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古桥 《求恕斋日记》 引言<br>民国沪士,枭雄争霸,南浔经商“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金黄狗”独领风骚数十年,“四象”为刘家、张家、庞家、顾家,“八牛”为邢赓星、周昌大、邱仙槎、陈煦元、全桐、张佩绅、梅鸿吉、邵易家。“七十二狗”则为邱茂泰、邱盖茂、沈涂记、沈永昌、李恒德、李万顺、朱宠茂等七十二户。谓达“象”者,需资产在千万两白银以上:达”牛”者,需资产在五百万两银子上:达“狗”者,需资产在百万两银子以上。“四象”之首刘家,家产达二千万两银子,从业丝起家,再营盐业、开当铺,投资通海垦牧公司、上海龙章造纸厂,做房产,刘家开创者刘镛共有四个儿子。即老大刘安澜(紫回)、老二刘安江(锦藻)、老三刘安泩(梯青)、老四刘安溥(湖涵)。四个儿子各有堂号,老大尊德堂,老二贻德堂,老三崇德堂,老四景德堂。<br>刘承干(1882-1963),字贞一,号翰怡,又号尊德、求恕居士,晚年自称嘉业老人,他原是刘镛的第二子刘锦藻长子,四岁时。因为刘镛长子刘安澜病逝其后无人,由刘镛做主将其这继给刘安澜一房,因此刘象干寄为刘储长子长孙。刘安澜为尊德堂,刘承干亦为尊德堂主人,对外号”刘尊德”。刘家原籍浙江上虞,其祖于康熙年间迁居湖州南浔,刘镛致富后,对子女教育尤其重视,长子刘家澜附贡生。光绪五年(1879)报捐工部郎中,二子刘安江,字微如,以锦藻名行世,考取进士:三子刘安泩,字渊叔,号梯青,禀贡生,直隶省候补道员。长孙刘承干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贡生,候补内务府卿衔,民国后以清遗老自居。<br>在上海苏州河南岸浙江中路以西有一条厦门路,它没有附近南京路、北京路那么宽敞,两边也没有高楼大厦,因此也没有车水马龙,和川流不息的人流,听不到人声喧哗。可以说,此地是动中取静,闹中寻幽。厦门路136号尊德里住宅小区,全部是石库门房子,也就几百户家庭。1899年,刘承干生父刘锦藻看中此地块濒临苏州河,遂购下建造住宅和金库,历时一年多完成。1901年农历三月,刘家从福兴里数迁至此(当时称贻德里)。南浔丝商刘锦藻之所以看中此地,因其濒临苏州河,方便湖州丝船停靠。刘锦藻购下此地盘后,将其命名贻德里,“贻德”之意,就是将祖上的美德传承下去。因为刘镛曾经告诚刘锦藻,刘家能够在经济上迅速致富就是祖宗积所至。1905年6月,为了拒绝外款维护路权,浙江十一府绅商共计一百六十余人在上海聚集,决定成立浙江铁路公司,公举汤寿潜为总理,刘锦藻为副总理,当时即以贻德里临苏州河洋房为公司办公室。1908年,刘家四房析产,此地盘归刘承干所有。1928年至1930年,刘承干将贻德里住宅重新改造,建成了一幢具有欧洲联排式风格的新式石库门房子,后来又通了水电,更名为尊德里,很长时间以来,刘承干一直居住在此,部分房子还,还用来出租。<br>刘承干虽然家财万贯,但他不沉迷声色,只对图书古籍感兴趣。居沪上期间,广为搜罗、不惜花巨资收购吉籍,又出重金购下南浔鹧鸪溪畔地皮,建立嘉业堂藏书楼。<br>刘承干对清廷感恩戴德,数次业上致见溥仪,又喜爱结交名士,尤其对文化名人特别荐重。同炉上制间,经营组织选老尊重,居沪上期间,经常组织遗老聚会,钦酒赋诗。<br>刘承干秉性善良对人宽怀大度,又好施行善,乐于助人,因此家中往往客盈门,高朋满座。<br>1922年,刘承干北上为溥仪大婚贺喜,见崇陵树木荒毁,随奏请独住修补。清侍陈仁先(曾寿)为作《崇陵补树图》.晚清诗人、刘承干的朋友李振唐(李之鼎,1865-1925.字振唐,一字振堂,举人,诗人,藏书家)曾题诗称赞:<br>吴兴父子赤符宗,海上较书聊晦迹。<br>殷勉入奏慰家衣,尺寸程功学独立。<br>诗中“吴兴父子”即指刘锦藻、刘承干父子,“赤符”是汉额朝“符命“,用来驱邪,意指刘邦。诗人将刘氏家族跟汉高祖刘邦扯上关系,可见绝对刘家的崇敬。<br>刘氏家族辉煌半个世纪,和同时代的南浔丝商群体,在晚清和民国年间对整个湖州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彩响,对上海来讲,湖州丝商的影响和作用也不可低估。笔者有兴趣研究刘氏家族,已历经十多年。刘承干的《求忽斋日记》是稿本,没有标点符号,初始,,只上海图书价有此书籍。我在上图查阅此书,在电脑上看电子版,图书馆规定不许拍照,遇到重点的地方还要做一点笔记,阅读非常不便,那时候,我利用探亲来沪之间隙经常乘地铁到准海中路上的上海图书馆查看此书,中午便在图书馆吃饭。后来《求恕斋日记》由国家图书馆公开出版了,湖州图书馆和湖州师院图书馆都有收藏,想要查阅稍许便利。我花了两年时间,将十八册《求恕斋日记》全部看了一遍,基本理请刘氏家族的血脉关系,以及刘家从兴旺发达到在衰败的整个过程。<br>纵观刘承干一生,他追求的是平淡闲适的生活。他曾经将清代文学家赵翼(1727-1814)的一句诗当作自己人生的座右铭:“富贵不如闲有味,聪明也要福能消。”他因此感叹:”人生庸福易致,清福难求。窃不禁抚射而三叹!”经常琢磨回味刘承干的这句名言,将有益于我们的工作和人生。<br>此书为刘氏家族的传记,书内保留许多刘家的原始资料。但是笔者不是历史学家,末对刘氏家族的兴旺和发达以及衰败的整个过程做系统研究。它只是一部闲书。笔者所希望的是一个完整的刘承干呈现给读者。倘若,书中有顾此失彼的地方,有不够细致,不够全面的瑕疵。还望读者谅解。<br>倘若读者对我书有兴趣,说一声此书尚好,我便心满意足。不求补于文史。只供大众消遣娱乐。 第一章 创基业大象赖刘镛<br>1862年,上海老城恒源里临近洋浜处新造了三间土屋,这三间土屋开着一个栈,栈内住着两户湖州南浔人。湖州乃丝绸之府,南浔是其中的佼佼者。凡出丝全部依赖船舶运至上海,这两位南浔人看中此地。缘为此处濒临洋浜,直通苏州河。湖州丝船方便停靠。其时,上海开埠未久,洋人需要土丝不再绕道广东,从上海口岸进口,又因为湖州距离上海水道便捷,丝船最快一周即可到达。湖州地区农民基木以养蚕做丝为业。正知诗中所说:“家家门外桑阴绕,不患叶稀患叶少。及时唯恐值尤昂,苦语劝郎稍欲早。“你可知道什么叫“稍”?“稍”的意思即賩账,因为养蚕的人太多,且许多养蚕人缺乏适资金。到时唯恐桑叶供不及,需要提前去跟种桑人读要账欠买桑叶,等到出丝后再还。此为“稍”。<br>住在上海老城恒源里的这两户丝商,一姓刘,叫刘镛,因讳镛,名介康,字贯军,又字贯经。祖籍浙江上虞。于康熙年间迁至湖州南浔。一户姓邢,叫邢耶墟。为南浔本地人。刘邢两家合伙做生意已经十多年。原先丝栈开在南浔。因为大平军进攻湖州,南浔沦陷,而上海租界当时尚属太平,遂在沪上购地开丝栈,举家搬迁至沪护渎,刘邢两家初始合作时。刘镛只有二十一岁。而邢家主人邢賡星已经五十七岁。两家配合十多年。相互信任。从没有发生过任何争吵。没有想到邢賡星在丝栈搬至上海的前一年突然患病离世,留下两儿子继续跟刘镛合伙开丝栈。 南浔位于湖州东面.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镇上有一条頔塘,从湖州二里桥自西向东至升山、晟含、东迁。最后流至南浔,与京杭大运河会与頔塘相交的还有一条溪叫浔溪,源自天目山之水。日余不溪,流经南浔镇,和頔塘构成十字港形态,让整个南浔镇如同浸没在水晶宫里。业丝非有好水不可。而南浔因为具有頔塘和河溪的水利资源,因此养蛋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br>恒源里丝栈。虽说是两家人合开。但自从邢家主人邢赓星过世后基本业务全都是刘镛说了算。邢家只是出资,帮助出力,对于如何经销,何时收怅,以及如何跟洋人谈价。全部都由刘镛负责。刘镛很早就结识了一个洋商翻译,此人乃徽州人士。叫唐漾荷,刘镛依靠唐漾荷介绍将土丝卖给洋人。刘镛做事情非常公平,两家人的生意。他是一二是二,账目非常清楚,因此邢家从没有任何怨言。刘家出身贫苦,刘镛十五岁即至镇上棉绸布店做学徒,每一天得到点心钱十文他以三四文钱购买便宜食物充饥,余钱全部上交母亲。这十文钱是么概念?看过《十五贯》的昆曲吧,一贯钱又称一吊钱、一缗钱.它当于一千文铜钱。铜线中间有一个方口,为了方便使用,便将一千铜钱穿起来,一千个一串,就是一两银子。刘镛当时在棉布店里做学徒,一天十文钱,十天才一百文,只有一两银子的十分之一。棉布生活很杂。他是学徒,什么活都干。冬天到河埠头杀鱼,冻僵的手不牢刀把,刀刃不小心将手指划破,殷殷鲜血滴滴流淌,刘镛害怕店主责备,不敢吱声。刘镛虽然年幼,但是自小就有运大的理想,年底的时候。他发现棉布店的执事,即主管,一年的薪水才一百两银子。就看下起棉市店的工作。因为南浔是出丝的地方,最赚钱的自然是做丝生意.十七岁时,叔祖达泉公举荐刘镛到谈德昌丝行做学徒,一年贴给十块银圆。刘镛因做事勤奋。年底额外得到六块银园。他在丝行一共做了四年,精通验丝业务,镇里同人都想聘用,而他因为谈老板,不愿背义离去。<br>立到二十一岁,刘镛才从丝行辞职,东拼西借集资二百两银子,与同镇邢賡星、张聿屏合伙开了一家丝行。四年后,张家撤资,刘镛继续合伙经营。<br>1852年9月,刘镛和邢赓星合伙开丝行已经六年。六年里,他们勤奋努力.早起晚归,赚了不少的银子。没有想到,第六年南浔蚕花特别茂盛,乡民业丝者尤其多。来镇上收丝的广东客商见土丝量多纷纷压价.刘镛他们的丝行因为前期收丝过多,造成土丝囤积,倘若出便会亏本,如果不卖则资金搁浅。在这种情况下,刘镛迫不得已冒险雇船携生丝样品闯荡上海。