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一,概述</b></p><p class="ql-block">云杉树蜂(Sirex noctilio Fabricius)是一种膜翅目树蜂科的昆虫,也被称为松树蜂或辐射松树蜂。它的成虫体长约10~44mm,雌虫体形略大于雄虫。云杉树蜂的“老家”是欧亚大陆和北非,后来传入澳洲、南美、北美、非洲等地。2013年,中国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首次发现了它的身影,如今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地。</p><p class="ql-block">生物学特性</p><p class="ql-block">云杉树蜂一般1年1代,但气候寒冷时,一个世代也可能持续2~3年。在我国东北,成虫羽化高峰期在8月中下旬到9月上旬。寄主为各类针叶树,包括松属、云杉属、冷杉属、落叶松属以及美国松属等。</p><p class="ql-block">危害</p><p class="ql-block">云杉树蜂的幼虫取食和钻蛀,能对寄主树木造成严重破坏。雌虫在产卵时,会将体内的昆虫毒素和贮藏的共生菌注入产卵道内,这种毒素和共生菌会严重影响寄主体内的水分平衡、光合产物运输等重要的生理代谢过程。同时,寄主树木的木质纤维素等物质和树体内部结构也因此被降解和破坏,寄主树木的防御能力逐步被削弱,从而导致树木长势衰弱,甚至树木死亡。云杉树蜂具有传播速度快、能迅速引起树木死亡等特点,在我国寄主植物种类多、面积大、适应能力强,会对森林资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p><p class="ql-block">防控措施</p><p class="ql-block">加强疫区检疫:限制松树蜂疫区出口松属、云杉属等松树蜂主要寄主植物及其制品,并严格在运输、包装等环节开展松树蜂检疫,防止松树蜂扩散至其他地区。</p><p class="ql-block">合理规划营林:松树蜂倾向于危害衰弱木,应及时伐除衰弱木及枯立木,减少其适宜的寄主数量;林分密度大容易引起松树蜂群体性增长,应适当间伐,控制林分密度。</p><p class="ql-block">物理诱捕处理:可在林间设置诱木,在松树蜂羽化期前在树木浅表环割树皮引诱松树蜂产卵繁殖,羽化期后集中处理诱木。</p> <p class="ql-block"><b>二,生物学特征</b></p><p class="ql-block">云杉树蜂(Sirex noctilio Fabricius)是一种膜翅目树蜂科的昆虫,以下是其主要的生物学特征:</p><p class="ql-block">形态特征</p><p class="ql-block">成虫:体长约10-44mm,雌虫体形略大于雄虫。雄虫除腹部的第3-7节以外,体色为深蓝色,具有金属光泽;触角黑色,20节,长约6.8mm;前足和中足橙褐色,后足加粗、黑色;双翅黄色,腹部中区橘黄色。雌虫触角21节,长约7.8mm,基部几节红褐色,其余部分黑色;足除基节转节外全都为黄褐色至红褐色,但各足第5跗节比前几节色暗,通常为暗褐色;腹末有针状突,即产卵器,产卵管腹面中部刻点间距离与直径等长。雌雄两性腹末均尖状。其中胸侧板刻点间距离不比刻点直径大,具暗紫色光泽。</p><p class="ql-block">卵:白色、柔软、光滑,长155mm,宽0.28mm。</p><p class="ql-block">幼虫:乳白色,分节明显,通常呈“S”形、长达30mm;触角1节,胸足短;腹部后端有显著的脊,腹部末端有一明显深褐色的硬刺;幼龄幼虫比老熟幼虫的颜色更苍白,更透明。</p><p class="ql-block">生活史</p><p class="ql-block">世代:一般1年1代,但气候寒冷时,一个世代也可能持续2-3年。</p><p class="ql-block">羽化:在我国东北,成虫羽化高峰期在8月中下旬到9月上旬。</p><p class="ql-block">产卵:雌虫优先选择树势较弱的树进行产卵,将产卵器插入外边材同时将共生真菌Amylostere maureolatum和有毒的黏液及卵一起注入。这种真菌可引起边材变白、腐朽,黏液可导致针叶枯萎黄化,使树势下降,更有利于真菌在树干内繁殖,又可阻断水分传导,使木质干化。真菌和黏液联合作用致死树木,又创造了一个适合于幼虫发育的环境。</p><p class="ql-block">幼虫发育:幼虫的发育与环境温度相关,1年内完成一代的幼虫平均发育6-7龄,2年内完成一代的幼虫平均发育8龄。</p><p class="ql-block">化蛹:老熟幼虫在靠近树皮处化蛹,3周后成虫羽化。</p><p class="ql-block">行为习性</p><p class="ql-block">寄主选择:主要危害松属植物,尤其是辐射松,也危害冷杉属、云杉属、落叶松属植物。</p><p class="ql-block">传播途径:卵、幼虫和蛹可随寄主木质材料远距离传播和扩散。成虫自然传播速度约为每年20-50公里,最远可达150公里。</p><p class="ql-block">成虫习性:成虫不取食,依靠体内脂肪存活,有较强飞翔能力,可飞行数公里,甚至借助风力飞行更远。</p><p class="ql-block">地理分布</p><p class="ql-block">主要分布于: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中国、格鲁吉亚、蒙古国、奥地利、比利时、塞浦路斯、丹麦、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亚、芬兰、德国、匈牙利、希腊、挪威、意大利、法国、波兰、葡萄牙、亚速尔群岛、罗马尼亚、俄罗斯、马德拉、西班牙、塞尔维亚、黑山、英国、瑞士、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巴西、智利、乌拉圭等。