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1日游金顶山。</p><p class="ql-block">从我家一路向北,第一就是金顶山。我们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年。三十年前这里是一片自然状态,树木葱郁,灌木杂草丛生自然风光很好。后来金顶山底部私搭乱建破房屋为在京打拼的人建租房,山顶上竟然私人圈地种树种菜了,没人管,都没有上山的路,所以很久没上山了,最近看拆除私搭乱建房屋故想去看看,确实发生了巨大改变,建了四个观景台及四通八达的栈道,认为建设太多破坏了自然资源和风光。</p> <p class="ql-block">9月20日拍照的金顶山晚霞</p> <p class="ql-block">金顶山公园一期设置了四个观景平台,分别是观澜台、望峰台、知秋台和涵远台。其中,涵远台位于最高处,站在这里可以环看石景山的全貌,远眺中央电视塔和苹果园交通枢纽,甚至可以看到石景山功碑阁。</p><p class="ql-block">金顶山的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好去处。这里的风景优美,晴空万里时,石景山的各个景点都能清晰可见,非常适合拍照留念。此外,金顶山的观景台在日出和夜景时也非常美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p> <p class="ql-block">从金顶山西侧“金顶山公园”上山。</p> <p class="ql-block">这里从苹三区上金顶山最近的路。</p> <p class="ql-block">四个观景台的名称。</p> <p class="ql-block">金顶山顶部改造成水泥石头堆,严重破坏了山体植被。</p> <p class="ql-block">涵远台是最高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最高观景台:涵远台。</p> <p class="ql-block">金顶山的南面是苹果园路及地铁站</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苹三区及苹果园地铁站。</p> <p class="ql-block">苹果园四区,苹三区、首钢建设、地铁站。</p> <p class="ql-block">金顶山南侧山根正在拆迁改造的金顶山村。不知改成的什么样。</p> <p class="ql-block">正在建设的苹果园地铁站。金顶山公园,是我们遛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金顶山东南面远处可见中央电视塔。</p> <p class="ql-block">金顶山东侧正在修建学校。</p> <p class="ql-block">金顶山北侧是模式口</p> <p class="ql-block">金顶山西南侧是金安桥金顶街住宅小区</p> <p class="ql-block">金顶山东侧正在建设的学校。</p> <p class="ql-block">金顶山西南侧。</p> <p class="ql-block">金顶山北侧是刘娘府小区。</p> <p class="ql-block">刘娘府背面翠微山底一片高档住宅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金顶山北侧远处翠微山底美丽的建筑是什么地方?</p> <p class="ql-block">金顶山西北侧底部是什么设施不知道。</p> <p class="ql-block">在涵远台向西远眺看到“燕都第一仙山—石景山”。山上保留着儒、释、道共存的文化遗址群落,共50余处古文化遗址。天气晴朗时,登上山顶的功碑阁,可以俯瞰首钢园区以及北京城和西郊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功碑阁是一座近现代建筑,建筑本体高度55.25米,一至二层为八边形双层廊道结构,三至五层为八边形开放式楼阁建筑。登上塔顶观景平台,视野开阔、景色宜人,东望有北京的城市美景尽收眼底,西眺是古老的永定河穿流而过,自然山色与人文建筑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首钢功碑阁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93年,当时首钢集团在石景山金阁寺塔院遗址上仿照颐和园万寿山佛香阁修建了功碑阁。功碑阁的修建是为了纪念首钢的历史和贡献,同时也为了展示首钢的文化和艺术。经过多次修缮,功碑阁在2023年底完成了主体修缮,并在2024年新年重新开放,同时举办了艺术展。</p><p class="ql-block">起源与历史:功碑阁位于石景山山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晋唐时期的金阁寺。那时,金阁寺是佛教兴盛的象征,山上修建有金阁寺和藏经洞,刻经于石,因此有“石经山”之称。然而,这些古建筑在历经战火后大部分被毁。</p> <p class="ql-block">向西北遥望可见定都阁。</p> <p class="ql-block">北京定都阁简介</p><p class="ql-block">定都阁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定都峰上,海拔680米,是京西地区的观景胜地。定都阁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00平方米,地上高度为33.9米,共有6层,外观为3层楼高,展现出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风格12。</p><p class="ql-block">定都峰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而闻名。它位于长安街向西的延长线上,传说中“燕王喜登定都峰,刘伯温一夜建北京”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明成祖朱棣曾在此感叹:“此峰位之观景之妙,无二可代,天赐也!”定都峰四周群山绵延,峰顶陡峭高悬,素有“不到定都峰,枉到北京城”和“京西观景第一峰”的美称12。