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晋祠老君庙 邂逅唐晋博物馆

解德辉~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说起老君庙,我自然就联想到了太上老君,作为道教三清之一的尊神——太清道德天尊‌,传说他具有创世功能和无上智慧,故被视为“道”的化身,代表了道教之最高境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据史料记载,太上老君的形象最早出现在《‌道德经》中,后世道教信徒将其视为至高无上的神明。那么,太上老君与‌老子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老子被认为是太上老君在人间的化身之一。在道教信仰体系中,太上老君被尊为道教的始祖和最高神祇。太上老君,在《西游记》中,虽然戏份不多,但所扮演的角色却十分重要。他被描绘为一个炼丹的老者,拥有强大的法力和众多法宝;在小说中,他地位虽然高贵,但常被孙悟空戏弄,显得有些无奈;在中国其他神话传说中‌,太上老君被视为道教的开创者,传授教义,启发修行者;在《封神演义》中,太上老君是三清之首,起着调解师弟之间矛盾的关键作用。而在道教经典中,被视为“道”之化身,具有创世功能,地位尊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道教圣地的老君庙可谓遍布全国,各具特色。譬如,四川新津老君庙、新疆西山老君庙、山西乡宁老君庙、河南鹿邑太清宫、晋祠公园老君庙等,每一座老君庙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背景与建筑风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神秘色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甲辰之年,初冬时节。走进晋祠公园,探访晋祠老君庙,邂逅唐晋博物馆。可谓经历一次老君庙里悟道,博物馆里怀古之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 题 记</span></p> <p class="ql-block"> 晋祠老君庙,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晋祠公园北侧,创建年代不详,但也有一说始建于唐代,拥有1000多年的历史,明、清两代均有修葺。现存老君庙为前后两进院落,前院由主殿、耳房、东西配殿及钟鼓楼组成。主殿为老君殿,殿内东西两壁残存部分壁画,殿外有残碑一通。后院为三清殿,两侧设半壁廊。院内古槐参天,院外溪水长流。这座老君庙不仅是道教信徒的朝圣地,更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道教文化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当我踏入这座庙宇时,立刻被其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所吸引。老君殿采用悬山顶、雕花门窗等传统技艺,彰显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走进老君殿,但见神台上供奉着太上老君神祇,庄严肃穆,令人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 道德天尊,在道教最高神三清中位居第三,位在大赤天太清境,为玄气所成。他的地位虽不及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神,却是最早作为道教始祖而被人们广泛熟悉的尊。然而,他最早却不是以神的身份出现的,而是人,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老子,也就是由他衍化成了道教的太上老君,因其著有五千言《道德经》被称为太上老君道德天尊。</p> <p class="ql-block"> 后院为三清殿,殿内供奉三清神祗。两侧设半壁廊。院内古槐参天,院外溪水长流。</p> <p class="ql-block"> 在探访老君庙同时,我顺便参观了唐晋博物馆。老君庙内的唐晋博物馆,共分“古代礼器”、“古代兵器”、“古代陶器”和“青铜民俗”四个展厅,每个展厅面积都不大,但每个展厅所展示的每个古代物件都堪称精品。如今。老君庙不仅是道教圣地,也是古代文化的展示地,值得到此观赏品读。</p> <p class="ql-block"> <b>古代陶瓷展厅。</b>展品来各个朝代有来自商代的“席纹施釉陶罐”,西周时期的“双耳几何印纹陶罐”,汉代的钵式印纹陶、工艺品“陶狗”、黑陶女佣、陶耳杯和彩陶罐;隋晋时期的青釉双耳蔬罐、瓷粉盒、持斧侍卫;随唐的四系罐、彩陶侍卫佣;宋代的陶佣、女官佣、黑釉龙嘴壶;唐代的三彩侍者佣、盘口罐;辽金的皮囊形瓷壶、葫芦瓶;明代的陶雷、青花梅瓶、鱼纹盘。</p> <p class="ql-block"> 宋之彩——建窑建盏‌展示了建窑建盏等黑釉瓷器,这些瓷器在宋代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宋之韵——插花‌展示了宋代插花艺术所用的花器和花瓶,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宋之雅——焚香‌:展示了焚香所用的香炉、香箸、香瓶等器物,体现了宋代香文化的鼎盛‌;宋之风——人间烟火‌:展示了宋代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陶器,反映了宋代人民的生活状态‌。</p> <p class="ql-block"> <b>古代礼器展厅</b>。‌位于老君殿中,丰富的古代礼器,包括商代玉环、唐代银鎏金九梁冠等,这些礼器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其中,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黄色鸠杖,这根长约2米的鸠杖是汉代朝廷为老人特制的一种拐杖,顶端镶嵌鸠鸟,象征着对老人身体健康的良好祝愿‌。