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言苏中 99 补遗--- 省立苏中期间成长的院士逸闻

丁云衍

<p class="ql-block">听,你不一定听到过的苏中故事; </p><p class="ql-block">看,你不一定看到过的苏中景象。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江苏省苏州中学走出的院士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直接和间接走出的院士有66位。 </p><p class="ql-block"> 这里面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和外国院士; 以及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的学部委员。 </p><p class="ql-block"> 这里面包括自1927年并入苏中的苏州工业专科学校、1952年并入苏中的东吴大学附属中学学籍的院士。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2位,工程院院士15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3位,外籍院士6位。 </p><p class="ql-block"> 其中:毕业于东吴大学附中的有13位、 毕业于苏工专的有2位、毕业于苏州中学的有51位(其中外籍院士6位)。 </p><p class="ql-block"> 前期(58期)说到了在省立苏州中学期间毕业的四位院士,其人生中第一篇学术论文发表在《苏中校刊》上的情况。本期想聊聊在这66位院士中的几个特例: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和三对兄弟院士(王守武和王守觉、殷之文和殷 震、冯 康和冯 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政道</p> <p class="ql-block">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2024年8月4日)生于上海,祖籍苏州,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38年至1941年就读于东吴大学附中,同年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后转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再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深造, 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米教授;1950年代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6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p><p class="ql-block"> 李政道主要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领域进行研究。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由于东吴大学附中于1952年并入苏州中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始,李博士多次来苏,也多次到苏州中学来寻根,在苏州中学与师生亲切交流,还为苏州中学写下藏头诗,祝福母校发展越来越好。</p> <p class="ql-block">2020年江苏省苏州中学与北京大学合作,在原北京大学量子馆基础上创办北大国内首个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量子馆更名为“政道楼”,寓文正之道,也致敬李政道先生。</p> <p class="ql-block">江苏省苏州中学校史研究室老师丁云衍作为苏州教育界代表,应邀出席在上海交大举行的追思会。</p> <p class="ql-block">1957年,31岁的李政道和35岁的杨振宁一举获得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的理由是:“他们对所谓的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敏锐地研究,该定律导致了有关基本粒子的许多重大发现。</p> <p class="ql-block">多位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兄弟院士</p><p class="ql-block">1、冯康和冯端兄弟</p><p class="ql-block"> 冯家四学者、兄弟俩院士---冯家四兄妹(冯焕、冯慧、冯康、冯端)</p><p class="ql-block">冯家四兄妹都是江苏省立苏州中学的毕业生:</p><p class="ql-block">冯焕: 长兄 1933届普通科乙组 </p><p class="ql-block">中央大学电机系毕业,通用电气公司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p><p class="ql-block">冯慧: 长女 1936届普通科丙组 </p><p class="ql-block">浙江大学毕业,后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p><p class="ql-block">冯康: 二兄 1938届普通科甲组 </p><p class="ql-block">中央大学数学系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p><p class="ql-block">冯端: 小弟 1937届初中部毕业</p><p class="ql-block">中央大学物理系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物理学家</p> <p class="ql-block">尤其两位小弟均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祖国的科技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冯 康(1920-1993),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在苏州中学附属小学、初中、高中1938届普通科甲组毕业。数学家、中国有限元法创始人、计算数学研究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创始人。1944年冯康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 ;1945年在复旦大学物理系担任助教;1946年到清华大学任物理系助教;1951年转任数学系助教;1951年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并到苏联进修。1978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7年冯康的“哈密尔顿系统辛几何算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冯端(1923—2020)苏州人,籍贯绍兴 ,凝聚态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1934年冯端入读苏州中学附小、初中部;1938年为躲避战乱,高中就读于福建省立福州中学;后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系,并留校任教;1949年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后,冯端历任物理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被任命为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第一任院长;1985年出任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1991年出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1992年出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常委兼副主任;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 。</p> <p class="ql-block">兄弟俩亲密无间</p> <p class="ql-block">冯端院士多次回母校看望师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王守武和王守觉兄弟(由苏州著名的十全街王家走出)</p> <p class="ql-block">  王守武(1919年—2014年),江苏苏州人,半导体器件物理学家,微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p><p class="ql-block"> 王守武,1935年毕业于省立苏州中学普通科乙班。194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机电系后任教于同济大学。1946年留学美国普渡大学并任教。1950年回国,受聘于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7年聘任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正研究员。 </p><p class="ql-block"> 王守武毕生从事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9年,王守武、葛修怀夫妇在美国普渡大学。</p> <p class="ql-block">1979年,王守武(左一)与研究人员在超净线工作</p> <p class="ql-block">  王守觉(1925年—2016年),祖籍江苏苏州,生于上海,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电子学家。 </p><p class="ql-block"> 王守觉194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附中。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57年,被派往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列别捷夫研究所进修;1958年4月,回国后,开始从事半导体器件和微电子学的研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p><p class="ql-block"> 王守觉长期从事半导体与信息科学研究工作。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0年代,王守觉(前排左二)在学习理学电机</p> <p class="ql-block">1956年王守觉当选劳动模范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兄弟俩院士难得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殷之文和殷震(之士)兄弟(由吴中著名的甪直殷家走出)</p> <p class="ql-block">  殷之文(1919年-2006年),苏州甪直人,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开发锆钛酸铅压电陶瓷的首创者,中国无机材料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奠基人之一。 </p><p class="ql-block"> 殷之文 省立苏州中学1937届毕业生。194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采矿冶金系;1948年获美国密苏里大学冶金系硕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陶瓷工程系硕士学位;1993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p><p class="ql-block"> 殷之文长期从事高压陶瓷、高频绝缘瓷、铁电压电陶瓷的制备、性能、应用、推广和基础研究,在国际上有较高的声誉。</p> <p class="ql-block">1974年,殷之文带领项目组成员在湖北宜昌做水声换能器的组装和测试项目组讨论工作。</p> <p class="ql-block">1979年7月19日殷之文(左一)向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方毅介绍压电陶瓷材料</p> <p class="ql-block">  殷震(1926年—2000年),原名殷之士,苏州甪直人。兽医学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兽医病毒学开拓者之一 。 </p><p class="ql-block"> 殷震为省立苏州中学1945届毕业生。于1949年从南通学院畜牧兽医系毕业,担任华东军区兽医学校教员;1953年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工作,历任解放军兽医大学—农牧大学教授、校专家组组长、解放军基因工程实验室主任等职; 1995年被推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7月18日因公牺牲。 </p><p class="ql-block"> 殷震从事兽医微生物学和动物病毒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院士的故事很多,无论是在校时期的优异表现,还是在工作期间不畏困难为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这不仅是母校的骄傲,更是我们后来者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来自学校、校友和网络,如有异议请告知) (9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