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山水间---从白水寨徒步到河坪

莱茵贝卡

<p class="ql-block"> 文/张新旺</p><p class="ql-block">季节已经入冬,冷空气还未入侵岭南,粤北旷野在秋风临摹下至纯献美,苍穹下秋韵飘色如诗似画。山峦间那株树的叶子红了;这棵树的叶子黄了;无畏秋风荡漾的依然苍翠欲滴;大自然散发出繁花似锦的妩媚,让人心生敬畏之情。看山心静,看水心宽。我们相约背上行囊,走进清秋奏长杨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萌生此行,是有天晚上在浏览微信朋友圈时,看到好友梅仔发的图文,才产生相约寄情山水间的计划。一拍即合组建了微信群,原来队友都是大家早年就相识的老朋友,只是忙于工作和生活,没有一起奔赴过山海。</p><p class="ql-block">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正在给红橙黄绿涂抹一笔色彩。昨天秋雨横自豪,今日云雾锁山间。不顾秋雨的洋洋洒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还是按照原定的计划出发了,向着圣公殿走去。</p> <p class="ql-block">改弦易辙,由于通往山脚下的这条盘山公路正在拓宽路面,区间施工作业无法前行。东门不开走西门,于是,调转方向朝向白水寨。</p><p class="ql-block">从白水寨到岭头,这是一条“野路”,梅仔说几年前就计划过来走走,心中夙愿以求,却始终没有找到适合的同行者,计划一直处于搁置状态。</p> <p class="ql-block">白水寨村</p> <p class="ql-block">这两个地方地理位置都是在南岭山脉襁褓的环保之中,巍峨延绵的山峦呈东西走向,东起江西大余县,西至广西灵山,横跨五省,南北长1000余公里,为岭南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大洞山为中心,白水寨在西面,岭头村为北坡。</p> <p class="ql-block">大美南岭</p> <p class="ql-block">车到白水寨,一位年轻小哥正在用山泉水清洗他的小汽车,礼貌地跟他打招呼后,他立马擦干双手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喝茶,茶香飘逸浓怡心神。我说付费请他做向导,他回答道:一是今天有事要去县城;二是我们说的这条路十几年来几乎没有人走过,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走出茶屋,村前的晒谷坪里一位村妇正在用竹枝编织扫把,又跟她商量能否给我们带路,她也说这条路完全不能走了,即使要去一路上都是荆棘丛生,再加上昨天那场雨,草湿路滑。就在心中犹豫不决时,另外一位村妇走近我们,静听我们决心如磐后,提议要么让那位坐在宗祠门前的智障哥哥带到岔路口。幸好队员雷蕾是个心存友善之人,从车上拿背囊的那阵子就感觉到了哥哥的状貌,心潮怜悯起波澜,于是送给他几盒牛奶饼干。沟通从心开始,山路崎岖蜿蜒曲折,就这样脚步蹒跚地引导我们翻过了几座山坳,到了高山茶园边他深切地告诉我们向左往右的方向。送君千里总有一别,那刻雷蕾询问他一个人知道回去吗?</p> <p class="ql-block">山间的拖拉机路错综复杂,走在前面的队友脚步匆忙,不顾朝向方位,幸好梅仔边走边看奥维互动地图攻略,我看看两步路定位已经靠近大洞山了,来来回回选择路口,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具有户外运动经验丰富的华华,早年间在附近单位工作过,曾经听别人谈论有条石板路就是以前的古道,石板路与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紧密相连,是促进交流与发展经济的时代路道。这是寻找地标非常正确的方法,左拐右转脚下这条少有人走过的路,正是岁月静好万物更新的年代产物。穿过垄垄沟沟的茶园地,趟过因地而歌山溪水,两步路定位已经进入大洞山,这座大山是我儿时耳熟能详的地方,先辈们常来这里伐木砍竹,因为我的家乡就在山脚下不远的村庄。</p> <p class="ql-block">奥维攻略图</p> <p class="ql-block">曲径通幽,千年古道</p> <p class="ql-block">坑坑洼洼的拖拉机路,貌似大海的潮起潮落,不具有户外运动挑战意义的羊肠小道,放缓脚步行到山坳,无高山阻挡、无一叶障目,可以俯视天地间的辽阔,雄浑峻岭在远方、在天边。望望山峰的层峦叠嶂,看看路边的秋花灿烂,不也是让人心旷神怡吗。</p> <p class="ql-block">偶然间阳光穿透云层照耀在红橙黄绿的树叶上,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我们不就是在诗情画意中吗。一阵秋风拂过,红叶在空中翻飞、旋转,凌空落下飘飘洒洒,畅享大自然给予馈赠,陶醉其中,一路走来,一路欢愉。</p> <p class="ql-block">山乌桕-大戟科</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在拐弯处遇到爱,有了移动信号,没见溪流却闻泉水淙淙,梅仔一直心念念的李大哥终于可以电话联系了,约定在河坪村前的清泉石上流碰面,泉水哗哗响犹如一曲音乐盛会,或许此情此境就是最好的约见地方。如约而至,李大哥面容慈祥,是一位憨厚的中年男子,她们缘起于数年前去圣公殿登山,走到彭洞村,由于山路复杂茫然失措,正在稻田里秋收的村民见有外乡人进村,大多数只是出于好奇心的问候,唯有李大哥夫妻真心实意地跟她们沟通,乐于助人的行为埋下了天长地久的友谊种子。善良心性的她们,今天还带来了一袋甜包子和一块猪肉赠送给李大哥,礼薄情重可谓是最合适的释义。</p> <p class="ql-block">见面礼,红红火火</p> <p class="ql-block">河坪村,对我而言再也熟悉不过,这个小山村是百年前从我的家乡搬到此地居住的村民,大部分长辈彼此都是认识。还有初中时候要好的同学,只是忙于生活间的种种事务,很久没有见过面了。</p><p class="ql-block">行走在大源电站原来的水圳面,此刻触景生情,缘由我十六岁前后跟随先父出村庄、走山坳、一步步登上电站的陡峭阶梯,去往西坑村,往事历历在目,这里的人和事与我们家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愫。自读书到参加工作的三十余年来,今日重走这条路,心情五味杂陈。</p> <p class="ql-block">寄情山水能有您们这帮毅力持恒的朋友,不畏路遥艰难,依然挺向大自然追求精神食粮,我感到无穷的欣慰。道法自然,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髓,向大自然学习的最好方式就是走进她的怀抱,如今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已经离大自然越来越远,期盼我们能够重新建立与大自然的连接,感受宇宙的能量,体悟人生的真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