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原创日更第1564——孟子是人还是书?

玛丽读写

<p class="ql-block">20241120</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中国历史知识,今天我们来讲《孟子》这本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来聊一聊孟子,他是一本书呢?还是一个人呢?孟子是个人,《孟子》也是本书,我们先来讲讲孟子这个人啊,其实讲到孟子大家很熟悉。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儒家学派的继承者和发展者。被誉为“亚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家要明白“亚圣”这个词的“亚”,怎么去理解它?很多的同学和老师啊,都会把这个“亚”字理解为“第二”,千万不能这么理解。举个例子,我们说什么叫亚军?亚军是第二个冠军吗?不是,冠军只有一个,对吧,所以“亚圣”你不能理解为第二个圣人,圣人也只有一个——孔子,所以这个“亚”字要理解为“仅次于”。亚军就是仅次于冠军的那个人,你不能说他是第二个冠军,对吧?亚圣就是仅次于圣人的那个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还是先聊一聊孟子本人,我们都知道了,在先秦的时候啊,人有姓、氏、名、字 就像孔子,孔子姓“子”,氏“孔”,名“丘”、字“仲尼”,这个我们都很熟悉,对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到孟子啊,跟孔子有很多很相像的地方,首先他们都是贵族的血统,其次呢,都是幼年丧父啊,再然后呢,就是平民出身以至于周游列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孟子身世往上追溯,可以追溯到鲁国鲁桓公的三个儿子孟庆父,叔牙还有季友啊,这三个卿大夫,以及他们的子孙孟孙氏、叔孙氏、还有季孙氏啊,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政治力量,对吧,孔子的时代就一直在跟这股政治力量做斗争。上一节课我们讲过这个政治力量叫什么?这个政治力量叫什么呢?叫“三桓”,对吧?那么这个孟子呢,就是这个“三桓”孟庆父的后代,那么孟庆父是谁呢?是鲁桓公的儿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鲁桓公是鲁国的国君,再往上追溯那就追溯到谁?追溯到周公旦——姬旦啊。鲁国呢,最早的时候是周公旦的采邑啊,就是他的封地。那么周公旦的父亲是谁?周公旦的父亲就是周文王,哥哥是周武王。所以呢,孟子往上追溯是周天子家的人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孟子他姓“姬”。周天子家都姓姬。由于他是孟庆父的后代,所以呢,他氏“孟”,名什么呢?大家比较熟悉,他名“轲”,字什么?孟子的字是什么呢?有争议啊,目前我们普遍的认同他是“子舆”,当然也有书上称他的字是“子车(jū)”啊,这个写起来是车,不念车啊,念居(ju)啊,这是孟子的姓、氏、名、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孟子呢,他是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的继承者和发展者,我们首先来讲讲孟子对于孔子思想的继承,首先我们讲到孟子啊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仁”——单人偏旁➕两横对吧?这是一个指示字。这两横上一横代表天,下一横代表地。边上这个单人偏旁就代表人,人与天地共生共存,视为天地人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孟子在他周游列国的过程当中和孔子一样,也希望各国的国君能够接受儒家的思想,来推行“仁”政,在《孟子》这本书当中有一段啊,他对一位卿大夫就这样说的,“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嚣嚣”就是很有感召力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比如说在孟子这本书当中啊,讲到“天时、地利、人和”刚开始的时候,他跟国君去聊军事,可是,聊着聊着又把话题引到施行“仁政”方面上去了,他说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那啥意思啊?他说啊“要控制自己的百姓不是靠边疆啊,要巩固国防呢不靠自然的天险,要威震天下呢,也不靠军事力量,那靠什么呢?“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靠什么?这个“道”就是“仁政”,要推行“仁政”。那这就是孟子对于孔子思想的继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此之外,对于孔子的思想,孟子也有很大的发展,比如说大家非常熟悉。在《三字经》当中开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好,后面呢,“性相近,习相远”这12个字,谁说的?其实是两个人说的啊,孔子和孟子。孔子呢,他说了后面6个字,“性相近,习相远”,就说大家刚刚出生的时候,“性”是相近的,渐渐地就不一样了,那孔子呢?没有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人与生俱来的“性”,到底是怎样的。那后来孟子补充“人之初,性本善”啊,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向善的。这就是他著名的“性善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说,人与身俱来就有“恻隐之心”,“恻隐”就是同情心。有“是非之心”,就是人性中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恭敬心”,懂得尊重。