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翠亨村</p><p class="ql-block">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的故乡,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2007年,翠亨村被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翠亨村被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进入翠亨村,了解翠亨历史文化遗存和岭南建筑,村子置身于林木葱茏鸟语花香之中。</p> <p class="ql-block">作为众多革命先辈的摇篮,翠亨村保存了清末民初以来的历史、文化、乡土建筑、乡村建设的丰富历史遗存,是了解孙中山及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个窗口,堪称近代中国革命圣地和岭南传统乡村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翠亨村村落空间格局与广府地区流行的梳式布局相似,街巷纵横交错,村庙、祠堂、大宅与普通民房分布村中,高低错落。</p> <p class="ql-block">翠亨村以传统青砖墙、灰瓦、硬山顶建筑为主,在建筑中运用了大量的富有岭南特色的彩画、木雕、砖雕、灰塑、石雕等装饰工艺。</p> <p class="ql-block">翠亨村的街道悠长古朴,墙壁斑驳,印刻着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瑞接长庚闸门</p><p class="ql-block">建于清光绪十四年,曾经是翠亨村南面的出入口,当地人称之为“闸门”,为砖石结构,门梁上刻“瑞接长庚”四字。门洞上有5根木质门柱作护栏,起防护作用。据传,1892年孙中山与陆皓东等人在此门附近试验炸药,震裂了门上的石匾。</p> <p class="ql-block">陈兴汉故居</p><p class="ql-block">陈兴汉1876年出生于翠亨村,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革命,曾管理粤汉铁路事务,出任广三铁路、广九铁路管理局局长等职务。</p><p class="ql-block">陈兴汉故居内陈列有孙中山与陈兴汉的合影以及孙中山写给他的委任状等,陈兴汉(1876~1970),兴中会员,孙中山曾委任他管理粤汉铁路事务——出任广九、广三铁路管理局长等职务。</p> <p class="ql-block">堂屋</p> <p class="ql-block">故居内陈列有孙中山与陈兴汉的合影以及孙中山写给他的委任状等,陈兴汉(1876~1970),兴中会员,孙中山曾委任他管理粤汉铁路事务——出任广九、广三铁路管理局长等职务。</p> <p class="ql-block">《陈兴汉致铁道部辞呈》</p> <p class="ql-block">从孙中山、杨殷再到杨日韶杨日暲,翠亨村养育了一个又一个的英雄烈士,见证了一波又一波的革命浪潮。从辛亥革命再到改革开放,翠亨村从未停止跟随党的步伐,时刻走在红色进步的道路上!</p> <p class="ql-block">翠亨村里到处可见反映清末民初时代风貌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韵园:</p><p class="ql-block">为杨家花园,现存约1000平方米,每到春天园中旧栽的木棉树高大挺拔,红棉花盛开,灿烂耀眼。</p> <p class="ql-block">数株百年桄榔树迎风摇曳</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杨启怀旧宅</p><p class="ql-block">2009年12月,被列为中山市历史建筑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p> <p class="ql-block">翠亨村北极殿遗址</p><p class="ql-block">北极殿,翠亨村的村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道光、咸丰、光绪年间多次重修。</p><p class="ql-block">1883年秋天,孙中山与陆皓东等曾损毁北极殿北帝和金娘娘等神像,宣传盲目信仰无益。1960代末,北极殿被拆毁。2004年,公布为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p> <p class="ql-block">冯氏宗祠</p><p class="ql-block">位于南朗镇翠亨村,始建于清代。2004年重修,三进四间布局,硬山式顶,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125平方米。该祠原为宗祠,后改作为私塾。</p><p class="ql-block">2000年11月29日,公布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冯氏宗祠原是翠亨村冯姓人家的家族祠堂,清代后期曾作为翠亨村村塾使用,主要招收村中子弟学习四书五经,进行启蒙教育。</p> <p class="ql-block">1875~1878年,孙中山曾在此开蒙读书,与陆皓东等同学结为好友,并反对塾师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不解释书中含义的教学方法,留下不少遗闻轶事。</p> <p class="ql-block">内设“后来居上——翠亨村的教育”展览</p><p class="ql-block">“后来居上”横幅是孙中山1921年题赠翠亨学校手迹的原件,反映了他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这也是孙中山唯一一幅为故乡的题字。</p> <p class="ql-block">杨维学故居</p><p class="ql-block">位于翠亨村中亨街2巷2号,建于清代,面阔三间,砖木结构,坐西南向东北,面积约88平方米。硬山顶,青砖墙。</p><p class="ql-block">是中共中山本部县委油印室旧址。抗日战争时期,杨维学在此进行革命活动,曾掩护中共中山县委、义勇大队印刷宣传资料、报刊等。1940年5月至1942年,中共中山县委委员黄峰与党员郑振负责主编的县委机关宣传刊物《横门》,由杨维学带回家或在学校印刷。</p><p class="ql-block">该处于2007年6月被中共中山市委核定公布为中山市革命遗址、中山市党史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2019年11月15日,被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厅堂</p> <p class="ql-block">卧室</p> <p class="ql-block">杨维学烈士史迹馆</p><p class="ql-block">杨维学(1916一1945),字振怡,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抗战期间,杨维学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山县青年抗日先锋队,曾任中共中山县四区区委委员、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白马中队指导员、凤凰山区抗日民主政权筹建负责人等。