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昵 称】:梅林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篇号】:5288584</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洞天一碧群峰应,岛屿遥临四面收。”如果说鼓浪屿的美丽是一种天然无杂尘、嫩翠可攀折的缱绻旖旎,日光岩的高耸则是一种摩崖别洞天、古迹诉沧桑的史海沉戈。游览“万国建筑群”奢华瑰丽陡增的惊诧赞赏和观赏“万婴之母”毓园心藏的敬仰感怀在登临日光岩后慢慢地开始变得记忆模糊,面对每一个尘封历史记忆的石刻碑文,心顿然间变得迟滞凝重,遥望碧海蓝天下那一座清晰可辨的岛屿,我们又渐渐地沉浸在呼唤远方浪子归家的翘首期盼当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 题 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弘一大师纪念馆出来,胸腔涌动着难言的敬仰膜拜,对这位集音乐创作、美术教育、书法艺术、戏剧活动、话剧开拓等诸大家头衔名号为一身的律宗大师丰盈传奇人生钦佩臣服;半世浮华半世僧,半生极致半生贫;我们总是在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哀声怨道,在清贫简约的平淡生活中悲苦连天,总是在叹世事不公和愤世嫉俗中蹉跎人生,却不曾想,弘一大师这位师之大者以禅坐归依方式远离尘世,让虚无贪恋淡然无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念放下,万般从容”,这是大师智慧,更是人生哲理;参不透的人性满是光怪陆离,看得懂的人生全是通透禅意,回想过往人生,有多少放不下、难割舍让人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想来顿感觉笑话一谈。思绪尾随着游历结伴而行,脚步紧跟着视野缓步前行,拾级而上,慢慢沿山石小道攀爬,不一会就到了山门处的巨岩峭壁前,由福建巡按使许世英题写的“天风海涛”四个遒劲大字横刻上方,竖排由丁一中和林銊分别刻写的“鼓浪洞天”“鹭江第一”,字迹清秀笔触圆润,展现着文人墨客对日光岩的喜欢和对鼓浪屿的膜拜;绕过巨石继续前行,石阶就如同一副规制有序的云梯,又像是钢琴上码放的键盘,静静地平躺山石茂林之间,助力游客探寻最美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石巷转角处,又一块“晃岩”摩崖石刻呈现眼前,腥红的大字中漫布着无尽的神秘,柔美的书法中展露着雅致的气息,相传1641年,郑成功途径此地,被眼前的美景所折服,认为这里比日本的日光山还要美丽,于是就将“晃岩”拆分为“日光岩”沿用至今;厦门遍处都有郑成功的印迹,尤其鼓浪屿的故事更为传奇;这位出生于日本,成长于明代的爱国志仕一生都在为反清复明奔波,早年为隆武帝器重,授总统使、招讨大将军,赐朱姓,名成功,人称“国姓爷”;1646年力阻其父郑芝龙降清无果,遂与父决裂,孤走南澳起兵抗清;1661年率二万人出厦门经澎湖列岛直达台湾,驱赶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并建立行政机构,屯田开垦发展贸易,为台湾发展做出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走山涧,巨石夹峙,森严壁立,海风吹拂,顿有“九夏生寒”之感,凉爽自然来自“鹭江龙窟”;蹬道上行,苍松翠柏挺立山巅,高大的榕树枝呈巨伞状覆盖山谷,与松柏交相辉映,随微风吹动,不停地摇摆着枝叶;繁茂的榕树枝垂落在石块上,扭曲缠绕成一体,亦如耄耋老者的胡须一般顺山铺成一片,给山石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岩石上有一些大小不一的圆孔,据说这都是军士们搭设帐蓬开凿的,这些历经百年清晰可见的历史印迹,足见当时日光岩的战略价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经意间便到一个简陋的石砌小门前,据说,这就是当年郑成功屯兵备战的龙头山寨,路旁的石碑上“龙头山遗址”五个红色大字赫然醒目,虽然署名标注是1986