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屋

太阳菊

<p class="ql-block">  窗外的小鸟一直叽喳不停在说着的鸟语,感觉应该是充满欢快与激情,因为和往常听到的音频相似,而汽车轮胎摩擦凤凰路柏油路面的音色里还是带着水花四溅的那款模式,配上不时有雨声滴落在地下负一楼入口的玻璃墙打击乐,这一场秋雨还在持续刷着它的存在感。</p><p class="ql-block"> 晴朗的前几天,和老罗一起随堂听了一节小曦老师的高三语文课,有颜有识且邻家女孩式老师最是受学生们的喜爱,循循善诱,开拓视野,愉悦身心的阅读分析,毕业班的学习过程其实也是充实与满足的。</p><p class="ql-block"> 开篇《撒在乡野的草籽》散文,作者张复林,来自赣西北。文中描写的场景,脑海田野画面感强烈,也突生一疑惑:小时候在雅屋卡,良机叔送来给我们兄妹几人的鸟肉干会不会也是这文中所言的麻雀?同伴老罗笑答是有可能哦。现已是爷爷的老家良机叔,在年轻健壮时会使用农户家里打鸟或是山里野味的汽枪,有时会和我们分享打来的收获品,鸟干或是田鼠干或是山猪肉,但一直不清楚那个鸟干是个什么鸟,只记得放在厨房大锅头浇上猪油一爆炒,锅里翻滚热情似火,土灶里一把山上植物“碌几”燃烧噼里啪啦声一起,这生活的烟火气息浓厚持久弥漫在客家传统民居的“灶下”(厨房)里,停留在舌尖的美味成了童年最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可入锅爆炒的田野美食,自然少不了在那些月朗星稀且蛙声一片的晴夜里去捕捉的田鸡肉了,那时的观念里并没刻意去强调这天然生物链里它的作用是什么,孩子们生存与玩耍的乐趣与周围大自然融合为一体,约上几个要好的邻里,白天是河里游泳捉鱼的竞争对手,晚上就成了搭把手的好伙伴,只是地点由河里变成了稻田埂水塘边了。一人打着手电筒,时不时拧动下“光圈”大小变化,另一人一手拿着勾好蚯蚓诱饵的吊绳在田沟水草丛里试探着,一手拿着个小桶随时做好“装货”准备,感觉有点动静便迫不及待将手腕吊绳往上一提扔进小桶,可细瞧结果是吃了个“空煮粄”,空气中异口同声地叹息声,哈哈,现在想想那个画面也是令人嘴角上扬,倒是没有想过这样没有一个大人陪伴的夜色里静悄悄的“打猎”活动会不会有其它隐藏的危险呐!</p><p class="ql-block"> 就像老哥有一次在秋江河玩水,被玻璃碎片划伤了,脚踝骨头都能看见,于是那年暑假玩耍演变成了无聊的在家养伤“项目”,后来解救这无聊状态的还得由各路大侠拔刀相助呀。用单车载着老哥到了米行街租看武侠小说,没想到从此也将我带入了一个月黑风高+刀光剑影+高手如林的世界里,古龙或梁羽生或金庸的小说反到成了那个炎火暑假的意外收获。成本是租金一天两毛,那些被翻旧至封面已显破烂的武侠书,依然是武侠迷少年的心头香饽饽,看完一册要等待另一个租书的陌生人将书返回书店才有机会,迟迟无法退却脑海浮现的人物或青年才俊或武侠高手或女中豪杰,这和现在的追剧倒是异曲同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