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居书院礼孝贤

醉笔舞魂

<p class="ql-block">沁园春 瑞居书院</p><p class="ql-block"> 瑞居书院,读书明理,传孝治家。看茫茫世界,滚滚红尘,芸芸众生,竞走天涯。虚誉争名,蝇头夺利,碌碌终身且戏耍。莫怨嗟,人性本如此,于理不差。</p><p class="ql-block"> 忠孝立身当嘉。好男儿,挺身为国家。想毛氏周公,忠心为党,朱帅贺彭,执锐披甲。仲弘宜伟,东挡西杀,横㮶赋诗真儒雅。是栋材,真英武巍峩,千秋如画。</p> <p class="ql-block">昨天(11月17日)庆阳市著名的医学世家老中医、王氏正骨法之传承人、九十岁高龄的王毅老人亲自带领他的孙子王亮和曾孙专程约我,从西峰前来瑞居书院潜心研学孝道圣贤礼义和合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接受老祖先留下的几千年的“人之初,性本善”“百善孝为先”之读书明理教育,重申“欲高门第须行善,要好儿孙必读书”之古训,认同“读书明理礼,写字养身心”家庭家教家风必须承传的文化共识。同时给瑞居书院赠送他多年的辛苦专著《王氏正骨法》等书籍,亲笔题字:瑞气雅居,满院书香。并就当下如何传承岐黄文化、农耕文化和孝道文化家风而座谈交流。随后又参观了南义乡吴塚村六百多年的大古槐,聆听了宁县八景,南义八景以及关于南义、马泉古老的文化传说故事,一路上“左老师”称呼不断,其对待“读书治学,与人为谦”的家教家风之诚挚令人感动。王老还为吾老人提赠牛奶一箱和菊花一盆。</p> <p class="ql-block">满江红-瑞居书院参观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冬天气,风乍冷,瑞居书院。爱文化,千里驱车,携孙学研。悬壶济世六十载,治病救人八十年。敬王毅,秉烛对青灯,攻黄卷。</p><p class="ql-block"> 人生事,须看淡。教子训,谨守严。读书明理,率先作垂范。敬畏祖宗传孝道,崇德尚文耕砚田。勉后昆,静心且笃行,法圣贤。</p> <p class="ql-block">  王老先生在参观完瑞居书院后座谈交流时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必须继承。因为这是我们的精神文明之根脉所在。这一点,要认真对待,绝不能含糊!作为一个人,要读书,要有文化,要有文明精神。读书明理,文以载道,读书增智,文以化人,这是古训。有文化的人,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彬彬有礼,受人尊敬。没文化的人言语粗鲁,行文莽撞,目光短浅,为人不耻。中国历史五千年,中国文化五千年,中华文明五千年,咱庆阳南佐遗址文明五千年,天水大地湾文明八千年,这些都是国宝,抓住一样,一辈子都学不完。</p> <p class="ql-block">百善孝为先,孝道比天大。孝道文化就是治家文化。孝道家风就是治家作风,必须应该坚决传承下去,而且要不走样,要传好。因为,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不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一年两年的事。人,做人的第一美德就是孝道。孝,就是孝顺,对父母百依百顺。就像瑞居书院孝道展馆里宣传的那样---“无违”“三礼”,-不违背父母心愿,使父母欢心,这就是孝道。孝,首先要顺,顺从父母,不顶撞父母,就是大孝。其次,孝是一种行动,是日常生活中的自觉不自觉的无意识的积德行善的率先垂范行为。也就是说,行孝靠自觉,行孝不能受人强迫。第三,人世间万事万物都可以等,惟独行孝不可以等。绝不能等。等父母不在了才想起来去行孝,后悔莫及啊!第四,多回家看看,多陪伴父母,父母不在意儿女给多少钱,拿多少东西,而在意儿女平平顺顺,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父母放心,儿女做事使父母放心无忧就是最大的孝顺。</p> <p class="ql-block">儿女孝顺,就能使父母长寿。我今年九十了,这样的事我经见的多的很了。儿女德行好,对父母孝顺,事业干的好,父母操心少,心情好,自然长寿。儿女违法犯罪,败家毁业,心情不好,父母心里不宽展,积劳积忧,自然抑郁而终。这一点非常重要。人常说,家和万事兴,儿女孝顺了,家里自然就矛盾纠纷少,为啥农村门头上要写“和为贵”“平为福”“耕读乐”,这是门训,家训,法规,教人们去自觉遵守,就是这个道理啊。</p> <p class="ql-block">孝道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家风。我们应该大力宣传这种文化和这种精神。更应该家家户户都来培养传承这种美好的家风。比如,从小给孩子教育,让他们读书明理,知书达礼,知道待人接物讲文明,懂礼貌,见了大人要问好,给长辈或客人端茶敬水接饭要用双手。平时衣着穿戴要冠履端正,</p><p class="ql-block">不能歪歪邪邪,说话要语气和平,语言文明,做事处世不能横行霸道,粗鲁莽撞。</p> <p class="ql-block">瑞居书院宣传礼贤和合,这很重要,这非常好,我首先点赞支持。我为啥专门带孙子重孙来,目的就是让他们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让他们懂得做人处世,待人接物,首先要讲“礼”。这个“礼”不仅仅是礼貌,礼节,而是一种文明程序。人与人之间,以礼相待,和合相处,这是符合“儒家文化”中的“仁者爱人”“礼之用,和为贵”及“墨家文化”中的“兼爱”“非攻”精神的。所以瑞居书院门头上顶“礼”“贤”这两个字,非常好,非常重要。</p> <p class="ql-block">“耕读轩”“问穑亭”,这很好。晴耕雨续,考问稼穑,穑就是收成。