1944年12月28日晚,杨维学遭日军伏击,不幸被捕。面对日军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1945年1月28日,杨维学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口号,英勇就义,年仅29岁。</p> <p class="ql-block">日安楼</p><p class="ql-block">为中山市一般不可移动文物</p> <p class="ql-block">杨日韶、杨日暲烈士故居</p><p class="ql-block">位于南朗街道翠亨村中亨街一巷1号,建于民国。坐西北向东南,硬山顶,红砖墙,单间带右偏房,面积约63平方米。</p><p class="ql-block">2019年11月15日,杨日韶、杨日暲烈士故居被列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厅堂</p> <p class="ql-block">卧室</p> <p class="ql-block">厨房</p> <p class="ql-block">杨日韶:(1918~1942)</p><p class="ql-block">翠亨村人。1936年毕业于中山县立乡村师范学校。后在五区(今三乡镇)光后小学任教。其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教师的职业作掩护,从事党的工作。曾任五桂山抗日游击大队中队长、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第一主力中队中队长等职,1942年5月在夜袭阜墟战斗中牺牲。</p><p class="ql-block">杨日暲:(1919~1944)</p><p class="ql-block">杨日韶的弟弟。翠亨村人。毕业于总理故乡纪念中学,曾在石门小学任教。1941年参加抗日民运工作,1942年5月其兄杨日韶在浮圩抗日战斗中牺牲后,即遵照母亲“继承兄长遗志”的吩咐,参加抗日游击队。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第一主力中队副中队长等职。1944年4月,在袭击张溪伪护沙队战斗中牺牲。</p> <p class="ql-block">翠亨抗日“杨家将”</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p><p class="ql-block">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战中,多少英雄儿女拿起刀枪,奔赴抗日战场,抛头颅、洒热血;多少父老乡亲在敌人眼皮下,为前方的将士送粮食、送情报、送药品。翠亨村杨东夫妇一家八口,积极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两个儿子杨日韶、杨日暲为抗日救国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他们一家被称为翠亨抗日“杨家将”,为中山的抗日历史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p><p class="ql-block">杨伯母名谭杏,出身于华侨家庭,知书识礼、深明大义。她早年随丈夫杨东在大连生活,育有三儿三女。因不堪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杨家举家南返翠亨村。抗日战争年代,杨伯母一家八口投身抗战,两个儿子——杨日韶、杨日暲,先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p><p class="ql-block">杨日韶征求母亲意见时,她知道儿子参加的是正义的战争,毫不犹豫地鼓励他:“没有国哪有家?现在国家有难,民族危亡,你去吧,不要惦记家里。”杨日韶义无反顾地投奔抗日战场。</p><p class="ql-block">1944年4月,杨日韶的弟弟杨日暲在游击队夜袭张溪战斗中光荣牺牲。消息传来,杨伯母强忍眼泪,对前来慰问的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的领导林锵云说:“林叔,不要为我难过,我明白,为了民族生存,救国救民,我的儿子牺牲是有价值的。”杨伯母把三个女儿以及最小的儿子也送到部队,继承两个儿子未竟的事业,就连她那年过半百的丈夫杨东也参加到为游击队送信和种粮的行列中。杨伯母的一家是抗日的一家,是英雄的一家,是人们敬仰的一家。</p> <p class="ql-block">杨心如故居</p><p class="ql-block">位于南朗街道翠亨村中亨街一巷2号,始建于清代,民国重修。故居坐西向东,建筑占地面积约107平方米,三开间两层砖木结构建筑,青砖墙,硬山顶,是当地传统民居代表之一。</p><p class="ql-block">杨心如(1868~1946),孙中山的童年好友,曾参与广州起义及惠州起义的组织策划,是台湾兴中会创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杨心如故居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客厅</p> <p class="ql-block">书房</p> <p class="ql-block">卧室</p> <p class="ql-block">厨房</p> <p class="ql-block">杨心如先生生平史迹馆</p><p class="ql-block">杨心如(1868一1946),幼名帝镜,名兆容,字正乐,号心如,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与孙中山、陆皓东、杨鹤龄并称“翠亨四杰”。</p> <p class="ql-block">杨心如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忠实追随者,他在台湾协助陈少白创立兴中会分会,并主持会务;参与广州起义、惠州起义诸役,奔走香山、澳门、香港等地,筹集捐助起义经费,不遗馀力。</p> <p class="ql-block">贞义堂</p><p class="ql-block">杨贞义堂建于清同治初年,正座三进三开间,后部及右侧叧有副屋,为翠亨传统民居大宅之一。</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被列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