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古代诗人别称大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国诗人灿若星辰,有的诗人有许多别号或别称,我们盘点一下诗人的别号和别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别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仙:李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白留给我们的印象,就是浪漫、潇洒、飘逸,不止他的作品,整个人的形象也是如此!据说,李白当年初进长安,即拜访文坛名流贺知章,拿出《蜀道难》来请教。据说贺读完后惊叹不已,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称他为“谪仙”。从此,他的诗名大振,誉满京华。所以,想必李白“诗仙”的别称就是开始于此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圣:杜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与李白齐名并称为“李杜”的就是李白的小迷弟杜甫啦,如果说李白是天上的仙人,那杜甫就是凡间的圣人。杜甫非常关心民间疾苦,心系天下苍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杜甫的诗被称作“诗史”,因为杜甫的作品总是以小见大,反映现实。读他的“三吏三别”(“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唐朝安史之乱时的社会现状和百姓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凡是圣人者,大多都是悲天悯人、兼济天下的,而杜甫正是如此,所以他被称为“诗圣”也就不难理解了。而且,凭杜甫在文坛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当得起“圣”这一字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魔:白居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不疯魔不成活”,白居易被叫做“诗魔”,跟他的刻苦和对艺术的热爱是分不开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说白居易一生极其爱好诗文,每天都会朗诵和抄写诗文,一般都是从早上开始直到晚上,长此以往,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他甚至还写过一句诗用来自嘲,“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对艺术如此的疯狂和痴迷,就把“诗魔”这个称号颁给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佛:王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维,字摩诘,名和字都取自佛门弟子维摩诘居士。王维是信奉佛教的,而佛教的思想也深深地融入了他的艺术创作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王维笔下的山水田园生活总是蕴含着禅意理趣,显得宁静安详。“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多么远离尘嚣、清净幽寂的画面啊!总之,佛教世界观对王维诗歌创作的影响是显著的,才会形成这种超脱尘俗、追求空寂的境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骨:陈子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子昂作为初唐的代表诗人,致力于推动诗文革新,改变六朝以来风格艳俗又孱弱的诗词风格。从他的诗文中可以读出激昂之情、潇洒之气,总之就是苍劲有力、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所以他被誉为“诗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杰:王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可以说是个少年天才,从小就聪慧好学,被赞为神童。虽然英年早逝,但也留下不少作品,尤其是名扬千古的《滕王阁序》。只此一篇,就足以奠定他在文坛的地位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滕王阁序》中有一句,不仅世人赞叹,连王勃自己都觉得写得太好了,这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鬼:李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想象非常丰富,经常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而且笔下常用险韵奇字,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等等让人匪夷所思的奇语,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的诗作有很多神仙鬼魅的题材,比如说“鬼灯如漆点松花”、“秋坟鬼唱鲍家诗”,读来只觉得清冷森寒,令人毛骨悚然。有这么多对鬼魅仙域的描绘,也是后人称他为“诗鬼”的重要原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囚:孟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谓“囚”就是困在牢笼中的意思,孟郊为了作诗,让自己好像戴着镣铐一样受到束缚,不是“囚”又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孟郊是有名的苦吟诗人,所谓“苦吟”,就是为了获得更凝练准确的诗歌语言,反复琢磨诗句的音律、对偶和用词。而且孟郊的作品,也多写一些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所以被称为“诗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奴:贾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贾岛的“奴”和孟郊的“囚”,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两人都是有名的苦吟诗人,并称为“郊寒岛瘦”。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纠结于每个字词的仔细推敲,所以被称为“诗奴”。