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中国优秀传统国学文化,包括历史,一辈子都读不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瑞居书院专门建了个传承讲堂,叫人们来读书,来学习,开展孝道文化传承交流,与人为善,积德行善,这很好,非常好。瑞居书院在我所知道的什么书法园,纪念园等馆所中,专门传承孝贤礼和文化,这是比较突出的一个文化家园,文化书院,至少在全市少有。</p> <p class="ql-block">在观看瑞居书院书画展馆后,王毅老先生说,文化最讲传承,而且传的是高人。传的是人的文化思想、道德风范和人文精神。我能活九十岁,主要原因是我一辈子坚持读书,写字和研究岐黄文化。文化,养的是人的思想,育的是精神,你刚才讲“书香育礼”就很好,就是这个意思。我给你册页上题“瑞气雅居,书香满院”嵌入“瑞居书院”四个字,目的就是希望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给“人”给“后辈儿孙”传下去,书香门第,这是一个家庭兴旺发达,长葆富贵的大事,不得马虎,马虎不得。</p> <p class="ql-block">家有书香辈辈兴</p><p class="ql-block"> ---左立彦和他的瑞居书院</p><p class="ql-block"> 左立彦,男,汉族,宁县南义乡马泉村人,1950年12月24日生,庆阳市级非遗项目宁县擀毡技艺传习所传承人。孩童时代,左立彦跟着父亲、祖父学习羊毛擀毡手工技艺,和“老毡匠”的父亲左官元一起扛簾掂弓,走门串户,为南义周围乡村及宁县山区乡镇乡邻擀毡,依靠羊毛擀毡技艺挣钱养家。先后带徒弟6人,传承技艺36年。依靠“羊毛擀毡”技艺度过大炼钢铁和“三年自然灾害”等艰难时期。改革开放初期至1990年前后,又依靠擀毡手艺传承,新建住房11间。同时,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供给瑞杰、瑞英和瑞霞3个子女读高中、上大学,结婚成家。在党的好政策的引领下,左立彦父子依靠祖传下来的这个“羊毛擀毡”技艺和其他农业生产收入逐步走上富裕小康道路。</p><p class="ql-block"> 左立彦夫妇勤劳节俭,在农业生产方面依靠种西瓜、玉米和油菜及栽培核桃树等项目发展经济,积极致富奔小康。左立彦和妻子常彩琴和睦待人,团结邻里,对父亲极为孝顺。在父亲左官元晚年因病瘫卧在床三年零八个月期间,左立彦夫妇精心伺候,亲自寻医煎药,每天烧炕做饭,给父亲擦屎擦尿,端汤送药,喂饭喂菜,伺候老人,风吹雨淋,从不间断,直到老人病终。在老人去世祭奠埋葬时,舅家为他们夫妇披红挂彩予以表彰。</p><p class="ql-block"> 左立彦热爱文化事业,喜欢读书,常年研究农耕节气及历学等传统文化,带头学习,教育子孙,与人为善,并积极支持儿子大力发展书画文学艺术创作事业。左立彦家日前藏书分政治、历史、文学、艺术、社科5类,约近3000册,分别在宁县和西峰的2个儿子家里,满满的9大书柜。他平时省吃俭用,收集各类图书资料,潜心学习,研究《易经》等传统文化。自身率先垂范,言传身教,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耕读家风。其非遗传承事迹被制作成纪录片、拍成《老毡匠》微电影在甘肃卫视和中国新闻网站上宣传报道。2001年,左立彦家庭被甘肃省读书工程领导小组评为全省优秀读书家庭、最美书香文化家庭。2021年7月,左立彦家庭被庆阳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家庭。2022年6月,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甘肃省文化旅游厅、甘肃省图书馆联合发文命名左立彦家庭为2022年全省“书香之家”,命名他的儿子左瑞杰同志为2022年全省“阅读之星”。左立彦建办的瑞居书香文化大院引起了左邻右舍和人们的广泛赞誉。</p> <p class="ql-block">王氏正骨遐迩闻,九旬中医倍精神。</p><p class="ql-block">为教子孙来书院,因爱文化遗墨馨。</p><p class="ql-block">求学探知拜圣贤,赠书赐字勉后昆。</p><p class="ql-block">虽是立冬乍冷日,文明风拂马泉村。</p> <p class="ql-block">王毅,字子劲,号董汉,生于1935年10月8日,庆阳市西峰区人,执业医师,文史研究者,甘肃省非遗传承人。陇东王氏中医世家第三代传人(王贵正长子)。现任西峰区骨伤医学研究所所长、庆阳王氏骨伤医院名誉院长,《发现》杂志副理事长,岐黄研究协会理事。创办了陇东地区首家民办科研机构——西峰骨伤医学研究所,以及首家民营医院。在国内首创“日光疗法”及“活页石膏固定法”,并根据祖传秘方研制出“雅斋再生散”、“活血定痛丹”、“消灵”等十多种骨伤良药。多次应邀赴北京、天津、吉林、武汉、广州、昆明及东南亚等地参加学术活动,其研创的“日光疗法”被列为省级研究项目,该成果于1984年被收编入庆阳县志和庆阳地区志。论著有《王氏正骨法》、《太阳能疗法浅谈》、《歧伯考》、《北地名医考索》、《董汉之歌》、《正骨图歌》;发表《活页石膏固定法》,《辩证施治医治骨折》,《太阳能疗法简介》等专著、论文及有关“歧学”的学术论文上百篇。其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推行中西医结合,使“王氏正骨法”在理论上与方法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注重培养年轻后备人才。曾应邀在兰州医学院讲学,并在县区举办多期骨伤专业培训班,为基层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骨伤专业人才。原卫生部部长崔月犁为其题词:“发挥中医骨伤科特色,不断创新,造福人民。”</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瑞居书院研学存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