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森传略

草木大隐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蔡和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央编译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审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蔡和森(1895年3月30日—1931年8月4日),字润寰,号泽膺,原籍湖南省湘乡县永丰镇(今属双峰县)。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蔡和森同志是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委员,第三、四届中央局委员,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任职至1927年8月),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28年1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解职),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任职至1927年7月),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1928年1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解职),担任过中共中央代理秘书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两广省委书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895年3月,蔡和森出生于上海,后随母亲回到家乡湖南双峰。1913年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同毛泽东等人一起组织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10月,蔡和森从法国归来,在中共三大、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委员,参与中央领导工作。并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随后又兼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1年,蔡和森在组织广州地下工人运动时遭叛徒出卖被捕,8月4日牺牲在广州军政监狱,终年36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09年9月14日,蔡和森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星光灿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最近,中央电视台播出《国家荣光》特别节目,对于中共建党早期领导人蔡和森进行了长达45分钟的专题报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蔡和森在近代史上是一个如流星般划过的耀眼人物,杨昌济先生曾对他寄予同毛泽东相等的殷切期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生命的弥留之际,杨昌济还强撑病体给友人章士钊写信,嘱托章士钊对毛泽东和蔡和森多加提携帮助,“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二子者毛泽东蔡和森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但不幸的是,曾一度与毛泽东比肩的蔡和森,却因为叛徒的出卖,早早地就义于1931年,没能够看到革命成功后的日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蔡和森短暂而又灿烂的一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幼学坎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蔡和森在1895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小官吏家庭。他的母亲葛兰英(后改名葛健豪),出生名门,自小知书达理,还与曾国藩的女婿聂缉椝有亲戚关系。他的父亲蔡蓉峰,原是富商之子,但在继承家业后不善经营致使家道中落,在1890年,他靠岳家与聂缉椝的亲戚关系,在江南制造总局谋得了一个小官职,再次振兴了家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蔡和森的出生起点是相当不错的,他的家庭有钱、有权、有文化,不出意外的话,能给予他十分不错的发展环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但天有不测风云,蔡和森的父亲吸食鸦片上瘾,最终拖累了整个家庭堕入深渊。蔡和森在13岁时,还没有正经地读过什么书,便因家庭生活的窘迫而被迫去堂兄所开的“蔡广祥店”做三年的学徒。当三年学徒期满时,蔡和森尝到人间疾苦,立志要上学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家庭却难以负担起他的学费。最后是蔡母以极大的魄力变卖部分家产,才勉强将蔡和森送进永丰国民初等小学读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当蔡和森以16岁的年龄进入初等小学读书时,周围有不少人讥笑他是“太学生”,但蔡和森没有做什么回应,只是用功读书,在一个学期后跳级考入双峰高等小学,直接离开了这些讥笑他的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头角初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蔡和森就读于双峰高等小学时,蔡和森的各科成绩均表现优异,其作文更是得到一众老师与同学的赞赏。他平日沉默寡言,但阅读广泛,紧密关注时政,一旦参与讨论时事问题,便慷慨陈词,有理有据,展现出非凡的文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辛亥革命期间,蔡和森是其学校里第一个响应南京临时政府号召剪掉辫子的人,此外,他还带动母亲剪掉“巴巴头”,带动妹妹放开了双脚,被许多同学称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13年秋,蔡和森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得到杨昌济的极大赏识,并与毛润之(毛泽东)结为挚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蔡和森在一师就读时,不喜欢只是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读死书,常一个人到图书馆博览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心不外驰,废寝忘食,即使有时错过上课也毫不在乎。有一年,一师在年终甄别时,因蔡和森经常缺课,决定要给他“除名”的处分,但杨昌济直接出面力保蔡和森,又将蔡和森留了下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蔡和森除刻苦研读书籍外,也十分注重野蛮体魄,他与毛泽东都是喜好浴冷水、沐风雨的狠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18年春,由于军阀混战,学校停课,蔡和森还与教员一路“打秋风”,进行了半个月的“游学”,了解了洞庭湖附近农村的政治、经济状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年春天,蔡和森与毛泽东等人还一同创立了新民学会,并在6月下旬赴京参与领导湖南学子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在此期间,蔡和森与毛泽东奔忙不息,营造了巨大的声势,深为杨昌济所赞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举家留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19年夏,蔡和森除大力号召湖南青年赴法外,还特别注意组织女界青年赴法,为了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蔡和森甚至还成功动员了自己的妹妹与母亲与自己一同赴法留学,成为当时的一大美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其母葛健豪(1865年8月17日—1943年3月16日),原名葛兰英,是中国早期女权活动先驱,女子教育先驱,女革命家。