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成立于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福建省委书记尤权等先后担任本会名誉会长,省政协原主席伍洪祥、原福州军区副政委王直、福建省军区原司令员卢福祥等先后担任会长,开国中将卢胜,少将朱绍清、熊兆仁、张政等担任顾问。<br> 省新四军研究会共设有70个组,主要以福州地区军队系统和省直机关系统组成。成立之初有会员1298人,其中福州地区军队系统336人,省直机关系统309人,福州市直机关系统118人。厦门、南平、宁德、三明、龙岩、泉州等市535人。这些新四军老同志对党对军队有着深厚的感情,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一笔政治资源。<br> 为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好红色资源,弘扬铁军精神,我会组织编纂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会员人物集——《新四军人物小传》,以组为单位分批介绍新四军老同志简历情况。并希望新四军老同志家人给以支持,提供照片和简历。<br> (《新四军人物小传》第28集)红军村采编<br> 林辉才<br>(1912—1996)<br>福建省武平县中堡乡人。1932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大队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在闽西苏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随闽西红军游击队编入新四军第2支队,于1938年春开赴皖南抗日前线,历任新四军第2支队司令部副官、第3连连长,第4团第3营营长。1940年夏,调军部教导总队学习。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突出重围抵苏南。任新四军第6师第18旅第52团营长。1942年5月后,任新四军第1师第18旅兼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第52团参谋长,苏中军区江都独立团团长。参加开辟苏南、苏中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苏中军区教导旅第2团团长,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部作战处处长等职,参加苏中、宿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和解放上海、福建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副主任,公安第13师副师长,福建军区晋江军分区司令员,福建省军区副参谋长。1960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9年离休,副军职待遇。<br> 叶克守<br>(1912—1990)<br>福建福鼎人。1935年5月参加革命,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5月在浙南红军挺进师当战士,8月转到闽东红军独立师。在闽东地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1938年2月,随闽东红军游击队编入新四军第3支队第6团北上抗日,任排长、特务连连长。1939年5月参加开辟苏南东路抗日根据地,10月编入新四军挺进纵队进入苏中江都县大桥地区。1940年6月率部参加郭村保卫战,10月参加黄桥战役。1941年1月任新四军第1师第2旅第2团营长,苏中军区第二军分区台北独立团副团长,第四军分区特务团团长。1946年1月,受命护送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到济南、徐州参加军调小组谈判。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第二军分区第4团团长。1946年8月率部参加邵伯保卫战,任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第97团团长,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第29军第87师参谋长等职。参加淮海、渡江、上海和福州等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福建省第五(晋江)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福安军分区司令员,福安专区革命委员会主任,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78年4月离休,正军职待遇。 漆先应<br>(1916—1991)<br>安徽金寨人。1930年8月参加红军,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25军74师通讯员,特务营营长,参加三年游击战争。抗战时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7团副连长、10连政治指导员,率部参加蒋家河口战斗,以及大小关、范家岗、七贤岗、无为、庐江、周家岗、淮南等战斗。1941年起任新四军第2师第4旅10团3营教导员,10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陈道口、半塔集、黄桥、运河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89团政委,第三野战军第28军248团政委,参加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等战役战斗。<br>新中国成立后,任福建省晋江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福建省闽侯军分区副政委、南平军分区政委、漳州军分区政委、福建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顾问等职。是福建省政协第四,五届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后晋升为大校。1988年7月离休,副军职待遇。<br> 王荣森<br>(1913—1983)<br>福建崇安人。1929年9月参加革命,1932年10月入党。历任崇安下梅区雇农工会青工部长、县团委书记、区党委书记、指导员、团组织股长、营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闽侯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政委等职。参加过五次反“围剿”战斗,以及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战斗。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后晋升大校。1983年3月离休,副军职待遇。 李甲<br>(1918-2007)<br>安徽定远人。1938年2月入伍,同年8月入党。历任区委书记兼区长、县民运部长、组织部长,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干部部处长,福州军区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福建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等职。参加淮海、渡江、解放福州、厦门等战役战斗。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59年晋升为上校。1984年5月离休,副军职待遇。<br> 高绪德<br>(1928— )<br>山东利津人。1945年7月参军,1946年2月入党。历任利津独立营战士,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29师85团班长、副排长、排长,第三野战军28军83师247团副连长、连长、营长、团长,28军83师参谋长、师长,29军副军长,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等职。参加过莱芜、孟良崮、宛东、宛西、开封、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和解放平潭岛等战役战斗。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后晋升为中校。1988年7月离休,副军职待遇。 武钧<br>(1925.11--)<br> 安徽定远县人。1939年11月在新四军联防中学学习,1941年参加新四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第2师护理员、司药、医务员、医疗队长,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卫生所长,医务科长等职。福州解放后,任福州市商场干事,福州市五金化批发部主任,江西九江市干鲜果综合公司工会主席等职。1985年离休。 魏采鲁<br>(1914——2012)<br>原名魏锦镳.江苏省靖江市惠丰乡银兴圩人。1941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抗日民主政府靖江县封头坝小学校长,靖江县参政会秘书,靖江县文教科副科长,人民民主政府山东费县粮库主任,费县北撤大队负责人,苏北行政公署文教处督学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福建省新华书店经理,南平师专副校长,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福建师范大学筹备组副组长,福州大学统战部部长等职。离休享受正厅级待遇。1992年获福建省优秀教育世家光荣称号。<br> 孙谷星<br>(1926—2023)<br>江苏省泰兴市人。1942年9月入伍,194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泰兴独立团侦察员、出纳、会计,靖江县金库主任,如东掘港银行主任,第10兵团后勤部组长、科长;福建省第一建筑公司副经理,省建设厅副处长,省建筑材料设备公司副经理。1983年离休,享受厅局级待遇。<br> 王英<br>(1928—2010)<br>江苏省兴化县人,1945年3月参加革命,194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6师52团战士、班长,苏中军区教导大队教员,第11纵队91团副指导员;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85师指导员,第10兵团政治部助理员,守备13师协理员,福建省军区后勤部协理员,莆田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莆田市外贸局副局长等职。1986年12月离休。 杨献炳<br>(1925—2021)<br>安徽和县历阳镇人。1942年3月参加革命,194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第7师含(山)和(县)独立团战士,新四军第7师和(县)含(山)支队特务连、山炮团通讯连战士。1943年2月起,历任新四军第7师含和支队通讯员、副班长、班长等职,参加江浦、全椒、和县、含山、巢县等地战斗。1945年10月任新四军第7师21旅通信连班长。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涟水第二次保卫战、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临朐战斗、郓城阻击战、开封战役打援、豫东睢杞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大别山剿匪、解放上海、福州等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任25军74师220团排长。1951年12月参加抗美援朝,荣立三等功。1955年7月任防空雷达322团6连指导员。10月调到江西省军区训练团3营11连任学员。12月转业到江西省公安厅三处工作。1957年12月下放到永修蚕桑综合垦殖场工作,先后任大队政治指导员,分场副场长、场长、书记等职务。1988年12月经江西省国营农垦管理局批准离休。 周俊<br>(1915——1974)<br>江苏省靖江县人。1944年11月参加革命,194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靖江县乡妇联会主任,区民运科副科长,区保育院院长,苏北新华书店服务股长,华东新华书店服务股长,福建省新华书店人事科副科长等职。1957年因“反标案”受诬陷,被开除党籍并撤销人事科副科长职务。1984年4月平反昭雪,恢复党籍、公职和福建省新华书店人事科副科长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