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笃行慎独</p><p class="ql-block">慎独是一种道德情操;是一种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一种个人品行的自律操守;一种坦荡的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和法律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p><p class="ql-block">香溪范浚先生常居于自名为“慎独斋”的寓所,且撰文《慎独斋记》专㼵论述“慎独”两字的真谛。首先讲了十一个自欺的情形,文中说的大意是:知道什么是善行,而弗去作为;知道该事是不善的恶行,而去做了;其实自己没有行善,而对人说是自己所做,贪图名利;知道自己有恶行,而掩盖自己的过失;知道自己有过失,而不悔改;其实自己是不知道的,而说自己知晓很清楚;不知某件事,而说自己听到过看到过;以貌以表情来判定他人品质,不怀疑自己是否有有错;言浮于行,不干实事,说起来一点都不惭愧;只求诸于他人为自己做事,而自己从不认真地去做;只有自己埋头做事,不去用他人的智慧和能力为自己作事。先生强调这十一种自欺情形,自行忌讳,正如《答胡英彦书》所述“石泉潜流而清,慎独之师也”,而且肯定和笃行了自己的以“慎独之师”为善学行为。</p><p class="ql-block">正如《礼记》所言:“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他们就掩盖这些事情,让人们只看到好的一面。这是对人对己有什么好处呢?应该是“诚于中,形于外”,所以君子必须慎独。又说到:我之所以惧而思戒,即以“慎独”命名居室。又说:有志于慎独的人,应当不自欺,如清泉潜流。最后说到:这些见闻,存在于隐微之中,是为慎独之学。</p><p class="ql-block">先生自幼随父母接受熏陶,稍长接受兄长教导,研习正统的“孔孟之道”的儒学传承,成人后寓居慎独斋,穷研孔孟遗经。年36岁后,执掌教鞭于“香溪书院”,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之事。一生与“慎独”为伴,以“慎独”品性研习正统儒学传承。</p><p class="ql-block">先生未见有行走于市的传作,他似乎专作四件事,一是埋头于慎独之中,修身立命,此为立德。博学孔孟遗经,读老子,读管子,读周礼,读曾子,读邓析子。二是行万里路奔走于山川、寺庙之间吟诗作赋,寻访故友探寻学问是为笃行。三是传道授业,既能养家立命,又是立功于世。四是著书立说,传于后人,是为立言。</p><p class="ql-block">先生常居香溪,甚至于香头街都是不常往。在其作品《铁工问》中是这样说的:我居住在香溪(不一定是香头,或许居住在宝惠),一日,过旁聚落,见一家铁舖,家很贫穷,房屋有好多处漏雨,面积很小,仅有一个打铁的炉灶和一张床而已。又五年,再次到了之前的铁舖,看到原先的铁舖成了“高墉华屋,朱牖户而蓝楣”气象,很是气派。先生是香溪人,离家不远的铁舖都是五年才去一趟。可见先生基本不入闹市,过着慎独的生活。</p><p class="ql-block">先生常居慎独斋,慎独、慎思、慎行修身养性于其间,以“慎独之师”求学问道,穷研孔孟正统遗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照一下文中的十一个自欺,自己也有几个自欺呢?能做到没人监督或无人在场的情况下,能高度自觉谨守道德底线吗?要想做到笃行慎独,首先不自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