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麝之乡"的建设者

姚渭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今年中国农工民主党陝西省委员会组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征文活动,作者写了这篇有关我省野生动物保护科技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在“人工养麝”领域科研工作的纪实报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陝西省动物研究所暨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在野生动物保护科研领域取得的成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本文先后在中国农工民主党陝西省委员会主办《陝西农工》公众号(2024年9月5日)和《陕西农工》刊物2024年第3期发表,征文活动评选为一等奖,现转载本文与美篇朋友们分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作者题记</span></p> <p class="ql-block">  中药材宝库中有种比黄金还贵重、但又离不开的药材,它就是麝香, 它是由麝类动物也叫香獐、麝獐雄性阴囊与肚脐之间麝香囊分泌物,这一神奇中药材是我国多种中成药不可缺少的配方,卫生部颁布的药品标准中药成方4055制剂中有209种; 在《全国中成药处方集》2621制剂中有259种;在《历代中医典籍方书》15018制剂中有884种; 藏、蒙、彝等少数民族医药和流行民间的大量偏方、秘方都离不开这一配方。中国麝香不仅质量居世界之首,产量也占世界的70%以上。</p><p class="ql-block"> 文房四宝之一的徽墨,其加入的麝香,使气味芬芳、光泽大增。印泥中加入麝香、珍珠等称为八珍印泥。我国传统的古籍裱修工艺也讲究使用麝香等配制浆糊,起避虫的作用。现阶段麝香更是高级化妆品的定香剂。麝香珍贵,取之不易,传统取香办法是杀麝取香,获取1千克麝香,大约要捕杀160头麝,正是由于这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杀麝取香致使野生麝类资源越来越少,以至于在海拔较低的山地已很少见到麝的踪迹。目前我国麝类动物的估计约有60万头,仅为50年代的五分之一,由此造成麝香需求量急增,但产量锐减,上世纪60年代前,陕西麝香年产量达75—200千克,但70~80年代已不到50千克。目前国内所产麝香仅占市场需求量的5%,资源短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1958年国务院提出“变野生动植物药材为家种家养”指导方针,国务院提出将珍稀中药材“野生变家养”的号召,58年全国开展大跃进运动,加快这一布署的实施……1958年敢想、敢说、敢干热潮席卷中国大地,陕西安康地区镇坪县巴山深处一位名叫易庭宗的农村青年,受这股热潮影响,将捕获几头林麝圈养家中饲养,试探一下人工伺养野生林麝的途径,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的无意之举由此揭开人工养麝的序幕,开启我国人工养麝的先河。镇坪县药材公司十分重视将此事上报安康行署,政府十分重视,决定支持成立镇平麝养殖场,与此同时,国家先后在四川省马尔康县和米亚罗镇、安徽省佛子岭镇建立了专业人工养殖场,野麝人工驯化养殖的试验研究工作自此开始。但怎样饲养却一无所知,1964年陕西秦岭生物与农业资源考察队(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前身)决定由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生物系五位毕业大学生为骨干成员组成麝人工驯化科研小组,这个小组最初成员是张保良、汪建隆、李宝山、陈兴汉、邓风呜,他们是这一研究领域开拓者,坚持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的道路,与镇平麝养殖场合作,揭开陕西人工养麝科学研究的序幕,农工党员邓风呜先生不仅是这项工作早期参加者,还主持编写《陝西省药用动物志》,为药用动物开发与科普作了大量工作。</p> <p class="ql-block">  林麝人工饲养及活体取香成功引起社会强烈反响,1972年对此新华社发布了新闻。</p> <p class="ql-block">  1973年人民画报以“驯麝取香”为题报导了这一创新科研成果,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1978年这一成果获陝西科技大会奖励,汪建隆先生代表课题组出席了这次大会。</p> <p class="ql-block">陝西省动物研究所张保良等人编著《麝的驯养》正式出版发行。</p> <p class="ql-block">  数十年来,岁月更迭,薪火相传,人工养麝的事业伴随着共和国成长,动物保护科研工作者以野生动物保护为己任,投身到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农工党员、陝西省动物研究所副所长王艳研究员说:“我愿把一颗赤诚的心投入到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掷地有声的誓言,反映了陝西省动物研究所科技人员共同心声。</p><p class="ql-block"> 随着山区人工养麝的发展,养殖的问题陆续出现……林麝种质出现了退化、混杂现象、体色变杂、蹄部畸形、抗病力下降一系列问题,成为人工养麝生产突出问题,为解决生产中这一突出问题,陕西省科学院决定发挥学科优势,由陝西省动物研究所组建林麝保育创新研究团队,在林麝养殖生产第一线建立科研基地,通过科技创新,振兴乡村经济,助力山区脱贫攻坚致富 。