她五旬求学长沙并伴随子女(蔡和森、蔡畅)赴法勤工俭学,被传为佳话。当时舆论界称誉她是二十世纪“惊人的妇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她热衷于女学教育,两度主办女子职业学校;善于教育子女,并积极支持子女从事革命,自己亦在白色恐怖下冒着生命危险投身革命活动;与唐群英、王昌国等为争取女权而斗争,开创了宪法收录“男女平权”的先河。后人尊称她为“女中豪杰”“革命的母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蔡和森是留法学生中公认的“拼命三郎”,在许多人还在因不适应功课而苦恼时,蔡和森已因觉得“校中功课太浅,及求知欲切,决不上课,日惟手拿字典一册,报纸两页,以为常”。蔡和森通过刻苦学习,三个月后便能基本看懂外文报纸,半年之内,便眼界大开,懂得用国际眼光看待中国发展,初步形成了自己改造中国社会的计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筹备建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0年7月,在新民学会会员的交流会议上,蔡和森提出了他“组织共产党,使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改造方案,并对“温和的革命”的方案展开论战,得到许多会员拥护,成功推动许多信仰无政府主义的会员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在留法期间,蔡和森始终以饱满的激情大量翻译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并向中国留法学生与国内新民学会会员推介,为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做了切实的贡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0年7月6日至10日,蔡和森、向警予、李维汉以及部分工学励进会会员在法国蒙达尼召开会议,史称“蒙达尼会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蒙达尼会议”是一次不寻常的会议,会议探讨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通过了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学会的方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如何进行改造的问题上,蔡和森与萧子升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蔡和森主张组织俄式共产党,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以此改造中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妻子向警予支持蔡和森的主张,并提议写信给好友毛泽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为党命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于是,蔡和森给毛泽东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蔡和森阐述了成立共产党之必要,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效仿俄国十月革命,改造中国。他还建议毛泽东,在国内不可不早些有所准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中国革命青年第一次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蔡和森以其远见卓识,推动了建党的进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9月16日,他又迫不及待地给毛泽东寄去一封6000多字的长信,并在信中阐明了建立共产党的主要办法和步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毛泽东收到信后,给蔡和森回信道:“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此外,他还告诉蔡和森建党一事正在进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坚持独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蔡和森给毛泽东的两封长信与给陈独秀的一封信中,蔡和森还以超前的眼光阐述了自己的建党思想,并预测了三至五年内会有一场类似俄国二月革命的运动在中国出现,并预言了这场革命运动的不彻底性。毛泽东在收到蔡和森的信件后,除了表示“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还立即召集在国内的新民学会会员展开了为期三天的热烈讨论,直接推动了湖南甚至全国建党的思想准备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1年,蔡和森在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斗争中,被法国政府逮捕并遣返回国,并于年底经陈独秀介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投入到国内的大规模革命斗争中。关于蔡和森、周恩来等一批党的早期领导人的入党时间,学界最新研究结论是定在1920年,与毛泽东等处于同一时期,即在建党之前组建共产主义小组之时。有资料表明在改开后得到组织认定和落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建党初期,党内产生了错误的“合法马克思主义”思想,许多人对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持怀疑态度,蔡和森对此从理论上给予了有力批判,为巩固党的思想基础作出了不小的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2年8月,蔡和森参与了党内的西湖会议,对“一切工作归国民党”“没有阶级斗争,只有民族斗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独立性此时是鬼话”等右倾观点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并强调“加入国民党后应保存党的独立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扬旌反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2年始,国内报刊首次出现蔡和森提出的“打倒国际帝国主义”的口号。同年9月,蔡和森领导创办《向导》,并担任主编,成为其主要撰稿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向导》初创时,蔡和森便锋芒毕露,在其上深刻分析帝国主义内部与外部的各种矛盾,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及联合中国封建买办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指出“中国国民运动的真意义在反抗国际帝国主义,因为国际帝国主义既是压迫中国的仇敌,又是军阀存亡,国家分裂,内乱永续的原动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2年12月,蔡和森提出了著名的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观点,指出“戳穿了的纸老虎是吓不住民众势力之发展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毛泽东后来提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对这位老朋友的看法做了更加全面的概括和更加充分的肯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理论前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社会进化史》,1924年5月由上海民智书局出版发行,共230页,作者蔡和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3年蔡和森在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任教授,主讲社会发展史,这是他编写的教材。