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1月1号下午,我们从深圳出发的六位旅友在机场合影留念。另外还有俩位旅友从江西老家出发,直接到温州<span style="font-size:18px;">和我们</span>会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温州,历史悠久,山清水秀,鱼米之乡,是一座充满活力的海滨城市。</p><p class="ql-block"> 温州自然景观丰富,有浙江最高峰白云尖、温州最大的湖飞云湖、全国最高的瀑布百丈漈等。</p><p class="ql-block"> 温州人文底蕴深厚,有明朝开国功臣刘基(刘伯温)故里、中国第一座农民城龙港市等。</p><p class="ql-block"> 温州民营经济发达,是温台经济模式的发源地,有众多知名品牌等等。</p><p class="ql-block"> 温州诗画山水 温润之州。<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川秀丽,古迹众多,是难得的旅游胜地。</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号一早,我们乘船来到“江心屿”景区游玩。</p><p class="ql-block"> 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中游,呈东西长、南北狭的形状,属于中国四大名屿。该屿风景秀丽,东西双塔凌空,映衬江心寺,历来被称为“瓯江蓬莱”。历代著名诗人谢灵运、孟浩然、韩愈、陆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继留迹江心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文人留有叹咏江心屿著名诗章近800篇。屿中名胜古迹众多,如宋文信国公祠、浩然楼、谢公亭、澄鲜阁及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工人疗养院均系省市级文保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p><p class="ql-block"> 我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星河广场江心屿景区码头坐渡轮,渡轮大约5分钟左右的渡轮非常快,就上对岸</span>参观了英国领事馆旧址,拜了拜江心寺的菩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塔”:位于江心屿东峰山巅。中空无顶。每层塔面有莲花形佛龛。原有塔檐和回廊。1895年,英国领事认为塔檐吸引野鸟,鸟粪影响卫生,又认为游客登临东塔,俯视领馆,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于是强令清政府拆除塔檐和回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江心屿“英国领事馆”。1877年4月,英国领事进驻温州,以江心屿上的孟楼作为临时领事馆。温州开埠后第一艘进港的外国商轮名为康克斯特(Conquest)。Conquest意为征服,英国人因此还将江心屿命名为“征服岛”(Conquest Island)。江心屿、孟楼被侵占,诗人义愤填膺,纷纷借诗表达自己的不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4年,在政府的重视下,成立了“江心屿扩建工程指挥部”进行航道整洁,滩涂改造。原来只有60亩的公园扩建到1000亩。其中扩建了小飞虹、盆景园、花柳古亭、青少年活动中心、共青湖、情人岛、儿童乐园、综合性游乐场等,形成了江中有江,岛中有岛,园中有园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江心屿”一屿一寺两塔。这里有清末的温州英领馆;有文公祠(文天祥)、谢公亭(谢灵运);南宋高宗避居的江心寺;众多上百年名树500年的无柄小叶榕;1300年的樟树(传说中的樟抱榕爱情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这千年老树下,优美而安静的环境,风从四面吹来,凉凉爽爽。我们玩的尽兴,于是,猫步走起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愧是“诗之岛”!美到失语!</p><p class="ql-block"> 仿佛置身于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之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岛上古树苍翠,山水环绕,亭台楼阁点缀其间,桥榭相映成趣,山光水色妩媚竞秀,被誉为“瓯江蓬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踏上江心屿,那滚滚的江水与飞翔的鸟儿相映成趣,仿佛一幅绝美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岛上绿树成荫,繁花似锦,让人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一说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明、清曾多次修缮。塔高32米,底径7米,6边形,7层,中空,系楼阁式青砖仿木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塔:位于江心屿西峰山巅。中空。每层塔面有莲花形佛龛,留有石佛像16尊。塔身飞檐翘角,檐角悬挂铜风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塔下,湖畔边,古朴雅致小亭为背景,有模有样专注的弹奏古筝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古老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岛上,见证着岁月的流转。东塔与西塔,历经风雨沧桑,依旧挺拔屹立,诉说着温州的历史与故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凌云桥”</p><p class="ql-block"> 桥位于西塔山北向新景区,高5米,长14米,44级石阶,踌跨湖而设,北上石阶,犹似登塔,至塔顶,塔巅白云,桥下水雾,飘忽相交,确有凌云之感,顾名“凌云桥”。临桥仰望东西古塔,高耸入云;俯视湖面,毕波荡漾,石蛙待跃,双塔倒影,云水相映;桥下水波涟漪,游鱼唼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温州有一座屹立江心的千年古寺。江心屿四面环水,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瓯江之中。