</p><p class="ql-block">定都阁不仅是观景胜地,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这里曾是姚广孝助力明成祖朱棣选址北京、勘定都城的重要场所。定都阁内展示了与朱棣定都北京相关的历史故事,游客可以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领略到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35。</p><p class="ql-block">前往定都阁非常便利,自驾可以沿莲石路换108国道行至潭柘寺镇北村,再沿路口指示牌开车至定都阁。乘坐公交可以乘坐地铁一号线到达苹果园地铁站,再换乘931、981路公交车到冯村站下车,然后沿冯村后山路爬至定都阁3。</p><p class="ql-block">定都阁的开放时间为每天早上8:30至下午17:30,门票价格为50元/人,60岁以上老人和64岁以下半价,6</p> <p class="ql-block">从金顶山顶相信北侧下山穿过了模式口东里,来到驼铃古道模式口。</p> <p class="ql-block">驼铃古道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古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条古道曾是明清时期通往塞外的重要通道,也是老舍先生笔下《骆驼祥子》中描述的重要场景之一。随着历史的变迁,模式口大街逐渐成为一条繁华的历史文化街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驼铃古道不仅是京西古镇通往京城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连接京城与塞外的古商道,骆驼商队络绎不绝,因此得名。这条古道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京西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模式口大街</p> <p class="ql-block">模式口还是北京第一通电村。</p><p class="ql-block">龙烟铁矿公司在石景山设立钢铁厂,于1904年成立了京师华商电灯株式会社。1922年,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前身)为村里通上了电,磨石口村成了京城通电第一村。</p> <p class="ql-block">1904年,京师华商电灯公司的三位创始人史履晋、蒋式瑆、冯恕为振兴民族工业,多次向清廷呈文奏请成立京师华商电灯公司。1905年京师华商电灯公司正式成立,成为北京首家民族资本的电业公司。</p> <p class="ql-block">石景山第一所中学</p><p class="ql-block">北京九中</p><p class="ql-block">作为石景山区的第一所中学,北京九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是创建于1946年的 “私立门头沟中学”,校址在门头沟城子。当时是由国民党驻军16军325团政工室主任武弘毅任董事长兼校长。</p><p class="ql-block">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学校由北京市教育局正式接收。5月21日命名为“北京市第九中学”。赵峰为校长,职工20多人,学生人数不足200。</p><p class="ql-block">北京九中是石景山区重点中学。</p> <p class="ql-block">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p><p class="ql-block">北京市石景山区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China Quaternary Glacial Vestige Exhibition Hall),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28号,于1992年正式开放,是中国乃至亚洲唯一一座建立在第四纪冰川遗迹上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展馆以冰川知识、地质岩石、古生物、地球环保等科普教育为内容组成。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占地195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平方米,由两层11个展室和1个遗迹保护区组成,展陈分为冰川擦痕遗迹和5米长的画廊,包括化石及各种大小不同的冰渍石实物标本和介绍冰川知识及冰川资源现状。1957年10月28日,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内的冰川擦痕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被命名为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4月,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被共青团中央、国土资源部、环保局命名为“李四光中队”科普基地;2010年,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2年11月25日起,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暂停对外开放。2</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1952年,中国地质学家、原水力部高级工程师李捷在勘探永定河引水渠时首先发现模式口第四纪冰川擦痕遗迹,后经地质学家李四光和前苏联地质学家纳里乌金共同确认。