其时上海刚刚辟为租界,乡下人闻之怕。不知道洋人究竟长何模样。刘镛无所畏惧:独自一人寻找收丝的洋商,偶遇为洋人做翻译的徽州人唐漾荷,便将生丝样品交给唐漾荷唐漾荷见是湖州人,又看其忠诚厚道。便帮助将生丝转售洋人,由此刘唐二人结为兄弟。之后,刘镛便多次往返南浔和上海。均收益满满。<br>第二年。刘镛又结伴丝友同赴上海。时小刀会刘丽川正在沪上起义,消息传来南浔,害怕不肯放前往,刘镛因广东老板欠其货款贸然前往、到上海后见城市已被起义军控制,局面混乱,路上盘查异常刘镛躲在广东老板家,连续数日不敢出门,直到收齐货款才绕道从苏州返回南浔。<br>刘镛的父亲刘焕章,人称刘算盘。因为缺少文化计算钱款一直都是心算.因而对算术有特别的天赋,每天晚上丝行盘货。进多少货。出多少银.会计在一边打算盘。刘焕章便在一边心算,心算的数据总所算丝毫不差。1856年。刘焕章在邱家帮工。那年刘镛所开的丝行生意特别兴旺,刘镛心想,父亲年纪大了,用不着再去外面帮工.就叫父亲回家歇息。刘焕章回家后闲不住,常到丝行帮忙。遇到有蚕农过来卖丝,刘焕章便待在一边观看。偶尔发现刘镛卡秤头.占蚕农的便宜,即批评道:“乡民辛苦累月,做那么一点小生意,你可以占人家的小便宜!”刘焕章还教导刘镛,做生意要懂得“寸宽尺紧",收购蚕农的土丝即小生意,宜宽,对卖出去的土丝则是大笔生意,宜紧。父亲的教导让刘镛受益匪浅,而蚕农对刘焕章公平无私之举也纷纷称赞。<br>1862年,刘镛丝行生意正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他又赶上一个机会。曾国藩为解决军费不足,在上海招商运盐。刘镛知悉后,便和洋商翻译唐漾荷附在王秋田名下购买盐引。刘镛经营盐业自此开始,刘镛的盐业经营主要由唐漾荷负责管理,而自己则往来浔沪经丝业,偶尔才到扬州。<br>1870年,刘、邢两家的丝行开了二十余年,终于析资。过去丝经营全部由刘镛管账。如今刘镛的重点已经开始转移至盐业,对于行有照顾不到的时候。<br>1872年,盐运由票引改为场盐。票引即是领票去采的食盐。销往指定的地区;而场盐,即是划分若干的领地,称“引岸”。有了场盐,即有了一块生产食盐的领地,商人有垄断产盐和销售的权利当时刘的场盐包据章堰,伍估等地(即令天江苏盐城)。这个地区一直是淮盐的产盐区,淮盐一直以来销往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因为太平天国战混,淮盐的销售梁道阻阻塞了,清政府当时决定川盐取代淮盐。后来太平天国被平定,但是淮盐销售渠道已经被盐取代,一直没有恢复。淮盐因此多年积压,刘请接收后非常看1876年夏天,刘镛闻悉晚清大臣新任两江总督沈葆桢(福建侯官人到苏州阅兵,便赶去拜谒。<br>沈葆桢,1840年中举,1847年登进士,在平定太平军战争中他被曾国藩委以重用,为巩固清退政权立下汗马功劳。1874年 ,日本侵略台湾,他又出任台湾软差大臣,精心部署军队,终于迫使日本撤兵,1875年接替曾国藩为两江总督。他是抗击洋人入侵名将林则徐的女婿。<br>苏州离湖州很近,刘镛得知沈葆桢到苏州。即赶去拜见。他向沈葆桢汇报盐业的弊端,希望得到朝延支持,恢复原来淮盐的销售场。他的见得到沈葆桢重视。因为盐商不利,朝延的税收也没法保.而沈葆桢正为军饷犯悉想。盐业税收更是朝送重要的经济来源。之后沈葆桢多次向朝廷提出奏议,要求将原来属于淮盐的“引岸”。现在被川盐占领的,归还准盐,最后得到朝廷批准。<br>通过朝延的支持,刘镛的盐业得到顺利开展,原来堆积如山的淮盐一空,刘镛的利润也愈加丰厚。1877年丝生意非常红火,丝价一路飙升。许多同伙围积生丝。预备最高时再抛,而刘镛则出售非常果断.到了秋季,生丝价格果然下跌,许多丝商都惊叹刘镛做生意有眼光。<br>有了经济支撑,刘镛跟朝廷的关系日益密切。刘镛没有经过科举,但是对于官场却非常羡慕,其时清朝政府财政紧张,鼓励商人通过捐钱获得官职。刘镛捐官即从1861年起,时三十六岁,捐得蓝翎光禄寺署正;1866年。再次捐款,得花翔员外郎;1867年,刘镛因为江苏海运出力,经曾国藩奏保,得四品衔。1873年,刘镛因为直隶遭灾赈的绵衣,受到直隶总督李鸿章嘉奖。“义推任恤”匾额至今悬挂在刘氏家庙。<br>刘镛二十五岁娶盛泽沈氏,此外另娶宋氏、唐氏,一共生育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刘镛自幼家庭请贫。读书甚少,致富后尤其重视子女教育。四个儿子除长子刘安澜英年早逝,余三子均有所建树。<br>刘镛的三个女儿都嫁与大户人家,长女适同里蒋锡坤。蒋锡坤为光绪五年(1879)己卯举人,后举进士未第,人为内阁中书舍人。蒋锡绅后辞官,为岳父刘镛管理江苏盐务。蒋锡绅女儿后嫁张春儿子。跟张睿结儿女亲家。次女适湖州大户沈變源。三女适嘉定一品大学士。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徐项闻公子徐华样。<br> 第二章夺功名锦藻摘进士<br>清同治元年(1862)农历八月二十七,上海洋泾浜美岸边恒源里。一婴孩响亮是的哭声惊动了卧病在床的刘镛母亲王氏。王氏患病久卧。突然闻婴儿啼哭,问道,何处孩儿啼哭?家人告知媳妇沈氏生子。王母闻讯异常兴奋,禁不住强起看孙子。此婴儿即是刘锦藻,刘锦藻出生三日,刘镛请风水先生看辰八字。风水先生说,刘锦藻的八字中四大财库占了三个,将来必发大财。<br>当时刘家跟邢家合伙开着丝行。一幢楼里住两户人家,刘镛住前楼。邢家住后楼,底楼则攔放物件家什。两户人家来往密切,吃饭也不分你我。其时,丝行业务繁忙,人手常患不够,沈氏见丝行忙碌生儿三日下床服侍婆婆。刘锦藻五岁时,刘镛将其带回南浔读私塾,老师为南浔徐虎臣先生。时长兄刘安澜已经读书三年,刘镛便叫刘锦藻跟着大哥一起读书。刘锦藻因年幼贪玩,读书不上心,刘安澜像大人一般在务督促。1870年,刘家搬迁南浔,再请秀水陈雪渔先生担任私塾先生,为刘安澜和刘锦藻两兄弟授课,束修每年一百二十元,为当时最高价。陈雪渔先生是癸员副责,己未举人。为嘉兴名宿。刘家又招从侄刘承桂一起读书,承桂是刘锦藻伯父的孙子。比刘绵藻小一岁,按辈分来讲,他管刘锦藻叫叔叔。年纪虽小但他已经读完《论语》的下篇。亲戚中便有人嘲笑刘锦藻,谓叔叔不如侄子。于是刘锦藻让陈老师每天教两课,白天读了晚上继续读,晚上还在蚊帐里张灯读书,没有多久,刘锦藻功课就超过刘承桂。陈雪渔老师在对家授课达十一年之久,为刘锦藻的读书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直到刘锦藻二十二岁,才以年老告告辞。 刘锦藻读书很有天赋。1875年11月,刘锦藻十四岁出应童试,那日天气严寒,三更入场,手指僵硬,出场后,随去的陈雪渔老师索稿阅看,看后批评对刘锦藻责怪他临场发挥欠佳。后雪渔老师又将卷子交其他老师传阅,其他老师认为必中无疑。他们说,天气严寒,即使老宿也不免减色,到了晚上,便有人来报刘锦藻已经考取秀才,入县学第二十三名。<br>清代的科举制度非常复杂,考取秀才,即入县学。以后还要参加每一年的考试,这个考试称“岁试”,是检查学生的平时成绩。“岁试”分六等。考在前一二等的有奖励,倘若考了四等以下,就有可能被革除,此外还要参加三年一次的“科试”,“科试”合格了才有资格参加"乡试"。“乡试”合格即是考中举人。中了举人。才有资格到京城去参加“会试".“会试”考中称"贡士”,“贡士”殿试后为”进士“。<br>刘绵藻十六岁.“岁试”考了三等。十九岁。“岁试”考一等,补膳庫生,即由公家提供膳食,同年,刘锦藻娶南浔富户金桐家次女。金家是南浔“八牛”之一。<br>1883年,秀水陈雪渔老师年老告辞,刘家又聘请湖州骥村严珊枝担任教师。严珊枝老师文名久噪,其时正年方力壮,文笔雄健。他手抄了读本数册,经常钻研,面而近年陈雪渔老师因为年老体衰,教学一直沿用十几年的老方法,诸弟子因面日久生厌,兴趣日减,现在更换了老师,采用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大家倍感新鲜。其实老师的教育方法大致相同,只不过每一个老师总有自己的独特方法,因此弟子们学习兴趣渐浓,尤其是八股文的教习,令刘锦藻很有兴趣,须知当今考试正是考八股文。因此文兴愈高,进步自速,八股之功获益匪浅。先兄对刘安澜因稍顾家务,兼有庆吊应酬,不能如从前般如期上课。<br>长兄刘安澜生于1857年,比刘锦藻大五岁。在刘安澜之后,1859年,刘镛还生过两个双胞胎儿子。不幸先后病故。因此,刘安澜对这个兄弟特别眷顾。<br>1885年农历七月。二十四岁的刘锦藻随严珊枝老师和长兄刘安澜一起赴杭州应试。他们租的房子就在大运河旁边,因为小楼西向,又是夏季,异常炎热,两兄弟顶着酷暑发奋读书,就在中元节的前几天,刘安澜突热中暑,第二天愈加严重,不思饮食,找医生看过说是感冒,没有引起重视。过去有个习俗。凡是去省城参加乡试,都在考试之前到杭州城隍山庙抽签,以预测考试的结果。八月初一。刘锦藻和几个同学到杭州城隍山折䙘。突然发现庙里缺少一个延寿司。刘锦藻感觉不妙。果然,初五日,长兄刘安澜便离开了人世,而刘锦藻则考试落第。<br>长兄的突然离世。使刘锦藻倍感悲痛,头两年,他什么书都读不进去,每一天捧起书本。脑子里便马上会出现兄长的身影,刘锦藻自小就跟先兄在一起,在刘安澜的可护下成长。“余自动依兄为命,无事不相商榷,顿失倚恃。悲从中来。"¹一直到1888年初,刘锦藻才慢慢从失去兄长的悲痛中走出来。 1888年8月,刘锦藻再次是杭州参加乡试。那几天。刘锦藻感觉精神特别旺健,自我感觉很不错,下笔好似有神灵相助,文思 源不断。