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旅游,除了不挣钱,其他,还是蛮好的,比如情怀!

云上帕米尔

<p class="ql-block">做旅游,除了不挣钱,其他的,都还蛮好,这基本上是业内的共识。现在能挣钱的基本上也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一些东西。</p> <p class="ql-block">但旅游要不要继续去做呢?当然要做,习近平总书记说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的理解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有闲,有钱,有诗和远方,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身体!</p> <p class="ql-block">旅游是一个投入很大,但有回报期很长的产业,而且他的投入,要靠从游客身上一分一分通过游客满意的服务回报回来,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也由此有一种说法,做旅游的最高境界,是善良,去旅游的最高境界,是包容!</p> <p class="ql-block">有的景区的投入需要五年,十年或者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其实这期间,只有一个目标,也只有一个过程,那就是不赔不赚,只要没人骂,不被网暴,平安就可以了!这期间做旅游的人,凭着一生的情怀,获得所有来过的游客的一声点赞,可能就心满意足了。</p> <p class="ql-block">做旅游的几大优势:景观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交通优势,人口优势,现在旅游做的好的,也基本上就是全部具备了这几大优势!不具备后者两个优势的,也就是花钱赚个吆喝!为当地的地方名片增加色彩,简单算个账,如果是来回机票4000,一周吃住2000,门票及其他消费4000,小一万!这也不是普通工薪阶层和老百姓可以消费得起的!旅游是要针对高消费群体,但如果把主要目标就针对高消费群体,那么旅游就做错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想这个人们肯定是指中国的绝大多数群体!人们开心,这个世界才开心!</p> <p class="ql-block">经营旅游资源的大部分都是国企或私营企业,面对不具备人口优势和交通优势的西部地区,有个别人就提出免门票或门票半价,理由是游客进去以后主要靠丰富的二销来赚钱,保运转!其实这些地方的旅游旺季时间都是很短的些,其他的主要是靠周六周日游,假期游,节日游。其实也就是我们正常所说的周边游,本地游!暂时不靠门票,来养活自己,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有的景区,一到淡季就直接关门了,节省成本!你再提倡要丰富文化旅游市场,对于口袋见底的景区经营者来说,开的时间越长,亏的越多,倒闭是迟早的事!</p> <p class="ql-block">景区的良性循环就是:有基本的门票收入,有配套的二销收入,有优质的服务,让优客有最基本的体验度,满意度,价格适中,当然,价格也是通过测算几年能够收回成本,以及再投入继续运转的测算,如果你收的太高,游客在自己的心目中也有一本帐,就不去了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p> <p class="ql-block">景区的恶性循环就是:免门票,没有二销,因为没有收入,也就没有了服务,最后关门大吉!所以面对免不免门票,都不能一刀切!</p> <p class="ql-block">那么问题来了,旅游算不算是民生工程?如果算,那游客服务中心算不算,道路,算不算,水电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算不算?这些投入谁来投谁来还?这就要上升到旅游业,给当地经济和老百姓会带来什么这样一个高度去思考!要用市长和市场相结合的思维去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如果景区运营不下去,政府一定是得不偿失,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就是帮助政府渡过难关!今年冬季,很多景区因为免门票吸引游客,运营不下去,就直接关门了,员工回家休息,我们是赚了,还是赔了?</p> <p class="ql-block">景区关门,使企业对市场没有信心,就没有资金对来年进行再投入,而旅游的最大活力就是创新,没有投入就没有创新,久而久之,景区就失去了市场竞争优势,淘汰是自然而然的!</p> <p class="ql-block">虽然这几年的旅游市场在数据上来看是在呈上升趋势,但大众群体的消费下降,以老年群体居多,而老年群体在60岁到65岁到70岁之间,分别是半票和免票的政策,这两年的旅行团70%以上都是老年群体,机场不免票,石油公司不免票,宾馆不免票,餐厅不免票,客运公司不免票,还有哪里免票?那么为什么免单的总是景区?这些都可能是一些问题,慢慢的需要市长和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去解决!</p> <p class="ql-block">但从总体情况来看,我们的旅游业越来越好,尤其是这几年,各地对旅游业加大投入力度,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不断紧密,一批又一批新的文化旅游景区不断诞生,虽然暂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多年以后,老百姓选择诗和远方的机会,会更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