而江心寺,就坐落在这座岛屿的中心地带,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江心寺”</p><p class="ql-block"> 现存之江心寺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面积约287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前殿为天王殿,东西有长廊,两端置钟鼓楼。今宋代古钟尚存。中殿为圆通殿,最为壮观,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江心寺为全国32所观音菩萨道场之一。</p><p class="ql-block"> 江心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但真正形成规模并闻名遐迩,还是在宋代。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江心寺依然保持着那份古朴与庄重。寺内的建筑错落有致,古朴典雅,每一砖一瓦都透露着历史的厚重感。尤其是那座高耸入云的宝塔,更是成为了江心寺的标志性建筑,让人一眼就能认出这座千年古寺的庄严与辉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受命与元军谈判,被扣留,脱险后辗转至温州,在江心屿留居一月,题壁《北归宿中川寺》。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建祠纪念。今祠为清代重建,合院式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三间二进,左右为廊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浩然楼”</p><p class="ql-block"> 浩然楼位于文信国公祠东侧,明万历八年(1580)建。楼为木结构三开间重檐歇山顶,造型别致。楼名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浩然”二字。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唐代诗人孟浩然曾游江心屿,易名为孟楼。光绪元年(1875)重修时,仍复名为浩然楼。登楼远眺,瓯江上往来的巨轮小帆,以及市区鳞次栉比房屋与海坛、翠微诸山,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接近中午,我们来到五马街。</p><p class="ql-block"> “五马街”,温州的繁华商业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它不仅是一处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更是一个可以让人深入了解温州历史、民俗、民风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马街曾是温州的重要商业中心,也是温州商人的发源地。这里曾有过无数的商业巨头成功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深深地烙印在五马街上。你可以在这里找到许多有关温州商业历史的遗迹和传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温州五马街,我们可以深入感受温州的历史文化,体验其独特的民俗民风,聆听那些古老的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马街,素着“温州第一街”的美誉,承载了无数海内外温州人的乡愁记忆。名字来源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出行时的五匹骏马,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这些建筑充满了历史的气息。两侧的商店华丽精致,各种商品应有尽有,有温州的特色小吃:鱼圆、灯盏糕、杏仁腐;有传统的瓯绣体验馆;还有温州皮鞋,无不展示着温州的风土文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纱帽河”街和五马街相连,主要也是逛街(主要是买衣服的和餐饮业的商业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午餐品温州当地特色美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用完午餐,下午我们来到“印象南塘”游玩。</p><p class="ql-block"> 南塘河:南塘河位于温瑞塘河的北端点,再现了“水清可渔、河岸可憩、街繁可商、景美可赏”的山水城市风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印象南塘”的巽山塔。</p><p class="ql-block"> 巽山塔又名“雁塔”,位于温州市鹿城区巽山山顶。该塔建于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为六边七层砖塔。由于年久失修,塔身倾斜,于一九七四年五月十九日倒塌,仅存塔基遗址。重建巽山塔投资一百多万元,现复原为六边七层仿楼阁式砖塔,底层外边长三米、直径六米,塔高三十五点三五米,塔基为青灰色花岗岩须弥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温州地标建筑世贸中心和巽山塔完美结合!</p><p class="ql-block"> 巽山塔与世贸中心大楼在视角上的交叠也是古今地标的奇妙结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南塘出来,我们打车回到酒店休息,为傍晚逛步行街养精蓄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傍晚,我们漫步在“梧田老街”游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梧田老街,被称为温州的小乌镇,这里有点像江南烟雨水乡的感觉。温州新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悠久,建筑之气派,古老而文明,有着1600年的历史长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古建筑:老街内还有许多古建筑,如梧田庙、古庵、古寺等,这些建筑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你可以参观这些历史建筑,了解当地的文化与历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在梧田老街的街道上,仿佛穿越了过去,古朴的建筑,石板铺就的街面,悬挂的红灯笼,都展现着这里独特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梧田老街”最高的建筑“魁星阁”,这是梧田老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高三层,<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达28米,是温州古代考生祈福高中的地方。也</span>是整个老街的制高点。游客可以在魁星阁登高观景,一览街区全貌,感受历史的厚重。