揭晓前一日晚上,夫人金氏悄悄刘锦藻说,我哥哥刚才过来跟我说,他昨晚做了一个梦,梦到父亲,父亲跟他说“澄如已中”,他感觉非常奇怪,父亲去世后他从来没有梦到,莫非真有灵验?于是他特意跑来告诉我。金氏说.你先暂时不要对外人说起,看今天知道了。当日,刘锦藻便和姐夫蒋锡坤一起在域里的邮局附近因为邮局得到消息最快,一直等到下午快六时了。还是没有任何消息,刘锦藻心灰意冷。以为没有希望了,便带了书籍到丝商邢穗轩家去打了几副解闷,才打了几副,家里就差仆人过来。叫他马上回家,家里有喜事。刘锦藻急忙赶回家。路上看见报船一艘接着一艘。开得锣数铿语,热闹非凡。至家中,已是贺客圆塞,没有落脚之地。这次乡试共录取七十三名,湖州仅录取三人。除了刘锦藻外,还有梅石庵、张风藻。<br>刘锦藻考中举人,属于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许多秀才一辈子都考不中举人《儒林外史》里的范进,到五十四岁才中举,竟然高兴得发疯,后来经其岳父一个耳刮子才将其打醒。<br>对于刘锦藻考取举人,刘镛看得很淡。他当时教训刘锦藻:”汝学殖浅薄,幸获科名,皆祖宗积累所致。”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的学问并不怎么样。能够考取功名,主要是祖宗积德所致。他还对刘锦藻说,比我会做生意而且比我要勤奋的人多得是,但是未必人人能够致富格。我现在富裕了,但是我的先人却享受不到我这样的幸福生活。因此我感觉不安。他还说,建立宗祠的事情你一定要放在心上,即使花费再多也要不惜。<br>翌正月,刘锦藻借梅石庵、周琴轩、堂兄刘安涛(1875年中举)。乘船至天津,又雇马车走三日抵达北京,农历二月十五日参加礼部会试,未能够考取。但照现定可以捐官,他捐得户部主事。<br>1894年农历二月。刘锦藻再去北京入闱,会试后四月发榜,刘锦藻就进士五十二名。此次考试,刘锦藻有幸和南通张謇同榜,他们在一起,互相学习,成为好朋友。农历四月二十一日参加殿试,张謇非常认真,面刘锦藻任意挥洒,二十四日宜读皇帝谓书登进士名次黎明入大内。在乾清宫台阶下听宜。结果张謇得大魁,刘锦藻列二甲。此年主考官四人分别是:高阳李文正公(鸿藻)。嘉定徐颂阁总宪(䚍),钱塘江柳门份郎(呜密),茂名杨容晶定(颜),考试毕,刘锦藻即去主考官处拜谒,碰巧嘉定徐颂阁尚书是刘家的亲家。刘绵藻的小妹1891年嫁给了徐家的公子。五月初六新进士引见,刘锦藻分在工部。刘锦藻喜欢吏礼,而讨厌水曹,工部跟水曹有关,他曾经听先兄刘安澜说过工部的许多腐败事情。上任后,刘锦藻担任都水司行走。他看见同像每一天都在谈论吃喝玩乐,或是谈论妓女,做公事极少,便觉得很无聊,照规距,新官上任要请客吃饭,而且,工部里面掌权的都是旗人。不拍马足不行。有同事对对锦藻说,作家里有的是钱,为什么不去请客送礼?而刘锦藻对这些拍马溜行为很是反感.这年10月10日是慈褤六十岁生日,刘锦藻便清假回了家。<br>儿子回家了,刘镛也心定了。他感觉自己年纪大了,应该退居二线便有意将刘家生意交始刘觽藻管理。<br>1897年冬,刘镛带着刘锦藻到江苏扬州检查盐业,他要让刘锦藻尽快熟悉业务。盐业是刘镛开拓的,又是刘家主要的经济来源。<br>刘锦藻没有事负父亲的希望。第二年。刘锦藻带着三弟刘梯青一起到扬州槽核盐务。兄弟俩过泰州,到东台。从北洋。伍祐,小海,最后到草堰。他们下到盐灶去实地调研考察,又到李堡、角料,然后经石港至于东,晚上便住在仁泰典,过金沙,抵通州,考察行程近一个月。1899年,刘锦藻再次是镇江,扬州、泰州,至十二检查盐业。<br>从镇江返沪,刘锦藻到丝行查看业务。他坐马车在洋泾浜一带转悠,看见洋径内水汽显篮,船舶停得满满的。许多船户正在船上洗刷刷,有生火做饭的,有从船内往外送果面的,还有从市里买直心回船的。还有互相打招呼说笑的,每一条船俨然是一户人家。再看洋润两岸,南贸兴旺,货模林立,洋行一家按着一家。<br>洋泾浜原为黄浦江的一条支流,东面黄浦江,在西经过八仙桥往北通寺买路到苏州河,西南到达周泾(即今天西藏南路)。由于洋隆连接黄辅江,许多江册小船可以从满浦江进入洋径到达上海老城.此村上海开坤。洋经演以南为法租界。北面则是英国人居住地。洋人繁集,许多运生丝的,运茶叶的货船,均泊在洋泾浜内。<br>刘锦藻转悠一圈,又跟湖州丝商杨信之、沈联芳。莫够清、王一亭等碰面聚餐。几个朋友都说,如今租界地价日益高涨,刘兄加有资在界时近的置一块土地呢?购置地皮或者造屋出租,不用儿会有酮倍收益。对锦藻听得此话,正合他的心意,原来刘锦藻位苏州河边一块地皮。约十几亩。虽然杂草从生,可是如果.会有升值空间,因为它挨者苏州河,同州船舶来往非如令上海繁事,今后南习家春也会器来上海居住,没有落,这块地皮即是启来的尊德里地块,刘脾属在1899年的人。土,并且在苏州河边建设临时码头,以便船帕停靠。<br>1901年农历正月。刘锦藻正忙于造房,突然接到盛宫保来电,说已经得到皇帝恩准,让刘锦藻以五品京堂候补。此时,距离刘镛过世才一年多,刘锦藻想,父亲过世必须守孝三年。还是不出去做官为好。可是亲朋好友一再劝说,谓能够做官,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因此对刘锦藻最终决定出去。1902年5月,他和三弟刘梯青一起来到北京。没有想到,北京才住了几天,就接到上海发来的加急电报。母亲病故了.死人为大,刘锦藻只好和三弟一同返回上海为母亲办丧事。此时三弟刘梯青刚刚道员分直隶,还没有来得及引见,刘梯青1876年生。是刘锦藻同父异母的弟弟。<br>苏州的地皮已经造好房子,还有堆桡,刘锦藻将家眷搬迁到此,取名为“贻德里”。刘锦藻堂名是“贻德堂”,他先兄刘安澜是“尊德堂”,这是父亲刘镛定下的。之后,南浔的生丝便源源不断地从苏州河进入,然后在胎德里卸货,有时围在胎德里,看时机再出售。刘锦藻又赶青浦等地检查典当和田租,又去镇江查看盐业,去江苏检查典铺。1904年,他再去淮北等地检查盐务。<br>1905年6月.南通状元作赛电报招刘锦藻回沪,商量开办大达步公司事宜。中国自“甲午之战”失败后,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引进进国外先进技术,兴办实业,张謇乃其中的佼佼者。大达轮步公司,即是在上海开码头,开从江苏南通至上海的航道,以发展经济所需,也同时为了跟洋人竞争航运。刘锦藻闻讯响应,赴上海参与投资。他到上海没有多久。又赶上中国商人出于爱国要求将浙江铁路收回自办。办铁路因为有经济利益,因此洋人早就盯牢了,逼迫清政府答应铁路归其经营。而中国的商人自然不肯放手,许多日本留学生也从国外归来支援。北京同乡的京官也派代表来沪,大家一致决定成立铁路公司。推举汤寿潜当领油。而汤则顾虑缺乏财政,招股困难,一定要拉刘锦藻一起干。后来大家推举汤为总经理,刘锦藻为副总经理。刘锦藻便将贻德里的临河房作为公司办公地点,中国自办铁路就从那时开始。当时设五省公会,江西推举李芗园、陈三立,福建推举陈宝琛。安徽推举李伯行,江苏推举王丹揆、张謇,五省代表聚集沪上讨论招商认股。刘锦藻又联系南浔等各路绅商,邀请他们认股。一时间,路股飞腾。购者争先恐后,苏州河边的胎德里门前每一天都聚集许多交股者。少者千人,多时万人。没有几个月便集款五百万元,为中国公司从来未有。汤寿潜和刘锦藻作了分工,汤寿潜负责工程,刻锦藻负责财政。之后。洋人企图插手中国铁路,逼迫清政府向洋人借款洋人企图以此控制中国铁路。刘锦藻则提议用存款另筑赣线,许多董事都同意,面汤寿潜却不同意,因此刘和汤产生矛盾。又有施者之任沪杭甬铁路局总办。承诺两年建成宁波铁路,叫汤寿潜放权,面汤认为施耗费太过,因此两人也产生矛盾,施省之请刘锦藻出面和汤礒商,也没有任何效果。1909年4月,刘锦藻以任期四年已满.坚决要求辞去副总经理一职。5月,浙江铁路公司在杭州开会。刘锦藻不愿出席,派外甥蒋孟苹代表。开会后,股东坚决要求刘锦藻继续担任董事。7月,汤被朝延任命为云南按察使。即刻赴任,而刘锦藻决意辞职。11月,浙江铁路公司在上海开特别会议。坚决挽留汤寿潜和刘锦藻。 1910年。就在刘锦藻对前途有些迷茫的时候。他遇见了洵贝勒载洵,即光绪弟弟。载洵得知刘锦藻的情况,就派他去崇陵监修陵基工程。1910年2月,刘锦藻至崇段梁格庄。当时工程刚刚开工。四个大臣轮流负责监工,每半个月轮换一次值班。就在这年。朝廷突然将汤寿潜革职,浙江公司无人管理。公司急招刘锦藻归来。而刘锦藻因为家里操办丧事,无㗇离开,公司的董事意然找到正在苏州的刘锦藻,请求其出席会议。<br>1911年5月.刘锦藻乘火车进京轮值崇陵工程。此时,盛宣怀根据朝廷意图,计划将商办铁路收归国办,因为缺乏资金。将铁路权抵押给英、美、法、德四国银行,如此引发全国动乱。中国商人纷纷联合起来为争夺路权斗争,结果导致武昌起义。10月,陈英士,张静江在上海筹备军饷,召集浙江铁路公司开会,言江苏铁路已经允许抵给洋人.浙江路必须保护路权,因此要等集军饷抵抗。刘锦藻接到通知,因为是浙江铁路事。虽然自己已经不担任董事,但应该有义务担当。11月11日.旅护商人集中到新造会馆开会,到一百余人。陈其美派代表黄郛和张静江出席,又派兵三百余人,将会馆全部包围.不许会员出去,同乡推举刘锦藻带头捐款。张静江提出借刘锦藻的道契去银行借款,黄郛在一边说和,说以半年为期限,合同盖孙文印章。谈了许久,突然有沈虬斋者掏出手枪逼迫沈田革写捐款。刘锦藻见状。只得写捐二十万,张石铭写捐十万。然后他们才准许回去。就在路权 户军等集军款之时,她们得到了一个惊人的信息,清帝退位了! 