就连“推敲”这一词,也正是来源于贾岛《题李凝幽居》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时贾岛吟成这首诗后,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改为“敲”,可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就在“敲”和“推”之间反复纠结。直到遇见韩愈,才最终确定为“僧敲月下门”。由此可见,苦吟诗人作诗,可真的是“煞费苦心”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别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莲居士——李 白(唐代大诗人)</p><p class="ql-block">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诗人)</p><p class="ql-block">耐辱居士——司空图(唐诗人)</p><p class="ql-block">草堂居士——魏 野(北宋诗人)</p><p class="ql-block">六一居士——欧阳修(北宋文学家)</p><p class="ql-block">东坡居士——苏 轼(北宋文学家)</p><p class="ql-block">淮海居士——秦 观(北宋词人)</p><p class="ql-block">后山居士——陈师道(北宋女诗人)</p><p class="ql-block">斜川居士——苏 过(北宋文学家)</p><p class="ql-block">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词人)</p><p class="ql-block">茶山居士——曾 畿(南宋诗人)</p><p class="ql-block">芦川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p><p class="ql-block">灌园居士——计有功(南宋文学家)</p><p class="ql-block">石湖居士——范成大(南宋诗人)</p><p class="ql-block">遂初居士——尤 袤(南宋诗人)</p><p class="ql-block">于湖居士——张孝祥(南宋词人)</p><p class="ql-block">幽栖居士——朱淑真(南宋女词人)</p><p class="ql-block">后村居士——刘克庄(南宋文学家)</p><p class="ql-block">深宁居士——王应麟(南宋学者)</p><p class="ql-block">无诤居士——刘 迎(金文学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如居士——唐 寅(明画家、文学家)</p><p class="ql-block">遵岩居士——王慎中(明散文家)</p><p class="ql-block">温陵居士——李 贽(明文学家)</p><p class="ql-block">莲溪居士——薛论道(明散曲家)</p><p class="ql-block">慎娱居士——李流芳(明文学家、画家)</p><p class="ql-block">柳泉居士——蒲松龄(清文学家)</p><p class="ql-block">瓠冈居士——史震林(清文学家)</p><p class="ql-block">更生居士——洪亮吉(清文学家、经学家)</p><p class="ql-block">明珊居士——招子庸(清文学家)</p><p class="ql-block">蝶庵居士——张 岱 (明末清初文学家)</p><p class="ql-block">清真居士——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p><p class="ql-block">云林居士——倪 瓒(元代画家)</p><p class="ql-block">龙丘居士——陈慥(北宋诗人)</p><p class="ql-block">莲峰居士——李 煜(南唐后主)</p><p class="ql-block">无尽居士——张商英(北宋名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姑溪居士——李之仪(北宋文学家)</p><p class="ql-block">山谷居士——黄庭坚(北宋文学家)</p><p class="ql-block">半山居士——王安石(北宋文学家)</p><p class="ql-block">斜川居士——苏 过(北宋文学家)</p><p class="ql-block">翠微居士——薛绍彭(北宋书法家)</p><p class="ql-block">一佛居士——郑 侠(北宋文学家)</p><p class="ql-block">稼轩居士——辛弃疾(南宋词人)</p><p class="ql-block">鹿门居士——米 芾(北宋书法家)</p><p class="ql-block">彝斋居士——赵孟坚(南宋画家)</p><p class="ql-block">简斋居士——陈与义(南宋词人)</p><p class="ql-block">芦川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p><p class="ql-block">石林居士——叶梦得(南宋词人)</p><p class="ql-block">后村居士——刘克庄(南宋文学家)</p><p class="ql-block">深宁居士——王应麟(南宋学者)</p><p class="ql-block">至游居士——曾 慥(北宋末、南宋初)</p><p class="ql-block">湛然居士——耶律楚材(元政治家、诗人)</p><p class="ql-block">瑁湖居士——陆居仁(元书法家)</p><p class="ql-block">清容居士——袁 桷(元代著名作家)</p><p class="ql-block">衡山居士——文征明(明画家、文学家)</p><p class="ql-block">无相居士——宋 濂(明画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华居士——丁云鹏(明画家)</p><p class="ql-block">梅村居士——吴伟业(明代诗人)</p><p class="ql-block">青藤居士——徐 渭(明晚期文学艺术家)</p><p class="ql-block">石头居士——袁宏道(明文学家)</p><p class="ql-block">沧溟居士——李攀龙(明文学家)</p><p class="ql-block">香光居士——董其昌(明清书法家)</p><p class="ql-block">万松居士——钱 载(清诗人、画家)</p><p class="ql-block">板桥居士——郑板桥(清书画家、文学家)</p><p class="ql-block">芹溪居士——曹雪芹(清文学家)</p><p class="ql-block">随园居士——袁 枚(清文学家)</p><p class="ql-block">破尘居士、圆明居士——雍正皇帝</p><p