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昵称:草原之鹰<br>美 篇 号:33399579<br><br> 二零二四年十一月二十日 站在(海口)夏威夷海滩,天气好时,隐约可见对面海上有一比较醒目的、长长的、白色构筑物,那是什么呢?是海上天桥么?只见海面上有渔船、游轮来来往往,也有一动不动的海上平台,面对眼前的“三色海”不禁让人联想翩翩,海的那边又是什么呢? <p class="ql-block"> 十一月十六日一早,天清气爽,睛空朗朗,我终于来到了(海口)新海港,登上<b>白石岭号</b>渡轮,驶向大海对岸,多日来的迷底即将接开.......</p> 行程过半,到了海中央,海水更加清澈、碧蓝。轮船静静的推开水面,掀起层层波浪,阵阵雪白的浪花随波翻滚,而徐闻港渐渐的就近在眼前,原来那白色的构筑物就是——<b>徐闻港码头</b>! 徐闻古港,曾经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之一。徐闻和海口隔海相望,海的对面也是海。只是徐闻的海滩是连片的滩涂地,这里水浅、滩平,到处长满红树林,潮水退去,只见滩涂上到处都是小渔船。此处显然不适宜建深水港或大型码头。 <p class="ql-block"> 据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b>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b>著<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汉书 · 地理志》</b>记载: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共有三条,其中的<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徐闻合浦航线</b>在汉武帝平定南越国、设置合浦郡后,正式开通。此航线全长10320公里,全行程约1000天左右。</p> <b>载曰</b>:<b><font color="#167efb">“自日南障塞,</font><font color="#ed2308">徐闻</font><font color="#167efb">、</font><font color="#ed2308">合浦</font><font color="#167efb">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崖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来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赉黄金杂缯而往.......”</font></b><br> 海上古丝路航线图 <font color="#39b54a">注:这其中:日南——汉代郡治,在今越南广治省与甘露河合流处。 珠崖:即今海南岛</font><div><font color="#39b54a"> 林 邑:越南。 扶 南:柬埔塞。 </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谌离国、</font>夫甘都卢国<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缅甸。 身 毒:印度。</span></div><div><font color="#39b54a"> 狮子国:斯里南卡。 都元国:马来半岛。</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皮宗国:新加坡之西。 黄支国:?</font></div> <p class="ql-block"><b> </b>班固以<b>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b>的建制为基础,按当时西汉疆域行政区域划分为纲,以“郡”为条,用了25年的时间完成此书。<b>《汉书·.地理志》</b>依次叙述了西汉<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03个郡治</b>及其所辖<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587个县、道、邑、侯</b>辖区的建置沿革,地理位置、山川、物产、风貌。是一本当时最全面、最完整的国家地理志书。</p> 在徐闻港下船后,直奔“<b><font color="#167efb">大汉三墩</font></b>”景区而去。曾经的徐闻古港就在景区内。<br> 新旧港之间其实也就相隔一条进港铁路,可是却必须绕行一大圈,这规划看来不是人做的,怎么这么绕呢。 越过铁路,踏入大汉三墩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水塘,偶有三两只鸟儿觅食其间。这里也是徐闻南山镇二桥村所在地。 <b>徐闻县</b>:距湛江170公里,距海口14.6海里(合27公里)隔海相望。<div> 周武王时属扬越。<br> 春秋战国时属楚国百越。<br> 秦时归象郡。西汉初年属南越国(赵陀)<br> <b>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b>,伏波将军路博德率师平南越,<b>建置徐闻县</b>,辖地为雷州半岛,隶属合浦郡(今广西合浦县),县治、郡治均在徐闻县西南海滨讨网村(今徐闻南山村、仕尾村、二桥村一带),也即此时此刻脚下这片土地。<br></div><div> 而今天的徐闻县城却不是这里了。</div> 景区已经荒废,正待重新规划提升。