该书是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写就的社会发展史,与李大钊的《史学要论》,是当时两部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在中国社会发展史研究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4年,蔡和森在《向导》上发表多篇文章揭露国民党右派的反动性,中派的动摇性,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共产党是时时刻刻准备帮助国民党左派的”,对党内同志做出警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5年4月,蔡和森根据广东农民运动帮助革命军打败陈炯明的经验与对工农阶级的彻底的反帝属性的理论认知,明确提出了建立“农民运动之武装”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帮助工农阶级发展的意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5年5月28日,为了将工人的反抗运动引向深入,党内召开了中央会议。会上,陈独秀对群众参与示威游行的预期人数为三五百人,但蔡和森却指出,如果顾忌到广大群众的情绪,可动员的人数可达三五万人。而后,五卅惨案当天近十万人的游行示威队伍证明了蔡和森预见的正确性,蔡和森也在当晚的会议提出总罢课、总罢工、总罢市相结合,形成上海市民总联合的反帝大运动的建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6月初,上海形成“三罢”高潮,生动地证明了蔡和森的远见卓识与领导群众斗争的艺术才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6年,蔡和森作出《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发展》的报告,用马列主义理论科学分析和系统地回顾与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从产生到1925年9月中央第二次扩大会议之间的革命斗争历史,作出了中共党史方面的第一部著作。在这部著作中,蔡和森第一次区分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个阶段,即五四以前的“旧的阶段”和五四以后的“新阶段的革命运动”,并指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展现了极高的战略眼光和理论素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1927年,蔡和森在一场演说中,更是提出“谁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谁即可以得天下”的卓越见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7年,在挽救革命的汉口会议中,蔡和森极力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并竭力推荐毛泽东进政治局,而要求自己不进政治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8年,蔡和森从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的分析中,得出在农村进行武装斗争,建立红军和建立割据局面是可能的结论,极其接近于得出同毛泽东一样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结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伉俪荣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在汉口法租界三德里被捕,同年5月1日,向警予在余记里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蔡和森得知妻子牺牲后,写下《向警予同志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向警予(1895年9月4日-1928年5月1日),原名向俊贤,生于湖南溆浦县,土家族。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及早期领导人之一,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向警予先后出席了党的“二大”至“五大”,当选为党的“二大”、“三大”、“四大”中央委员,并连续担任中央妇女部部长。1925年5月增补为中央局委员。她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女中央局委员、党中央妇女部第一任部长、参加中共三大会议唯一的女代表。1936年,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就明确指出:“当时在法国,许多勤工俭学的人也组织了中国共产党,几乎是与国内的组织同时建立起来的。那里的党的创始人之中有周恩来、李立三和向警予。向警予是蔡和森的妻子,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英勇就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8年底至1930年,由于苏联的政治风波波及党内,蔡和森在党内因自己提出反对冒险进攻城市的正确主张,被错误地攻击为“右倾”,遭到错误打击,被撤销掉重要职务,并因为哮喘病发作,不得已离开中央机关,到上海养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蔡和森虽然遭到错误打击,但仍拖着病体在上海从事党的理论宣传工作,在1929年5月,他还写作发表了《论陈独秀主义》一文,为党内认识右倾机会主义的危害作出了巨大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30年,蔡和森被共产国际派回参加中央的领导工作,参与六届三中全会,与党内同志一同纠正了李立三的错误,重回政治中枢。但1931年初,以王明为首的“左倾”群体又对蔡和森进行排斥和打击,居心叵测地安排蔡和森前往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的广东主持省委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可蔡和森以党内利益为重,没有计较个人得失与安全,还是在当年3月到达香港主持广东省委工作。却不曾想到,党内重要干部顾顺章竟会突然叛变,将大量中共高级干部的信息透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6月10日,香港海员举行重要会议,蔡和森明知参与这次会议十分危险,极有可能被抓捕,但他考虑到会议的重要性,还是义无反顾地前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蔡和森刚进入会场时,埋伏多时的便衣特务便一拥而上将他抓捕。由于蔡和森是共产党内的重要领导干部,国民党反动派迅速将他押解到了广州监狱,施以酷刑,企图从他口中得到重要情报。但蔡和森宁死不屈,即使特务用铁钉将他的四肢全钉在墙壁上,他也没有吐露一丝情报,最终,恼羞成怒的敌人用刺刀将蔡和森的眼睛、胸膛戳得稀烂,结束了蔡和森的性命,遗体至今都未找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风范浩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蔡和森同志,在革命遇到挫折时从没有灰心过,在敌人血腥迫害下从没有胆怯过,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在狱中他顽强斗争,直至英勇就义,生命定格在36岁。“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践行了当年立下的豪迈誓言,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党和人民深切怀念蔡和森同志。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b><b style="font-size:20px;">”周恩来说:“和森同志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参考文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中共党史人物传(第6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饶赟《蔡和森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金民卿《建党时期蔡和森的精神风范及其当代启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刘风雪《论蔡和森初心的生成逻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草木大隐编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O二四年冬</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