class="ql-block">瓠冈居士——史震林(清文学家)</p><p class="ql-block">天瓶居士——张 照(清代书法家)</p><p class="ql-block">更生居士——洪亮吉(清文学家、经学家)</p><p class="ql-block">明珊居士——招子庸(清文学家)</p><p class="ql-block">苇间居士——边寿民(清代画家)</p><p class="ql-block">樵山居士、观白居士——张 崟(清代画家)</p><p class="ql-block">晚学居士——吴熙载(清篆刻家)</p><p class="ql-block">瓶庵居士——翁同龢(咸丰六年状元,近代史颇有影响政治家)</p><p class="ql-block">梅溪居士——钱 泳(明清文学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代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三影:张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代词人张先善写小令。一次,一位客人称赞他:人们都叫你“张三中”哩!因为你的《行香子》写了出“心中事,眼中景,意中人”的佳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先不以为然地说:那倒不如叫我“张三影”吧!客人不解其意,张解释道:“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这三个“影”字是我平生最得意的呵!于是,“张三影”便传开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杏尚书:宋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宋词人宋祁有一首《玉楼春·春景》,将春景写活了,其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最为传神,当时之人因此称宋祁为“红杏尚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贺梅子:贺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代词人贺铸,字方回,他有一首名作《青玉案》,其中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的佳句,连用三个意象,化抽象无形的情思为具体形象,被称为贺梅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郑鹧鸪:郑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晚唐诗人郑谷外号“郑鹧鸪”。这个名号源于他的名作《鹧鸪》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崔鸳鸯:崔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崔珏,因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家天子:王昌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王昌龄,七绝写得“深情幽怨,音旨微茫”,而被称为“诗家天子”。宋·刘克庄:唐人《琉璃堂图》以昌龄为诗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寒酸孟夫子:孟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孟郊,一生坎坷,际遇凄凉,被称为“寒酸孟夫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爪郎:李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李贺,因手指奇而长,被时人称为“长爪郎”,语本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长吉细瘦,通忧虑,长指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杜紫薇:杜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温八叉:温庭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们称他为“温八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言长城:刘长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占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自称“五言长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米颠:米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宋书画家米芾,性格孤傲,行踪怪痴,有浑号“米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贺鬼头:贺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代词人贺铸,体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人家叫他“贺鬼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梅河豚:梅尧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代诗人梅尧臣,以《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而得名“梅河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鲍孤雁:鲍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代诗人鲍当,以《孤雁》诗而得此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孤雁:张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代诗人张炎,以《解连环·孤雁》词扬名,人称“张孤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蝴蝶:谢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宋诗人谢逸,吟咏蝴蝶诗三百首,时称“谢蝴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袁白燕:袁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元末明初诗人袁凯,以《白燕》诗出名,人称他为“袁白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祁鱼虾:祁珊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代祁珊洲,因有“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的诗句,被诗人王渔洋称为“祁鱼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名家书斋雅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法不轻传,技不贱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欧阳修(1007年-1072年)六一居</p><p