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我爱故乡池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桂辉春</b></p> <p class="ql-block"> 2004年,我从池州市委党校退休,至今已整整二十年。二十年来,我大部分时间住在上海,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时刻不忘我的故乡池州。池州不仅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也是我最初获得启蒙知识,一直工作到退休,最终给予我养老保障的地方。她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千载诗人地”之美誉。我为自己出生、成长、工作、退休在这样秀美的地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 1958年,我在家乡晏塘小学毕业,并被保送到贵池中学上初中。那时从晏塘到贵池,要么直接步行50华里,要么先步行15华里到乌沙小轮码头,乘小轮到池口,再步行5华里到城里。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到贵池,是堂兄送我经乌沙搭小轮而前往的。池口码头到城里只有一条不宽的砂石马路,自青峰岭以下,马路两边全是农田。当时正值“大跃进”年代,城里各机关职工、学校师生及居民积极参加义务劳动,热火朝天修建跃进路(今秋浦路),我也随老师和同学投入其中,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现在的电讯大楼处原是一个小山包,硬是人工给挖平了。</p> <p class="ql-block"> 我在贵中读书的六年时间里,见证了勤劳智慧的贵池人民,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改造山河的伟大壮举。那时,一条齐山埂将平天湖隔开成东南二湖。盛夏季节,茫茫湖水白浪滔天。湖中有虰螺,是致命传染病血吸虫病的传染源。为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履行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初心,贵池县委县政府于上世纪60年代,组织发动全县人民开启了宏伟的“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该工程涵盖以下内容:(一)切开西门外小山岗,让清溪河(白洋河)改道流入秋浦河,并于切岗处修桥一座(即今西门大桥);(二)修筑东西两条堤坝。东堤(即今平天湖大堤)北起清溪塔下,南至齐山东北角,长约5公里。西堤(即今白洋河大堤)北起西门大桥,南至上清溪,长约8公里。同时于两堤适当位置兴建机电排水站;(三)于池口沿江修筑水泥堤坝,堵住汛期江水倒灌。当年工程指挥部从全县各公社调来大批民工,那种万人大会战的壮观场面,今天回忆起来,仍震撼在胸。历时四年,工程竣工,遂使昔日茫茫湖水变成平坦湖地。虰螺失水加之药杀,终被消灭,血吸虫病被逐渐清除根治。无疑,这是一项一劳永逸长久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今日池州城区已在贵池老城区的基础上扩张十多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半以上得益于这项工程。试想,若没有当年这项工程的兴建,哪来今天东南湖中大道纵横,绿树成荫,高楼林立,小区连连,公园美景如画……以上所说的这些虽已时隔六十年,但这段辉煌历史是永远不可忘怀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列宁语)</p> <p class="ql-block"> 建国75年来,池州地区经两建两撤之后,于1988年再度成立,又于2001年改池州地区为池州市,从此,池州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p><p class="ql-block"> 令我感触最深地是池州的交通状况发生了惊人地巨变:对内,不仅柏油马路通到全市每个乡镇,公交车接着跟进,而且水泥大道通到各个自然村。对外,318国道、206国道、沪渝高速、京台高速、九黄高速、安景高速、铜九铁路、沪宁安城际高铁、九黄高铁等交错穿越。池州境内的安东长江大桥、望东长江大桥、池州长江公路大桥相继建成通车,池州江口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也即将建成。早在2013年国庆节,九华山机场就已建成通航。池州拥有长江黄金岸线162公里,不仅建有池口集装箱货运码头,还拥有旅游码头,而且还是长江涉外豪华游轮在皖江段的唯一停靠点。总之,池州现已形成以等级公路、铁路为主,水陆空并举,内联外延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p> <p class="ql-block"> 池州山川秀丽,人文荟萃,大量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各领风骚。自战国以来,与池州有关的历代名人举不胜举。坐落在青阳县境内、驰名中外、全国四大佛山之一的九华山,号称“东南第一山”,她以佛教文化为特色,成为国家首批4A级山岳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与之相呼应,有贵池齐山、平天湖、杏花村、大王洞;石台牯牛降、溶洞群;东至升金湖、仙寓山、陶公祠;青阳陵阳、庙前古镇等著名景点。池州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充分依托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资源,全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经长期不懈努力,取得辉煌成效。2023年,仅九华山一处就接待中外游客925万人次,是同期黄山的两倍,而且九华山已连续多年名列安徽全省各景点接待人数之榜首,成为池州一张璀璨夺目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体池州人民,按照中央“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全面建设美好新池州,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池州面貌已焕然一新。除上文述及的交通旅游外,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民全体步入小康,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生态自然绿色,整体呈现一派和谐法治、文明昌盛、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大好景象。</p><p class="ql-block"> 2023年,池州GDP达到1112.2亿元,是2011年(372.5亿元)的3倍,较上年增长6.5%,增速名列全省地级市第一位。池州GDP增速如此之快,得益于新兴高科技产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池州已形成以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健康医疗养老、绿色食品、文化旅游创意等新兴产业为特色的现代化大工业体系。池州市委市政府十分敏锐地把半导体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大力发展,策应以合肥为核心的安徽“一核一弧”半导体产业发展战略布局,狠抓“双招双引”和产业集群建链,先后成功创建安徽(池州)半导体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安徽中韩(池州)国际合作半导体产业园,后者产值2023年已突破230亿元。GPP汽车电子芯片、专用芯片系统级封装、5G通讯电子铜箔、高压硅堆、智慧教育装备系统等一批高科技产品,在全省率先实现池州造,成为省内除合肥以外半导体产业链条最为齐全,细分领域发展优势最为明显的地级市。</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池州新材料产业发展尤为迅猛,这得益于境内石灰石、白云石、方解石储量居全省首位。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一手做优存量产业链,一手借梯登高,提升产业层次,形成以铜铝镁钙“四基” 十 化工新材料为核心,千亿级规模总量,百亿级细分产业引领,十亿级龙头企业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安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先锋之一。2022年,池州新材料产业规模已突破500亿元。</p> <p class="ql-block"> 今日之池州已非往日之池州,令世人刮目相看,获得众多殊荣。池州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并被相继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有开发价值旅游资源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榜单城市、安徽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城市等。这些荣誉尽皆实至名归,当之无愧。</p><p class="ql-block"> 看到我的故乡池州以上这些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我的心醉了,胸中万丈豪情油然而生,情不自禁将内心热爱故乡的那份炽烈,化作一腔最为真诚的祝愿:祝池州未来更美好!不似天堂,胜似天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年9月2日于上海</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桂辉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安徽贵池人,1944年生,1968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学历,副教授职称。1970-1993年从事国民中等教育。自1994年起担任中共安徽省贵池市委党校副校长、党总支书记。2004年退休。在职期间,连续十年兼任贵池市、池州地区(市)老年大学教师。</p><p class="ql-block">曾先后获1980年安庆地区、1991年池州地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奖;1996年安徽省党校系统先进工作者奖;1998年池州地区优秀理论工作者奖;2000年安徽省老年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奖;另获地区、省及以上优秀论文奖项多篇次。</p><p class="ql-block">主要著述有《中国共产党基层建设》、《无悔人生》、《管见文丛》、《心潮集》、《池州人文史话》、《<泰田劫余草>译注》等。2004-2006年,应邀参与了《贵池市志》的编纂工作。</p><p class="ql-block">2014至2015年,应家乡族人之请,主编、续编《蔡田洞、猫儿墩桂氏宗谱》四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友情制作 | 齐海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4.11.20</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