</p> <p class="ql-block"> 老君庙不仅展示了丰富的古代礼器,还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游客可以上手体验雕版画拓印,感受非遗魅力;还可以参与投壶、射箭等古代游艺项目,仿佛穿越回古代‌。</p> <p class="ql-block"> <b>古代兵器展厅。</b>位于老君殿东偏殿,这里展示了战国的铁戈、护手剑、铜格铁镀;汉代:环首刀、钩镶、兽面纹铜格铁剑、铁戟、斧戟;宋代的护额铁盏;唐代的双血槽佩刀、锁子甲;明代的仪仗铜盏;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铠甲片、青铜豆、青铜藏藜、环首刀、铁矛;隋唐:环首配刀、环首直刀、铜背朵、管臂纹短剑、铜箭头、铁箭头、铁鞭、铁藏藜、双血槽铁戟及历代兵器。</p> <p class="ql-block"> 这里展出的兵器 ,从远古到清代 、刀枪剑戟、斧月钩叉,应有尽有 ,地道的冷兵器 。由于这类东西出土多 ,从大到小都是 真品无疑。许多兵器,我们没有见过,在这里是第一次看到 。我们对古兵器的认识程度,主要来源于小说 一戏剧影视,夸张程度很大,比如唐代的铜锤,锤实际的尺寸直径也就是十公分以内 或更小,戏剧上展示超过了20公分,刀枪剑戟 也没有那么扩大 ,尤其是重量方面,没有几十斤的 ,也就是十斤左右 …</p><p class="ql-block"> 我们了解历史 ,有实物佐证,更为真实,不妨到此观展,还是满有趣味的!</p> <p class="ql-block"> 老君庙的三清殿两侧半壁廊还展示了古代石刻石雕,古韵悠悠,栩栩如生,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b>青铜民俗展厅。</b>位于三清殿中,这里主要展示了多种青铜器,包括鸠杖、环首铁刀、铁戈、铁蒺藜、环首佩刀、龙吞长刀等。这些展品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兵器、礼器和民俗用品,展示了中国古代军事和礼仪文化的演变‌。青铜民俗展厅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还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变迁。例如,汉代的鸠杖象征着对老人的尊重,而春秋时期的环首铁刀则是近身格斗的武器。这些展品通过实物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军事、礼仪和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 参观青铜民俗展厅时,不仅可以近距离观赏这些珍贵的文物,还可以参与互动体验活动。例如,游客可以体验雕版画拓印,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参与投壶、射箭等古代游艺节目,仿佛穿越回古代‌1。此外,展厅内还设有盖章打卡点,游客可以在文创展厅门口的盖章打卡点留下自己的印记,增加参观的趣味性和纪念意义‌。</p> <p class="ql-block"> <b>漫步庙院,由是我在想,太上老君与老子究竟有怎样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 据《史记》载,老子为周代史官,构建了独特的道论,创建了道家,被后世奉为道祖。</p><p class="ql-block"> 《道德经》蕴含了治国理政的方针和修行导引的内容,形成了黄老学,不仅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成为宗教功能学说,彰显了对老子的神格化倾向。</p><p class="ql-block"> 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道教,《神仙传》中谈及张道陵学道,称“忽有天人下,千乘万骑,金车羽盖,骖龙驾虎,不可胜数,或自称柱下史,或称东海小童,乃授陵以新出正一盟威之道”。既然自称柱下史,那就必然是老子了。</p><p class="ql-block"> 老子《道德经》被张道陵重新诠释为《老子想尔注》。此时,老子已经成为太上老君,是大道的化身,称“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化,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今布道诫教人,守诫不违,即为守一矣;不行其诫,即为夫一也”。这一说法被后世道教继承,如唐代成玄英《老子义疏》疏释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时称,“太上,即是玄天教主太上大道君也。言道君在玉京之上金关之中,凝神遐想,为常应之处”。同时,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疏称“即是太上之教废也”。如此,大道即是太上之教,道、教、太上三者一体。此处的大道乃是老子所述之道,即老子所教之道,老子即太上无疑。</p><p class="ql-block"> 由此,老子与太上老君的关系密不可分,太上老君之名正式出现在老子的身上。从这一层意义上说,老子演化为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则是神格化的老子。</p> <p class="ql-block"> 在道教信仰中,太上老君的名讳有着特殊的含义。<b>葛玄《老子道德经序诀》称:</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老者处长之称,君者君宗之号,以老君天上天下,历化无穷,先亿劫而生,后亿劫而长,天天宗奉,帝帝师承,故赐以太上老君之号”。</b><b>杜光庭《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称:</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太者,大也。上者,尊也。高真莫先,众圣共尊。故曰太上老君。老者,寿也,明老君修天修地,自然长寿,故曰老也。