class="ql-block">苏轼(1037年-1101年)雪堂、思无邪斋、徳有邻堂、 桄榔馆</p><p class="ql-block">米芾(1051年-1107年)宝晋斋</p><p class="ql-block">赵佶(1082年-1135年)紫宸殿</p><p class="ql-block">鲜于枢(1246年-1302年)困学斋</p><p class="ql-block">赵孟頫(1254年-1322年)水晶宫、梅雪斋、松雪斋、莲花庄</p><p class="ql-block">王冕(1287年-1359年)梅花屋、浮萍轩</p><p class="ql-block">柯九思(1290年-1343年)蕴真斋</p><p class="ql-block">倪瓒(1301年-1374年)清秘阁、朱阳馆、净因庵、净名居</p><p class="ql-block">解缙(1369年-1415年)喜易斋</p><p class="ql-block">沈周(1427年-1509年)水云居、有竹居、煮石亭、耕石斋、有竹庄</p><p class="ql-block">文徵明(1470年-1559年)玉兰堂、悟言室、停云馆、玉磬山房、歌斯楼</p><p class="ql-block">唐寅(1470年-1523年)桃花庵、桃花坞、梦墨亭、元如居、学圃堂</p><p class="ql-block">陈淳(1483年-1544年)墨花馆、洗新亭</p><p class="ql-block">王宠(1494年-1533年)采芝堂、辛夷馆、大雅堂、韡韡斋</p><p class="ql-block">钱毂(1508年-1578年)鸿砚斋、悬磬室</p><p class="ql-block">徐渭(1521年-1593年)青藤书屋、子云居、湘管斋、一枝堂、西州字堂、樱桃馆、水鉴堂</p><p class="ql-block">项元汴(1525年-1590年)退密斋、香严居、漆园、天籁阁、若水轩、蘧庐、墨林堂、博雅堂、净因庵</p><p class="ql-block">董其昌(1555年-1636年)香光居、画禅室、玄赏斋、戏鸿堂</p><p class="ql-block">陈继儒(1558年-1639年)一拂轩、晚香堂、雪堂、柿叶轩</p><p class="ql-block">张瑞图(1570年-1641年)白毫庵、果亭、芥子居、清 真堂、放鹤亭</p><p class="ql-block">米万锺(1570年-1628年)文石居、夕海亭、石隐庵、 湛园</p><p class="ql-block">蓝瑛(1585年-1664年)飞云阁、芜烟亭</p><p class="ql-block">黄道周(1585年-1646年)浩然堂、听秋阁、琴鹤轩、 洒光堂、石斋、十朋轩、明诚堂</p><p class="ql-block">王铎(1592年-1652年)天香亭、千秋馆、蕉苇书屋、 癡庵、崝嵘云房、璚惢庐、娄络亭</p><p class="ql-block">王时敏(1592年-1680年)西庐、儒斋、农庆堂、珍玩 楼、藻野堂、稻香庵</p><p class="ql-block">倪元璐(1593年-1643年)白云居、解轩、水明庵、依云阁</p><p class="ql-block">项圣谟(1597年-1658年)易庵、疑雨斋</p><p class="ql-block">王鉴(1598年-1677年)染香庵、来云馆、西新斋、弇山堂,宝觯楼</p><p class="ql-block">傅山(1607年-1684年)啬庐、葱蒜山房、归莘庵</p><p class="ql-block">髡残(1612年-1673年)石溪、大歇堂</p><p class="ql-block">査士标(1615年-1698年)不夜斋、待雁楼、梅壑、种书堂</p><p class="ql-block">龚贤(1618年-1689年)草香堂、安节堂、安庐堂、半亩园、扫叶楼</p><p class="ql-block">梁清标(1620年-1691年)蕉林书屋、作圣堂、棠邨、秋碧堂</p><p class="ql-block">戴本孝(1621年-1691年)离泛堂</p><p class="ql-block">郑簠(1622年-1693年)脉望楼、书带学堂</p><p class="ql-block">梅清(1623年-1697年)雪庐、敬亭、瞿硎石室、南冈草堂、衡洞草堂、茶峡草堂、天延阁、东山草堂、梅花书 屋、巳指斋、醉吟白雪楼</p><p class="ql-block">朱耷(1626年-1705年)在芙山房、刃庵、何园、黄竹 园、禊堂、驴屋,洛园、怀古堂、鰕䱉扁軒</p><p class="ql-block">王翚(1632年-1717年)西夹阁、来青阁、响山楼、虚 室、澂怀馆、拙修堂、味葵书屋、水云精舍</p><p class="ql-block">恽寿平(1633年-1690年)白云楼、东园、云起楼、白 华斋、菊涧、兰室、白云草堂、欧香馆、不远斋、梅花庵、 红雨轩、望古斋、苕华馆、梦晖室、梦墨斋、研云草阁</p><p class="ql-block">王原祁(1642年-1715年)求是堂、古期斋、扫叶庵、 期仙庐、潭影轩、罨画楼、穀贻堂</p><p class="ql-block">石涛(1642年-1718年)耕心草堂、大涤堂</p><p class="ql-block">高士奇(1645年-1703年)兰渚轩、朗润堂、苍兀斋、 简静斋、漱芳斋、念云堂、红雨山房</p><p class="ql-block">卞永誉(1645年-1712年)式古堂</p><p class="ql-block">康熙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佩文斋、藻鑑 斋、戒得堂</p><p class="ql-block">雍正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735年)朗吟阁、乐善堂、勤政殿、四宜堂、松柏室</p><p class="ql-block">华喦(1682年-1756年)秋岳、小东园、解弢馆、小园、云阿暖翠之阁</p><p class="ql-block">高凤翰(1683年-1749年)南村、河干草堂、西园、灌 园、懋堂、文石山庄、桐阴别馆、九如楼、息园</p><p