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鸡舞雷山苗年巡游展示

摄狼余俊

<p class="ql-block">锦鸡舞主要流行传播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周边地区,世界上最古老民族、唯一世界性少数民族苗族中短裙苗族同胞群体间的芦笙传统舞蹈。</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0日,苗族芦笙舞(锦鸡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Ⅲ-2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传贵州省黔东南州苗族的祖先们曾经在在遭受严重困难的生死攸关时刻,是锦鸡给苗族新民送来了喜获丰收的小米种,让苗族才得以度过饥荒获得重生。</p><p class="ql-block">为感谢锦鸡再生之德的救命大恩,锦鸡就成为贵州省黔东南州苗族同胞的图腾。</p><p class="ql-block">穿着婀娜多姿的苗家妇女,她们的头饰银冠与彩条长裙,都有图腾的象征符号。</p><p class="ql-block">生活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的短裙苗族同胞,一直保持着跳锦鸡舞的传统。</p><p class="ql-block">只要举行盛大的节日,就会跳起锦鸡舞来缅怀先祖、感恩锦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跳锦鸡舞的时候,男性在前面吹芦笙,女性则沿逆时针方向跳舞,从三、四、五、七拍不等的动作来跳,脚与上肢的动作自然摆动,腰、膝关节的扭动作为基本特征,脚按节奏变换姿势,手垂直于左、右侧裙子,裙子尾部运动的步伐,按芦笙曲调和舞步的变化而翩翩漫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