</p><p class="ql-block"> 巾帼不让须眉,王艳这位貌似弱不禁风的娇小女子,家中还有位需照顾上学的女儿,她弃小家顾大家,带领一批年轻科技工作者在秦岭深山扎根,开始林麝人工养殖二次创业,在凤县创建了“林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产地开展林麝人工养殖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基地王艳与林麝友好接触观测个体发育</span></p><p class="ql-block">刘文华研究员深入农村,指导养殖专业户人工取香</p> <p class="ql-block">林麝工程技术中心暨专家工作站正式成立</p> <p class="ql-block">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依托凤县林麝基地,迈出的第一步,就是首先推进凤县林麝产业发展,增强科技扶贫力量,带动当地群众增收和脱贫,以科技创新引领林麝产业进步,打造"中国林麝之乡"的品牌,通过“基地+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基地举办各种类培训班接待省内外参观学习领导和群众。十年来王艳带领这个研究团队面向生产服务,成为全国有影响最大的人工林麝养殖基地,被评为陕西省通过科技推进特色生态产业扶贫发展的新典范。这一专业性专家工作站集教学科研功能于一体,成为山区脱贫服务工作队、技术集成展示及示范站、林麝保种育种科研站,为凤县成为中国林麝保护与产业发展的第一县奠定了科技支撑的基础,推动全省林麝养殖业发展,仅凤县林麝养殖规模发展到11000余头。近两年来,应多个省份需求,他们走出秦巴山区,将林麝养殖技术推广到云南、广州、青海、贵州等省,推动了林麝产业走向全国。</p> <p class="ql-block">  为全面了解林麝养殖业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他们对全国32家养殖场进行了调查,共涉及陕西省的宝鸡市、安康市、汉中市、渭南市、商洛市以及四川省的广元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共计两省七市十四县,出版林麝圈舍实用手册,参加编林麝养殖专著。</p> <p class="ql-block">这个基地受到中央省市领导和专业学会的重视和高度评价,2017年8月9日,中国野生动物协会授于凤县为《中国林麝之乡》。</p> <p class="ql-block">  2016年,王艳她们这个团队承担了林麝野化放归的科学任务,这是国际上首次开展一项研究课题,为此,开展选麝运麝、野化训练、项圈选择、多方沟通、制定方案、体况检测等等一系列调研。</p><p class="ql-block"> 2017年6月29日上午,在陕西省宁陕县旬阳坝成功将人工繁育的13头林麝放归野外,从此拉开了人工种群反哺野外的序幕。该举动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誉为“世界拯救复壮林麝野生种群、促进基因交流的新探索、新尝试”,也被评选为2017年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十大事件之一,放归后,王艳带领团队人员又通过GPS项圈定位追踪、红外相机辅助抓拍、样线调查等对放归林麝进行野外监测。2018年6月红外相机捕捉到放归母麝携带幼麝的温馨照片,表明世界首次放归林麝已成功越冬并哺育后代,国内主要媒体都作了跟踪报导。</p><p class="ql-block"> 王艳和她的团队取得一系列成绩受到动物保护行业重视,王艳先后当选为陕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陕西省动物学会监事长,农工党陕西省参政议政先进个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斯巴鲁生态保护奖”获得者。</p> <p class="ql-block">  科研及生产的实践锤炼了这支团队,他们在科学实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科技创新;在为山区人民服务实践中,加深与群众的联系,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副研究员唐婕博士,她与王艳一样,是位投身野生动物保护农工民主党员,是凤县和佛坪林麝工作站专家组成员,2007年硕士毕业后进入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工作直从事林麝养殖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的研究工作,发明了林麝化脓性疾病原的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及林麝呼吸道疾病主要病原的快速检测方法,研制了应用中药草进行防治技术,有效降低疾病发病率,促进林麝健康养殖事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她们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也收获一系列科研成绩,主持完成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项目等省部级7项,参加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40余篇,获陝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中国发明专利二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年共和国将迎来75岁华诞,75年来,筚路蓝缕,风雨兼程,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伴随共和国成长取得长足发展,为了野生动物保护这一伟大事业,奋斗在第一线的农工党人有决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