class="ql-block">安歧(1683年-1742年)思原堂、古香书屋、沽水草堂</p><p class="ql-block">边寿民(1684年-1752年)苇间书屋</p><p class="ql-block">李鱓(1686年-1762年)复堂、枣园、浮沤馆、梅亭</p><p class="ql-block">汪士慎(1686年-1759年)七峰草堂、瘽斋、勤斋、巢林、心观、斋萱堂、鱼睨轩</p><p class="ql-block">金农(1687年-1763年)心画家庵、冬心斋</p><p class="ql-block">黄慎(1687年-1768年)放亭、菊庄、暮成堂</p><p class="ql-block">高翔(1688年-1752年)犀堂、五岳草堂、弹指阁</p><p class="ql-block">郑燮(1693年-1765年)北泉草堂、橄榄轩、病梨阁、铜菩萨庵、雪浪斋、然藜阁、无数青山拜草庐、清晖书屋</p><p class="ql-block">李方膺(1695年-1755年)半舫、成邨、借园、抑园、梅花楼</p><p class="ql-block">乾隆,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三希堂、淳化轩、道宁斋、乐寿堂、漱芳斋、画禅室、五代五福五德堂、 春藕斋、随安室、芝兰室、抑斋、养性殿、熙和轩、倦勤斋</p><p class="ql-block">刘墉(1719年-1804年)石庵、木庵、香巖、勗斋、老 桂山房、清爱堂、仙舫</p><p class="ql-block">梁同书(1723年-1815年)频罗庵、日贯斋、瓠卧室、 山舟</p><p class="ql-block">王文治(1730年-1802年)丁香坊</p><p class="ql-block">翁方纲(1733年-1818年)苏米斋、宝苏室、两香斋、 苏斋、晋观堂、塔影轩、彝斋</p><p class="ql-block">罗聘(1733年-1799年)香叶草堂</p><p class="ql-block">伊秉绶(1754年-1815年)白雨山房、寒玉斋、赐砚 斋、默庵、长生古瓦斋、斋心观古之居</p><p class="ql-block">嘉庆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820年)味余书屋、琴 德簃、涵秋馆、继德堂</p><p class="ql-block">陈鸿寿(1768年-1822年)曼云阁、石经楼、桑连理 馆、双连理馆、阿曼陀室、千八百鹤草堂、十六椽竹馆、梦 饲千百鹤斋</p><p class="ql-block">吴荣光(1773年-1843年)荷屋、可庵</p><p class="ql-block">梁章钜(1775年-1849年)退庵、古瓦砚斋、藤花吟馆</p><p class="ql-block">何绍基(1799年-1873年)龙宝轩、黑女庵、不洗砚斋、玉梅华盦</p><p class="ql-block">吴云(1811年-1883年)平斋、愉庭、退楼、听枫山馆、二百兰亭斋</p><p class="ql-block">顾文彬(1811年-1889年)艮盦、过云楼</p><p class="ql-block">陈介祺(1813年-1884年)簠斋、古瓦量斋、宝簠斋</p><p class="ql-block">俞樾(1821年-1907年)茶香室、春在堂、诂经精舍</p><p class="ql-block">虚谷(1823年-1896年)古柏草堂、三十七峰草堂、觉非庵</p><p class="ql-block">赵之谦(1829年-1884年)悲庵、梅庵、二金蝶堂、憨寮</p><p class="ql-block">咸丰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1861年)克敬居、同道堂、静观斋、古鉴斋</p><p class="ql-block">蒲华(1832年-1911年)九琴十砚斋、九琴十研楼、夫蓉盦、剑胆琴心室、芙蓉盦</p><p class="ql-block">陆心源(1834年-1894年)穰梨馆、皕宋楼、仪颜堂</p><p class="ql-block">任伯年(1840年-1895年)颐颐草堂</p><p class="ql-block">吴昌硕(1844年-1927年)缶庐、石人子室、半日邨、 禅臂轩、破荷亭</p><p class="ql-block">王懿荣(1845年-1900年)天绘阁</p><p class="ql-block">黄遵宪(1848年-1905年)人境庐</p><p class="ql-block">黄士陵(1849年-1908年)延清芬室、蜗篆居</p><p class="ql-block">沈曾植(1850年-1922年)海日楼、巽斋</p><p class="ql-block">林纾(1852年-1924年)畏庐</p><p class="ql-block">裴景福(1854年-1924年)壮陶阁、吟雪轩</p><p class="ql-block">康有为(1858年-1927年)万木草堂、人天庐、开天天室</p><p class="ql-block">庞元济(1864年-1949年)虚斋</p><p class="ql-block">齐白石(1864年-1957年)寄萍堂、借山吟馆、三百石印斋、甑屋、杏子坞、悔乌堂、乐石室、星塘、借山堂</p><p class="ql-block">黄宾虹(1865年-1955年)冰上鸿飞馆、竹北簃、青照台、佩训堂、宾虹草堂、石芝室、宙合斋、宝荀楼、籀庐、 鸿庐</p><p class="ql-block">罗振玉(1866年-1940年)大云书库、墨缘堂</p><p class="ql-block">沈钧儒(1875年-1963年)与石居</p><p class="ql-block">陈师曾(1876年-1923年)槐堂、觭庵</p><p class="ql-block">陈叔通(1876年-1966年)百梅书屋</p><p class="ql-block">经亨颐(1877年-1938年)大松堂、仰山楼、培远楼、临渊阁、北海一庐、山边一楼、长松山房、春霜草堂</p><p class="ql-block">何香凝(1878年-1972年)双清楼</p><p class="ql-block">高吹万(1878年-1958年)格簃、葩庐、卷窝、吹万楼、怀旧楼、可读斋、拜鹃室、寒隐庐、抱书堂、袖海室、 苟全狗命之室、闲闲山庄、食古书库</p><p class="ql-block">于右任(1879年-1964年)鸳鸯七志斋</p><p class="ql-block">王福庵(1880年-1960年)糜研斋</p><p class="ql-block">陈垣(1880年-1971年)励耕书屋</p><p class="ql-block">李叔同(1880年-1942年)晚晴山房、李庐、旭光室、殉教堂、城南草堂、银洞草庵</p><p class="ql-block">鲁迅(1881年-1936年)绿林书屋</p><p class="ql-block">沈尹默(1883年-1971年)瓠庵、秋明室</p><p class="ql-block">邓尔雅(1884年-1954年)邓斋、寒庐、无邪堂、水周堂、绿绮园、漪竹庐、萱草都房</p><p class="ql-block">苏曼殊(1884年-1918年)燕子龛</p><p