<br> 景区主干道很好,整洁、卫生。<br> 沿着主干道前行,有雷琼石狗、状元门两处小景点。石狗为这里的靖海神犬,岁月悠悠、星移斗转,石狗镇海护村佑城,千年不竭。 再前行几步,就来到了景区核心中央:<b><font color="#167efb">三升台</font></b>。<br> 刚才听师傅介绍,却听成了“烽火台、烽火台”。只怪自己联想太丰富,何来的峰火呢!如今正值新旧世纪交替,世界大变革之机,昂撒国虽然不断地挑起战争,本性难改,然而东方依旧巍然不动,仿佛若亚方舟,新世纪的光芒正冉冉升起........<br> 三升者:寓意步步高升。入仕者显,从商者富,求学者达。庶民安康,天下文明是也。 <div> 三升台,这里是一处高台地,正好俯瞰四方。前有茂密红树林,无数渔船荡行其间;后有清水塘,鱼翔鸟飞人和。</div> 三升台的一端连接着<b><font color="#167efb">“汉港大堤”</font></b>。此堤经历代修建,蔚成大观。两千年前我泱泱大汉,政通人和,开海通商,于此建三墩港,港湾毗连,船行万里,远至非州,至使徐闻富庶,举世闻名。<div> <b><font color="#167efb">有谚曰:“欲拔贫,诣徐闻”</font></b>。</div> 百余米长的古堤不仅承载着古代人民抵御海水侵蚀的历史使命,更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站在汉大堤上远眺,仿佛能看见千年前商船满载货物从这里启航,穿越茫茫大海,将中华文明传播至世界各地的盛景。 如今,汉大堤已成为了游客们了解古代水利工程和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重要场所。 继续前行,过大堤,就来到了古港遗址——<b><font color="#167efb">仕尾村</font></b>。这里曾是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港口之一,见证了许多中外商船的停泊与交易。尽管时光流转,古港的繁华景象已不再,但遗留下的遗迹却依然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徐闻何以富庶呢?<div> 据公元813年,唐宰相李吉甫撰<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元和郡县志》</b><font color="#333333">(也是一本重要的国家级地理志)</font>记载:<br><b> “雷州徐闻县,本汉旧县,…….汉置左右侯官,在徐闻县南七里,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与交易有利。”故谚曰:欲拔贫,诣徐闻”</b><br></div> 漫步于古港遗址间,可以想象出昔日商贾云集、货物如潮的热闹场景。这里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一本生动的历史教科书。<br> <p class="ql-block"> 其实“徐闻·合浦”古丝路航线的考古、保护、发掘在合浦县(广西)早就进行得如火如荼,而徐闻古港的发现还要从1983年说起。当年,徐闻县文物普查队首次发现这一遗址。1993年,广东省文物考古专家对汉徐闻港遗址进行大型探方发掘,发现大范围汉代生活遗址,出土有铭文的<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万岁”</b>瓦当、筒瓦,及“<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臣固私印</b>”等文物,遂引起重视。至2000年6月,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珠江文化研究会专家学者,亲临徐闻考察调研论证,初步形成共识,此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遗址。由此才拉开了“大汉三墩”景区建设开发的大幕。</p> “万岁”瓦当复制品 今天的仕尾村依旧是孤悬海边的小渔村,我沿着海边滩涂漫步绕行一圈。昔日的小村庄早己换然一新,虽然家家的独木栈桥小码头如旧,家家也都有一棵、两棵古老的吊床树,但家家户户住的都是崭新的小洋楼。 滩涂的赶海小径还是那条石头小径,一群等待赶海的人围座村头,等待日头西下。<br> <b>岁月如棱、潮潮起,人生落暮白头。世世代代,浪涛尽,吊床滩头相望。生死富贵,劳碌此身,只望平安归。年复一年,岁岁平平安安。</b> 退潮后的赶海小径 仕尾村,古渔港,红灯塔,赶海人...... 徐闻古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也是一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大汉三墩,一个冷门清静之地。在这里不仅能领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风采,更能深刻体会到传统的中华渔家人世世代代传承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村头神庙 <div> 啊,平地起惊雷,凡人心自安。何为苟富贵,但求日有辉。无论是对于历史爱好者还是自然探索者来说,这里都有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br></div><div> 徐闻旧地。</div> <div> </div><div> 2024.11.21</div><div> <b> The End</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