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立建,年代相对不长,但由官方题刻认证的文物古迹更显历史的厚重精准;据导游讲,当时郑成功为驱除荷兰殖民者曾在这里操练水师,即便遭遇朝代更迭父亲叛降,他始终不为之所困,心怀家国事,躬行匡扶志,以一已忠勇定收复台湾决心,最终在明清两代王朝败亡中守护宝岛台湾不被沦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山寨寨门遗址东北侧的岩石上,留有蔡元培先生题写的诗句石刻,曰:“叱咤天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觥觥不可淘。”1927年蔡元培先生来厦门游玩,看到日光岩上摩崖石刻,心潮起伏才思泉涌,即兴题诗凭吊郑成功遗迹,颂扬其叱咤风云的军事才能和觥觥不可磨灭的民族气节,诗后附署跋,标注凭吊时间和应邀补题原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缅怀郑成功高贵品格和传世功绩,国民党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将军命笔写下七律抒怀诗句:“心存只手补天工,八闽屯兵今古同;当年古垒依然在,日光岩下忆英雄。”这首诗对仗工整,豪情满怀,意境深远,字里行间满满都是对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缅怀仰慕,同时也是自已投身抗日救国的真情表露;时间跳转到1933年,面对国内抗日声浪的日益高涨,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蒋介石不顾民众安危冷暖,公然推行“剿共”为中心的安内政策,拒绝抗日救国,于1933年10月23日组织召开国民党中常会,将李济深等爱国人士第二次“永远开除国民党党籍”;11月20日,李济深与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率领十九路军在福建发动军事政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并与红军签订反蒋抗日军事协定;此时,身不由已的蔡将军壮志难酬,慨叹山河破碎,心情寡欢,顿然间堵物思人,忆记起匡扶社稷收复台湾的郑成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跟随观光队伍缓缓前移,不远处石壁上行楷横题“龙头山”摩崖石刻十分抢眼,让人在探古寻奇中更生兴趣;这处由福建籍华侨首富黄仲训于1919年题刻的文字,讲述着岩仔山的前世今生,并对龙头山内明池晃园也浓墨重彩地详尽描述;黄促训又名“铁彝”,位于莲花庵后岩石上的“九夏生寒”也出自他的手笔;在龙头山寨西侧崖壁,一行行神形兼具的优美诗句镌刻石上,“脚力尽时山更好”排列中央,字体突兀,字形较大,明显越过两边诗句,据查证,诗句出自宋代文豪苏东坡《登玲珑山》七言律诗中的一句,后人根据何绍基所书苏东坡诗句的真迹摹刻石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攀扶岩石旋转而上的云梯疾步前行,20分钟后我们终于登上日光岩顶峰,汗浸衣襟累感丛生,此时回首来路真有股高处不胜寒的凉意,这时不禁忆记起蒋鼎文的《日光岩铭》:“日光岩,石磊磊,环海梯天成玉磊,上有浩浩之天风,下有泱泱之大海。天围古屿作汤池,风鼓浪声助奏凯,天柱不倾海不飞,我铭其崖视亿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登临日光岩山巅,心情霍然开朗,山峦叠嶂仙气飘渺,云海茫茫水天一色,楼宇亭阁星罗密布,远山近海皆收眼底,那形似帆船的海峡世贸双子塔挺立鹭江对岸,就如同一艘乘风破浪扬帆起航的巨轮欲驶向胜利的远方,那具有嘉庚特色的厦门大学伫立旁边,亦如同听从召唤的将士,随时准备着将培养教育的莘莘学子送向祖国最需要的前方;凝神目视东方,一个个呈点状零星排布的黑点散落江面,听导游讲,那就是隔海相望的金门列岛,岛屿面积仅151平方公里,人口不超过10万人,最远距离不超过10公里;近在咫尺却天隔一方,不能不让人悲怆,想想骨肉分离的阵阵凄苦,顿然间萌生早日收复台湾回归家园的急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