有“羞恶心”,“恶”,这个字,念“wù”啊,就是会懂得难为情啊,这是孟子的理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之初、性本善”,那这个问题还涉及到在孟子之后,同样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他提出了人性向恶的“性恶论”,以至于到了南宋的朱熹以及后来的明朝王阳明的学说。彻底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到底人之初是性善还是性恶,这些内容会在以后课程里的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时候,再具体的展开来讲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孟子的思想是在孔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的,而且呢,孟子也解决了很多孔子抛出了问题,但是没说明白的地方,《孟子》呢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孟子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可以说有发展,也有些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君”就是贵族甚至我们可以理解为国君啊,老百姓比国君要重要,其实“民贵君轻”的思想后来也发展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啊,老百姓就是水,那君王呢,执政者啊,君王统治者就是小船,水能够载起小船也能够掀翻小船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面“民贵君轻”的思想也在一点点发展啊。甚至是孟子提出说,如果说国君无道,民——百姓,就可以把国君给推翻啊,这是孟子的思想,但是这点跟孔子是不一样的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孔子是先秦时期宗法制度的坚定捍卫者。孔子提出的是什么呢?孔子提出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国君就要像国君,大臣就要像大臣。父亲就要像父亲,儿子就要像儿子,这样的等级制度不能被打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从孔子到孟子这两个人的思想上面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啊,但是他们的思想根源是一致的,就是推行“仁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我们再来说说《孟子》这本书,《孟子》这本书跟孔子的论语在形式上是一样的啊,《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孟子》呢是主要记录孟子言行的一本书,而且这两本书的形式都是一样的,都是语录体的书,只不过孔子这本书不是孔子自己编写的,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他们一起编写的。一种说法是《孟子》这本书呢,就是《孟子》他自己编辑的,还有一种说法呢,是说孟子这本书啊,是由孟子带着他的弟子,他的徒弟一个叫万章,一个叫公孙丑,共同编辑完成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不管怎样啊,这两种说法有一点呢,是一致的,就是《孟子》这本书代表着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而且呢,孟子的思想当中啊,特别体现出了前面周老师所说到的他对人的重视,包括前面说到“民贵君轻”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南宋,朱熹为了扩充儒家的教科书,就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就增补到教科书的行列,这就形成了“四书”的概念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孟子》成书一共七个篇章,可以说是孟子言论的汇编啊,是一个言论汇编集。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它记录了孟子和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呢就是对他弟子的言传身教以及游说各国诸侯的内容。有很多故事在《孟子》这本书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本书还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很多成语。比如说大家很熟悉的一个成语故事叫做“揠苗助长”,当然我们也把它称之为拔苗助长。说“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说宋国啊,有一个农民担心他家里田里这个长得不好,他去把一棵棵的苗都拔高了,回家以后呢,他对自己的老婆孩子说今天很累呀,不过苗长高了。老他的儿子赶到田里一看,苗都枯死了,因为拔起来苗的根下面就吸不到水了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样一个故事。相想反应什么呢?想反应的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自然规律,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自然规律,不能够违背他,要顺应他啊,这当中呢其实也代表了孟子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总之《孟子》这本书故事性要比《论语》这本书要强很多,所以呢,马老师个人觉得啊,《孟子》和《论语》这两本书相比呢,《孟子》的故事性更强,读起来可能感觉更为生动一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今天我们了解了孟子这个人还有《孟子》这本书。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明天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