桥,豳风桥:桥名源自《诗经·豳风》,原称桑苎桥,因桥面原有水村居、耕织图等与农事有关的景点而得名。站在桥上东看昆明湖 碧波荡漾,波光粼粼。向北看万寿山,千佛阁、排云殿气势恢宏,四季美景更叠,如一幅长长画卷。</p> <p class="ql-block">一只大雁从空中掠过</p> <p class="ql-block">玉带桥:是西堤六桥中唯一的高拱石桥,形若玉带,桥身洁白如玉,是西堤六桥中最富盛名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镜桥:名字取自李白的诗句“两水夹明镜”。</p> <p class="ql-block">练桥:因桥架在像白练一样的水面上而得名,桥亭为重檐四角攒尖顶。</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柳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名字取自杜甫的诗句“柳桥晴有絮”。</p> <p class="ql-block">景明楼位于北京颐和园练桥和柳桥之间,始建于1750年,由主楼和两座配楼组成。</p> <p class="ql-block">黑天鹅栖息湖边</p> <p class="ql-block">凤凰墩看似一个不起眼的湖中小景,其实是有故事的,位于颐和园昆明湖南端的水域中,笔者一查原来是仿照江苏无锡运河中的黄埠墩而建的湖中小岛。它的地理位置在颐和园的最南端,昆明湖南岸不远的水面上,作为一个小岛存在。凤凰墩的建造是为了纪念乾隆携母下江南时的故事,当时其母生病,御舟在无锡运河中黄埠墩靠岸休息,为了追念此事,乾隆在昆明湖仿建了凤凰墩。</p> <p class="ql-block">不知名的野生水鸟湖中觅食</p> <p class="ql-block">绣漪桥:位于颐和园东南角,是昆明湖和高梁河的连接点,桥高9米,两侧各有43阶青石台阶。桥正中的雕栏上有乾隆手书的匾额和对联。</p> <p class="ql-block">十七孔桥:这是颐和园内最长的桥,全长150米,有17个桥洞,连接东堤和南湖岛。桥上石雕精美,共有544只形态各异的石狮,是清代石雕艺术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十七孔桥头亭是颐和园内的一座重要建筑,位于十七孔桥的东端,名为廓如亭。廓如亭是一座八角重檐的亭子,面积达130余平方米,是中国古典亭式建筑中最大的之</p><p class="ql-block">廓如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当时颐和园还称为清漪园。在东堤无围墙的清漪园时期,廓如亭因其八角重檐的型制和广阔的视野,成为观赏昆明湖美景的最佳地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铜牛坐落在廓如亭北面的堤岸上,当年乾隆皇帝将其点缀于此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长久地降服洪水,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无尽的祥福。为了阐述建造铜牛的意义,乾隆皇帝特意撰写了一首四言的铭文,用篆字书体镌刻在铜牛的腹背上。铜牛是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是颐和园内六座城关之一,建筑规模最大,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在光绪时期重建。文昌阁是一种传统祭祀建筑,供奉文昌帝君,象征着文运昌盛。</p> <p class="ql-block">知春亭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面积104.84平方米,为重檐四角攒尖顶。凭栏可纵眺全园景色。亭畔遍植垂柳,春来景色殊胜。据传“知春”二字源于宋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昆明湖解冻总由此处开始。故取名知春亭。</p><p class="ql-block">知春亭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景致,成为远眺颐和园全景的绝佳观景点,与周围建筑共同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湖畔风光。</p> <p class="ql-block">美女四连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