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建筑和设计师吕彦直

南京文化传播

<p class="ql-block">中山陵是探索中国古典建筑向现代建筑转型之路的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按照其遗愿,在南京紫金山选址建陵。</p> <p class="ql-block">5月13日,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通过《孙中山先生陵墓建筑悬奖征求图案条例》,并自5月15日起,连续多日在《申报》等各大报纸上刊登,面向全球公开征集陵墓设计方案</p> <p class="ql-block">其设计与建造体现了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吕彦直,以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建筑形制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p> <p class="ql-block">吕彦直为清华大学高材生,曾经在美国留学深造,墨菲为他老师</p> <p class="ql-block">1926年1月7日晚,火车驶入沪宁铁路南京站,南京城零下五度的严寒。一位32岁的青年吕彦卿下了火车。</p> <p class="ql-block">在车站休整了一夜,第二天早晨,他们在不远处的下关站搭乘当时颇为时新的“小火车”到“督军署”(今总统府景区),又换乘汽车抵达紫金山第一造林场。汽车只能开到四方城附近,剩下的山路,他们必须徒步。</p> <p class="ql-block">选址紫金山中茅山南坡,从下关站到中茅山,他们的行程用了整整一个上午,12:10,开过简短的现场会之后,中茅山南坡175米标高处,传出了一阵响亮的爆炸声,炸药炸出的“二十尺”小平台,就是日后中山陵祭堂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那位32岁的青年叫吕彦直,他是中山陵的总设计师,同时也是这个项目的建筑师、绘图员、会计员、审计员、文案,还是整个工程的监理。在这之前,他已经为中山陵的建设付出了无数个不眠不休的日夜。</p> <p class="ql-block">陵墓设计方案,要求“祭堂图案须采用中国古式而含有特殊与纪念之性质者,或根据中国建筑精神特创新格亦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海外留学归来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就密切留意其相关动态,并前往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报名应征。</p> <p class="ql-block">与大多数应征者仅凭着葬事筹备处发给的12幅墓地地形照片和两幅紫金山地形标高图展开设计不同,</p> <p class="ql-block">吕彦直不畏艰辛,多次亲自从上海前往南京紫金山的中茅山南坡实地勘察,充分了解墓址的地形地貌,切身感受墓址四周的环境,掌握第一手资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经过三个多月的反复推敲与无数次修改,吕彦直如期绘制完成了陵墓鸟瞰及正面图等10张陵墓设计图,并撰写了1000多字的《孙中山先生陵墓建筑图案说明》。</p> <p class="ql-block">1925年9月20日,吕彦直的设计方案受到评判专家和家属代表的一致认可,在应征的国内外40多个设计作品中脱颖而出,被评为首奖。次日,上海《申报》刊登了《孙中山先生陵墓图案选定》。</p> <p class="ql-block">吕彦直夺冠令以西方建筑师为主导的上海建筑界为之震动,一名中国青年建筑师声名鹊起、名动中外。</p> <p class="ql-block">1925年11月3日,吕彦直以彦记建筑事务所的名义,与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签订了建筑师合同,出任中山陵建筑师,负责总体设计、绘制施工详图、经济核算、审计和工程监理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26年3月12日,中山陵举行奠基礼,吕彦直因病不能出席,委托黄檀甫在典礼上发言,指出:“一国家、一民族之兴衰,观之于其建筑之发达与否,乃最确实之标准。”</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对吕彦直的设计方案高度评价:“完全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精神,特创新格,别具匠心,庄严俭朴……墓地全局,适成一警钟形,寓意深远。</p> <p class="ql-block">”评委王一亭认为“墓在祭堂后合于中国观念;建筑朴实坚固;形势及气魄极似中山先生之气概及精神。”</p> <p class="ql-block">1926年,中山陵第一部工程开工,当时的紫金山四周荒秃破败,南京也还在直系军阀孙传芳的控制之下,混乱的时局让中山陵工程施工难以顺利推进。</p> <p class="ql-block">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吕彦直抱病在中山陵驻守监工,并多次往返奔波于上海南京之间,研究和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p> <p class="ql-block">1929年2月 ,中山陵的核心建筑——祭堂与墓室工程临近告成,但病中的吕彦直已无力出行。</p> <p class="ql-block">3月18日,一直持续高强度工作的吕彦直终因积劳成疾,在上海逝世,享年35岁。</p> <p class="ql-block">吕彦直在其最年富力强的几年岁月里,以中西融合的学识智慧、独具匠心的艺术创造、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设计和建造了传统建筑形式和现代建筑技艺完美融合的伟大纪念建筑中山陵。可以说,他是用生命铸就了中山陵。</p> <p class="ql-block">天下为公</p><p class="ql-block">革命尚未成功,同事们还需努力。</p> <p class="ql-block">音乐台,成百上千和平鸽象征中山先生的呼吁大家,和平奋斗救中国</p> <p class="ql-block">如果南京称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博爱之都南京,诠释中山先生的理想信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