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图 吴叔平</p> <p class="ql-block"> 民间佛事是笔者近年人文行摄的主题之一。</p><p class="ql-block"> 此番秘境之行,所记南传佛教(由印度向南传播至斯里兰卡、缅甸进入中国)对中缅边境民族生活的影响,主要基于孟定下城大佛寺与耿马总佛寺两处。</p> <p class="ql-block"> 01 孟定下城佛寺:僧俗超然-不度而度</p><p class="ql-block"> 孟定是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的边陲小镇,傣语意为“会弹琴的坝子”。历史上,孟定曾为傣族古国的重要部分,是傣族文化发源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公元七世纪,上部座佛教传入中国,孟定是最先抵达地之一,几乎村村寨寨都有缅寺(傣族全民信教,因佛教由缅甸传至,故俗称缅寺)。</p> <p class="ql-block"> 孟定下城大佛寺原为孟定土司官家佛寺,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寺门左侧两株来自斯里兰卡的菩提古树,已寿逾500年。</p> <p class="ql-block"> 笔者多年前在缅甸记录过仰光至乡村大小不等的佛寺。10月27日下午抵下城大佛寺,初观寺庙布局及其金碧辉煌貌,确如缅寺;但定睛细察,发现两狐疑处——</p><p class="ql-block"> 其一,寺庙空无香客与游客,这与傣族全民信教似不符;</p><p class="ql-block"> 其二,紧邻菩提树的佛像群被建筑隔离布四下紧围不见形影,却并无修缮痕迹。</p> <p class="ql-block"> 寺庙主持法师年六十开外,露带纹身的右半身,壮实-开朗-声如洪钟,笑迎吾等三位不期而至的摄影人,且毫不忌讳地解答了笔者的狐疑——</p><p class="ql-block"> 其一,之前寺庙人来人往,因当地有关部门“有关照”,最近已鲜有百姓与香客光顾;</p><p class="ql-block"> 其二,被隔离的佛像群根据当地有关部门安排原本要拆除,包括寺庙中央的金色露天大佛。那日两台工程机械已进场,正要作业之际,大佛上空的蓝天突然乌云四聚,雷声大作,铲车司机与搬运工人大惊失色,夺路而去。寺庙的佛像拆移也就此搁置......</p> <p class="ql-block"> 聊知,寺院原有四-五位僧人,如今只剩主持法师一人;两位来自缅甸的小僧人不久也将回去家乡。</p> <p class="ql-block"> 法师引领我们观寺一圈后,招呼吾等在僧人休息用餐处茶歇,并劝尝当地百姓所送供品“粽叶糯米籽粑”——尝之,微甜,满嘴细而密的香糯感,当属当地傣家的“用心之作”。</p> <p class="ql-block"> 次日再度入寺晨摄,遇两位年近6旬的傣族大妈,面善,携供品一一敬佛。</p> <p class="ql-block"> 问知,虽有“关照”,但因之前常来已习惯,“想来就来了”,说完一笑而去。之后又来一位大妈(整上午再未见香客),敬佛后亦将提篮中的供品送往“老佛爷”与两位“小佛爷”(佛爷是当地人对僧人的尊称)进膳处。</p> <p class="ql-block"> 主持法师正在后院喂孔雀(孔雀结缘傣族及缅寺已成世代相传的民俗文化)。少了内地汉传寺庙络绎不绝的法事佛事活动,法师于自修与三餐之外则忙于扮靓寺庙——籍树皮培植石斛(以致泼水节时寺院大树间挂满雅致的石斛花),种植药草,喂养孔雀,清扫厅院......</p> <p class="ql-block">——超然于香火之外。</p> <p class="ql-block"> 02 耿马总佛寺:求与化-僧俗各安</p><p class="ql-block"> 10月30日中午,由耿马民族博物馆就近拐入耿马总佛寺观摄。</p> <p class="ql-block"> 佛寺位于耿马城郊,由清代乾隆年间耿马宣抚司主持修建,耿马最高禅师按雅淌住持,是耿马土司及亲属拜佛场所,又称官缅寺,属耿马南传佛教最高一级;清咸丰与光绪年间曾两次重建。佛寺包括大殿、过厅、戒堂、塔、僧舍、庭院、围墙、寺门等部分,寺门右侧有楼(估计后盖),空地显窄,但有狮、龙拱卫,不失庄严。</p><p class="ql-block"> 大殿主体为砖木结构,殿内有两排平行的巨大木柱作主要支撑,巨柱外两侧又承接副梁,形成偏厦。中堂与偏厦组合为三重檐建筑,上盖青灰瓦。殿高约30米,宽15米,长27米,气势不凡。</p> <p class="ql-block"> 抑或有缘,入佛寺恰遇主殿外中央空地正在进行一场小型法事——</p> <p class="ql-block"> 一老僧在主殿外左侧捧书诵经,殿西端的释迦牟尼佛像前有一男一女伏地跪听;空地中央有一人形图,头部竖一竹竿支架,身体部分洒有谷粒。</p> <p class="ql-block"> 于是屏息凝神连拍大半小时。老僧对不期而至的“长枪短炮”极宽容,无论吾等上下左右转移镜头均专注于诵经中......</p> <p class="ql-block"> 法事毕,两青年男女如释重负,别老僧轻松离寺。</p> <p class="ql-block"> 老法师谦和。与其聊知:男子近年诸事不顺,自觉晦气;与女子商议后来寺寻求化解。</p><p class="ql-block"> 佛寺在傣家人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位置。早年,傣家男子自幼要到佛寺过一段僧侣生活,换取法名,接受佛教教规教义,学习本民族传统文化。在傣乡,佛寺是传播傣族传统文化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 老法师的“度化”由人之“七窍九眼”入手,空地中央所设人形图分“首-上身-下身”三部分,图身部分谷粒与支架上的挂物在法师诵经结束后烧化......</p> <p class="ql-block"> 与吾等话别后,老法师经殿后走廊缓步前往僧寮,镜头留下僧袍飘然的禅影......</p> <p class="ql-block"> 记于2024年11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