统治了二百六十八年(从清兵入关时算)的清朝就这结束了,当时消息还很闭寨,刘锦藻从一份报纸上首先得到消息.,隆裕太后代表六岁的宣统颁发诏书:<br>令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有现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于亦何忍一姓之尊荣,拂泺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与情,特皇帝将统治权分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分义<br>刘锦藻之望京华,潜然流泪。<br>1914年,辛亥革命以后,徐世昌任北洋政府国务卿,深得袁世凯信任,而钱能训也在北洋政府任职,徐世昌邀刘锦藻出任参政院参政。刘锦藻婉拒。<br>刘锦藻是进士,肚里有货。在学术上著述颇多。曾经著有《新附考》《坚匏庵集》《陆放翁年譜》等。最负盛名的数《皇朝续文献通考》,起自乾隆五十一年(1786),止于光绪三十年。集中了清中至清末各类典章文献,有重要的史学价值。1910年,经沈子淳侍郎进呈,发南书房阅看。得皇帝奖赏内阁侍读学士衔。辛亥后,刘锦藻又续书至宣统三年清亡止。书名改为《清朝续文献通考》。<br>刘锦藻除原配夫人金氏外,还有三妾,共生有十一个儿子九个女儿 第三章业丝盐沪上领风骚<br>刘鏞业十余年间赚了许多银子。1862年,刘鏞购买盐引涉是对刘家经营盐业具有偶然性。但是刘鏞能够及时抓住机会,而机会对别人来说即使遇到也未必能够抓住,初始,刘鏞的盐主要依靠徽商唐漾荷管理。他们将票引交给运商,运育将指定的地点,而刘鏞则往来于上海和南浔继续做生丝业务。1872年,盐运“改票为场”,刘鏞便在这年始办场盐。刘鏞当时的场盐位于草堰、伍佑、北洋等处,就是现在江苏盐城东部。盐务“改票为场“以后,许多的弊端不断暴露出来,盐的销路阻塞,私盐泛滥。1876年夏天,刘鏞闻悉清重臣。时任两江总督沈葆桢(1820-1879),福建人,晚清重臣)到苏州阅兵,感觉这是一个和朝廷大臣接触的机会,便趁机赶去拜谒,向其汇报盐业所存在的问题。盐运关系到税收,又是军响的主要来源。处在两江总督的位置上,沈葆桢的汇报和意见非常重视。古语说,官商勾结。在清朝晚期是非常腐败,刘鏞能够迅速致富。也眼他深谙这其中的奥妙有关,刘鏞便时开始逐步成为淮南小有名气的盐商。他在扬州设盐业办事处。盐灶的范围包括江苏东台、大丰、小海等地。刘鏞去世前两年,即1897年,又让刘锦藻去海门等地楷核盐业,让他熟悉盐务。刘锦藻继承父亲的遗志将盐业蛋糕越做越大,并且在江苏各地投资开建多所典当行。<br>江苏通州有一个张謇,生在江苏常乐镇。常乐镇也是刘家经营盐业的根据地。刘家的许多当铺便开在常乐镇以及附近的三阳镇刘鏞的女婿蒋锡绅,即刘锦藻姐夫,1879年中举,后来几次会试未中通过“大挑”得到一个内阁中书舍人的职务。这个职务就是一个闲差,蒋锡坤很不喜欢。人家叫他送钱。送钱可以外放,他家里又拿不出钱,后来干脆辞职到岳父刘鏞处帮忙。刘鏞让他担任通州典铺的总管。他来通州不久,认识了张謇。1885年,张謇也考取了举人.因此他们很谈得来。1890年。张謇要赴北京参加会试.蒋锡坤和刘锦藻也要去北京赶考,因此三人相约从通州会合,坐船到天律。三个人,一同乘船,共同的话题是如何应付会试。刘锦藻抱着随便的心态,因为他知道自己刚刚考取举人,估计运气没那么好。蒋锡绅不太积极。几次失败令他心灰意冷,此次赴京纯粹是陪伴他们两位,张謇则希望有所突破,因为他知道当今的帝师翁同颜对他寄予无希望。他会私下里给他帮助。虽然那次考试他们三人都没有建树,但那次的旅行让他们建立了很好的友谊。没有多久,蒋家和张謇家成了儿女亲家。蒋锡坤的女儿成了张謇的儿媳妇。1894年,张謇跟刘锦藻再次赴京赶考。这次二人同登进士榜。<br>张謇考取进士后。“弃文经商”,在家乡投资办厂,走实业救国之路。1898年,张謇率张之洞之命在江苏通州办“大生纱厂”,又通达刘坤一将湖北官纱局存沪的二万四百锭纱机领回,作价二十五万两官段,次年开机生产,因为工厂临近产棉区,取料方便,又因为工人为当地农民,工资低廉,因此利润丰厚。之后,纱厂扩大规模。原料紧张。张謇向两江总督刘坤一申请筹办垦牧公司,种植棉花,通海垦牧公司位于南通和海门二县交界的海复镇。张謇任总理,公司地跨通和海门两县,北至南通吕四丁荡,南至海门小安沙川流港,总面积十二万三千多亩。初期用开垦出的土地必须经过翻杷,将草根御底控才可种植棉花,而且须经过三年以上的耕种才能成为热地。为了防止海水蔓延,又必须建筑堤坝,建造排水工程,因此垦牧公司投资人力和物力。当时参与通海垦牧公司投资的有许多浙江商人,如郑孝胥、徐静仁、徐申如,刘锦藻、张石铭等。通海垦牧公司成立后将田地分给股东管理。由股东自行安排出租或自行耕种。刘家得田一万二千七百亩,为刘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br>1903年6月,张謇从日本考察四十天后日来。日本的经济发展迅猛,让清末状元倍感震惊。当时江苏通州还是产盐之地。利用靠海的优势生产食盐,但是生产的方式还是非常原始。通州属于淮南,盐丁采取煎盐之法产盐。用当地海滩上所产茅草和芦苇烧煮因此成本非常高,而当时北面的淮北早已经用日晒法产盐。由于日晒法比较煎盐法成本低,因而准北盐远比淮南盐便宜,这样就影响了准南盐的销售。盐农为了生存不得不参与走私。私盐泛泛滥,国家税收拿不到,肥的只有运商。因此张謇决心引进日本的管理模原来分散的墩、灶个体经营模式,改为公司化大生产。张謇自己的人脉关系,会同汤寿潜、徐显民、徐尔彀、罗振玉等现银十万两,用浙商唐桂森在名义县庫淮南总局,转请两淮盐运使批准,在江苏吕四创办“同仁奉盐业公司”。<br>张謇找刘锦藻,希望他投资。此时的刘家已经腰缠万贯。其经济实力远非张謇可比。张謇跟刘锦藻说。成立“同仁奉盐业公司”刘锦藻说,你说,需要多少银子?张謇说,公司需要十万两银子。找几个人投资,刘锦藻说。没有问题,当即同意投二万两。另有徐显民二万两.上海道台袁海观二万两、刘聚卿和刘聚学各五千两、樊时勋五千两、赵风昌五千两、张謇七千五百两、李碧硕二千五百两、通海垦牧公司出一万两,共计十万两,张謇出任总理。<br>张謇因为事务繁忙。“同仁奉盐业公司”的业务交由江知源负责。.即江导岷(1881-1947)。江西人。1893年人张曹为山长的书院,为张謇门生。后考入两江陆军学院。1901年张謇创办牧公司,江知源为常驻经理。负责前期测绘,后任通海海泰盐处处长,主抓盐垦。<br>当初刘安澜去世,留下妻子刘邱氏。夫人只二十九岁,年纪轻轻有一个子酮。邱氏哭天哭地,几欲寻死。刘镛出面。将刘锦藻长子刘承干过继给刘安澜一房。当时刘承干只有四岁,邱氏养育刘承干,将其当自己所出,倍加呵护,1899年。刘镛过世.此时刘家己为巨富。1908年,对家四兄弟析广,刘承干作为长子长孙分得大批遗产。<br>1934年刘锦藻过世。通海恳牧公司的刘家业务全部由刘承干负责。通海公司业务不断扩大。许多董事都在上海,公司便经常在上海召开会议。当时通海垦牧公司的上海账房叫大生炉账房,位于延安路上。到抗战前夕,公司董事有徐静仁,江知源、徐申如。于敬之沈燕谋、张敬礼、阵豫千、李耆卿、刘承干,监察董滫青、费荫庭。<br>徐静仁为安徽当除人。名国安,字静仁(1872-1948),曾经秀才,后到镇江从事制盐和销盐,辛亥时,江苏独立,张謇任两淮盐政总理,徐静仁相任淮盐科长。得到张謇赏识。后来徐静仁出任海基牧公司董事长。海宁徐申如是诗人徐志摩的父亲。也是垦牧公董事。当初他们父子二人共同出席董事会。刘承干还跟徐申加亲密交谈过。 张訾 张謇 两兄弟 张謇有个兄长叫张督,字叔俨“,号退庵,为张善謇兄,人称张三先生,比张謇大两岁,张氏两兄第年幼常一起读书,后因为家境贫穷,张謇将读书机会留给兄弟。张謇的仕初也非常不顺,自十六岁考取秀才,以后多次多试均未中,不得已到准军吴长庆处担任幕僚。光绪八年(1882)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日本原机派进军派进攻仁川,张謇随军出发。为了军中有伴,也为了给兄长一个机会,张謇担任后勤帮办,在军营内尽显才华。从朝鲜归国后,张謇以军功保举知县,签发江西履职,后又升江西南昌县帮办.1892年署理贵州知县。在家乡办实业,张謇考取状元后,在家人才即想要兄长自来的,很督便在1904年退职回乡,张謇果然有非凡才能,从此成为张謇的得力助手,先后担任复兴面粉公司总理、大生三厂总理,大生第二纺织公司总理等。<br>1915年杨州最大盐商周扶九因为场盐业务衰退,提议废灶兴垦.一致赞同,此后,盐商周扶九,对梯青等邀请张善出面。公司,当时参与大丰公司等建的湖州商人有刘梯青,颜冠三、陈其采,还有祖籍的上海商人王一亭。以及祖籍湖州的许春荣。以上人物均为沪上名人,比知陈其采,是蒋介石结拜兄弟陈其美的兄第。民国七年(1918)张謇创办大丰盐垦公司。以后.张謇又在沈灶开办通遂公司、裕丰公司等。<br>通遂公司开办以后,即提出“废盐兴恳”,将原先已经衰退的盐灶废除,作垦牧土地使用,为了弥补捐失。公司允许将盐灶出售给垦牧公司。<br>1919年2月.通遂公司委派颜冠三、席慎之、张作三来沪找刘承干签字,由张作三代表张謇。刘承干便将小海资镜请之灶产一百十七副出让给通遂公司。包括灶洋八万一千九百元,每副七百元,房屋六千元,驳船两只六百元,给原业主一千三百九十元,垣地押租一百一十元,合洋九万元。<br>张謇过世后,张謇因为年事已高,不再担任通道公司经理,公司由张謇儿子张孝若负责。1935年,张孝若被原保谭杀害。公司实际负责人朱警词,朱警词很霸道,把待通遂公司后.