</p> <p class="ql-block"><b>三,形态特征</b></p><p class="ql-block">云杉树蜂(Sirex noctilio Fabricius)是一种大型蜂状昆虫,属于膜翅目树蜂科。以下是其形态特征的详细描述:</p><p class="ql-block">成虫</p><p class="ql-block">体型:大型蜂状,两对膜翅,体圆柱形粗壮,个体间体长差异很大,从9-36mm,雌虫稍大于雄虫。</p><p class="ql-block">体色:雄虫除腹部的第3-7节以外,体色为深蓝色,具有金属光泽;触角黑色,20节,长约6.8mm;前足和中足橙褐色,后足加粗、黑色;双翅黄色,腹部中区橘黄色。雌虫触角21节,长约7.8mm,基部几节红褐色,其余部分黑色;足除基节转节外全都为黄褐色至红褐色,但各足第5跗节比前几节色暗,通常为暗褐色;腹末有针状突,即产卵器,产卵管腹面中部刻点间距离与直径等长。雌雄两性腹末均尖状。其中胸侧板刻点间距离不比刻点直径大,具暗紫色光泽。</p><p class="ql-block">卵</p><p class="ql-block">颜色和大小:白色、柔软、光滑,长155mm,宽0.28mm。</p><p class="ql-block">幼虫</p><p class="ql-block">颜色和大小:乳白色,分节明显,通常呈“S”形、长达30mm;触角1节,胸足短;腹部后端有显著的脊,腹部末端有一明显深褐色的硬刺;幼龄幼虫比老熟幼虫的颜色更苍白,更透明。</p><p class="ql-block">蛹</p><p class="ql-block">颜色和大小:乳白色,头部淡黄色,复眼及口器淡褐色。触角、足和翅紧贴于身体腹面。触角长达第6腹节后缘,翅盖于后足腿节上方。</p><p class="ql-block">这些形态特征有助于识别云杉树蜂,特别是在进行害虫监测和防治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四,与本地物种的相互作用</b></p><p class="ql-block">1,在东北地区,云杉树蜂偶尔会与本地的S. nitobei和其他昆虫共享资源。研究表明,在小尺度上(0-7.3米),云杉树蜂和Phaenops sp.存在聚集现象。回归分析显示,云杉树蜂攻击的可能性与同一宿主过去的攻击有正相关,而其他定植因素的影响较小。在树内,S. noctilio的分布和体型似乎不受S. nitobei存在的影响。在S. noctilio存在的情况下,S. nitobei倾向于在受损部分产卵。在林分水平上,S. noctilio对S. nitobei种群密度的总体影响可能是正面的,因为S. nitobei更喜欢较弱的树木,这种偏好可能受到S. noctilio对健康宿主的初始攻击的影响。</p><p class="ql-block">2,研究表明,本地的真菌种类可能会影响云杉树蜂的行为选择。例如,本地的Amylostereum IGS-D真菌可能会在A. areolatum IGS-BD真菌较少或不存在的情况下,促进云杉树蜂的定植。</p><p class="ql-block">3,云杉树蜂的寄主包括松属(Pinus)、冷杉属(Abies)、落叶松属(Larix)和云杉属(Picea)等。它通常会选择树势较弱的树木进行产卵,将共生真菌和有毒的黏液及卵一起注入树干体内,引起边材变白、腐朽,黏液可导致针叶枯萎黄化,同时真菌在树干内繁殖,又可阻断水分传导,使木质干化。真菌和黏液联合作用致死树木,又创造了一个适合于幼虫发育的环境。</p><p class="ql-block">4,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影响</p><p class="ql-block">云杉树蜂的入侵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松树的破坏。在北美,云杉树蜂的繁殖速度是其在欧洲、非洲北部本土地区的2-3倍,虽然到目前为止这种蜂的影响是有限的,但随着它在整个北美的蔓延,在适当的条件下,它可能会成为这个地区新的威胁。</p><p class="ql-block">5,管理策略</p><p class="ql-block">为了管理云杉树蜂,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疫区检疫,限制松树蜂疫区出口松属、云杉属等松树蜂主要寄主植物及其制品,并严格在运输、包装等环节开展松树蜂检疫,防止松树蜂扩散至其他地区。此外,合理规划营林,及时伐除衰弱木及枯立木,减少其适宜的寄主数量;林分密度大容易引起松树蜂群体性增长,应适当间伐,控制林分密度。物理诱捕处理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在林间设置诱木,在松树蜂羽化期前在树木浅表环割树皮引诱松树蜂产卵繁殖,羽化期后集中处理诱木。</p> <p class="ql-block"><b>五,入侵机制</b></p><p class="ql-block">云杉树蜂(Sirex noctilio Fabricius)是一种膜翅目树蜂科的昆虫,原产于欧亚大陆和北非,后来传入澳洲、南美、北美、非洲等地。成虫体长约10~44mm,雌虫体形略大于雄虫。云杉树蜂的寄主主要为各类针叶树,包括松属、云杉属、冷杉属、落叶松属以及美国松属等。