魁星阁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细节之处尽显匠心独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梧田老街”还融入了现代的“塘河再序”艺术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汉服文化等元素都布满了创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骑楼水街:梧田老街沿河而建,保留了温州传统骑楼的建筑风格。这些骑楼不仅美观大方,还为人们提供了遮阳避雨的空间。漫步在骑楼水街上,你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水乡风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逛完梧田老街夜景,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了,添冲饥饿的胃了。于是,我们在夜市找了一家餐厅,大家点了一桌子美味佳肴,饱餐一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号一早,我们租一辆9座商务车,从温州市区出发,一路驶向自驾自由行的第一个景点——“百丈漈”。</p><p class="ql-block"> 百丈漈距温州市区100余千米,景区面积170平方千米,景区内部瀑布、湫潭众多,是刘伯温故里两大核心景区之一,也是百丈漈—飞云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5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百丈漈”一身湿意千寻瀑!</p><p class="ql-block"> 人间仙境 “一漈百丈高、二漈百丈深、三漈百丈宽”。每个瀑布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文人笔下的瀑布,金庸小说的江湖,奔赴千里之外,只为赴你一面之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华第一高瀑布“百丈漈”。</p><p class="ql-block"> “一漈绝雄”。</p><p class="ql-block"> 瀑布垂直落差达272米,是整个景区最高的瀑布。水流如银河坠地,气势磅礴,正是“飞流直下3000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人感受到强烈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百丈漈为“V”形深壑巨涧,涧长1200米,总落差353米,形成“三折”瀑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百丈漈”,大自然的壮丽画卷!</p><p class="ql-block"> 在温州的山水间,隐藏着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秘境——百丈漈。这里,瀑布从百丈高的山崖上倾泻而下,水花飞溅,仿佛是天地间最纯净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瀑布旁的小径,你可以感受到水雾轻拂过脸庞的清凉,听到水流撞击岩石的声响,这是大自然最动听的交响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不仅是眼睛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洗涤。在这里,你可以暂时忘却城市的喧嚣,沉浸在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之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二漈绝奇”。</span></p><p class="ql-block"> 走了一段山路我们来到了百丈二漈,瀑底的水帘洞直落深潭,崖间古道隐于瀑内,自成水帘洞天,宛若仙境,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沿漈而行可观赏吕洞宾道庐遗址、陶真人炼丹台、刘伯温观瀑台、罗隐观瀑崖等诸多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走一段山路,我们又来到了百丈三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漈绝幽”。</p><p class="ql-block"> 这个瀑布以宽度著称,宽阔的水流,如同一位温婉的女子,静静地流淌在山间。这些美好的体验,让我们身心放松,重新的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景区主要由刘基故里景区、百丈飞瀑景区两大景区组成,具有瀑雄、峰奇、湖秀、潭丽、人文景观众多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从百丈漈景区出来,又驾车来到刘基故居参观,了解先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明朝开国元勋,“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p><p class="ql-block"> 自幼博览经史及天文、历法、兵法、性理诸书,尤精象纬之学。至顺四年(1333年)举进士。授江西高安县丞。后任江西行省职官掾史、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浙东元帅府都事、江浙行省都事、郎中等职。因遭排挤愤而辞官,回乡隐居著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至正二十年(1360年),应朱元璋之请,至应天(今南京),任谋臣,参与机要决策。针对当时形势,提出时务十八策,被采纳,后又陆续陈策。朱元璋称帝后,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参与制定历法、奏立军卫法。</p><p class="ql-block"> 洪武四年(1371年),因与左丞相胡惟庸交恶,被胡所谮,赐归乡里。洪武八年,忧愤而死。</p><p class="ql-block"> 刘基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基具有比较系统的文学思想,在明初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从儒家“诗教”思想出发,强调作品的教化作用,既可以对下移风易俗,也可以对上讽谕劝谏;其次,贬斥元代以来的纤丽文风,提倡“师古”,力主恢复汉唐时期的文学传统,对明初文风由纤丽转向质朴起了重要作用。著作颇丰,有《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等传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