独断独行,为自己谋私利,造成公司亏空,后被董事卢养吾举报辞职,从张謇办公司到张孝若过世,这一段时同是通海星收公司最辉煌时期。1945年。张謇侄子张敬礼委派王湘论接手公司。1945年3月23日,通遂公司在上海张敬礼家召开董事会,此时刘锦藻已经过世,刘承干派账房邵菊如出席,刘承干乃一介书生,对生意不太内行,自刘锦藻过世以后,刘承干几乎没有去过苏北场盐,不能够亲临指挥,效果自然不同.单听别人汇报难免会被下人糊弄。当日出席董事会的董事有:张敬礼、张一峰,朱警词、王湘论,张芹伯。张芹伯即张乃熊,为南浔“四象“之一张石铭的长子。还有张作三、蒋暇堂。董济民。当日讨论的问题是公司负债已达八百万,决定出售土地还债。<br>晚清至民国时期,典当业具有很高的利润,许多农民和商人遇经费不足时便通过典当物品来筹资。刘家早在1865年就跟徐寅阶部郎合作在江苏震泽开设恒义典铺,1866年刘镛集股于湖城开同裕典,1881年起陆续在海门三阳等镇设四典。至晚清时期,刘家四房典行遍湖州,南浔、新市、盛泽、青捕,上海、江苏等地。如盛泽兴盛典、新市春生典,青浦珠家角(朱家角)同和典。和济典,源康典,江苏支塘大生典,何家壁道生典,湖州新盛典,菱湖万泰典,江苏启激裕大典等,仅刘承干一房的典当业就有二十多家。每 一家当铺由二三十名员工组成按照级别有司账,司包、司钱,司饰,柜钱数人,中缺数人,学生数人,还有从事打杂和做饭的更灶数人。清朝时期开典铺需要得到朝廷批准,刘家因跟朝廷关系密切,容易取得执照,这些如同网络一股密布的典铺,跟刘家丝业,盐业互相配合,起到调整资金,互补盈亏的作用。<br>张謇办实业有许多行业,而每一次张謇需要资金投入时,他便为想到同年刘锦藻。1905年6月.张謇拍来电报道刘锦藻至上海商討成立大达轮步公司,集股购地,并且推举刘锦藻任总办。刘锦藻上伍后发动江富商参与投资,公司在上海十六浦购置码头,跟南通天生港大选能步公司对应,又向英商购置“大安”轮,开通南通至上海航线,购置“大和”轮,开通上海至扬州航线。过去航运一直是洋人所是垄断,长江航道内运输的全部是洋人,中国人只能够做一点苦力,大达轮步公司的创立是中国民营资本掌控航运业。打破了洋人垄断航运一统天下的局面。此得力于张謇的功绩。而浙江富绅在资金投入上发挥了很大作用。日寇侵占上海后,为了战争需要。强占大达公司的房产和码头,因为码头对他们太重要了。当时刘承干等无能为好托在汪伪政权任职的南浔,褚民谊帮忙协调,结果褚民谊也无能为力。 南浔“大象”庞莱臣 民国期间,装电话是稀罕之物。宁波定海人厉树雄、厉百川兄瞄准市场成立四明电话公司,刘家积极参与。厉树雄(1891—1987),定海人,十八岁在上海房地产初显身手。创办宁波和丰妙厂、宁波四明电话公司。1923年3月20日,刘承干来到一品香参加四明电话公司股东会,到者有厉树雄、厉百川昆季,王茂育、叶山海、刘承材,刘承植,蔡西生、汪星台、蔡咏和九人。刘承干被选为董事长。<br>南浔还有只“大象”庞元济。又称庞莱臣。其父庞云鏳为南浔丝商,曾经与胡雪岩合作做丝生意,又曾经参与左宗棠军火生意而致富。庞元济光绪六年考中秀才,由其父帮助向清廷献银三万两,经李鸿章奏请,获慈禧太后特尚举人,例授刑部江西司郎中,特赏四品京堂。1904年。清政府委任四品候补京堂庞元济在高昌庙日晖桥筹办龙章造纸公司,地址在今天浦东六里乡。庞莱臣会同严子均招得商股三十八万两,清政府拔款六万两作为官股,同时享免庞元济在川沙购地六十亩,引进美国100烘缸长网造纸机二台,1200磅打浆机十四只。有1000千伏安发电机一座自行发电,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开车出纸。日产纸十吨。造纸厂所用的原料是破布。兼用木桨和稻草,产品是连史纸和毛边纸,当时外国人投资的华章造纸公司日产纸也只有十一吨,因此,龙章造纸厂此举非常了不起。龙章造纸厂又将纸张品质分为等级。最好的供应绸缎店作包扎绸缎料子次等的供应北方用来糊墙壁当窗户纸,再次的用作信封衬纸。或用来作书画,书籍的裱柸。龙章造纸厂开工初期,正值日本向中国大倾销洋连史纸,因此工厂的效益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直到1932年才出现转机。其时,国内出现大规模抵制日货的运动,使得造纸厂业务迅速猋升。庞莱臣比刘承干大十八岁,属于刘承干前辈,刘承干对庞莱臣非常尊重。庞莱臣办造纸厂缺少资金。刘家二话没说,即跟南浔许多丝商共同参与投资。1927年,龙章造纸厂开董事会,刘承干为董事,其余董事还有韩芸根、邱问清、徐冠南、庞赞臣。抗日战争爆发后,龙章造纸厂遭遇日寇飞机责炸。国民党政府动员企业内迁,龙章造纸厂所有设备装了七十艘舶船转移,途中又遭遇日寇飞机轰炸,损失惨重。工厂搬至重庆以后,经过董事会批准。龙章造纸厂以三百五十万元售于重庆国民党政府。<br>缫丝是湖州地区的主打产品,许多湖州商人都经营缫丝业。湖州模缫丝厂原由菱湖王箜甫和吴匡、范并甫、温庶青等四人在1909年集资十八万两所创办,位于湖州北门外大通桥。原名湖州丝厂后改名公益丝厂,有意大利缫丝车二百台。这是湖州历史上的第一家丝厂。1921年丝商周庆云接管。1928年1月周庆云有意扩资,招集刘承干等协商投资,刘承干带着账房蒋少清来湖州考察,投资三万元<br>19世纪末20世记初,随者汽车业发展。橡胶需求量剧增,橡胶也成为许多工业产品的新兴材料。从1909年年底至1910年年初短几个月时间,南洋地区新成立的橡胶公司就达一百多家。上海明应庶农业公司即是在当时橡胶还热门的背景下成立,公司在新加被购地种械橡胶。公司董事长叶换初。为浙江最早的民营企业浙江兴业银行董事长。叶在新兴银行担任董事长几十年,而刘承干则为浙江银行董事当时投资明庄公司的湖州商人还有很多,刘承干的表兄蒋孟苹也参与因为蒋孟苹也是兴业银行董事。此外还有湖州商人朱寿门,朱一直在浙路公司供职,后在苏州办制药厂,又担任明庶公司监察。其他股东还有蒋抑卮、陈鹤即、杨松年。汤韦存,叶山涛等。其后金融危机爆发,很崩溃,大多数的橡胶公司破产。上海明度公司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橡胶又开始紧俏,明度公司出现好转。1941年10月。经过董事会讨论,明庶公司在香港出售,得法币三百万。<br>刘家在经济宽裕之时,广置田产。购置的田产有吴江横扇、昆山,南浔马腰、湖州晟舍、青浦、平湖、嘉兴等地。每一年通过收租得到利润,刘镛在1891年至1892年间。在青浦购置的土地有五千三百二十七亩,后来归入刘家义庄。属于刘家放中共同财产。至抗战时期,田产效益差。许多地方收不上田租。因为没有利润,刘家又将部分田产出售。如吴江横扇土地一千零九十亩,连续几年没有利润,负责收租的账房崔兴初非常不得力,还通过收租中饱私囊,刘承干不得已于1941年12月15日,经过中间人陈一之、邱辅卿介绍.出售于缪乐僧,得价七万八千七百三十五元。至抗战后期。刘承干的生意日愈萎缩,不得已再出售部分土地,1944年9月出售南浔土地,共计一千八百零七亩,计价一百九十八万七千八百余元,由南浔账房崔兴初介绍售于伦舒叔堂。刘奖励崔兴初中间费二万元。<br>刘家资本参与投资还有上海中华书局、南浔浔震电灯公司、武汉电公司、浙江长兴森森公司、苏嘉湖汽车公司等。浔震电灯公司武汉即济水电公司在1949年后还有股息分红。<br>清同治年间,上海工商业逐渐发展。许多中国官僚买办,地主富商看到外国侨商经营房地产获利丰厚,便也在租界内外大量购置房地利。南浔“四象”的张、刘、邢、庞和宁波的方家,李家都是当时沪上的房地产大户。 位于苏州河边的尊德里房产 位于苏州河南岸厦门路136弄的贻德里。1908年刘家分产归长孙所有。1928年至1930年刘承干将房子作了重大改造,通了水电,建成几十幢新式石库门房子,更名为尊德里。刘家四房,分别各有自的堂号,为:大房刘安澜,刘尊德:二房刘锦藻,刘贻德;三房刘梯青,刘崇德。四房刘湖涵。刘景德。尊德里的大部分房子都用来出租。<br>有客户一百三十多家。1917年。刘承干又购入尊德里对面厦门路137号房产,即洪德里石库门房产,土地共计六亩一分六厘多,工部局估价每亩一万八千两,合计白银十一万零七百两;付中间费五千五百两,洋行办事员和商爱尔德各一半,洪德里是石库门老房子。里面的弄堂狭小阴暗,采光不足,但是因为地段好。还是非常受欢迎。<br>此地产是刘承干自刘家析产后独立经营的最大地产项目,因此非常高兴,还给子账房先生蔡咏和奖励。从此,尊德里和洪德里互相对应,两个弄堂口可以彼此进出。<br>刘家如此大的产业,刘承于怎么管理呢? 第四章继祖业承干依账房<br>1908年农历四月二十日,是刘镛过世十周年,刘家四房正式析产。刘时为何此时分家,只因为当时刘锦藻四弟刘湖涵还年动,刘湖涵是刘镛六十六岁生的。到1908年才刚刚虚岁十八.还不能够独立管理产业,分给他产业自然管理不好。可是,老三刘梯青又一直嚷嚷要分家。所以到1908年刘家正式分家。析产以后,老四的产业自然还是交二哥管理,而刘承干此时已经二十七岁,应该学会独立管理了。当时刘承干对没有搬至沪上居住,春节期间,各处的账房先生便分别来南浔向他汇报工作。有典铺的司账,司饰,有棉布店的账房,正月初四、初六两天,先有南浔东正茂,北正茂两棉布店贩房过来,之后有盛泽昌的司饰,司账,司包同来拜年交账,还有菱湖万泰典司包程炳文,湖州新盛司包沈复三、盛泽兴盛典司包金紫襄、司饰许应生来拜年交账。<br>刘家当铺无数。分的刘承干名下的便有盛泽兴盛典,昌盛典、湖州新盛典,江苏何家墅道生典,江苏支塘生典,江苏启东二激格大典,菱湖万泰典.,青浦同济典,德清新市春生典等。<br>名义上是析产,但是许多生意可以合伙做。