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哲理人生 辩证感悟(五百一十七)</p><p class="ql-block">——立身敦厚不居浅薄 心存朴实不居虚华(下)</p><p class="ql-block">理平</p><p class="ql-block">(接上文)</p><p class="ql-block">“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p><p class="ql-block">“上德”者得自然无为之道,深厚完美,顺其自然,自然而然,无为而无不为。这不是“上德”者有心无为,只是因为德的本体没有一事,不见一物,本来就是无人无我,无为无欲。“上德”者的心像太虚般空空洞洞、湛湛清清,“内不起有为之识,外不见有为之尘”,物我同然,内外如一。因此说:“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者只因心中未能悟到圆明境界,所以事事物物必要做得周全,惟恐失掉有德的名声,惟恐做了损害其有德名声的事,这种所谓的“有为之为”,必然导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这些都是所谓的“有以为”,也就是有意的、有心的、不自然的,因而也就不能领略自然无为的奥妙,进入到无为深化的境地。</p><p class="ql-block">“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p><p class="ql-block">随着人之贪欲渐渐膨涨,人心不古,不再纯朴时,要继承“德”就需要提倡“仁”。“上仁”者看万物为一体,观天地为一身,恩惠遍及四野,其仁爱如天地般广大而自身不知,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与百姓相安于无事之中,相忘于无为的道内。当仁爱不能达到,是非也就随之而生,既然有了是非,也就不得不倡导“义”。“上义”者原本以仁为体,以义为用,处事自然有刚断的妙处。只因世道纷乱,人情多诈,有时即便在君臣父子之间,夫妇朋友之中,也不是太过就是不及,总是不能适于道的中庸、客观和无为,所以真假需要权衡,得失需要较量,有为的事终无止息,有为之法不可穷尽.所以说:“上义为之而有以为。”</p><p class="ql-block">“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p><p class="ql-block">当义不断缺失时,不得不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礼节来维持。根据人心不正,世道多偏的情况,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礼来规范人们的意志,约民于礼仪中,这样的做法,怎奈天下百姓,像聋子、瞎子一样,对于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礼视如不见,听如不闻.他们违背教令、条规,不去响应礼,即使这样,“上礼”者的爱民之心没有停息,不得已用强制的手段迫使人们去遵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礼。 </p><p class="ql-block">“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p><p class="ql-block">上德,下德,上仁,上义,上礼,把民之道分为五等由于底下的人们违反无为之道,做有为之事,从而导致世道改变,人心迁移。道失而后德又失,德失而后仁又失,仁失而后义又失,义失后礼又失,世道人心就这样渐渐丧失了。只因都不是遵循道,所以才出现这样变迁不止的弊害。</p><p class="ql-block">“夫礼者,忠信之簿,而乱之首也。”</p><p class="ql-block">道、德、仁、义渐次丧失到礼,世道遂因此而乱。试想:道不行出现德,德不能施行出现仁,仁后出现义,义后有礼的出现,假如礼再不能施行的话,天下就会大乱、“上礼”者设礼,原本为了约束人的言行,结果反而成为人邪妄的开始。用礼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否则必多品制,必多作为,就会使本然的忠信变得淡薄。忠信淡薄就会出现刑罚,战争也相应而致。所以说,礼导致忠信淡薄,它是战乱的开端,通过战乱就会打破礼的束缚,让人们重新回归于道!</p><p class="ql-block">“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p><p class="ql-block">“前识者”指“上礼”者。用礼越广,表露在外的就越多,三从四德三纲五常见的越多,离道愈远,这些都是道的虚华而不是道的本体。道的本体贵在敛华就实,守朴还淳,这样做的人外表愚驭而实为大智。当今人们炫露精神,妄用机智,行有为之事,远离大道,这才是最愚昧的开始。所以说:“上礼”者,不过是道的虚华,是愚昧的开始。 </p><p class="ql-block">“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p><p class="ql-block">大丈夫(遵循道的人)见道而不见欲,循理而不循私,顶天立地,以道自任而不辞。视听言动,无处不是循道显著,家国天下,无处不是道德的流行。所以“处厚不处薄,居实不居华。 “彼”指薄、华。“此”指厚、实,舍弃薄华而选用厚实。</p><p class="ql-block">道、德、仁、义、礼这五者是治国齐家的大道,修身立命的本始,顺应它就吉祥和谐,违背它就会遭受祸患。天下不行道,不明道,天下百姓就未能蒙受大道至治的恩泽,以至治乱不一,天平彻翻,世道衰微、人心不古。大丈夫(遵循道的人)想挽回上古之风,所以宁处厚,不处薄;宁居实,不居华,只有这样才能从礼返回于道,才能实现道、德、仁、义、礼的良性循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