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近段时间闲来无事,在家百无聊赖,无所事事,又赶上国庆佳节,决定回老家看看。一方面想念老家的年迈的父母;二来在家心情空虚的无事生非出来散散心情。</p><p class="ql-block">一路上是坐飞机,乘火车,坐汽车;一路上浏览秋天的风景、秋收和耕作的农民;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倒是有一些感悟;现在的农民农田的劳作已不是三十年前的那种作业的方法,那时是纯手工的作业方式的辛苦到现在还是心有余悸地后怕。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生命不息劳作不止,贫苦而又艰辛的农民生活是当时农民的真实写照。虽说几句话不能全面的概括当时的农民的全部,也能从字里行间体现农村生活的艰辛。</p><p class="ql-block">十月的天气,阴雨连绵,秋雨下个不停,此时的河南的农村有一种江南的景色。真是一场秋雨一场寒,20多度的夏末天气,转眼到了初秋的凉爽,往日的农村泥泞道路变成了水泥硬化路面,蜿蜒崎岖,向前延伸;偶闻鸡犬鸣吠,炊烟升腾,这才是农村的特色。这里没有城市的宽敞马路,也没有闹市的繁华,只有那秋雨抽打过的清新干净的树叶和雨水冲刷过的洁净路面。早起的晨烟使空气中依稀透过燃烧后的柴草味,园中的几颗老柿子树已是硕果累累,浓密的绿柿叶簇拥着金黄的柿子倒是好看的极致;闲暇之余到处转转,一幢撞具有现代气息的农家小楼标着这新农村建设的到来,党的富民政策像春风吹过千家万户,农活已不像过不去艰辛劳作,父辈们的过去已被当代现代化农耕方式所取代;“三农”问题已得到很大的改善,农民的合理需求政府在慢慢的兑现,富足的小康社会在逐渐实现,村头的“党群服务中心”就是老百姓心中的寄托。现在的农村已不像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质的变化。比如,村落的房屋已由过去的普通瓦房土屋变化为楼房;过去的“三转一响”早已不复存在,已被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的电器所取代。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有了质的飞跃,频繁的人员流动,带动了人们思想的变化,现代化的气息较为浓厚。普遍性的楼房、轿车、彩电、冰箱、空调、太阳能等现代化的设施是家庭的必备。关键是农民气质的变化,农民再不是过去那种蓬头垢脸的木讷的形象,他们的时装已不逊城里的市民,和他们的语言交流再不是南地的高粱北地稻的纯农业语言;而是国际贸易、中国梦、新农村建设等时代的语言 。时代的进步带动了每个农村元素的生机,落后和土气已不是农村的代名词。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更能把人民放到心上,这就是人民最大的幸福。习总书记曾经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党的初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没有忘记初心,在人民追求的幸福路上在不断地践行着使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