刘锦藻对这个亲生儿子还是非常照顾的。认为值得投资的地方即介绍刘承干参与,刘承干也非常孝顺,每一天都去胎德里,向本生父亲刘锦藻汇报工作,1934年刘锦藻过世,刘承干没人可以依靠,他独当一面,许多事情都由自己拍板。才感觉有一些吃力。还好,刘承干依靠一批有能力的账房先生,为他出谋划策,为他打理生意。1926年中秋节刘承干长子刘世炽结婚,在上海爱文义路住宅嘉业堂大厅摆酒。来客众多。刘承干特意为账房先生设了一桌。当时就坐的账房先生有张菊畦、蒋少清、邵菊如、俞子青、程伯厚、邹履冰、蔡咏和、瞿从叔、程星甫等。每一个账房都有自己的岗位,具体分管某一摊。程星甫和程伯厚是安徽休宁人。程星甫专管江苏通海垦牧公司资产。邵菊如原来杭州泰和典担任经理,1925年2月18日由刘承干堂叔刘安仁(颂驺叔)介绍来上海担任账房(刘安仁一直担任南浔刘家的总账房)。邵菊如经常代表刘承干出席兴业银行董事会,后来成为刘承干的主要帮手,一直做到八十岁才年老告退。蒋少清也是湖州南浔人,精明能干直工作到1949年前夕告老还乡。张菊畦为刘承干表兄,南浔实业家张晋华之子,后到刘承干处担任账房,负责青浦典铺等业务。账房先生的工资比一般员工要高。民国初年每一个月三十至四十元之间,当时刘承干聘请一些遗老为其校勘图书,其中有进士和举人,每一个月也就这么多工资。刘承干曾经在1919年请过一个举人。叫姚竹轩,德请人,曾经为江苏知县,为其担任抄写之役。每一个月只有十二元工资,请过一个家教,也是十二元工资。这些账房先生大部分来自湖州、南浔、双林,属于同乡,大家知根知底,有的是亲戚或朋友举荐,因此承干对他们特别关照,过年过节或者他们到上海汇报工作都要请先生吃饭。刘承干招待客人有时候也会邀请账房相陪。也因为是朋友亲戚介绍,人情关系使得刘承干无法对他们采取比较严格的管理措施全凭自觉来做事情。<br>有个账房叫崔振声。南浔人。刘承干让其在南浔管理账房,南浔和昆山等地的收租就归其管,南浔藏书楼建造也由其负责。可是此人私心较重,趁建造藏书楼的机会,让施工人员为其家中造房子。工程的材料也经常假公济私。有人向刘承干反映,刘承干闻悉后,虽然出过严厉批评,但因为是同乡关系。且崔振声为其工作几十年。友情使得刘承干只能够对其宽容处理,崔振声过世前,向刘承干推荐其儿子崔兴初接替他的班,刘承干满口答应。但是崔兴初的表现远不如其父亲,很令刘承干失望。他工作施拖拉拉,在吴江收租后迟迟不.到上海向刘承干汇报,抗战时期他到上海避难。也迟迟不来谈工作。有人跟刘承干汇报说他在吴江收租有近二万元的货款进账,而崔兴初却汇报只收到五千元款项。由于崔兴初的营私舞弊最终导致刘承干将吴江田产出售。<br>还有个账房蔡咏和,湖州双林人.原来在宏格盛丝校里做账房。后来丝歇业,由刘承干表兄蒋孟苹在1915年介绍过来。当时曾经有朋友提醒刘承干,谓蒋、蔡手臂相连,恐怕以后蒋孟草向你借钱,你不好推脱,果然.蔡咏和任职后,胳膊朝外拐。竟然瞒着刘承干借.钱给蒋孟苹,数目达几万元以上。1921年蒋孟苹创办裕华盐垦公司。向刘承干借洪德里道契云去拘道握替本,当时约定将来以裕华股分若干以口再苹名下常昭沙田契存在刘承干处。可是等到约定三个月期满后,蒋孟苹的沙田契并未送来,而当时的借据也没有送来。直到1922年,经过刘承干反复催讨。才将收据拿来。此时洪德里道契已经瞞着刘承干由刘石荪经手抵于银行。计银十万两。1925年。刘承干以抵款到期,嘱咐蔡咏和去取。蔡咏和却借故回了双林。后据贻德里账房叶山涛云,此道契又抵给了哈华托。加银二万一千两,而刘承干对此一无所知。刘承干闻悉后,再三向蔡咏和说,向蒋孟苹讨还道契.原来洪德里的道契不但擅自加款。而且户名也已经更改。现在是以蒋赋荪的名义出抵(蒋赋荪为蒋孟苹家人)。后来叶山涛以及蒋少清、俞子青等都劝刘承干将洪德里道契出售。以免将来抵款巨二法承担。1925年农历年底。刘承干将洪德里道契出售给四明银行,得款三万两。另加中问费二千元,蔡咏和后来离职至张石铭处担任账房。<br>此外账房还有严奇初、杨诞石、王變梅等。严奇初为严细枝的孙子.其祖父严珊枝为刘安澜和刘锦藻的私塾老师,湖州织里骥村人。曾经负责江苏东二微格大典账房,后负责上海尊德里房租。杨诞石负责青浦义庄的田租。<br>尊德里房产交刘承干时,只有几幢房子和部分仓库,刘承干住了没有几年,就搬去爱文义路别墅。有个余姚人黄楚九.专门做娱乐生意,曾经在南京路西藏路口建成“新世界游乐场”。后又开药业公司。1928年,黄楚九数次来胎德里转悠,想跟刘承干租下贻德里地块建赛狗场,而刘承干另有想法。他想对贻德里房产进行改建,1928年9月的一个晚上。为胎德里改建之事,刘承干跟账房蒋少清。蒋少清按照刘承干的意图,找人设计图纸,石库门老宅建设从此拉开序幕。老式的石库门房子多为砖木结构。联排布局采用欧洲模式,平面的结构又是从中国传统三合院四合院中吸取改造,进门一个大井,正对天井是客堂间,两侧是厢房,客堂间后面有楼梯可以达二楼还有后天井,天井内有一口井。因为当时没有自来水,吃水就用又因为大门入口是用粗石条门值,所以称石库门房子。当时上景张。这样的石库门房子很受一些遣老富户的喜爱。<br>蒋少清找了许多设计师,又去了各处石库门住宅详细考察再设计图纸。当时上海租界内已通自来水和电灯,因此便想到在老式住宅上加以改进。弄堂之间的间距更加宽敞,高度加到三层,采用进口的清水红色面砖,门相上配雕部图案。<br>改建工程在1930年完工,刘承干在小区的北大门楣上额上”尊德里1930”字样。尊德里位于苏州河边又近外滩。出门步行半到达外滩外白渡桥,因此各受许多富户青睐,刘承干将大部分来出租。<br>做生意,得依靠账房先生。生意不好时,要辞退他们,也很费事。<br>抗战期间,刘承干欲辞退部分账房先生,然而账房先生都跟随刘承干多年,宾主之间感情深厚,无奈之下刘承干必须支付因为当时经济条件非常恶劣,员工辞退就没有饭吃,因此个别着不愿意走。当时辞退的账房有程伯厚,沈叔筠,记健夫(负责青浦义庄土地田租收账)。程伯厚想不通,接到刘承干辞退的书信就拿走账房的钥匙相要挟,后经过蒋少清从中斡旋,谈妥遗散费每个人三万五千元。才将他们摆平。<br>有一个称职的账房先生对经营管理非常有利。尤其是像刘承干这样摊子多,经营业务多,外面应酬也多的大老板,必须要有数个称职的账房.1927年不配历四月刘承干到南浔吊唁张静江父亲张定甫。此时,正值北伐战争,蒋介石急需军费,湖社委员李伯勤在湖州国库征劵,要湖州马上完成一百万元。四月二十九日晚上。沈联芳和李伯勤联名给刘承干打来电报,说原定他和刘锦藻答应各募三万元国库证券,必须马上兑现。时间紧迫。刘承干催崔振声去景德号取电报信函,信函加下:<br>刘翰怡兄鉴:为募券,曾向公谈前方军事屡捷,来电需款急亟今吴兴月内先垫解50万。勤请中央减至30万,湖城10万已解到,浔决认垫20万,限今日解清。刻梯湖二公备解3万,石公4万,除兄6万外。余均缴足,刻闻端赖吾见与令单各些3万,请遇电中号,兄与令尊各垫3万,请迅电申号,解勤申寓…<br>联劳小波伯勤叩礼。<br>刘承干看过电报,知道此事非常紧迫,也不敢马虎。当即拍电报通知上海账房俞子青,着其立即筹洋三万解去。 丝业会馆及丝业建筑,系清末民初南浔的丝业分会办公和议事之所 第五章 治文案代笔凭书记 <div>刘家交际甚广,又很讲究礼节。朋友之间有应酬,都必须事先写知书信又须写得认认真真。刘承干所结交的朋友都是大户人家,要么文人墨客。饱读诗书之人,要么生意巨贾。沪上名流,所写书信自然不能轻率。但他自己又事务繁忙,应酬颇多。因此一直以来都聘请一二位书记员担任其文案工作。<br>最早任书记员的是沈醉愚,名沈焜,字醉愚。江苏吴江桃源人。生于1871年。卒于1938年。沈醉愚考取秀才,有一定的文字功夫。因桃源跟南浔近邻。沈醉愚很早即跟刘锦藻热悉,之后又认识刘承干。1903年闰五月,沈醉愚约刘炳照等一批文友来南浔游玩,刘承干殷勤招待.在小莲庄四面厅赏菊。一起喝酒。兴趣很浓厚。当时沈醉愚还在武宣怀馆担任家教。1909年才开始来刘承干处。直到1938年沈醉愚突然遇车祸去世,为刘承干担任书记员达三十余年。沈醉愚去世后,刘承干于1939年为其整理出版诗集《一浮沤斋诗选》。序言写道:“醇愚于宣统己西岁辟式进盛氏馆面依余治笔札,晨夕晤言,迄于其卒。盖三十年。”<br>刘承干和沈醉愚交情深厚,几次外出旅游都带上沈。比如去杭州游。去山东崂山旅游、去莫干山避暑、去大连避暑,去北京给溥仪贺喜等。都带者沈醉愚。一方面充当书记员角色,可以随时记录书写;另一方面饮酒献诗也有一个知己。民国初年刘承于邀聚遗老消寒聚会,也邀请沈醇愚参加,沈醉愚的年龄和脖性和遗老们接近,而且沈醉愚会作诗。沈醉愚担任书记员期同,有时会遇到家庭事因为身体原因,请假竟长达数月,因此必须有人在此间为沈醉愚代庖,沈醉愚的离世比较突然。1938年12月18日,沈醉愚从苏州来沪,途经闸北时突然遭遇车祸,生命垂危。警察问其姓名,伊自称沈梦白。警察从其身上搜到一封信措。上面写者许多电话号码和联系人,警察按照电话地址打电话到刘承干愚园路住址。接电话为账房邵菊如,警察问,你们是否认识沈梦白?邵菊如忽然想起沈醉愚有时会用沈梦白笔名。就说,认识,他怎么了?警局便告诉说,伊被汽车撞了,恐有生命危险,你们速派人到新闸路桥。等到邵菊如赶到,沈醉愚已经去世。沈醉愚有夫人和小妾各一人。夫人江氏生二男三女,妾生一女四男。子女众多,生活贫困。尤其槽糕的是其中一个儿子叫子定,游手好闲.初始由刘承干担保在钱庄里做事。没过多久就被开除。后又吸大烟,看中南浔富子里的一个妓女。要替其赌身跟老子要钱,沈醉愚没有钱,他便私自出售房产,醉愚是想要阻拦,被其推操跌倒,沈醉愚没有钱,他便私自出售房产,愚醉想要阻拦,被其推跌到,沈醉愚过世后,因为家境萧条。连办丧事都依赖刘承干。