君者,尊号也,道清德极,故曰君也。以明老君为众圣之祖,真神之宗,一切万物莫不皆因老君所制,故为宗祖也。”</b>太上老君之意便是至高无上、先于天地、超脱生死的至尊神灵。</p><p class="ql-block"> 太上老君本就是道,二者不一不异。在道教神学体系之中,大道本就是老君,老君是大道的显化,大道与老君并不是两个独立的范畴。大道所具有的、能被人说察知的属性,老君同样也具备。</p><p class="ql-block"> 老君是道德的根源。原初的大道即是老君,老君“抱道德之至纯”,是道德教化的根本。可见老君是超越有形与无形的神明,是作为万物的根本的大道的自身体现。唯有老君及其显化才是神明。同样,老子也只是老君随感应化的化身之一,只能说老君是老子,而不能说老子就是老君。</p><p class="ql-block"> 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的三位尊神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尊神之一。</p><p class="ql-block"> 道教三清殿中,都有道德天尊之神像或神位。其神像常作一白须白发老翁,手执羽扇,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道德天尊之神诞日为农历二月十五日,是日大多举行祝诞聚会或祈福延寿道场。</p><p class="ql-block"> 东汉时期,道教已有太上老君的说法,东晋葛洪详细描述了太上老君的形象并丰富了老子的神仙传说,唐宋之际出现了“一气化三清”的说法,元代出现了“老子八十一化”的说法,都是对老子神仙之说的继续。</p><p class="ql-block"> 东晋时“老君有了具体的神仙形象。《抱朴子内篇·杂应》记载:“老君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阳,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鋋之剑。</p><p class="ql-block"> 太上老君还兼有多种身份。据《神仙传》载:上三皇时为元中法师,下三皇时为金阙帝君,伏羲时为玉华子,神农时为九灵老子,祝融时为广寿子,黄帝时为广成子,颛顼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禄图子,尧时为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夏禹时为真行子,殷汤时为锡则子,文王时为文邑先生,一云为守藏史。或云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子,在吴为陶朱公。</p> <p class="ql-block">‌ 行走锦绣太原城,探访晋祠老君庙,赋予我最大的感悟是,老君庙不仅是道教文化的重要象征,更是许多信徒心中的圣地。其建筑风格独特,气势恢宏。不仅展示了道教的建筑艺术,也体现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老君庙不仅是道教信徒朝拜的重要场所,更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传播地。五千言经典的《道德经》,包含了博大精深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老子的哲学思想不仅指导治国安邦,也对个人修养有着重要的启示‌。太上老君传说不仅丰富了老君庙的文化内涵,也让这个地方充满了神秘色彩‌。在现代社会,老君庙不仅是信仰的象征,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感受道家文化的魅力,体验古老哲学的智慧。由此可见,晋祠老君庙不仅是一个道教场所,更是一个传播传统文化、弘扬哲学思想的重要平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作者简介】解德辉,1962年生,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人,2022年于吕梁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退休。网名“宁静致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理事、离石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吕梁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太原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太原群众文化学会会员、汾州文化研究会会员、《萧乡文学社》作家、国际摄影协会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武当山文化研究会顾问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秉承“在题材选择上挖掘历史厚度,在红色文化中寻找精神高度,在现实生活中探求艺术鲜活度”,坚持在行走大美吕梁中,传承历史人文。1989年以来,在《学习与研究》(中央)《光明日报》《中国乡镇论坛》《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山西农经》《政府法制》《山西法制报》《吕梁文学》《百年红印》(灵石)、《吕梁日报》《吕梁晚报》《文化晋中》《掌上吕梁》《吕梁发布》等报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出版了《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被收藏于《吕梁市图书馆》《晋绥兵民博物馆》;《云梦风雅》一书(新华出版社)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表460余篇文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