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说江南,总是连带着提起了水墨般氤氲的朦胧,粉黛白墙的婉转,还有小桥流水的悠憩,一切被水润泽着,仿佛都该更清淡些,更柔媚些,更玲珑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松阳虽也是江南,却有着不一样的韵味。杨家堂是我们游览的松阳第三个古村落。村口有两棵古樟树,后面村子也是黄墙黛瓦。村口有老人们闲坐聊天。石板路蜿蜒曲折,引领着我们走过一座座民居,仿佛每一扇门中,都曾经发生过远古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漫步于杨家堂的青石板路上,两旁是错落有致的古建筑,黄墙黛瓦,飞檐翘角,每一处都透露着古朴与典雅。微风拂过,檐下的铜铃轻响,像是对远来客的一个问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家堂村位于浙江省松阳县三都乡,从县城到村里需要在狭窄的山路上行驶约8公里。村庄坐落在一座环形的山凹中,左右两翼山峦环抱村庄,风水布局相当明显。在地无三尺平的杨家堂,20多幢土木架构的清代民居沿着山坡一级级向上延伸,整个村庄上下屋高低落差约2至3米,在视野中展现出一个巨大的建筑立面,是松阳县典型的阶梯式古村落,有金色布达拉宫之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记载,该村建于1655年前后,已有350多年的历史。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杨家堂,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这些鳞次栉比的清代乾隆年间的古建筑和那一层层翘首相对的马头墙。据说杨家堂村的墙体文化很有特色,由于时间久远,很多都已经模糊不清了。其主要内容是体现该村重视教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中有一位蔡氏老太在丈夫早逝,家境贫寒的条件下,仍要求二个儿子“日耕夜读”。 继蔡氏老太要求两个儿子“日耕夜读”之后,宋宏堂继承了母亲的传统,“念村中子弟幼小失学者,则延师设馆,歌诵之声彻于山谷”。至宋君楣(1836--1901)时,还捐资举办迪德小学,松阳知县张纲奖给一块写有“泽流桑梓”匾额”。 也正因对教育的重视,才使这样一个小山村飞出了诸多的“金凤凰”。如今村里的杨家堂小学还保存完好,仿佛仍传出朗朗的读书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子里有很多柿子树,此时便很难被忽视。我用200的大头拉近它们,镜头里的柿子更加红润。我知道,从柿子稍稍有点泛黄的初秋开始,村里的人们就开始日日望望它、再望望它,看着它一点点变红,然后准时踩点摘下。如今仍有零零星星的柿子留在树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之于更多人,或更有一棵藏在记忆里的柿子树。在远方故乡的某个山坡,在村口路边,在邻居家的院墙里,在自家的院子角角……每每到深秋,柿子红时,似也是这些记忆涌上心头之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管是静静放在窗台的柿子,或是那些长在枝头的柿子,那一抹旧旧的红,就好像开启人生老电影的密钥,一幕一幕回望,一分一分想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村落是专属于我们这些小资女人们的浪漫,没有城市车水马龙的喧嚣,院落里的鸡鸣狗叫,外面山上层林尽染。可以在古村落里,一杯热茶,一本好书,静静地感受时光的沉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家堂高低错落的格局,在夕阳的照射下,会变成金色的房子,可惜我们没有等到夕阳。站在村口的高一层的小路上,眼前斑斓壮丽并未像书本里的故事那般,浮光掠影转瞬即去,而是慢慢沉了下来,在这土地上长出了倔强而审慎的脾性,宛如一幅雕刻的石板画,蕴藏着千年的故事与文化。让这里江南有了另一般自我的表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松阳杨家堂村是《国家地理》推荐的古村落。村口那两棵树的照片,上过《国家地理》的封面。浏览一圈,最后,留着心底的还是村口的两棵树,一棵300多年,一棵200多年。他们叫做夫妻树。我就想,一棵树等了300年才等到另一棵,又过了200年,我才遇见了他们,这是何等的缘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村子出来,我们去了松阳县城的老街。一条长长的古街、一家家卖东西和吃食的店铺,“从前慢”的时光仿佛被具象化了。走在这样的老街,经常会恍惚,好像时间真的把这里遗漏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天,行程安排是看云和梯田。给我们当导游兼司机的小陈一直很担心,他说天不好就看不到梯田。我说那也得去看看,如果真的看不到,也就释然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晨五点半,我们就往山上开,一路上黑乎乎的,只看见一片片白雾从车窗外飘过。