</p><p class="ql-block">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p><p class="ql-block">1989年,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成立,由原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方毅题写馆名。1992年7月,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正式开放。2006年,为了更好地保护冰川擦痕遗迹,石景山区政府拨款2600万对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进行了扩建。2007年,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进行闭馆改造。2009年6月13日,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重新开放。同年,北京市青少年地质勘探队在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落户。2015年6月,地质学家李捷雕像在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落成。2017年11月23日,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对公众试运行免费开放。同年12月1日,正式对公众实施免费开放。2022年11月25日起,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暂停对外开放,具体恢复时间另行通知。建筑布局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占地195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平方米,展馆面积4200平方米,由两层11个展室和1个遗迹保护区组成。展陈分为冰川擦痕遗迹和5米长的画廊,包括鸵鸟蛋、恐龙蛋、三叶虫、猛犸象牙等化石及各种大小不同的冰渍石实物标本和介绍冰川知识及冰川资源现状四部分内容。一层展厅包括了序言、冰川知识、冰川擦痕保护区和地球演化与第四纪典型冰川地貌,同时设有多功能厅,观众可以观看和冰川有关的科普影片;二层展厅主要展示现代冰川的分布、冰川与人类的关系、气候变化对冰川的影响和中国第四纪冰川理论的研究成果,同时还设有多媒体互动项目供观众体验,全方位了解第四季冰川。</p><p class="ql-block">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p><p class="ql-block">展出内容</p><p class="ql-block">鹦鹉嘴龙化石</p><p class="ql-block">鹦鹉嘴龙化石鹦鹉嘴龙是小型恐龙,两足行走,头短宽而高,吻弯曲似鹦鹉的喙,故而得名。颧骨高向外伸,牙三叶状,牙冠低,颈短。这种小恐龙在中国分布较广,时代为晚侏罗纪——早白垩纪。鹦鹉嘴龙是一种食植物性恐龙属原始角龙类。虽然分布的地理范围很广,从西伯利亚南区,跨越蒙古到中国北方,但所有发掘出土地的点却都局限在亚洲。形成了在亚洲独特的动物群。</p><p class="ql-block">铲齿象头骨化石</p><p class="ql-block">铲齿象头骨化石在距今1000多万年前后的中新世时代,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十分特化的象类。它的下颌极度拉长,其前端并排长着一对扁平的下门齿,形状恰似一个大铲子,故得名铲齿象。铲齿象生活在河湖边,用铲齿切断并铲起浅水中的植物,再靠长鼻子帮助把食物推入嘴中。根据它们之间形态的差异,又把它们分成板齿象、铲齿象和锯铲齿象三大类。板齿象的铲板较短而宽,上门齿比铲板短,而铲齿象的铲板长而窄,上门齿长于下门齿。</p><p class="ql-block">四角鹿头骨化石</p><p class="ql-block">四角鹿头骨化石四角鹿是已灭绝的哺乳动物。四角鹿长1.5米,外表像鹿,脚上有两趾蹄。它像早期的马(如草原古马),脚上有两趾向外及已经退化,且不会贴在地上。四角鹿的头颅骨却不像鹿,其上有两对角。鼻端上的第一对角角端开叉,第二对在眼睛及耳朵之间,向内弯曲,两角互对形成一个半圆状。它的角像长颈鹿的,表面上有皮肤覆盖。这些角很有可能作为性显示及打斗之用。</p><p class="ql-block">狮子头骨化石</p><p class="ql-block">狮子头骨化石狮子是现代猫科动物中进化得较为成功的种类。它们的演化在第四纪达到了顶峰,曾广泛分布于非洲、欧亚、北美大陆,在最后一次冰期时代它们还一度侵入南美的中南部。这种大型猫科动物在形态上具有很多现代狮的骨学特征,大部分学者将其视为最古老的狮类动物。所获荣誉</p> <p class="ql-block">李四光雕塑</p> <p class="ql-block">法海寺( Fahai Temple),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28号法海寺森林公园内,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于1985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法海寺坐北朝南,全寺四进院落,建在逐层抬高的四层高台之上,东西面宽72米,南北进深150米,占地面积1.08公顷,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山门后是一东西横向长方形院落,正中设数十级台阶,通向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台阶两侧有石碑两通。法海寺壁画布局严谨、刻画细腻、技巧纯熟、用色考究,其构图、着色、技巧及用料乃至画基底泥都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佛教文化研究价值。1957年10月28日,法海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法海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