class="ql-block">吴梅(1884年-1939年)瞿庵、百嘉堂、奢摩他室</p><p class="ql-block">余嘉锡(1884年-1955年)读己见书斋、不知魏晋堂</p><p class="ql-block">马叙伦(1885年-1970年)石屋、啸天庐、天马山房</p><p class="ql-block">周作人(1885年-1967年)苦雨斋、假药庐</p><p class="ql-block">董必武(1886年-1975年)益乐堂</p><p class="ql-block">夏丏尊(1886年-1946年)平屋</p><p class="ql-block">柳亚子(1887年-1958年)磨剑室、羿楼、笑隐楼、乐天庐、鸥梦圆簃、灵芬别馆、礼蓉招桂庵、上天入地之室</p><p class="ql-block">刘半农(1891年-1934年)灵霞馆</p><p class="ql-block">胡适(1891年-1962年)藏晖室</p><p class="ql-block">谈月色(1891年-1976年)梨花院落、旧时月色楼、汉玉鸳鸯池馆</p><p class="ql-block">朱屺瞻(1892年-1996年)梅花草堂、修竹吾庐、省庐</p><p class="ql-block">郭绍虞(1893年-1984年)照隅室</p><p class="ql-block">顾颉刚(1893年-1980年)晚成堂</p><p class="ql-block">吴湖帆(1894年-1968年)倩庵、醜簃、梅景书屋、迢迢阁、四歌堂、东庄、四欧堂</p><p class="ql-block">许地山(1894年-1941年)面壁斋</p><p class="ql-block">范烟桥(1894年-1967年)愚楼、鸱夷室、小天一阁、 无我相室、歌哭于斯亭</p><p class="ql-block">林语堂(1895年-1976年)有不为斋</p><p class="ql-block">郑逸梅(1895年-1992年)秋芷室、纸帐铜瓶室、双梅 花庵</p><p class="ql-block">周瘦鹃(1895年-1968年)且住、梅丘、荷轩、兰庵、 寒香阁、鱼乐园、怀兰室、爱莲堂、紫兰台、凤来仪室、紫 兰小筑、紫罗兰盫、西门寄庐、花延年阁、红鹃啼瘦楼、养 鱼种竹之庐</p><p class="ql-block">钱穆(1895年-1990年)未学斋、思亲强学室、素书楼</p><p class="ql-block">溥心畬(1896年-1963年)寒玉堂、二乐轩</p><p class="ql-block">潘天寿(1897年-1971年)止止室</p><p class="ql-block">丰子恺(1898年-1975年)缘缘堂、小杨柳屋、日月楼</p><p class="ql-block">邓散木(1898年-1963年)厕简楼、三长两短之斋</p><p class="ql-block">朱自清(1898年-1948年)犹贤博奕斋</p><p class="ql-block">张大千(1899年-1983年)大风堂、环荜庵、摩耶精舍、呢燕楼、聊可亭</p><p class="ql-block">钱松喦(1899年-1985年)顽石楼</p><p class="ql-block">闻一多(1899年-1946年)何妨一下楼</p><p class="ql-block">沙孟海(1900年-1992年)兰沙馆</p><p class="ql-block">俞平伯(1900年-1990年)古槐书屋</p><p class="ql-block">商承祚(1902年-1991年)决定不移轩</p><p class="ql-block">胡风(1902年-1985年)落荒土屋、听诗楼、西晒楼、灌风楼、避法村、若不闻斋、四树斋</p><p class="ql-block">聂绀弩(1903年-1986年)三红金水之斋</p><p class="ql-block">傅抱石(1904年-1965年)抱石斋</p><p class="ql-block">宣统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1967年)无逸斋</p><p class="ql-block">李可染(1907年-1989年)师牛堂、识缺斋、天海楼</p><p class="ql-block">赵朴初(1907年-2000年)无尽意斋</p><p class="ql-block">陆俨少(1909年-1993年)晚晴轩、骩骳楼</p><p class="ql-block">唐云(1910年-1993年)大石斋、山雷轩</p><p class="ql-block">谢稚柳(1910年-1997年)壮暮堂、苦簧斋</p><p class="ql-block">启功(1912年-2005年)坚净居</p><p class="ql-block">端木蕻良(1912年-1996年)六米斋</p><p class="ql-block">关山月(1912年-2000年)鉴泉居</p><p class="ql-block">冯其庸(1924年-2017年)宽堂</p><p class="ql-block">黄胄(1925年-1997年)雨石居</p><p class="ql-block">刘绍棠(1936年-1997年)蝈笼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金石学领域的专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金石学领域的专家。金石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前朝的铜器、碑石,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铭器等一般文物。因此,金石学家一般兼通文字学、历史、书法、文学、图书学等多方面。宋朝石鼓文的出土和清末甲骨文的发现是金石学的重要里程碑。古代有很多学者都是金石学家,汉朝开始出现,宋朝和清朝最为杰出,如宋代金石三大家欧阳修、赵明诚、洪适,清代阮元、崇恩、罗振玉、叶昌炽等,也有不少研究中国文化的外国学者是金石学家,如斯坦因、伯希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石学领域的专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代学者</p><p class="ql-block"> 欧阳修,赵明诚,李公麟,洪适等</p><p class="ql-block">清代学者</p><p class="ql-block"> 崇恩,罗振玉,王国维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代学者主要成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辛勤收录古代文物,使原来的奇器珍玩成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为清代的汉学研究开拓了先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创造了传拓文字和绘制图形的方法。依据拓本刻本上石,以求长久。