</p><p class="ql-block">云杉树蜂的危害</p><p class="ql-block">云杉树蜂的幼虫取食和钻蛀能对寄主树木造成严重破坏。雌虫在产卵时,会将体内的昆虫毒素和贮藏的共生菌注入产卵道内,这种毒素和共生菌会严重影响寄主体内的水分平衡、光合产物运输等重要的生理代谢过程。同时,寄主树木的木质纤维素等物质和树体内部结构也因此被降解和破坏,寄主树木的防御能力逐步被削弱,从而导致树木长势衰弱,甚至树木死亡。</p><p class="ql-block">云杉树蜂的入侵机制</p><p class="ql-block">共生真菌的作用:云杉树蜂与共生真菌(Amylostereum areolatum)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雌虫在产卵时会将共生真菌和毒液一起注入寄主树木,真菌帮助分解木质纤维素,为幼虫提供营养,同时毒液会导致树木生理代谢紊乱,增强树木对云杉树蜂的吸引力。</p><p class="ql-block">对本地物种的影响:云杉树蜂的入侵可能会对本地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例如在东北地区,云杉树蜂与本地的Sirex nitobei存在资源共享和竞争关系。研究表明,云杉树蜂的存在可能会改变本地昆虫的分布和数量,对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p><p class="ql-block">资源利用和竞争:云杉树蜂在选择寄主时,倾向于选择树势较弱的树木,这可能与本地昆虫的资源利用模式产生竞争。例如,在一些地区,云杉树蜂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本地昆虫的栖息地减少,从而影响本地昆虫的生存和繁殖。</p><p class="ql-block">防控措施</p><p class="ql-block">为了防控云杉树蜂的入侵和扩散,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疫区检疫,限制寄主植物及其制品的出口,严格在运输、包装等环节开展检疫,防止云杉树蜂扩散至其他地区。此外,合理规划营林,及时伐除衰弱木及枯立木,减少其适宜的寄主数量,以及设置诱木进行物理诱捕处理等。</p> <p class="ql-block"><b>六,主要危害</b></p><p class="ql-block">云杉树蜂(Sirex noctilio Fabricius)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对本地生态系统和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以下是云杉树蜂对本地物种的主要危害:</p><p class="ql-block">1. 对寄主树木的破坏</p><p class="ql-block">云杉树蜂的幼虫通过取食和钻蛀寄主树木,能够对树木造成严重的破坏。它们可以危害多种针叶树,包括松属、云杉属、冷杉属、落叶松属以及美国松属等。</p><p class="ql-block">2. 毒素和共生菌的影响</p><p class="ql-block">云杉树蜂在产卵时,会将体内的昆虫毒素和贮藏的共生菌注入产卵道内。这种毒素和共生菌会严重影响寄主体内的水分平衡、光合产物运输等重要的生理代谢过程。同时,寄主树木的木质纤维素等物质和树体内部结构也因此被降解和破坏,寄主树木的防御能力逐步被削弱,从而导致树木长势衰弱,甚至树木死亡。</p><p class="ql-block">3. 传播速度快</p><p class="ql-block">云杉树蜂具有传播速度快、能迅速引起树木死亡等特点。在我国,云杉树蜂的寄主植物种类多、面积大、适应能力强,会对森林资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p><p class="ql-block">4.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p><p class="ql-block">云杉树蜂的大量繁殖和对树木的破坏,可能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影响到依赖这些森林资源的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p><p class="ql-block">5. 经济影响</p><p class="ql-block">云杉树蜂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可能会对木材和林产品的生产、价格、出口等方面产生经济影响。</p><p class="ql-block">为了防控云杉树蜂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疫区检疫、合理规划营林、物理诱捕处理等。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进境木材口岸、木材集聚区等区域的国门生物安全监测,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传入和疫情扩散。</p> <p class="ql-block"><b>七,传播途径</b></p><p class="ql-block">云杉树蜂(Sirex noctilio Fabricius)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原产于欧亚大陆和北非,后来传入澳洲、南美、北美、非洲等地。