当时醉愚年幼的儿子只有四岁,孤儿寡母,非常可怜,刘承干又贴钱帮助。之后。几个儿子一直跟刘承干有交往。<br>担任书记员的还有:<br>黄孝纾(1900-1964),字公渚。福建长乐人。其父为原福建驻防军正黄旗人,翰林翻史、清末济南知府黄石苏。辛亥后流离山车清在1924年春季过来,一直到1934年任山东大学老师,在护期间,黄公渚参加朱古微等创设的“沤社”,是一位词坛新秀,1935年,刘承干乘船去大连长春。途经青岛,去探望黄石荪,黄公渚还面款待,1938年,他应董康鼎请任北京司法委员会秘书,兼做北京师部。1946年,再赴山东青岛教书。在黄公渚担任书记员期间,因其会请假离开,因此往往有几个书记员同时就任,有时是沈醉愚,有时是费恕皆,有时是黄公渚。此时刘承干经济上还比较富裕,多一个人所谓,而且刘承干对他们考察和熟悉也有过程,他们的工作能力要经过时间检验。不像沈醉愚,已经过许多年的磨合。彼此都是非常熟悉。黄缉甫(1897-1968),台州宁海人,名绳熙。章一山以砚孙作承干处无人代笔,特荐伊重此,月修二十元。黄缉甫少年时曾经和潘天寿一起师从清末秀才徐扶九,徐扶九对诗、书、画均有造诣。黄缉甫在杭州中学堂毕业后,即到上海,先在章一山处帮办。时刻承于处书记员砚孙作古,刘承干托章一山物色人员,由章一山推荐过来。次后,刘承干发现黄缉甫字写得好,文则不甚高明。其实,黄长是画画,并不是文案,当时也是为了谋生所需。黄姆甫刘承于保持联系。1925年期间。费想皆为刘承干担任书记黄阀甫也经常过来。他们二人会有分工,一般是费想皆负责起甫责书写。1945年3月,正是抗战后期,市民生活丰常困难,黄缉甫常到刘承干处借钱。<br>费恕皆(1874—1931).又名费有容,号只园、蛰园。湖州画家费丹旭之孙,费以群儿子。生长于杭州,曾经中过举人,后因替人代枪降。辛亥革命后。流寓沪上。进入哈同花园主编《广仓学会杂志》1925年9月21日由章一山荐来代替黄公渚,约1925年至1928年间在刘承干家。因为费恕皆患痛风病,经常发作,一会手肿,一会发作则请假。刘承干有时也要去南浔乡下住一阵,有时住几个月.时间费恕皆和黄公渚都不便跟去,书记员的任务便由沈醉愚负责,因为沈家就在南浔。1931年10月15日。费恕皆在上海病故。<br></div> 邹燕孙,1926年上半年在位,名复。仁和诸生,在哈同花园设馆。因为沈醉愚近来家里有事,费恕皆得痛风病,手足不能动,其间由邵菊如介绍为费恕皆代疱,属于兼职。后因为爱俪园之馆结束。遂辞去处书记员一职。<br>沈刚甫,即沈家权,湖州人。原来在南浔丝商金家。即刘承干生母任家教。与账房邵菊如有或谊,于1930年8月29日到馆。沈刚甫在刘承干处担任书记员时间很久,有二十多年,直到解放后1958刘承干服务。沈刚甫终身未娶。晚年住上海。生活困难。经常生病,他的兄弟沈家榕向刘承干求助,刘承干几次给予经济帮助。<br>1957年。沈刚甫病重期间,由其兄弟沈家榕短暂过来为沈刚甫代疱。<br>曹喜叔,湖州太湖人。1937年5月从南浔到上海帮忙,至1940年农历年底,后去庞莱臣家担任家教。刘承干对书记员要求颇高,字要书写漂亮,文采也须好,而有的书记员虽然字漂亮,但是却没有文采。曹喜叔写字草率。很潦草。刘承干让他抄过几封书信,看过之后丰常不满意,又让沈醉愚重新抄。<br>姜佐禹(即姜殿扬),南务印书馆编辑,江苏吴县人。在古籍校勘、版本研究上颇有功底,擅书法,《四部丛刊》题签者。1941年沈刚甫一直生病,此时划承干将施韵秋从南浔嘉业堂调来临时担任书记员一职,又委托朋友物色书记员。1942年3月。由常热瞿风起(1907-1987)推荐姜佐禹过来。瞿风起为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后代。姜佐禹后来帮助许多遣老写过墓志铭,如叶柏阜基志铭。沈刚甫病愈后回到刘承干处,此段时间姜佐禹还一直眼刘承干保持联系。1947年腊月,刘承干家里吃年夜饭,发现姜佐禹家生活困难,还道姜佐禹过来一起吃,并且赠予一百元。姜佐禹于1957年1月28日在上海病故,其女儿和儿子过来向刘承干报丧,刘承干送其女儿四十元.此时,姜佐禹加入文史馆才几个月。当时已经实行新的货币,一元相当于过去一万元。<br>还有白曾然(即白也诗),北京通州人。在1921年年初至1923年期间任划承干书记员。<br>抗战期间,嘉业堂藏书楼管理员施韵秋在上海,也曾经兼任刘承干书记员一职。施韵秋原为江苏海门小学教员,由通海恳牧公司康房介绍到南浔藏书楼工作,抗战期间,刘承于部分图书由徐森玉经手出售重庆国民政府,刘承干即委托施韵秋负责。1945年2月26日施在上海病故,施韵秋患病辞职时,按照前年账房沈叔筠,程伯厚。记健夫辞职时的安置费。支付三万五千元。年底施韵秋生病向刘承干借钱付医药费,刘承干又先后三次给予十万元。施韵秋夫人和儿子松生磕头感谢。据其夫人讲,施韵秋去世前一刻,嘱咐夫人写三封信,由其叙述。旁人记录。一封写给张味霓。一封写给郑西谤(郑振铎),一封写给刘承干。第一封信写后他签了字,至第二封时,他设能够说几句话,第三封信几乎没有说一个字。便不行了。<br>1944年6月,施韵秋经常生病,经嘉兴名宿沈泉推荐,杭州的李如登,已.经七十七岁的丁西举人为刘承干担任书记员。先是冒鹤亭推荐南通孙散晚(癸卯举人)出任。孙已经七十八岁,刘承干嫌他太老了,录用李如登。后得知李跟孙只相差一岁。不过,李一直在招商书记员,刘承干认为他可能比较适合。1945年2月4日。即农历1944年底,李如登在刘承干处工作半年后辞职,应聘到元样钱庄叶子威处担任笔札。当时正值抗战后期,老百姓苦不堪言,七十多岁的举人老爷尚要出来讨生活,何况其他的民众。<br>杨鉴资,为杨钟羲(即杨芷晴)的儿子。杨芷睛死后,家庭贫困.杨鉴资在一单位上班,因为日本人入侵而停业。抗战期间来沪,途中全部被劫,身无分文找到刘承干,先打杂,吃住皆在刘家。在年1948年10月期问担任书记员,因为沈刚甫有疾,回家休息。后经李可介绍杨到商务印书馆任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杨去了台湾。<br>朱庶侯(1892-1962)。即朱孙蕃,为扬州诗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刘承干担任书记书记员七十天。<br>封耐公,在1957年期间曾经短暂担任书记员。<br>1958年,沈刚甫病重,其兄沈家榕也要照顾家人。不便再来刘承干处,刘承干委托冒鹤亭为其物色新的书记员。冒鹤亭为其推荐二人.一为瞿兑之(1894-1973),湖南人,出身望族,为清季军机大臣,外书部尚书瞿鸿玑幼子。曾经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及复旦大学就读。北洋维内阁国务院秘书长、编译馆馆长、燕京大学教授;一为严益堂,瞿兑之做了几个月以后。因为有其他事情而辞职。由严益堂刘承干委托瞿兑之写《嘉业藏书楼记》《八十自序》。<br>严益堂是刘承干的最后一位书记员。约从1959年农历八月开始,至1960年5月止。之后,刘承干的日记便非常简略,从笔迹看应该干自己所写,断断续续。有时甚至模模糊糊。且不是每一天都记录,偶尔记录某人来过而已。 第六章 结姻亲亲上更加亲<div>刘承干有一户姻亲,为青镇首富徐氏。青镇限乌镇只一河相隔,河西为乌镇,清朝时属于湖州府乌程管辖。河东为青镇归桐乡管辖。青镇的徐冠南和徐晓霞是堂兄弟。他俩早在民国初期即在上海经商,徐家跟南浔刘家是世交,晚清时期徐冠南父亲跟刘承干祖父刘镛早在沪上相识,两家经常走动。徐家世代书香,徐冠南考取举人后.弃官经商。因为长辈熟悉的缘故。刘承干后来娶了第一位夫人嘉善钱德璋,为徐晓霞夫人妹妹。1929年,刘承干第六个妹妹又嫁给了徐冠南的儿子徐欣木。<br>徐冠南,原名徐棠,字公棣,号冠南,生于1866年。徐家兄弟到上海后,赶上护上开埠不久。洋人进驻上海,他们发观上海的商机,即开银行,开当铺,又做丝生意、房地产,渐渐生意越做越大。其时。洋人筑路以各省和城市命名,而徐冠南居上海宁波路乾记衙。他通过捐款捐地争得以“乌镇路”命名。“乌镇路”今天尚在。位于闸北区天目中路以南。徐冠南还曾经在1920年、1922年两届被选为上海总商会会董(会董共计三十五名),为沪上商界杰出人物。刘承干民国初年到沪上,即和徐氏兄弟密切交往。<br>1912年12月13日,住在宁波路乾记弄的徐冠南,邀请从南浔至上海不久的刘承干来参加消寒聚会。那时的刘承干刚刚满三十岁,对上海市面还不太熟悉。而徐冠南比他大十六岁,已经对上海非常熟悉了。聚会有南浔“四象”的张弁群一道合作做东。来了许多遗老同志,共有三桌人,刘承干坐中间一桌,同坐者为许子颂、吴昌硕、钱听邠、汪渊若、刘光珊、朱砚涛及主人张弁群。左席为日本长尾雨山、潘兰史、周梦坡,李梅庵、沈醉愚,王一亭、张石铭、徐冠南。右席为杨诵庄、钱服格、陶拙存、陆纯伯,徐晓霞及徐氏西席林君。缪筱珊技亦至,至晚未参加宴会而去,因另外有应酬。<br>那天聚会的题目是《頣园水怀图为徐冠南题》。頣园位于青镇,即徐冠南父亲养老之所,刘承干当时写了这几句诗:<br>芙蓉浦外柳依依,我欲来敲白板扉。<br>入画亭台供玩赏,披图楼榭认依稀。<br>苔岑缅话先人谊,枌社闲抛旧钓矶。<br>刘承干年幼时,曾经在家里见过徐冠南父亲徐焕藻。徐老先生跟祖父刘镛是好朋友。古语说“人不如放。衣不如新”,朋友还老的好。民国初年那段时间。徐冠南、晓霞兄弟,还有张石铭、刘承干在沪上的一些富坤像蒋孟苹,德利洋行的杨雨辰、张弁群等经常一起聚会,有时来到四马路的春江楼,有时来到小花园别有天。有时则在迎春坊田金风家喝花酒。