用画图描写每一器物的形状体制,并说明尺寸、轻重,以及出土地点、收藏者,款识则摹写文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肯定了古代器物的名称。如钟、鼎、鬲、甗、敦、尊、壶等,都是古器自载其名称,宋人因以定名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敞 《先秦古器记》——宋仁宗时,刘敞和欧阳修大力搜集古代器物,进行著录和考订。一○六一年,刘敞出任永兴军路安抚使,长安的古墓荒基很多,经常出上古物。刘敞搜集到先秦鼎彝十多件,考订文字,请工匠摹勒刻石、绘象,一○六三年,撰成《先秦古器记》一卷。有图录、铭文、说及赞。刘敞书已失传,从欧阳修《集古录》所收先秦古器可见大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欧阳修 《集古录》——凡一千卷,一○六三年成书。此书收录了上千件金石器物,是学术史上第一部金石考古学专著。所收集器物,上自周穆王,下至隋唐五代,内容极为广泛。随得随录,不依时代编次。一○六九年,欧阳修子“撮其大要,别为录目”,成《集古录跋尾》十卷传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公麟 《考古图》——又称《古器图》,一卷。李公麟是北宋后期著名的画家,好古博学,善画工诗,多识古字。收集到夏、商以后钟、鼎、尊、彝,都能考定世次,辨认款识。他的《考古图》对每件器物,都图绘形状,并解释其制作、铸文、款字、义训及用途,再作前序和后赞。有的学者认为,宋代“士大夫知留意三代鼎彝之学,实始于伯时(即李公麟)”(翟耆年《籀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吕大临 《考古图》——共十卷。一○九二年自撰序。本书对所收录的每件器物,绘图摹文,释文列于其下,并将器物的大小、尺寸、容量、重量、出土地点、收藏者一一写明。另有《考古图释文》一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黼《博古图》——又称《宣和博古图录》,共三十卷。宋徽宗时,士大夫以至宫廷贵族竞相访求和收藏古物,每一器物动辄值数十贯甚至上千贯,因此“天下冢墓,破坏殆尽”(蔡条《铁围山丛谈》)。徽宗所得器物,由王黼考订编纂,分成二十类,共八百多件,是北宋金石文物的精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明诚 《金石录》 ——共三十卷。赵明诚,宋徽宗时人。他经过二十年努力访求,收辑金石刻词二千卷,包括所见夏、商、周到隋、唐、五代的钟鼎彝器铭文款识,以及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又据二千卷刻词逐件鉴别考订,撰成《金石录》三十卷。前十卷共二千条,记述古代金石器物、碑刻、书画近二千件的目录,后二十卷收录这些器物的跋文,叙述器物出土的时间、地点、收藏者以及器物的内容,是当时所见金石文字的总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薛尚功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共二十卷。薛尚功在南宋高宗时任职。此书收集从夏、商到秦、汉的铜器、石器铭文,近五百件,订讹考异,详加解释。在宋代集录彝器款识的专著中,此书最为丰富,编次也较有条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洪适 开金石最善体例主要传世著作有《隶释》《隶韵》《砚说》《壶邮》《盘州文集》等。其中前四部是研究金石和训诂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也是他作为金石大家对后世金石研究的一大贡献。 他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宋代金石学三大家。在他的金石著作中,《隶释》先依碑释文,著录全文,后附跋尾,具载论证,开了金石学最善之体例,对后世影响甚大。洪适喜爱临摹汉隶,自壮及老收藏汉碑,积三十年所得,约一百数十篇,虽然不及赵明诚收藏得多,但那时新出的三十余碑,赵明诚亦未见过,因而集以成书。内容上起东汉光武帝建武,下至魏明帝黄初、青龙年间,而以晋刻《张平子碑》殿后,前后包括二百余年,书名《隶释》。按洪迈自己的说法是“译其文,又述其所以然,为二十七卷,曰《隶释》。”余嘉锡解释洪迈之言说:“译其文者,谓所隶碑文也;述其所以然者,谓题跋也;译之为言,犹变易之易,录汉碑文而谓之译,则变易其文字,以楷书释汉隶矣。”洪适之书将汉代(兼有少量魏晋)隶书碑碣(兼有少量砖、铜器)文字逐篇以楷书加以著录,并附跋语,对碑文史实给以考证解释,故名为《隶释》。此前欧阳修《集古录》和赵明诚《金石录》仅收有金石文之目录及跋尾,收录金石文字则始于此书。洪适的金石著作还有《隶续》留存至今,但已残缺,唯有此书独为完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洪遵《泉志》十五卷、龙大渊等《古玉图谱》一百卷、郑文宝《玉玺记》、王厚之《汉、晋印章图谱》各一卷、岳河《程史·古冢桴盂记》等专门研究古代某些器物,这些都是宋以前学者不曾注意的学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代学者主要成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受乾嘉学派影响,金石学进入鼎盛。乾隆年间曾据清宫所藏古物,御纂《西清古鉴》等书,推动了金石研究的复兴。其后有《考工创物小记》《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捃古录金文》《斋集古录》《缀遗斋彝器款识考识》《金石玉铭》《寰宇访碑录》《金石萃编》《古泉汇》《金石索》等书,均为有成就的金石学著作。到清代中晚期,这一时期研究范围扩大,对碑刻、砖瓦、封泥、及拓片等开始有专门研究,研究范围又包括新发现的甲骨和简牍,并扩及明器和各种杂器。鉴别和考释水平也显著提高。出现了阮元、崇恩及后来的罗振玉、王国维等著名学者。罗振玉 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崇恩</p><p class="ql-block">罗振玉</p><p class="ql-block">王国维</p><p class="ql-block">王懿荣</p><p class="ql-block">叶昌炽(第一位确认出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宝藏价值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代:马衡(故宫博物馆馆长)《中国金石学概要》,对金石学作了较全面的总结。