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座右铭”,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们激励、警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原为</span>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用来约束自己行为的警句。</p><p class="ql-block">历史上许多中外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如,华罗庚的座右铭为:“见面少叙寒暄话,多把艺术谈几声。”苏步青的座右铭是:“今天能做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去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汉崔瑗,首创座右铭,短短百字,讲人生,说哲理,洞悉世道人心。</span></p> <p class="ql-block">古人写作是分文体的,比如诗词歌赋之类。铭是一种古老的文体。铭最早是指刻在器物上的文字,从金,从名,名亦声。“金”指钟鼎铸器,“名”意为“广为人知”,“金”与“名”合起来表示“在钟鼎盘盂上刻铸款识”。</p><p class="ql-block">铭后来演化成为一种特殊的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铭的文辞简练、有韵,内容多简短,构思精巧,内容朴素而义理深邃,与格言颇为相似,形式活泼,易诵易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代的座右铭一般篇幅都比较长。</span>如刘禹锡的《陋室铭》,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就是这种文体的代表作品。<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在的座右铭一般都是短小精悍的警言。</span></p> <p class="ql-block">座右铭的出现,研究者认为是在东汉。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崔瑗创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篇正式以《座右铭》命名的作品。(也有资料说,座右铭的源头可追溯到周朝以前的箴铭,黄帝的《金人铭》。)</p><p class="ql-block">崔瑗,(77—142年)字子玉,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东汉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学者。书法方面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撰有《草书势》,文见《晋书》卷三十六《卫恒传》。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p><p class="ql-block">东汉永元八年(公元96年),崔瑗18岁时,游学京师。从侍中贾逵深造,遂精通天文、历数等。后因其兄崔章被州人无辜杀害。他怒不可遏,手刃仇人,为其兄报仇。后隐姓埋名,出逃他乡。元初五年(公元118年),年40,遇朝廷大赦,始归家。</p> <p class="ql-block">崔瑗由此感慨万千,遍览先贤的哲学伦理、道德思想,根据切身体会,用百字浓缩为自己安身立命的道德规范,并亲手书写,挂在座位右侧的墙上,命名为《座右铭》。后被博陵崔氏家族世代传承,并广泛流传。 </p> <p class="ql-block">《座右铭》全文共20句、100字,铭文构思精巧,每两句构成一个意思,而且这两句的意思往往又是相反、相对甚至相互矛盾。作者通过这种对立、矛盾,突出主观选择的价值和意义,反映了当时较为普遍的价值观念。</p> <p class="ql-block">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p><p class="ql-block">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p><p class="ql-block">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p><p class="ql-block">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p><p class="ql-block">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p><p class="ql-block">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p><p class="ql-block">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p><p class="ql-block">硁硁鄙夫介,悠悠故难量。</p><p class="ql-block">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p><p class="ql-block">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p> <p class="ql-block">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这句话提醒我们,要尊重他人,保持谦逊,不以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现代社会,常常面临比较和竞争的压力,但真正的成长来自于自我提升而非他人贬低。保持谦逊,尊重他人,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我修养的体现。</p><p class="ql-block">帮助他人时不要期待回报,接受帮助时要铭记在心。这句话是说,行善应当出于无私,而受惠则应感恩。帮助他人时,往往能体验到一种内心的满足和快乐。而当受到帮助时,记住这份恩情,不仅是对施助者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品德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世俗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有仁德才是行为的准则。这句话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超越了外界的评价。在追求名利的社会中,很容易迷失自我。但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来自于内心的善良和正直,这是任何外界赞誉都无法比拟的。</p> <p class="ql-block">行动之前先要审视自己的内心,如果内心无愧,那么外界的诽谤和议论又有何伤害呢?在面对外界的误解和批评时,如果能够坚守内心的正直和信念,那么这些负面的声音就无法动摇我们。这是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p><p class="ql-block">不要让自己的名字超过实际的成就,保持谦逊是圣人所推崇的。这句话提醒人们,名声应当与实际相符,不应夸大其词。追求成就的过程中,应当保持谦逊,不夸大自己的成就。真正的智慧在于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步。</p> <p class="ql-block">即使身处污浊之中,也能保持纯洁不染,内心自有光芒。这句话告诉我们,即使环境恶劣,也要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光明。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内心的纯洁和正直是一种难得的品质。这种品质能够帮助在逆境中保持自我,不被外界的负面影响所侵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崔瑗草书《贤女帖》。</span></p> <p class="ql-block">柔弱是生命的象征,老子告诫我们不要过于刚强。这句话强调了柔弱的力量,以及过于刚强可能带来的问题。在面对挑战时,柔软和灵活往往比硬碰硬更有力量。学会适应和变通,有时候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达到目标。</p><p class="ql-block">固执己见的人难以沟通,而心胸开阔的人则难以估量。这句话是说,开放的心态和宽广的胸怀是宝贵的品质。人际交往中,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力量。</p> <p class="ql-block">说话要谨慎,饮食要有节制,知足常乐可以避免不幸。这是说,节制和知足是幸福生活的基石。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很容易陷入过度消费和不满足的状态。学会知足,珍惜现有的,不仅能够带来内心的平和,也是对资源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如果行动持之以恒,时间久了自然会散发出芬芳。这句话鼓励坚持和耐心,时间会证明一切。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持之以恒的努力是成功的关键。不要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成果就放弃,坚持下去,时间会给你带来满意的答案。</p> <p class="ql-block">座右铭,是作者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此铭值得重视是两点,一是做人的准则,二是做人的方式。它以其简练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道德观念,成为后人修身养性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崔瑗父亲崔驷、儿子崔是、侄子崔烈都是著名的学者,《后汉书.崔驷传》称:“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沉沦典籍,遂为儒家文林。”惜存世之作不多,以致各种文学史著作很少论及。近年出版的《剑桥中国文学史》,用较大篇幅介绍了崔氏家族的文学成就。</p> <p class="ql-block">崔瑗的《草书势》,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篇系统论述中国草书形态和气势的开山之论。整篇经典的核心,是论证中国草书的实质是书法自然。<span style="font-size:18px;">“草圣”张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span></p> <p class="ql-block">崔瑗在治学方面,曾与著名学者贾逵、马融、张衡等问学或交游,精通天文、历法、京房易学,后来又从东郡发干县狱吏学习礼学,可谓“专心好学,虽颠沛必于是。”崔瑗尤擅长书、记、箴、铭,所着赋、碑、铭、箴、颂、《七苏》、《南阳文学官志》、《叹辞》、《移社文》、《悔祈》、《草书势》、七言,凡五十七篇。尤以《南阳文学官志》最称于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近两千年了,崔瑗的座右铭仍对今天的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历史上,许多名家对崔瑗的座右铭都有赞誉,如</span>唐朝名家杜甫、白居易等。元好问有诗言:“早岁披书手不停,中年所得是忘形。天公不禁人间酒,崔瑗虚留座右铭。”(《醉后》)</p> <p class="ql-block">图片选自网络。</p><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