<br>刘承干岳父钱绍桢,曾任湖北道台。民国期间经常从嘉善往来沪上,每一次来。都习惯住在大女儿钱德珩家。即女婿徐晓霞家里。虽然,徐晓霞家不见得比刘承干家宽敞,但是因为他跟大女婿交往已久.关系更为融洽。刘承干也是每一次都股勤地去晓霞家里拜谒岳父,有时借夫人钱德璋一起去。钱德璋有个兄弟叫钱泰,字阶平。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民国时任京师地方审判厅主薄、外交部条约司司长,驻西班牙、比利时、挪威大使。1914年冬季从上海乘火车至北京.和刘承干合宴为其送行。1922年冬季,溥仪大婚,刘承干去北京贺喜,跟钱阶平多次聚会。1924年,钱德璋的叔父钱能训,进士.徐世昌为北洋政府总统时曾任国务总理。病故后他的灵框从北京运回嘉善。徐晓霞和刘承干夫妇到上海火车站公祭。<br>是连襟,又是生意朋友,徐晓霞曾经找刘承干借钱,刘承干也是能帮则帮,相比之下。刘家的财产要比徐家不知多几倍。有一次徐晓霞借刘承干二万两银票到期了,账房先生执意要他按时归还。徐晓霞因为资金周转不灵,想要续借。伊便找到刘承干,刘承干没有办法只好来一个折中的办法,还一半,续一半。当时,二万元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刘承干请的家教每一个月才十二元工资,一个账房先生每一个月也才三十至四十元。<br>民国时期,沪上秩序混乱,时有绑票案件发生。1927年9月14日徐冠南在宁波路家门口附近的五福弄遭遇绑票。绑匪事先探得徐冠南为巨商。出口勒索巨额赎金。不得已,最后徐家出了二十八万元才将徐冠南赎回。<br>沪上秩序如此混乱,徐冠南不得已搬至苏州躲避,此后,刘承干也因为遭遇绑匪恐吓。搬到苏州居住。1937年2月16日,正是春节时期,在苏州居住的刘承干和大儿子刘世炽一起来到苏州大郎桥徐南冠处看望徐冠南。那年徐冠南七十二岁,身体很差。两足不能行走,闻姻亲刘承干过来。即叫两个仆人搀扶出来迎接。刘承干的六妹对极也出来会见兄长。那次会面。他们谈到了徐晓霞所开的宝大裕钱庄倒账的事情。原来。就在不久前,徐晓霞所开宝大格钱庄出现倒账,起因在徐晓霞,结果连累其他合伙人走投无路。钱庄倒闭,晓霞只自己避开,其儿子徐懋斋依然在外面胡闹,花钱阔绰,结果有许多欠债朋友找上门来讨钱,连累徐冠南借给徐晓霞钱款也没有着落了。<br>徐冠南于1940年在上海病故。<br>刘承干有两个正连襟,一个徐晓霞,还有一个是孙景扬。<br>孙景扬,即孙用时,为孙宝琦儿子。孙宝琦,字慕韩,浙江杭州人曾经出任山东巡抚,北京政府国务总理。孙宝琦出身官宦世家,他的父亲孙论经是光绪老师,官至内闻学士。凭着父辈的功勋,孙宝琦享受到“以父荫入仕”的待遇,授刑部主事、直隶候补道。八国联军侵北京城,慈禧偕借光绪西逃,孙宝琦相任随侍近臣。因为路途泥泞,马车非常难行,孙宝琦不顾辛劳数次下车推行,他的吃苦精神以及对主子的拳拳之心,让慈禧感动。孙宝琦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他会英语。法语,熟悉电码,会和洋人打交道,这为他以后担任外交官打下基础。孙宝琦有五个老婆。他的大女儿孙用慧嫁给了李鸿章身边的红人盛宣怀四公子;二女儿孙用智更加风光。嫁到乾隆皇帝的曾孙奕助家,劻是晚清重臣,慈禧身边的红人,被慈禧封为庆亲王,孙用智嫁给他第五个儿子;三女儿嫁给了北洋大臣王文韶的公子;四女也嫁给了皇室,是爱新罗·宝熙家的媳妇;五女嫁给了袁世凯第七子袁克齐;第七个女儿孙用嫁给了船务大臣张佩纶的儿子张志沂。就是张爱玲的继母,姻亲关系让孙宝琦得到无尽的好处,他出任山东巡抚是亲家奕劻为他举荐,他几次犯错,也通过烟亲关系得到摆平。<br>民国时期,上海极司非尔路有一幢西式小红楼。它就是赫赫有名的汉冶萍公司俱乐部。说它赫赫有名一点也不为过,因为那幢小红楼属于上海滩大富翁云集的地方,经常出入的都是大亨阔佬。当年。洋务派代表盛宜怀创办中国第一家钢铁企业汉冶萍公司,盛宜怀过世以后,盛的亲家孙宝琦接替他的位置担任汉冶萍公司董事长。之后.汉冶公司俱乐部便或为孙家的住宅。<br>走进汉冶萍公司俱乐部,你会惊叹这座红楼极妙的建筑风格。醒目耀眼的外墙红色面砖。突出的老虎窗。还有室内弯曲雕刻精美的木楼梯。<br>刘承干夫人钱德璋的妹妹钱德琨即嫁了孙宝琦的儿子孙用时。也即孙景扬。<br></div> 孙宝琦在北京担任要职。经常往来沪上。来时便住在汉冶萍公司俱乐部、刘承干则为其接风。有时还跟连襟徐晓霞同清,接风也是颇具规模,必须请一帮朋友相陪,凡是孙宝琦所熟悉的名流都要请来。加者有李伯行、社梅叔(名纯,广东番禺人,护军使署秘书长)。、傅小庵、姚文敷。刘孙,徐冠南、章一山、叶柏皋、夏律冶经理),哈同夫妇、觉弥、张石铭、张淡如、很菊生、徐朱小汀、厉树雄等。吃饭的地点都是高档餐馆。尤其是位于静安寺路的爱俪园,他们时常去游玩。爱俪园,又称哈同花园,为英国人哈同所建。哈同是个传奇人物,原是犹太人。后来到了印度。印当时属于英国殖民地,他便入了英国籍。后来不知怎么又入了法国籍,二十三岁初到上海时,还只是一个穷光蛋。因为认得沙通银行一个同乡.便托同乡为其找工作。初始在沙逊银行做看门人。沙进银做的是实鸦片生意。伊便一边做着门人。一边帮助推销鸦片,还同推销国外带来的煤油灯。当时国内众人都用桐油灯,因为那时中没有煤油,点灯便用桐油,自然煤油灯要胜过桐泊灯,这便是他发家之路。之后沙册银行看其颜有经济头脑,便准容其为法董局董事。他竞然又认识一个做咸水妹的女子。并且娶她为妻,那女子也很有帮夫命,许多时候为哈同出谋划策,没有多久便成了护上房地产大亨。哈同很有经济眼光,据称当时南京路有一房地产是属于他的,位于静安寺路的爱回园便是哈同杰作。所以名爱面园,因为其妻子就叫“俪霞”。据说“俪”的父亲是法国人而母亲是中国人,哈同对妻子爱得要命。或许因为“俪”有法国缘关系。爱僵园当初还是一块空地。杂草丛生。哈同请来著名的计师设计,运来许多当时非常名贵的建筑材料,用了六年时间建成里面有西餐厅,中餐厅。假山楼台,水棚同楼。无一不用其极以待客,可以会友,谈情说爱,是休闻蝶乐的极佳去处。当时沪上多大胸。比如孙中山、章太炎,黎元洪,康有为,王国推、徐间章士钊等。都是哈同花园座上客。孙宝琦是民国总理,自然是护上流所喜欢结交之人。他来到上海,哈同夫妇也出来陪伴。还有哈回园的管家叫姬觉弥,江苏人。都过来接持。刘承于自那以后,理夫妇经营来往。<br>刘承干几个妹妹都嫁给大户人家,几个妹夫和刘承干关系蜜切。1909年,刘承干大妹刘承杏嫁苏州大户吴郁生的次子吴潜甫,即吴曾形。吴郁生(1854-1940)。清代进士,光培三年授翰林,为内阅学士,兼礼部尚书。刘承干那印宋本图书也请吴郁生题签郁生为晚清和民国初年著名书法家。晚年一直寓居青岛。刘承干去青岛游玩,即探望,吴潜甫则开车接送。<br>1916年。刘承干二妹刘承彬嫁南浔丝商邢植之长子邢礼铭,那家合作做丝生意已经几十年。<br>1918年。刘承干三妹刘承橘嫁吴县邹梅生子邹斯觉。<br>1922年,刘承干四妹刘承林嫁无锡巨商周舜卿之子周寿甫。周舜卿(1852--1923),名延弼,字舜卿,以字行,无锡人。十六岁与洋人结识英国恰和洋行大班帅初,后得到师初信任到大明洋行任职物下,在苏州河边开设异昌五金行。出任总经理,周家除煤铁,还利用洋行经营蚕盖出口,后又经营丝业,自己办现丝产蛋丝用于出口。<br>1923年。刘承干五妹刘承李嫁江苏山阳丁街衡甫之子丁晋生,由苏第紫东及许鲁山做媒。丁衡甫(1866-1919),即丁宝铨。字二十三岁中举人,二十四岁中进士,鲁任山西巡抵.辛亥前夕被清廷免职,寓居上海。<br>1929年,刘承干六妹刘承棂嫁乌镇徐冠南之子徐欣木。徐欣木和刘承干交往密切。徐冠南病故以后,他们还有经济上的来往。<br>1931年,刘承干八妹刘承章嫁苏州程印午次子。<br>1932年。刘承干七妹刘承移嫁缘海宁姚文数次子姚晨。姚文敷。清末官员,曾任盐运使。民国时任上海海关监督官。<br>刘承干五弟刘承植(刘培余)娶平湖葛词蔚之女。葛词蔚即葛酮浿(1867-1937),和张元济同科举人,是徐用仪的女婿,为教育家、,藏书家。葛词蔚和刘承干交往密切。葛词蔚还有一个侄子叫葛荫梧,即葛昌楣。,字咏我,南社社友,诗人。也跟刘承干来往密切。<br>1928年.刘承干的七弟刘承槃和八弟刘承采,由刘承干账房部菊分别要胡藻青部郎的两个女儿。胡藻青为胡雪岩侄孙,曾经在任内闻分部郎中,大清银行上海分行股东,新江铁路公司股东、在杭州开信源金铺,做金饰品生意。1900年。胡还跟输林院伯一起创办税州藏书楼。抗战期间移居上海。1947年。四为政府建捕游行学生。胡藻青和陈叔通、张菊生。叶损初等十人联名上书上海市长,要求政府立即释放学生。即“十老上书”。<br>刘家三房。即刘承干三叔刘梯青,十七岁娶嘉兴望族姚宝勋之女姚宝勋,官候补道,他儿子姚慕莲,清末以指资得二品衔,民国时上海内地自来水公司董事长。姚慕莲即是刘梯青的舅爷,他俩关系密切。刻梯青原配夫人施氏在婚后十二年过世,后刘梯青又娶宁波巨商周湘云之妹。刘梯青生有五个儿子九个女儿。长子刘俨延娶盛宣怀之女盛静颐,生育两个女儿。因为刘俨廷喜欢抽鸦片,养小老婆,后盛静颐不堪忍受出走离婚。之后,盛静颐起诉刘严廷讨养老费。官司打到湖州,盛还求刘承干帮助说项。刘梯青二女刘承毅嫁上海总商会创办人、中国通商银行总董严信厚的孙子严智多。即严祝三。三女刘承铭嫁海盐徐家,清末军机大臣徐用仅的后代徐絅章。徐絅章为海盐酱园老板,在上海开松盛酱园店,跟刘承干交往很久。 第七章办丧事金氏葬南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