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唢呐欢快的长奏,唤醒了黄米群山的黎明,太阳一寸寸升起,大地一帧帧拉开帷幕,黄米山一幕幕展现她的金秋璀璨。 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上子长市高台镇的黄米山又古称狄留山,相传这里就是北宋时的大将军狄青与西夏国鏖战的战场,黄米山至今还有狄青寨的遗存。 黄米山文创写生基地就坐落在延绵近百平方公里的整个狄留山区核心区域的一个村庄里,这里盛产在陕北地区也是极富盛名,品质极高的黄色小米,故而又名黄米山。 <div><br></div> 2024年的春节期间,我曾慕名前往陕北子长市黄米山采风,那一次不巧突遇大雪,最终阻断了我的陕北行程,铩羽而归。(详情参见我之前的美篇文章<a href="https://www.meipian.cn/51ki923k?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大气磅礴黄米山》</a>)但是,我对黄米山的向往一直存于心底,那个时候我就暗下决心,秋天的时候我一定要回来。2024年金秋十月,我再一次驾车西行,向着陕北,向着子长,去探寻我心中的圣地黄米山…… 果然不负厚望,10月的黄米山,在她最美的季节,张开双臂拥抱了我这位外乡人。一草一木,光芒耀眼;一沟一峁,生动神奇;一窑一人,亲切热情;一粥一馍,源源动力。<br><br>我痴迷的陶醉在黄米山神奇的梦幻光影中,每按下一次相机快门,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张视觉上的光影图像,同时还感受到了黄土高原上特有的一种精神洗礼,那就是,不畏瘠困,向阳而生。 周家山是一个坐落在黄米群山深处的一个古村落,它现在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建筑,就是村前的山头上矗立着一座陕北小伙向天吹奏唢呐的雕塑。远远的你就能感觉到雕塑的造型展现了陕北小伙那个喜悦、那个张扬、那个活力,栩栩如生。 早晨的阳光洒进了窑洞院落,唤醒了又一天的生机。老乡睁着有些迷蒙的眼睛走出窑洞,惊异地发现村子里来了陌生人,友好的询问:客从何来呀?一番交谈后便安逸地点上一锅烟,埋头享受起来,心里盘算着今天要忙的活计,也和路过的村邻拉拉呱…… 冬天即将来临,时节不由分说地安排老大娘要准备过冬的腌菜。 这对老夫妻,独自居住在周家山古村的一个偏远角落,我们见到他们时,他们正在窑洞前的空地上给小米穗子脱粒。采用的是延续了上千年的传统方法,毛驴拉石轱辘碾压,再加上连枷捶打。从我们相互的交谈中得知,他们种植小米的田块,距离他们居住的窑洞步行有两个小时的路程,这让我异常惊愕,问他们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种地?老人回答说:那个地方种庄稼没有鸟儿吃。可见那个地方该是多么的偏僻,连鸟儿都不去。感慨两位老人秋收一粒粟,一年万分劳。 因为篇幅的关系,我这次陕北采风在黄米山的所见所遇所闻,需要分几次向大家汇报,下一篇文章中,我主要汇报黄米山文创基地拍摄到的人文方面的内容,还遇到了中央电视台也在这里拍摄陕北民俗专题片,敬请大家持续关注。<br><br>特别需要说的是,大气磅礴黄米山,古道热心子长人。子长市在黄米山设立的文创写生基地一年四季、每天24小时都安排专人接待前来采风创作的各路艺术家以及游客。高台镇领导冯建平主任、黄米山文创基地的负责人汪玉平老师、南相如师傅代表黄米山文创基地、代表子长市的父老乡亲,热忱欢迎全国各地的摄影家、画家、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等等所有的艺术家们,前来黄米山体验生活,从事艺术创作。相信艺术家们定能从黄米山股股涌动的生活源泉中,汲取营养,获得创作灵感,收获丰富的艺术创作成果。<br>目前,黄米山文创基地正在扩建,努力提高迎接各种门类的艺术家和影视创作团体前来采风并艺术创作的接待能力。<br>同样也欢迎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黄米山,观赏大自然,品尝黄米山出产的丰富陕北土特产,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我这次陕北采风,得到了多方面的帮助、鼓励和支持,感谢子长市高台镇冯建平主任,郝文岗老师的热情鼓励、支持和帮助,感谢黄米山文创写生基地的南相如师傅生活上的帮助照顾。特别感谢子长摄影家汪玉平老师、张英老师给与的引领陪伴和介绍帮助。在子长黄米山的这些日子里,跟随在汪老师,张老师的身后,我拍摄了黄土高原不一般的风光景色,了解了黄米山老乡们的生活现状,触碰到了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深感金秋的黄米山不虚此行。 <p class="ql-block">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如果想来黄米山采风从事艺术创作的,可以和黄米山文创写生基地的负责人汪玉平老师联系,汪老师不光是子长市与黄米山的活地图,在当地老乡中还有很高的声望。他的摄影水平也很高,在黄米山设有个人摄影工作室,今年10月在子长市文化馆举办了个人摄影展,被子长人民称为我们的“农民摄影家”。汪老师可以给从事艺术创作的画家、摄影家们恰到好处的帮助指导,他还有极强的沟通能力,总是能说动当地的老乡配合拍出精彩的照片。汪老师的联系电话是:13772886049,有需要的可以打电话和汪老师联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用我陕北采风整个行程拍摄的照片配上一首贺国丰老师词、曲,陕北民歌的女歌唱家郭涛老师演唱的歌曲《崖畔高来崖畔低》表达我来陕北满满的收获,对陕北深深地敬意,和难以忘怀的心情。贺国丰老师应该是陕北民歌界的一座高峰,由他作词作曲的陕北民歌,生动真实的表达了陕北老乡生活在贫瘠困苦的地理环境中的那种哀婉忧伤又粗犷豁达炙热的情感。郭涛老师是陕北民歌界的一位金嗓子,由她演唱的这首《崖畔高来崖畔低》非常好的演绎了贺国丰老师词、曲的意境,让我是百听不厌,欲罢不能。仅此借用这首《崖畔高来崖畔低》也表达我对贺国丰老师和郭涛老师的敬意。(特别说明:视频中户外有羊群的照片是我在榆林市某县拍摄的,不是在黄米山。 ^_^ )</p> <div><br></div><div>(本文完,感谢观赏并继续关注……)<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