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风

方圆

<p class="ql-block">是日之晨,阳光温润明丽,在风的托举下,穿透了稀疏的云层,轻轻洒落在巍峨的泰山之巅,为这位挺拔多姿的巨人披上了一层绚而不耀的橙色华服。山脚下,落叶乔木依旧坚守着最后的倔强,枝头那几片顽强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黄的光芒,似乎在向风诉说着对生命的执着与不舍,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增添了几分悲壮与豪迈。</p><p class="ql-block">我和几位书法爱好者,从泰安红门景区入口,沿着蜿蜒曲折的登山台阶缓缓而上,两旁岩石的纹理在冬阳的映照下愈发清晰,它们静静地伫立,仿佛每一块石头都是一位寡言的智者,幽幽地回味着沧桑与变迁。摩崖间,风轻吹着稀疏的藤蔓,不时出现的刻石文字,仿佛时光影壁,不同时代的切换,给人以迷离和凝重。山路两旁,偶尔有几朵野花在寒风中摇曳生姿,它们虽已不再繁茂,却以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点缀着这片山林,彰显生命的顽强。随着山体抬升,山风也随之浓密,远处的山峦愈发层次分明,宛如一幅精妙绝伦的焦墨画卷,近处则是云海翻腾,雾气缭绕,行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仙境之中。</p><p class="ql-block">行至斗母宫,道友们继续向中天门攀升,我则向东北折一小径,前行三百多米,来到了经石峪。这是山间难得的空旷之处,风很宽,也很暖,如春风拂面,时有夏风的温存、秋风的果味,冬凉似乎高束到玉皇顶上。我面对谷坡,择一圆石坐下,静听风的絮语:</p><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所在地,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经文刻于面积巨大的缓坡石坪上,自东而西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采用后秦鸠摩罗什译本,没有全部刻完,只刻到“特经功德 兮”处。经刻历千余年风雨剥蚀、流水冲击、游人踩踏、捶者滥拓,已残破磨灭过半,现仅存经文41行、1069字。刻石没有落款,于何年月?刻者为谁?概然不知。“传王右军书,非也,然笔力古劲,非唐人不能作”;“今考其笔法,与邹县北齐韦子琛刻经同出一手,其亦为韦氏无疑”;“北齐武平时,梁父令王子椿好内典,尝于徂徕刻石经二,并勒诸佛名,字迹瑰异,与其如出一手。是经,当亦子椿所作也”。这些都只是风言风语。只有能书者,察其笔势风格,认定为北齐人所为。南北朝时,佛道盛行,周武帝深知沙门祸国,便下令灭佛;北周灭北齐,武帝仍然下令毁灭齐国境内的佛教。经石峪的经刻由此中断。在这里还可看到最后第15行的十几个描红双勾字,只勾勒出了主体轮廓。所以,整个刻石没有落款,给后人留下了千古疑案。</p> <p class="ql-block">在这片广阔的缓坡石坪上,每个字的字径约50厘米,字字铿锵,古劲有力。虽越千年,仍显得沧桑而坚挺,令人叹为观止。书法史上,有此一刻,熠熠生辉,没有任何后学者纠结于书者何人、刻于何时。沉浸式地享受先人的艺术泽被,此时此刻感觉艺术和哲思共同营造的慰藉心灵的氛围。</p><p class="ql-block">风过石面。这些经文,不仅是对佛教智慧的传承,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阐述。它们告诉我,巍巍泰山,对人世之繁华与衰落并不经意,对山来说,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无常与虚幻的。山之追求,只有自我的平静与安宁,不在于执着与执念,忘却一切痛楚与苦难。山告诉风,山行之人要有互助之举,心存善念和爱意,帮助他人和造福众生,山才会拥其入怀,而赐予生活中的快乐与满足。</p> <p class="ql-block">经石峪的周围,谷深幽静,四面峰岭环峙,丰水季节,泉水从东北方悬壁而下,如银河倾泻,凭风流于经坛,为这片圣地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其时,我静坐其间,不闻泉水叮咚,耳边却回荡着古人的诗句:“晒经石上水帘帛,谁挽银河落半天。”我仿佛看到了新月挂天、长风吹浪的壮观景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秘与幽静。“瀑所冲字漫无形,馀字尚存五百零。”则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石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石坪大字记沧桑,历风霜,照古今。”风在告诉我,石刻经天历经风霜、照耀古今,展现出经石峪的自然之独特和历史之厚重。</p><p class="ql-block">30多年前登泰山,我下山顺道而落座曝经石上,双手摩擦着粗粝的刻字,侧耳听着清脆晚风,夕阳余晖包裹着山石,经文随风而舞,幻化成世间万象。那时,我虽过而立之年,涉世未深,还没有嚼出世间的酸甜苦乐,理会不了《金刚经》的真谛。风雨人生之后的今天,我又一次静坐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与山谷的风,理论着生命的宝贵与短暂、人类存在的脆弱与虚幻。时间如风一样雕刻出人生的每一件事,美好也好,痛苦也罢,终将随风而去,留存世间既不知何年何月,更不知何人何事。正是:凡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p> <p class="ql-block">初冬的周末,暖阳下,我在泰山经石峪,听风。</p><p class="ql-block">袁文长二0二四年十一月十七日于G2655高铁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