我想,梯田是肯定看不到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车后我连相机都没有拿,觉得就这样进去看看算了。我们走到第一个观景台,看到了一片稻谷已经收割,田里已经灌水的梯田。先我们前面的有两个摄影者,架着三脚架在哪里拍。我们觉得他们也很扫兴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一路走过了三个观景台,天开始下雨,雾气从山下升腾起来,什么都看不到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只好返程。没想到的是,在返程路上,雨停了,天已经大亮,拐过一个山脚,路边远处的山峦被云雾笼罩,山坳里的村庄若隐若现,绝美的一幅水墨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大呼:停车。我端着相机不停的拍。我觉得这些景色是可遇不可求的,这是上天对我们的回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这样,我们一路停了三次车,拍了很多云雾飘渺,仙境一般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程时,我跟她们说,出门旅行,天气是不可控的因素,遇到好天气是运气好,遇到不好的天气也别扫兴,没准儿还能看到意想不到的风景呢。我们亦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路上拍到的大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吃过早饭,我们又开车到山顶,天仍然没有放晴。我们在云端咖啡喝了咖啡,望着窗外的云雾,很有感觉。忽然就想起王维那首著名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用当时的景致做一首:“独坐云端里,手捧咖啡笑,云深人不见,手机来相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哈哈,虽然不如人家大师有才情,但还是很写实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陈让我们沿山路往下走,一路上沿着溪水,漫山遍野是翠绿的毛竹,细雨绵绵,别有一番意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脚下有一个村庄,叫坑根寨。在这里我们买了一把透明的雨伞,终于拍了她们心心念念下雨天打透明雨伞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下雨,行程结束的有些早。司机小陈就推荐我们去河阳古民居。这个民居有很多老房子,与松阳的古民居不同的是这里是白墙黛瓦,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子里的布局也与宏村有所雷同,村子里面也有一个像宏村月沼一样的池塘。我们去的有些晚了,几乎没有什么游人,拍出来的片子非常干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子里有一户人家,有一个100岁的老奶奶。小陈说她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床。老奶奶打开一间屋子,让我们进,这是一间新房,雕花大床上还放着好几床红被子,梳妆台,脸盆架都是红色的。我给老奶奶拍照。出来时,老奶奶一直亲热的拉着我的手,说着我听不懂的方言。看她的表情,大概是说以后再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不知道我以后还会不会再到河阳,如果来了,还能不能再看到这位一百岁的奶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返程已是暮色降临。如果说,秋天的景色,是霞光万道、层林尽染,那初冬,便是繁华落尽,返璞归真后的朴素和悠远。身在山水之间,稀疏的草木合奏出苍茫的主调,林间的流水被彩叶浸染,与雨天云雾吟唱出清冷的合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遇这些山水、村寨时,不自觉地被飘飞的落叶带走思绪,生出万物凋零悲秋的诗意。可缓过神来,将天地视为一物,便没了幽怨,荒芜感,只觉得心随视野开阔起来,天地、村庄和那里的人们,与所谓的“自我”在自然间越来越模糊, 最后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或许只有在初冬,才能在诗词与绘画中领略大片的留白的意境,才有压过一切风景的气势。这漫山遍野的雾气中,并非空无一物,而是蕴含着我们对美的认知,对万物的感情,以及飘然出世的墨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若能在这个季节感知到空灵,我们便与周边的山水融为一体,也和国画中的大意境如此接近吧。</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