</p><p class="ql-block">孙少斌</p><p class="ql-block">外国:斯坦因</p><p class="ql-block">伯希和</p><p class="ql-block">华尔纳</p> <p class="ql-block">文明和文化是两个相关但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区别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内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活动、过程、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既包括优秀成果,也包含糟粕,既有有益于人类的内容,也有不利于人类的因素,它是一个中性概念。例如,不同地区的传统习俗、信仰、艺术形式、语言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如中国的儒家文化、美国的多元文化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明: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华部分,是褒义概念。它强调的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积极、进步的成果,通常表现为较高的道德水平、先进的科学技术、良好的社会秩序等。比如,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国文明)都有着辉煌的文明成就,如发达的农业、宏伟的建筑、先进的文字系统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存在时间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人类在文明社会之前便已产生原始文化,并且文化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和丰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一般认为,文明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城市、国家、文字等标志后才产生的。例如,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些地区开始出现城市和国家的雏形,这被视为文明的开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表现形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化:是动态的、渐进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演变,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和独特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明: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跳跃式发展过程。文明一旦形成,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但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或受到外部冲击时,文明也可能会发生突变或转型。例如,工业革命的发生使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 内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化:侧重于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包括价值观、信仰、艺术、语言、传统、习俗等方面,它是人类社会的独特标识,反映了不同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明:更强调社会的进步状态和发展程度,涉及到人类的道德、伦理、法律、制度等方面,标志着人类社会的高度组织化和有序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 与其他概念的相对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化:相对的是自然,它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区别,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形成的一切成果。即使是原始社会的人类群体,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如狩猎采集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明:相对的是野蛮,它标志着人类从野蛮状态走向开化、进步的状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人类告别野蛮时代,就进入了文明时代,文明时代的人们有着更复杂的社会结构、更高的生产水平和更先进的文化成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 普适性与特殊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化:具有特殊性,通常是某一民族或地域特有的产物,反映了特定群体的独特历史、传统和价值观。例如,中国的茶文化、戏曲文化、瓷器文化,日本的武士道文化,美国的好莱坞文化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或地域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明:具有普适性,文明之中包含地域、社会、民族、宗教等多重元素,不同的文明之间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和价值标准,如尊重人权、追求和平、倡导公平正义等。例如,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等都包含着一些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 传播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化:往往存在地域性和特殊的限制,较难被世界其他种族所接受,其传播可能受到语言、习俗、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文化现象可能只在特定的地区或群体中流行,如中国的缠足文化、东南亚的猎头文化等,这些文化在其他地区可能难以被理解和接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明:是一种能被人广泛接受的普遍秩序,文明的成果更容易传播。例如,科学技术、现代医学、民主制度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