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连记69: 小台儿寨---遥桥谷寨

忘江湖

走马飞度虫峪口 大树洼外觅古墙<br> 《三鎮邊務總要》记载:“小臺兒砦,邊外有横山,通步。又七里至石塘谷,邊外山險,通步。又七里至姜毛谷,邊外有横山,通步。又十里至蘇家谷,邊外亦有横山,通步。又五里至大水窪,又十五里至大蟲谷,又十五里至遙橋谷”。<br> 明朝书中记载的边寨距离与实际要长,但山道迂回有出入也算靠谱,按此顺序介绍。<div> 这段长城已属密云曹家路南线。<br> 小台儿寨,设于寨子沟,后方有令公堡。寨子沟南1.5千米是边口,口墙已无存,两侧山脊上有敌楼。边内通令公村,边外险要只有步道,通苗耳洞村。<br> 石塘谷寨,寨堡在石岩井村,村内有堡墙残存。其南2千米是边口,边外险峻有步道,也通苗耳洞村。<br> 姜毛谷寨,现江米城(图一)。其南3千米是边口,现尚有遗迹。边外险峻有步道,通连易寨。</div> 图一:修复后的姜毛谷堡墙(来自网络) 苏家谷寨,其南的大台疑似原寨堡。边口在大台南海拔1千多米的山脊上,遗迹不明显,但两侧有敌楼。其边内连碾子沟、苏家峪村,通吉家营,边外已无路可寻。<br> 明朝说苏家谷具有战略位置,但从地图和实地看,并非如此。如果从将军台、新城子、吉家营至大虫谷一线(沿线也有山脉)设置长城,是最短的防御线路,不但节约成本,减少守兵,还能利用曹家路两侧的山脉,把入侵的敌兵围困在山中。这样的话,苏家谷的位置就非常重要了。不知为何,明军却选择了颇费周折的牛犄角型边线(图二),而苏家谷也就是普通边寨了。 图二: 蓝线为现有长城,粗橙色为最优长城线路 现在的苏家峪村为后来搬迁,村内最出名的是580多岁的大茶树(图三)。实际上,长城沿线古树不少,大多为明边军所栽。 图三:苏家峪村的大茶树,亦称流苏 大水洼寨,现为大树洼村,存古残墙。南2千米是边口,有残墙残台。口内南梁、西梁有烽火台,用于边口与寨堡传烽。边内直达吉家营,边外通刘寨子。这段长城有断续墙体。<br> 大虫谷寨,现为关门村。因发现老虎得名。边口筑有关堡,堡门北开(图四),西墙外为水门、关门,已无踪迹(图五)。其北段长城直抵山崖,南段长城有断续墙体。边内直达吉家营,边外通西石虎,故又称西石虎关。 图四:大虫谷关堡北门 图五:关外看大虫谷关、关墙 吉家营是以上长城防御的机动力量。<br> 遥桥谷寨边口称走马安,关口、水门已无存,口东有一段残墙,口西绝壁上有一座小敌楼(图六)。整段长城防卫主要依靠七八座敌楼。 图六:走马安口绝壁楼 这段边口、边寨是洪武年所设,天启、嘉靖年筑边墙固堡寨,隆庆、万历年增添敌楼,堡、墙包砖。由于明朝将近三百年,自然灾害或敌方破坏导致长城防御建筑多有损毁,所以,修修补补也是边军的日常工作之一(图七)。 图七:大虫谷段长城 曹家路从小台儿寨到将军台,共有关口22个,边墙164里,敌台一百多座。基本上一个关口设一个寨子或设一座关堡。万历年,曹家路城迁移至新城子,曹家路城降为营城,与吉家营同为机动力量支援长城防御。<br> 从遥桥谷走马安口到大虫谷口, 丛山峻岭,人迹罕至。长城防线也是由稀疏的敌楼组成。这段距离虽然只有4千多米,但需要跨过十几道深沟,时间所限只好开车奔大虫峪,而后迂回到大树洼寻找边墙。可谓:走马飞度虫峪口,大树洼外觅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