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读研”的时光

君哥

<p class="ql-block">光阴荏苒,转眼离开美丽的校园已快三十余载,偶尔翻开同学们毕业时留存的那本同学录,看到同学们一篇篇亲切的留言,一张张熟悉的照片,脑海里不禁立即浮现出在龙灯山“读研”的那段美好的时光,让我心潮澎湃,让我忆起当年。</p> <p class="ql-block">没有想到,我会在人到中年时还有机会重返校园,更没有想到,我们所在的九三企管班人会这么少,全班仅十四个人,清一色的男生,年龄最大的有四十来岁,最小的二十二三。在宽大的教室里稀稀疏疏地坐着,显得很是突兀,上课的老师比学生多,难怪有同学自嘲:“我们读的可是‘研究生’班!”</p><p class="ql-block">九三企管班,全班十四人,短小而精干,十三个共产党员,一个共青团员,平均年龄29岁,分别来自川局几大矿区及油建公司、资机厂、以及滇黔桂石油勘探局,都是各单位推荐的优秀青年,是各单位培养的后备干部。</p><p class="ql-block">老林是滇黔桂石油勘探局某个车队的队长,老黄是川西南矿区某个钻井队的副指导员,他俩都已经是招聘的干部,不知道为何还要来回炉锻炼,或许是为了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吧!</p><p class="ql-block">我们的首任班主任向英,是一个具有江南闺秀样的美女,年轻、漂亮,北师大毕业,在一群大哥哥中间,格外受宠。外出游览,总有几个小弟在留影时,都有意识地往班主任身边站,红花需要绿叶陪,事后都惹得同学们一阵阵的调侃。</p><p class="ql-block">第二任班主任杨涛,却是一个精瘦高个的帅小伙,毕业于某个体育学院,在我们这些大哥哥面前略有一些腼腆,中规中矩,既不讨人嫌,又不讨人喜欢。</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学校座落在成都华阳镇的龙灯山上,是一所综合性的学校,有职大、有外国语学校的几个班,大家共同使用教学楼,住宿楼及食堂。几百人在一个食堂吃饭,有大锅菜,也可炒小炒。为了对付食堂厨师在打菜时手抖的毛病,我还特地去华阳商店里买了一个号称“职大第一盘”的餐盘,面对手中的大盘,打菜的厨师也不好意思手抖了,引起同学们一阵哄笑,直言还是胖哥有办法!</p><p class="ql-block">学校开课二十一门,老师们都是各方面的精英,有学者型的老者;有从事专业工作几十年的专家;也有干练的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面对我们这个特殊的“研究生班”,没有人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去对待,都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认真的教学工作中。</p><p class="ql-block">我特别喜欢学校那种学习的氛围,每天迎着朝阳走去教学大楼,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美好的一天就此开始,期待着喜欢的老师来上课。</p><p class="ql-block">教务主任顾文武,诙谐幽默,他给我们讲授政治经济学一课,当他走进宽大的教室,面对稀稀疏疏的几个人,似乎一愣,转而宛尔一笑,面对我们说了句谁也想不到的话:“不错,干净!没得渣渣的!”引得大家一阵意味深长的大笑。当他得知全班基本上都是共产党员时,他表示出了敬意。就是这样一个老师,在期末考试时,他把试卷发到同学们手上,转身去黑板上“刷刷刷”写上几个大字“共产党员请自觉!”就离开了教室,让班长在考试时间结束时将卷子收好给他送到教研室。</p><p class="ql-block">记者出身的李戈老师,给我们讲授公共关系学,他善于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大家都参与到他的教学之中,他循循善诱,教我们做公共预案,在他的指导下,我做的一份关于城市供水的公共预案,得到了老师的赏识,给予了A+的好评,并作为范文成为老师教学的一个案例,给外国语学校小弟弟、小妹妹上课时,让大家学习、临摹。</p> <p class="ql-block">数学老师王映森,没有老师的一点架子,经常到学生宿舍来串门,和我们交往,不象老师,更象兄长、朋友,时常告诫大家,要用心去学,起码到放假时考个好成绩,回单位去拿个一等奖学金!直到毕业,他还主动向我索要同学录,在其上留言:“相处时日,情深谊长,临别之际,感慨万千!”并赋诗一首:“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凡人做。百代兴亡多少事,朔风吹的万朝树。”</p><p class="ql-block">学校的学习生活是紧张而愉快的,我除了完成必修的课程之外,同时还在进行四川青年自修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的学习,并参加地方组织的自修考试,在读书的同时,一年半时间内取得了五科单科成绩合格证书。同学们都佩服我顽强的意志和努力的求学精神。</p><p class="ql-block">时光匆匆,相聚的时光总是美好而短暂,很快就到了分别的时候。我们不得不结束“研究生班”的生活,再见了,烦恼的美丽的摇篮,愁人的美丽的校园;再见了,悲伤的可爱的朋友,痛苦的可爱的同学!珍重,我们二十年后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