在2013年,中国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首次发现了它的身影,如今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地。</p><p class="ql-block">传播途径</p><p class="ql-block">自然传播:云杉树蜂的成虫具有较强的飞翔能力,可以飞行数公里,甚至借助风力飞行更远。它们会选择树势较弱或受伤的树产卵,卵、幼虫和蛹可随寄主木质材料远距离传播和扩散。成虫自然传播速度约为每年20—50公里,最远可达150公里。</p><p class="ql-block">人为传播:云杉树蜂可能通过人为活动传播,例如在木材运输、贸易过程中,卵、幼虫和蛹可能随寄主木质材料被带到新的地区。</p><p class="ql-block">对本地物种的影响</p><p class="ql-block">云杉树蜂的幼虫取食和钻蛀能对寄主树木造成严重破坏,可危害所有的松树种类,包括松属、云杉属、冷杉属、落叶松属以及美国松属等。它们在产卵时会将体内的昆虫毒素和贮藏的共生菌注入产卵道内,这种毒素和共生菌会严重影响寄主体内的水分平衡、光合产物运输等重要的生理代谢过程,导致树木长势衰弱,甚至死亡。</p><p class="ql-block">防控措施</p><p class="ql-block">加强疫区检疫:限制松树蜂疫区出口松属、云杉属等松树蜂主要寄主植物及其制品,并严格在运输、包装等环节开展松树蜂检疫,防止松树蜂扩散至其他地区。</p><p class="ql-block">合理规划营林:及时伐除衰弱木及枯立木,减少其适宜的寄主数量;适当间伐,控制林分密度。</p><p class="ql-block">物理诱捕处理:可在林间设置诱木,在松树蜂羽化期前在树木浅表环割树皮引诱松树蜂产卵繁殖,羽化期后集中处理诱木。</p> <p class="ql-block"><b>八,防控措施</b></p><p class="ql-block">云杉树蜂(Sirex noctilio Fabricius)是一种膜翅目树蜂科的昆虫,原产于欧亚大陆和北非,后来传入澳洲、南美、北美、非洲等地。它是一种重要的林业害虫,主要危害松属植物,尤其是辐射松,也危害冷杉属、云杉属、落叶松属植物。</p><p class="ql-block">云杉树蜂的危害</p><p class="ql-block">云杉树蜂的雌虫在产卵时,会将体内的昆虫毒素和贮藏的共生菌注入产卵道内,这种毒素和共生菌会严重影响寄主体内的水分平衡、光合产物运输等重要的生理代谢过程。同时,寄主树木的木质纤维素等物质和树体内部结构也因此被降解和破坏,寄主树木的防御能力逐步被削弱,从而导致树木长势衰弱,甚至树木死亡。</p><p class="ql-block">本地物种防控措施</p><p class="ql-block">加强疫区检疫:限制松树蜂疫区出口松属、云杉属等松树蜂主要寄主植物及其制品,并严格在运输、包装等环节开展松树蜂检疫,防止松树蜂扩散至其他地区。</p><p class="ql-block">合理规划营林:松树蜂倾向于危害衰弱木,应及时伐除衰弱木及枯立木,减少其适宜的寄主数量;林分密度大容易引起松树蜂群体性增长,应适当间伐,控制林分密度。</p><p class="ql-block">物理诱捕处理:可在林间设置诱木,在松树蜂羽化期前在树木浅表环割树皮引诱松树蜂产卵繁殖,羽化期后集中处理诱木。</p><p class="ql-block">生物防治:利用寄生性昆虫和线虫等生物控制云杉树蜂的种群数量。例如,一些寄生性昆虫如Megarhyssa nortoni和Ibalia leucospoides可以有效控制云杉树蜂的数量。</p><p class="ql-block">化学防治: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云杉树蜂的种群数量,但需要注意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的影响。</p><p class="ql-block">监测和预警:建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云杉树蜂的入侵和种群变化,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p><p class="ql-block">需要注意的是,防控措施应该综合考虑,结合使用多种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防控效果。同时,防控措施的实施应该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最小化。</p> <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特邀“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学者;“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研究志愿者;网络。如有雷同、相同之处,知识产权归原作者所有。谢谢!</p><p class="ql-block">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研究编辑部</p><p class="ql-block"> 曾汉龙</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