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四年二月,我们高中毕业,在学校领导,街道领导,单位领导的动员下,响应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积极报名上山下乡,在广阔天地,锻炼成长。</p> <p class="ql-block"> 记得那一天,会同县沙溪公社的社员,敲锣打鼓迎接我们的到来。在欢迎会上,公社党委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知青寄予厚望,希望我们知识青年和全体社员一道,努力把沙溪公社建设成山上是银行,山下是粮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书记的讲话,极大的鼓舞了我们这些十六,七岁刚出校门的知识青年。</p><p class="ql-block"> 我们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用劳动的汗水铸造美丽的心灵。我们与社员们一起,参加杂交水稻的试种,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多次参加公社组织的八宝山植树造林,让荒山野岭披上绿装。我们和公社社员一起学习,一起劳动,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美丽的青春,在农村发光。</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六年,我们参加了会同县重点工程——金龙大溪水库会战,和全县一万多民工一起,用稚嫩的肩膀,挑土填方,筑起了水库大埧。金龙水库建成蓄水后,使会同县数十万亩土地得到了浇灌,昔日缺水的田地,变成了稳产高产的良田。</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七年,我们参加了会同县又一个重点工程——长田电站的修建,在巫水河上构筑大垻,建水力发电厂。这个电站的建成以后,不仅解决了会同用电紧张的难题,同时每年为国家电网输送数以万计的清洁能源。</p><p class="ql-block"> 知青的身影,在会同县所有的工程建设中闪现,知青的劳动付出,为建设会同新农村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几年后,我们带着强壮的身体,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离开会同农村,回到洪江,在不同的岗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光发热。</p> <p class="ql-block"> 时光飞逝,岁月如歌,不知不觉,我们下乡会同已经五十周年,当年的帅男靓女,都已两鬓斑白,即将进入古稀之年,青春己逝,思念依然。大家都有一个心愿,就是到乡下,看看第二故乡,看看曾经帮助我们的父老乡亲。</p><p class="ql-block"> 在洪江的曾兴爱,王春来等二十几位老知青,主动联系了七四年下乡会同的同学,决定开展一次重温知青路的活动,组织大家一起去当年下乡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这一举动得到了老知青的拥护,也得了洪江和会同两地领导的支持。经过筹备组的努力,终于在2024年十月,拉开了活动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 曾经下乡会同的老知青,不顾路途遥远,分别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永州,长沙,及怀化等地赶来,参加这次五十年的盛大的聚会。</p> <p class="ql-block"> 当年知青欢聚一堂,共述友谊情义长,欢歌笑语话离别,载歌载舞述夕阳。</p> <p class="ql-block"> 久别重逢,再次握手,深感人生不易。亲切问候,互祝健康,尽管已经年愈花甲,青春岁月终是难以忘记。</p> <p class="ql-block"> 举杯庆团聚,知青情谊长。</p> <p class="ql-block"> 十月十日,秋高气爽,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曾经下乡会同的老知青,高举旗帜,着装整齐,登上去往会同农村的专车,开始重走下乡路,再述第二故乡情。</p> <p class="ql-block"> 位于 怀化市会同县的坪村镇,是开国大将粟裕的故乡,知青一行的第一站,就来到这里,参观访问。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粟裕纪念馆,缅怀将军的丰功伟绩,并在此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然后我们就象当年下乡一样,举着旗帜,走进沙溪乡。</p><p class="ql-block"> 乡政府领导十分重视这次知青返乡活动,他们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和礼仪队,敲锣打鼓,迎接我们老知青愉快返乡。</p> <p class="ql-block"> 年轻的 沙溪乡党委书记在欢迎仪式上致词,欢迎我们这些老知青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知青返乡,情深意长,为了表达洪江知青对沙溪乡全体村民的谢意,特向沙溪乡政府领导敬献锦旗,留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 青春洒染辣椒乡,夕阳眷恋沙溪情,锦旗书写着老知青对第二故乡的思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 在村干部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曾经生活,工作的生产队,寻找青春的足迹,看望健在老社员,感谢他们在下乡时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和帮助。</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栋上世纪五十代年农村合作社时修建的木板仓库,是生产队集中储存粮食的地方,这里备有上缴国家的公粮,来年播种的种粮,还有社员家家户户的口粮。每到收获季节,金灿灿的稻谷装进了粮仓,储存下社员生活的希望,在这里我看到了仓库保管员,惜谷如金,颗粒归仓。</p><p class="ql-block"> 这里也是生产队政治学习和开会的地方,每天晚饭后,大家都自觉地来到这里,学习时事政治,汇报生产工作状况,听从队长的工作安排。</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承办了生产队的学习园地,也参加了公社文艺会演的排练。曾分享过社员的开仓放粮的喜悦,也品味到公社社员集体送交公粮的快乐。曾听到生产队年终决算拨拉算盘的声音,也看到社员领取分红时的笑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楊家小院,曾经是知青插队住过的地方,走进院子,这里已经人去楼空,杂草丛生,略显荒凉,只有书写着杨宅二字的大门依然挺立中央,守护着这百年老宅。昔日的吊脚楼,荡然无存,只留下我们记忆中想象。</p> <p class="ql-block"> 爬上小山坡,来到我们知青点的地方,却不见知青小屋的模样,这里已经果树成林,柑橘飘香。当年的小社员<span>已</span>成为这片果园的主人,每年收入过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他们家的生活,蒸蒸日上。</p> <p class="ql-block"> 在老乡的指点下,我们找到了这棵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樟树,和那条清清的小溪流。大树曾为我们遮风挡雨,哗哗流淌的小溪,曾是我们洗衣洗菜,挑水做饭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古树边的木屋,正是我们当年的知青屋,虽已改换主人,却也完整<span>地</span>保存下来,正是这座木板小屋,陪伴我们度过了几年时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九月初八,正是沙溪赶场的日子。沿着集市,我们漫步街道,看到公路两旁整齐的高楼,和热闹的赶场景象,深感沙溪乡村的变化,联想到当年公社书记的讲话,心里在想,老书记的愿望实现了,老百姓的生活改变了模样。</p> <p class="ql-block"> 集市上,遇见当年知青点的邻居,杨家老伯的儿媳王大姐,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她竞然一眼认出我们这几个返乡的老知青。</p><p class="ql-block"> 杨家老伯,是一个热心善良的老人,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对我们知青总是关爱有加。他和其他社员一样,经常送这送那,嘘寒问暖,让我们这些远离父母的知青感觉到农村大家庭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在沙溪农村,社员们对我们知青的生活非常关切,常常是东家一个瓜,西家一把菜,尽可能保证我们生活的需求。所以下乡几年我们都没有下地种过菜,摘过菜,都是大家轮流送的,虽然是不起眼的小菜,但他们的这份情谊也是终身难忘的。</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离开沙溪的那一天,正是水稻扬花灌浆的季节,也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杨老伯得知我即将回洪江的消息,特地拿出了平时都舍不得吃的腊肉,泡茶,请我吃饭,为我饯行,使我感动得热泪盈眶,我去过中国许多地方,品尝过不少山珍海味,相比之下,只有这一顿饭使我吃得最香。</p><p class="ql-block"> 下乡会同四年多,我们和当地社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把这里当作是第二故乡,无论走多远,却难以忘记故乡情深。</p> <p class="ql-block"> 知青时代已经过去,成为历史。知青的故事,已经记入史册,让世人去品读。如果有人来问我,知青是什么,我会骄傲的告诉他,我们这一辈无怨无悔,上山下乡,在广阔天地贡献青春的人,就是知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